植物的生長是離不開土地的,因為在土地下面有水分,養分,溫度等各樣條件,他是一個天然的容器。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決定農作物的產量。但是我們該如何判斷土壤的肥瘦呢?現在的科技人員會利用我國先進的科技對我國的土地進行測評,但是對於農民來說,他們不會用這些儀式,那麼以下的這些辦法,就尤為重要。
第一、觀看土地顏色
土壤的顏色是最直接反應土壤肥力的指標,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方法,一般土壤顏色比較深的都是肥土,顏色淺的土壤是瘦土。
第二、看土壤深淺
一般土壤比較肥沃的地帶,土壤的顏色都是比較深的,然而貧瘠的土地是非常淺的,嚴重的地區甚至會低於20公分,只是表面有一層而已。
第三、土壤適應性
一般比較肥沃的土地,土質也是比較送吃的,比較容易耕作;但是貧瘠的土地,土地比較黏,耕作起來也是比較費力的。
第四、看澱漿
一般肥沃的土壤不出現澱漿的只有比較瘦的土地才會大面積出現這情況,土地的裂紋也是非常多的,而且還會很深。
第五、看水質
水質滑膩,黏腳,當下雨過後踩上去會冒出很多的氣泡,甚至是大泡,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直接判斷這個土壤是肥沃的;但是如果下完雨之後水質表現得非常清淡,水田也不起泡,這就是瘦土。
第六、看保水性
當水分有下沉的表現的時候,速度也是比較緩慢的,灌水的時候可以保持一周左右,這樣的土地就是肥土;但是灌水之後出現了水層而且我們會看見一些裂紋,下沉速度非常的快,這完全就可以下結論:瘦土。
第七、看是否夜潮
夜潮是夜間土壤表面的溫度降低,深層下面的水分上浮,遇到低溫的土壤之後在表面會凝結成水的現象。夜潮現象也說明土壤有兩個優點:透氣性也是非常的好,水汽是可以上行的;第二土壤層較深,也能形成溫差。所以出現夜潮現象的基本都是比較肥沃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