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土壤鹽漬化危害大,農民朋友如何判斷?又該如何改善?

2020-11-24 農林衛視官方號

大棚土壤由於連年種植, 肥料投入量大,再加上沒有天然降水的淋溶作用, 導致鹽分無法及時下滲散失,隨種植年限的增加,極容易發生次生鹽漬化。土壤是否發生鹽漬化,通過看地面顏色、看蚯蚓活動、看植株就可以判斷。

「三看」判斷是否鹽漬化

一是看地面顏色

如果地面出現紅、白、青三色就說明土壤中礦物質元素大量積累富餘,出現鹽漬化。紅色是紫球藻,是一種鹽鹼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現說明土裡的鹽分已經很高,達到0.5%左右要進行改良。白色是地表積累一層白霜,百姓叫「返白鹼」,是由於過量施用化肥,使鈣、鈉、鎂等陽離子在土壤表面大量積聚,與氯離子、硫酸根、碳酸根等發生化合反應形成。綠是苔蘚,苔蘚有兩大喜好,一是潮溼,二是鹽鹼。在氮肥過剩的情況下會迅速繁殖,常見於設施灌溉管道附近。地面顏色最直觀地反映出化肥投入過剩或土壤有機質降低,保肥能力下降,生產條件惡化。

二是看蚯蚓活動

蚯蚓喜歡富含有機質的土壤。如果發生鹽漬化,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易板結,透氣性差,土壤缺少必要的食物和空氣,蚯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就會大大下降,土壤改良恢復能力就會減弱。

三是看植株

由於鹽漬化土壤中有機質減少,鹽分升高,透氣性降低,養分的移動性變慢,根系活性下降,蔬菜容易出現漚根、死棵、缺素等現象。作物根部受病害侵染更容易,營養元素則更難吸收,形成惡性循環。

鹽害降解方法

首先,調整棚田有機肥、化學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比例。

有機肥佔棚田作物生育期需求量的65%,化學肥料佔生育期需求量的30%,微生物肥料佔全生育期的5%。畜禽有機肥改為餅類有機肥,如發酵豆粕、棉粕等。化學肥料應以不同作物的生理需求,減少含氯、含鈉的成分。另外,要正確選擇肥料種類和施肥方法,儘可能施用不帶負成分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鉀、磷酸鈣、磷酸二氨等,儘量降低鹽分在土壤中的殘留積累量。建議施用多綠速生物有機菌肥等,延長溫室內土壤使用年限。

其次,增施有機肥、生物肥。

增施有機肥料,如多綠速生物有機菌肥,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進土壤肥力。結合深翻地,可以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通透性,活化土壤,提高地溫,有利於蔬菜作物側根伸展,增加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提高自身抗鹽力。因增施了多綠速生物有機菌肥,可適當減少化肥施用量,這樣既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又減少了土壤中鹽分殘留積累量。

第三、延長自然降雨淋溶時間。建議在6月下旬-9月底這段時間內,儘早摘除溫室頂部的薄膜,讓雨季的自然降雨充分淋溶土壤,降低土壤耕層中鹽分的濃度。

第四、以水壓鹽。俗話講,「鹽隨水走」,故此我們可以通過大水漫灌的措施,以水壓鹽,通過土壤毛細管,把耕作層內的高濃度鹽離子「帶走」。建議該法能結合蔬菜拔園後,高溫悶棚一併進行,即先打一遍地,而後大灌水,悶棚,應在半月以上。

第五、選擇抗鹽蔬菜。生產實踐表明。不同種類蔬菜的根系對土壤鹽類濃度的忍耐能力不同,茄子的抗鹽力較強,其次是番茄、辣椒,再次為西葫蘆、黃瓜。如黃瓜津優一號;香瓜大黃皮、黑網紋;櫻桃西紅柿;西葫蘆的冬育;西瓜的大黑皮等。

第六、生物除鹽。試驗證明,種植蘇丹草能吸取土壤的多餘鹽分,是目前解決棚室土壤次生鹽漬較好的方法之一。另外,玉米的除鹽效果也較好。

第七、進行抗鹽鍛鍊。提高蔬菜耐鹽性。播前種子吸水膨脹後,用0.6%的食鹽水溶液浸種6-12小時,可明顯提高其耐鹽性。苗其耐壓能力最差,噴50毫克/公斤的赤黴素+草本綱目葉面肥500倍液,可刺激蔬菜生長,稀釋其體內鹽分濃度,增強其耐鹽能力。

第八、土壤深翻。鹽害發生嚴重的土層,多表現為板結、透氣性差等特點,生產中,通過深翻土壤,打破土層結構,可明顯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另外,深翻土壤還能打破因常年使用旋耕機而形成的「犁底層」。建議土壤深翻最好結合著旋耕機打地一併進行,深翻深度應在40釐米以上為宜。

第九、地膜覆蓋。在生產季節採用地膜覆蓋膜下澆水的辦法,減少土表蒸發率,從而減緩土壤深層鹽分上升的速度。

第十、合理選擇肥料種類。常用化肥的致鹽能力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為:氯化銨>氯化鉀>硝酸銨>硫酸鉀>尿素>三元複合肥>二元複合肥。由此可見,含氯化肥的致鹽力較強,大棚土壤施用時要特別注意,其次是硝酸鹽、硫酸鹽肥料。

來源:農田行者

相關焦點

  • 土壤次生鹽漬化難題如何破解?
    隨著農業科技的快速發展,大棚瓜菜生產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渠道。但隨著大棚農田種植年限的增加,不少種植者為了促進生產,增加肥料的使用,但卻出現「越不長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長」的怪圈。這是因為什麼呢?很可能是土壤次生鹽漬化造成的。
  •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是指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鹼化。這種土壤不利於大姜的生長。那麼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③在對農田進行大水漫灌的地區一般是乾旱地區(新疆綠洲、河西走廊)或者春季氣溫回升區(華北平原),這些地方蒸發旺盛,最終使得土壤中上升的水分被蒸發掉,而隨著水分由底層土壤到達表層土壤中的鹽分因為不能被蒸發掉,就留在了土壤表層,導致土壤中鹽分明顯增多。④這種由於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中鹽分增多的現象就是土壤鹽漬化。
  • 大棚土壤鹽漬化,導致全棚植株被拔掉,可惜了,如何改善?
    為了避免影響下一茬蔬菜生長,趁著早春茬蔬菜還沒定植,李大哥請人對大棚土壤進行了一次檢測,想要搞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根據檢測結果,李大哥的大棚是土壤鹽漬化。主要是因為多年重茬種植導致,同時番茄對肥料需求較大,為了保證產量,大家常過量施用化學肥,特別是坐果後,每次澆水都會衝肥,時間長了,土壤中鹽分大量聚集,一澆水,土壤中的鹽分就會慢慢被衝施到地表,等水分蒸發後,鹽就出現在表層,長時間下來,土壤就會鹽漬化。我們都知道,鹽漬化的土壤很容易傷到番茄根系,那麼水分,養分吸收就會受阻,容易出現多種早衰現象。
  • 「土壤醫生」破解鹽漬化難題
    近年來,大棚瓜菜生產在我國發展極為迅速,逐漸成為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渠道。但隨著大棚農田種植年限的增加,不少瓜農為了促進生產,加大肥料等使用,但卻出現「越不長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長」的怪圈。 錢曉晴介紹說,大棚土壤缺少雨水淋洗,養分經常隨蒸發水移到表層。施用過多的肥料,如果不能全部被植物及時地吸收利用,就會在土壤中很快積累起來。
  • 土壤鹽漬化發生的原因,土壤鹽漬化有哪些危害?
    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強大阻力,事實上,在我國不僅在新疆、青海等中西部邊陲土壤鹽漬化嚴重。在廣袤肥沃的東北黑土地上,土壤鹽漬化問題同樣十分突出。保護地生產過程中盲目施肥是造成土壤鹽漬化的重要原因之特別是偏施氮肥。
  • 大棚土壤表面發紅,像生鏽一樣,是怎麼一回事呢?該如何解決呢?
    今天一位山東的朋友發信息說:「今年蔬菜大棚土壤不知道怎麼回事,土壤表面出現一層紅色,好像生鏽一樣,是怎麼一回事呢?該如何解決呢?」我們都知道土壤是作物生長的基礎,土層深厚、土質疏鬆、通氣良好,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躍,就能提高土壤肥力,從而有利於作物根系生長和吸收,對提高果實產量和品質有重要意義。
  • 造成土壤酸化、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據不完全統計種植水稻、玉米、小麥的糧田70%出現土壤酸化、種植水果和蔬菜的農田90%出現土壤酸化、蔬菜大棚內 土壤鹽漬化 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後,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土壤鹽漬化又稱鹽鹼化。形成鹽漬化主要有兩個條件:一是氣候乾旱和地下水位高(高於臨界水位);另一是地勢低洼,沒有排水出路。
  • 土壤鹽漬化危害嚴重,農民朋友如何改良,施肥時又應該注意什麼?
    ;由於兩者在發生上有一定的聯繫,鹽土與鹼土常混合存在,在我國統稱為土壤的鹽漬化(習慣上叫做鹽鹼土)。鹽漬化土壤的分級在國內外有不同的標準,其成因跟地理環境(成土過程)、氣候、人工管理措施(水肥管理制度、種植模式等)等都有關係。我國鹽鹼土面積約5.6億畝,廣泛分布於西北、東北、沿海和黃河中下遊地區(張建峰等,2005)。土壤鹽分含量過高時,會造成作物根系吸水困難,同時由於離子毒害作用,會加速根系老化、甚至導致死根現象。
  • 引起大棚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的原因
    大棚栽培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土壤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通常是由下列原因引起:1.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條件:大棚種植物生長期間,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條件,剩餘鹽類不能被淋溶,而且經土壤毛細管作用,把較深層的鹽類帶到土壤表層,造成土壤耕作層鹽類積聚。
  • 時科竹炭土壤改良劑可有效改善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鹼化(土壤鹽漬化)是指鹽分不斷向土壤表層聚積形成鹽漬土的自然地質過程。簡單說,就是土壤裡邊含有太多鹽分。就像大家吃飯時鹽放多了,人吃了會不舒服,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
  • 科學網—新技術為次生鹽漬化土壤「減負」
    今年,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魏營鎮農戶魏秀江的大棚經歷了黃瓜絕收,但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農藝師盛海君團隊研發的生物強化碳調節劑,給他帶來了希望。 近年來,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等設施菜地土壤鹽漬化問題日益嚴重,直接導致農作物減產和農產品質量下降。日前,盛海君團隊成功配製出有效改良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生物強化碳調節劑,為解決土壤鹽漬化問題提供了一條經濟、環保、簡便的新途徑。
  • 中科華深農業種植|土壤綠色「彩妝」:土壤鹽漬化了怎麼辦?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講一下在海南的一個準備使用幸福農法客戶的菜大棚,不是唯一卻很典型的土壤鹽漬化的案例。以下是實地拍的部分圖片:可以看到,土壤布滿了青苔,部分地塊也開始光的很「禿然」,已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 有機肥使用不當會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古訓「用糞猶用藥」啊
    傳統的觀念認為有機肥對土壤質量均是正向作用,有機肥可減緩土壤板結、阻止土壤次生鹽漬化,但有機肥的不合理施用(尤其是不合格的有機肥)也會造成土壤質量退化!《陳專農書·糞田之宜篇》第一次記載了我國古代農民「用糞猶用藥」的施肥理念,提出有機肥須合理施用。
  • 想減少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問題,了解一些知識,非常重要!
    想清除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難題,最先我們要搞清楚,土壤怎樣產生次生鹽漬化的難題,隨後採用合理性對策,相匹配來處理此難題。尤其是在溫室大棚種植中,生產製造反周期性蔬菜水果,具有有土壤髙速利用、高資金投入,高回報的特性,種植戶為了更好地得到較高的種植經濟效益,通常存有使用超額的有機肥,超標準的有機化學中藥製劑來預防病害。
  • 怎樣鑑別和解決大棚土壤鹽鹼化問題?
    設施大棚多用來種植經濟類作物,棚內的土壤由於連茬種植不休耕,對作物對養分投入過分重視,盲目投入大量的各類肥料,同時因為棚膜覆蓋,沒有雨水的淋溶稀釋, 所以大棚種植土壤最容易出現鹽鹼化問題。土壤發生鹽鹼化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減產,同時作物品質大幅降低,植物抗性變差,容易發生病蟲害,給種植戶生產、銷售都會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那麼如何鑑別大棚土壤是否出現鹽鹼化問題呢?
  • 大棚土壤變綠 變紅是什麼原因?_化肥綜合_中國化肥網
    一般造成這種現象有3種原因:   1、土壤酸化   北方土壤大部分為中性或者鹼性,但是由於長期使用劣質酸性肥料,造成土壤PH下降,逐漸呈現酸性,經測定部分區域的PH值甚至降到了3.0以下,然而我們絕大部分作物適宜生長的PH範圍在5.5-7.5之間,可想而知,在這樣的酸性環境中,我們的作物又如何能夠生長好?
  • 土壤鹽漬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這篇文章一看就懂!
    土壤鹽漬化通俗來講就是土壤底層的地下水,含有一部分的鹽分,當這些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後,水肥被蒸發,而鹽分則留在了土壤中,隨著鹽分的逐漸增多,土壤就形成了鹽漬化。目前,我國的土壤鹽漬化現象還是挺嚴重的,而且分布較為廣泛,對於農作物種植區域影響極大。那麼為什麼土壤會鹽漬化?土壤鹽漬化該要如何處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綿陽玻璃連棟大棚廠家產品如何保養土壤?
    綿陽玻璃連棟大棚廠家產品如何保養土壤?   綿陽玻璃連棟大棚廠家產品如何保養土壤?當外界溫度大幅度降低時,臨時用木柴或煤燃燒,通過爐灶、煙道、直接散熱等方式提高室溫。同時考慮到生態餐廳人流量大,一般建議鋼化玻璃,提高安全係數,減少安全隱患。
  • 張掖連棟大棚建設廠家產品土壤酸化的危害
    張掖連棟大棚建設廠家產品土壤酸化的危害 ,「12i2en」   張掖連棟大棚建設廠家產品土壤酸化的危害    在寒冷天氣到來之前,吸菸點燃日光溫室周圍的農作物秸稈和木柴,利用產生的熱煙驅散日光溫室周圍的寒冷,使日光溫室周圍的溫度升高,從而保證日光溫室內的溫度升高
  • 土壤酸鹼度直接影響作物生長,如何判別、調節土壤酸鹼度?
    作物生長離不開土壤,很多時候土壤中的微小變化都可能造成作物生長的變化,尤其是在如今化肥使用超標、金屬汙染等環境下,土壤都面臨著鹽漬化、酸鹼度失衡、板結化等問題,其中土壤酸鹼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在日常種植中該如何判別土壤酸鹼度、有效調節土壤酸鹼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