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醫生」破解鹽漬化難題

2020-11-24 人民網

「多一些像錢教授這樣的『土壤醫生』,我們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的底氣就會更足。」蘇北大棚種植大戶老魏望著滿車的絲瓜、茄子、辣椒等農產品,笑得合不攏嘴。可誰料想到,在揚州大學教授錢曉晴帶領新技術駐村前,這裡的大棚生產差點顆粒無收。

近年來,大棚瓜菜生產在我國發展極為迅速,逐漸成為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渠道。但隨著大棚農田種植年限的增加,不少瓜農為了促進生產,加大肥料等使用,但卻出現「越不長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長」的怪圈。

錢曉晴介紹說,大棚土壤缺少雨水淋洗,養分經常隨蒸發水移到表層。施用過多的肥料,如果不能全部被植物及時地吸收利用,就會在土壤中很快積累起來。

瓜棚生產「營養過剩」問題又稱為土壤次生鹽漬化。「發生次生鹽漬化的土壤會引發多種問題,不僅會導致瓜果蔬菜存活率低,還會造成作物大面積減產、品質惡化,直接影響瓜果市場供求和百姓健康。」錢曉晴介紹說。

將土壤中大量存在的硝酸鹽濃度降下來,就可以為植物生長提供基本條件。目前,國內已有施肥預防、生物除鹽等多種緩解蔬菜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的方式,但都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作為江蘇省現代農業(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土壤改良創新團核心成員,錢曉晴帶領團隊通過大量研究發現,土壤次生鹽漬化是由於過量施用氮肥造成硝酸鹽在土壤表面的累積,對於這一類土壤的修復應對症下藥,從養分平衡角度出發,降低土壤中硝酸根的含量,既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又改善了土壤結構。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論,團隊經過反覆的實驗分析和實時監測,發現利用接種微生物的秸稈、米糠等含碳有機物料進行生態控鹽的效果十分顯著,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硝酸鹽含量,並能有效利用土壤鹽分,降低肥料使用量,進而從根本上解決設施菜地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而秸稈如何再利用也是近年來社會關注的重點問題,該項目對秸稈的回收以及高效再利用,更是讓「秸稈回田」變得更有價值。

目前,團隊研發的技術已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並作為核心技術之一被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列入全省「輪控改替」設施蔬菜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在南京、無錫、宿遷等江蘇省內各大蔬菜示範基地試驗實施,有效降低土壤含鹽量,成功建立核心基地和多個示範點。

解決設施土壤退化問題是一項長期性的艱苦工作。該校的「土壤醫院」也正在推進建設中,作為首席專家的錢曉晴教授介紹說:「高校土壤醫院的建立有利於將土壤障礙的診斷與治理的技術服務工作常態化,為全國土壤修復治理工作做好榜樣。」(張運 陶天雲)

(責編:梁若昕(實習生)、熊旭)

推薦閱讀

浙大科學家發明可編程塑料浙江大學謝濤教授課題組提出一種在塑料製品中精確「編碼」的方法,通過數位化調控塑料製品內部「應力」,植入精緻的「隱形」圖案,實現信息的隱形存儲。【詳細】

「昴」望遠鏡繪製出暗物質三維空間分布圖一個由東京大學牽頭的國際研究小組利用「昴」天文望遠鏡的超廣角主焦點照相機(HSC),製作並分析了宇宙暗物質的三維空間分布圖,這也是迄今最深(過去宇宙)的暗物質廣域天域地圖。【詳細】

相關焦點

  • 土壤次生鹽漬化難題如何破解?
    土壤次生鹽漬化亦稱「土壤次生鹽鹼化」,是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的過程。主要因灌排系統不配套,過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農業技術措施運用不當,也會加速其發展。大棚土地鹽漬化通常是人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比如:種植戶為爭取瓜果蔬菜高產,盲目增施化肥,大棚土壤經過多年的化肥積累,往往導致土壤積鹽發生。
  • 土壤鹽漬化發生的原因,土壤鹽漬化有哪些危害?
    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強大阻力,事實上,在我國不僅在新疆、青海等中西部邊陲土壤鹽漬化嚴重。在廣袤肥沃的東北黑土地上,土壤鹽漬化問題同樣十分突出。保護地生產過程中盲目施肥是造成土壤鹽漬化的重要原因之特別是偏施氮肥。
  • 想減少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問題,了解一些知識,非常重要!
    想清除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難題,最先我們要搞清楚,土壤怎樣產生次生鹽漬化的難題,隨後採用合理性對策,相匹配來處理此難題。尤其是在溫室大棚種植中,生產製造反周期性蔬菜水果,具有有土壤髙速利用、高資金投入,高回報的特性,種植戶為了更好地得到較高的種植經濟效益,通常存有使用超額的有機肥,超標準的有機化學中藥製劑來預防病害。
  • 棚室土壤鹽漬化治理辦法
    棚室土壤鹽漬化主要是次生鹽鹼化,因蔬菜生產需水、肥量大,尤其是黃瓜、西紅柿、茄子、西葫蘆等茄果類蔬菜,往往是採摘1~2次就要澆一次水,常常澆水就要補肥。由於水質不佳或氮肥施用過量等,會出現氮素過剩,土壤中可溶性鹽類過高,從而加重鹽漬化程度。
  • 土壤鹽漬化原因在哪,很多苗農都搞錯了
    土壤鹽漬化是土質變差的一個重要表現,簡單點來說,土壤鹽漬化出現是因為土壤底層的地下水,含有一部分的鹽分,當這部分水從地下上升到地表後,水分被蒸發掉了,而鹽分則繼續留在土壤中,隨著鹽分越積累越多,土壤就出現了鹽漬化的情況。
  • 我國首次實現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
    本報訊(記者 王自堃)日前,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多參數自動監測設備投入使用,可為海岸帶地區地下水和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提供技術支撐,首次實現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
  • 科學網—新技術為次生鹽漬化土壤「減負」
    近年來,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等設施菜地土壤鹽漬化問題日益嚴重,直接導致農作物減產和農產品質量下降。日前,盛海君團隊成功配製出有效改良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生物強化碳調節劑,為解決土壤鹽漬化問題提供了一條經濟、環保、簡便的新途徑。 「發生次生鹽漬化的土壤會引發多種問題,不僅會導致瓜果蔬菜存活率低,還會造成作物大面積減產、品質惡化,直接影響瓜果市場供求和百姓健康。」
  • 引起大棚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的原因
    大棚栽培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土壤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通常是由下列原因引起:1.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條件:大棚種植物生長期間,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條件,剩餘鹽類不能被淋溶,而且經土壤毛細管作用,把較深層的鹽類帶到土壤表層,造成土壤耕作層鹽類積聚。
  •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11月11日17:12
  •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是指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鹼化。這種土壤不利於大姜的生長。那麼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②在對農田進行大水漫灌時,水的下滲導致地下水位上升,這樣土壤中的鹽分溶解於水中,鹽分隨著地下水的上升而被帶到土壤表層。
  • 造成土壤酸化、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幾十年以來,因為自然、人為、機械耕作方式不當及不科學的施肥造成了土壤質量的退化,耕層變淺,土壤板結。南方的土壤酸化,北方的鹽漬化,土壤汙染等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土壤退化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40%以上,給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的持續性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對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設置了障礙。
  • 土壤鹽漬化分級標準
    土壤鹽漬化程度 土壤含鹽總量(幹土重%)
  • 時科竹炭土壤改良劑可有效改善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鹼化(土壤鹽漬化)是指鹽分不斷向土壤表層聚積形成鹽漬土的自然地質過程。簡單說,就是土壤裡邊含有太多鹽分。就像大家吃飯時鹽放多了,人吃了會不舒服,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
  • 土壤鹽漬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這篇文章一看就懂!
    土壤鹽漬化通俗來講就是土壤底層的地下水,含有一部分的鹽分,當這些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後,水肥被蒸發,而鹽分則留在了土壤中,隨著鹽分的逐漸增多,土壤就形成了鹽漬化。目前,我國的土壤鹽漬化現象還是挺嚴重的,而且分布較為廣泛,對於農作物種植區域影響極大。那麼為什麼土壤會鹽漬化?土壤鹽漬化該要如何處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大棚土壤鹽漬化,導致全棚植株被拔掉,可惜了,如何改善?
    為了避免影響下一茬蔬菜生長,趁著早春茬蔬菜還沒定植,李大哥請人對大棚土壤進行了一次檢測,想要搞清楚,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根據檢測結果,李大哥的大棚是土壤鹽漬化。主要是因為多年重茬種植導致,同時番茄對肥料需求較大,為了保證產量,大家常過量施用化學肥,特別是坐果後,每次澆水都會衝肥,時間長了,土壤中鹽分大量聚集,一澆水,土壤中的鹽分就會慢慢被衝施到地表,等水分蒸發後,鹽就出現在表層,長時間下來,土壤就會鹽漬化。我們都知道,鹽漬化的土壤很容易傷到番茄根系,那麼水分,養分吸收就會受阻,容易出現多種早衰現象。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西北地區、土壤鹽漬化的防治)
    01知識點土壤鹽鹼化土壤鹽鹼化(鹽漬化),是指在氣候乾旱、蒸發旺盛或近海地區,土壤底層(或地下水)的鹽分在蒸發的過程中,隨著毛管水上升到地表。(1)1990~2010年該區域土壤鹽漬化的變化是________。(2)該區域防治土壤鹽漬化,應該採取的措施是_______。答案:(1)①鹽漬土壤總面積增大;②中度和重度鹽漬土壤面積增大,輕度面積減少。(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墾荒,退耕還草。精講精析:(1)分析鹽漬土壤面積的變化。
  • 中科華深農業種植|土壤綠色「彩妝」:土壤鹽漬化了怎麼辦?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講一下在海南的一個準備使用幸福農法客戶的菜大棚,不是唯一卻很典型的土壤鹽漬化的案例。以下是實地拍的部分圖片:可以看到,土壤布滿了青苔,部分地塊也開始光的很「禿然」,已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 有機肥使用不當會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古訓「用糞猶用藥」啊
    傳統的觀念認為有機肥對土壤質量均是正向作用,有機肥可減緩土壤板結、阻止土壤次生鹽漬化,但有機肥的不合理施用(尤其是不合格的有機肥)也會造成土壤質量退化!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尤其是雞糞含有較高的鹽分和Na離子,如果過量施用,則會有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風險,使土壤板結。
  • 土壤鹽漬化危害嚴重,農民朋友如何改良,施肥時又應該注意什麼?
    ;由於兩者在發生上有一定的聯繫,鹽土與鹼土常混合存在,在我國統稱為土壤的鹽漬化(習慣上叫做鹽鹼土)。鹽漬化土壤的分級在國內外有不同的標準,其成因跟地理環境(成土過程)、氣候、人工管理措施(水肥管理制度、種植模式等)等都有關係。我國鹽鹼土面積約5.6億畝,廣泛分布於西北、東北、沿海和黃河中下遊地區(張建峰等,2005)。土壤鹽分含量過高時,會造成作物根系吸水困難,同時由於離子毒害作用,會加速根系老化、甚至導致死根現象。
  • 大棚土壤鹽漬化危害大,農民朋友如何判斷?又該如何改善?
    大棚土壤由於連年種植, 肥料投入量大,再加上沒有天然降水的淋溶作用, 導致鹽分無法及時下滲散失,隨種植年限的增加,極容易發生次生鹽漬化。土壤是否發生鹽漬化,通過看地面顏色、看蚯蚓活動、看植株就可以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