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鹽漬化原因在哪,很多苗農都搞錯了

2020-11-24 騰訊網

土壤鹽漬化是土質變差的一個重要表現,簡單點來說,土壤鹽漬化出現是因為土壤底層的地下水,含有一部分的鹽分,當這部分水從地下上升到地表後,水分被蒸發掉了,而鹽分則繼續留在土壤中,隨著鹽分越積累越多,土壤就出現了鹽漬化的情況。

那麼,導致土壤鹽漬化的原因有哪些,出現鹽漬化又該怎麼解決呢?

土壤鹽漬化主要因為:

1. 自然因素

自然元素是造成土壤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因為某些自然原因,地下水位升高,或者梅雨季節,地下水位比較高時,土壤發生鹽漬化的概率會增加,特別是在靠近海邊的區域,鹽漬化程度會更嚴重一些。還有那些地形比較封閉的地方,因為鹽漬不容易排出去,所以也很容易出現鹽漬化情況。

2. 人為原因

人為原因主要有不合理的灌溉,比如有些圃地常年使用大水漫灌,水分下滲後,迫使地下水位上升,這樣就會導致鹽漬化。不過,一兩次大水漫灌是看不出來鹽漬化的,這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還有汙水灌溉,也容易加快土壤鹽漬化。以外,常年過量使用農藥、化肥,也會加重土壤鹽漬化。

土壤陽極化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對於一些作物的產量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如果鹽漬化嚴重的話,基本上任何植物都無法種植。而且,土壤鹽漬化是一種土地汙染現象,如果處理不及時,會導致面積擴大。土壤出現鹽漬化,不要病急亂投醫,可以考慮以下方式進行治理。

1. 深耕

深耕能夠讓土壤通風透氣,有利於改善土壤結構,對鹽漬化的進度能夠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而且土壤深耕之後,能夠減少土壤中一部分水分的蒸發,因此就會減少一部分鹽分的析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鹽漬化擴張。

2. 增加有機肥的使用

增加有機肥可以調節鹽漬化的土壤。有機肥經過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之後,就會轉化成腐殖質,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土壤的鹼性,而且有機肥在分解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有機酸,這樣就能中和土壤中的酸,起到緩解鹽漬化的作用。

3.輪作倒茬

輪作倒茬種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緩解土壤的鹽漬化。不過這種方法只是適合鹽漬化程度比較輕的土壤,如果鹽漬化比較重,一般的植物也會死亡的。所以,選擇這種方法時要慎重,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4.種植雜草或者耐鹽鹼性比較強的植物

在鹽漬化土壤中種植一些雜草或者耐鹽鹼性比較強的植物,能夠有效減少水分的蒸發,以此來減少地下水中鹽分的析出,還可以選擇在土壤上面覆蓋秸稈等農作物廢料,以此來達到相同的效果。

相關焦點

  • 土壤鹽漬化發生的原因,土壤鹽漬化有哪些危害?
    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強大阻力,事實上,在我國不僅在新疆、青海等中西部邊陲土壤鹽漬化嚴重。在廣袤肥沃的東北黑土地上,土壤鹽漬化問題同樣十分突出。保護地生產過程中盲目施肥是造成土壤鹽漬化的重要原因之特別是偏施氮肥。
  • 造成土壤酸化、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幾十年以來,因為自然、人為、機械耕作方式不當及不科學的施肥造成了土壤質量的退化,耕層變淺,土壤板結。南方的土壤酸化,北方的鹽漬化,土壤汙染等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土壤退化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40%以上,給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的持續性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對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設置了障礙。
  • 引起大棚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的原因
    大棚栽培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土壤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鹽漬化和土壤溶液濃度偏高通常是由下列原因引起:1.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條件:大棚種植物生長期間,缺少自然降水的淋洗條件,剩餘鹽類不能被淋溶,而且經土壤毛細管作用,把較深層的鹽類帶到土壤表層,造成土壤耕作層鹽類積聚。
  • 土壤鹽漬化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這篇文章一看就懂!
    土壤鹽漬化通俗來講就是土壤底層的地下水,含有一部分的鹽分,當這些地下水上升到地表後,水肥被蒸發,而鹽分則留在了土壤中,隨著鹽分的逐漸增多,土壤就形成了鹽漬化。目前,我國的土壤鹽漬化現象還是挺嚴重的,而且分布較為廣泛,對於農作物種植區域影響極大。那麼為什麼土壤會鹽漬化?土壤鹽漬化該要如何處理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科學網—新技術為次生鹽漬化土壤「減負」
    揚州大學供圖 ■本報記者 張晴丹 通訊員 虞璐 「施用了調節劑以後,我的黃瓜苗都長出來了,長勢非常好,苗比以前壯多了。」今年,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魏營鎮農戶魏秀江的大棚經歷了黃瓜絕收,但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農藝師盛海君團隊研發的生物強化碳調節劑,給他帶來了希望。
  • 時科竹炭土壤改良劑可有效改善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鹼化(土壤鹽漬化)是指鹽分不斷向土壤表層聚積形成鹽漬土的自然地質過程。簡單說,就是土壤裡邊含有太多鹽分。就像大家吃飯時鹽放多了,人吃了會不舒服,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
  • 土壤次生鹽漬化難題如何破解?
    土壤次生鹽漬化亦稱「土壤次生鹽鹼化」,是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的過程。主要因灌排系統不配套,過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農業技術措施運用不當,也會加速其發展。大棚土地鹽漬化通常是人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比如:種植戶為爭取瓜果蔬菜高產,盲目增施化肥,大棚土壤經過多年的化肥積累,往往導致土壤積鹽發生。
  • 「土壤醫生」破解鹽漬化難題
    錢曉晴介紹說,大棚土壤缺少雨水淋洗,養分經常隨蒸發水移到表層。施用過多的肥料,如果不能全部被植物及時地吸收利用,就會在土壤中很快積累起來。 瓜棚生產「營養過剩」問題又稱為土壤次生鹽漬化。「發生次生鹽漬化的土壤會引發多種問題,不僅會導致瓜果蔬菜存活率低,還會造成作物大面積減產、品質惡化,直接影響瓜果市場供求和百姓健康。」錢曉晴介紹說。
  •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是指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鹼化。這種土壤不利於大姜的生長。那麼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大姜種植形成原因:①土壤中都含有鹽分,平時是在土壤上下層分布,表層土壤中含量較少
  • 棚室土壤鹽漬化治理辦法
    棚室土壤鹽漬化主要是次生鹽鹼化,因蔬菜生產需水、肥量大,尤其是黃瓜、西紅柿、茄子、西葫蘆等茄果類蔬菜,往往是採摘1~2次就要澆一次水,常常澆水就要補肥。由於水質不佳或氮肥施用過量等,會出現氮素過剩,土壤中可溶性鹽類過高,從而加重鹽漬化程度。
  • 中科華深農業種植|土壤綠色「彩妝」:土壤鹽漬化了怎麼辦?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講一下在海南的一個準備使用幸福農法客戶的菜大棚,不是唯一卻很典型的土壤鹽漬化的案例。以下是實地拍的部分圖片:可以看到,土壤布滿了青苔,部分地塊也開始光的很「禿然」,已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 大棚土壤鹽漬化危害大,農民朋友如何判斷?又該如何改善?
    大棚土壤由於連年種植, 肥料投入量大,再加上沒有天然降水的淋溶作用, 導致鹽分無法及時下滲散失,隨種植年限的增加,極容易發生次生鹽漬化。土壤是否發生鹽漬化,通過看地面顏色、看蚯蚓活動、看植株就可以判斷。
  • 南京土壤所在鹽漬化農田改良劑應用對氨揮發影響研究中取得進展
    濱海鹽漬化障礙農田土壤中的鹽分作為一種重要脅迫因子,會對農田土壤氨揮發產生重要影響。在鹽漬化農田治理、改良過程中常施用不同類型土壤改良調理製劑,而這些土壤改良調理劑與鹽分交互條件對氨揮發的影響尚不明確,闡明該交互作用對氨揮發的影響規律和作用機制對於降低濱海鹽漬農田氮素損失、實現鹽漬化農田土壤加速治理利用和養分高效之間的平衡,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 土壤問題嚴重怎麼辦?做到這幾點,重新煥發土壤活力!
    貧瘠是指土壤缺少有機質,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通透性變差,供應的養分少且失衡,肥力不足,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營養要素,導致生長速度慢,苗小體弱,抵抗力差。
  • 想減少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問題,了解一些知識,非常重要!
    想清除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難題,最先我們要搞清楚,土壤怎樣產生次生鹽漬化的難題,隨後採用合理性對策,相匹配來處理此難題。尤其是在溫室大棚種植中,生產製造反周期性蔬菜水果,具有有土壤髙速利用、高資金投入,高回報的特性,種植戶為了更好地得到較高的種植經濟效益,通常存有使用超額的有機肥,超標準的有機化學中藥製劑來預防病害。
  • 土壤鹽漬化的危害都有啥?礦源黃腐酸鉀顆粒水溶肥好用嗎?
    土壤問題如今已成了農業問題中的重中之重,特別是由於過量使用化肥而導致的土壤鹽漬化問題。了解了土壤鹽漬化的危害後,才能更好地進行土壤改良,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內容,快來學習交流一下吧!一、關於土壤鹽漬化由於化肥本身就是無機鹽,主要由鹽離子構成,如硫酸鉀會分解成能被作物吸收的形式,但SO42-就殘留到土壤中了,氯化鉀也是同樣的道理。過多的離子殘存到土壤之後,導致土壤含鹽量過高,就會造成土壤鹽漬化。
  • 我國首次實現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
    本報訊(記者 王自堃)日前,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多參數自動監測設備投入使用,可為海岸帶地區地下水和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提供技術支撐,首次實現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
  •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11月11日17:12
  • 土壤鹽漬化分級標準
    土壤鹽漬化程度 土壤含鹽總量(幹土重%)
  • 土壤鹽漬化危害嚴重,農民朋友如何改良,施肥時又應該注意什麼?
    ;由於兩者在發生上有一定的聯繫,鹽土與鹼土常混合存在,在我國統稱為土壤的鹽漬化(習慣上叫做鹽鹼土)。鹽漬化土壤的分級在國內外有不同的標準,其成因跟地理環境(成土過程)、氣候、人工管理措施(水肥管理制度、種植模式等)等都有關係。我國鹽鹼土面積約5.6億畝,廣泛分布於西北、東北、沿海和黃河中下遊地區(張建峰等,2005)。土壤鹽分含量過高時,會造成作物根系吸水困難,同時由於離子毒害作用,會加速根系老化、甚至導致死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