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新技術為次生鹽漬化土壤「減負」

2020-11-24 科學網

 

宿遷市泗洪縣魏營蔬菜基地降鹽處理後茄子生長情況對比。揚州大學供圖

■本報記者 張晴丹 通訊員 虞璐

「施用了調節劑以後,我的黃瓜苗都長出來了,長勢非常好,苗比以前壯多了。」今年,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魏營鎮農戶魏秀江的大棚經歷了黃瓜絕收,但揚州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農藝師盛海君團隊研發的生物強化碳調節劑,給他帶來了希望。

近年來,塑料大棚、日光溫室等設施菜地土壤鹽漬化問題日益嚴重,直接導致農作物減產和農產品質量下降。日前,盛海君團隊成功配製出有效改良土壤次生鹽漬化的生物強化碳調節劑,為解決土壤鹽漬化問題提供了一條經濟、環保、簡便的新途徑。

「發生次生鹽漬化的土壤會引發多種問題,不僅會導致瓜果蔬菜存活率低,還會造成作物大面積減產、品質惡化,直接影響瓜果市場供求和百姓健康。」盛海君介紹,目前國內已有施肥預防、生物除鹽等多種緩解蔬菜大棚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的方式,但都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設施土壤次生鹽漬化是由於過量施用氮肥造成硝酸鹽在土壤表面的累積,對於這一類土壤的修復要對症下藥。」盛海君團隊的研究方向正是從養分平衡角度出發,根據碳氮互作原理,在農作物秸稈等組成的高碳固體有機物中,加入促進分解的快腐菌劑,配製成生物強化碳調節劑,並向土壤中添加。

試驗結果表明,土壤中硝酸鹽的濃度最多可以降低97.1%,同時還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效降低肥料使用量,從根本上解決了設施菜地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

宿遷市土壤肥料技術指導站負責人介紹,在實際應用中,該技術能有效改善作物種子發芽、幼苗生長,平均能使保護地設施使用年限增加60%,平均降低生產成本13%,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這一技術還對農作物秸稈進行回收,並高效再利用,讓『秸稈回田』變得更有價值。」無錫益家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技術項目通過與該公司推廣合作,已建立核心技術基地1個、技術示範點3個,示範區域土壤可溶性鹽含量可降低20%以上。

據了解,該技術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在南京、無錫、宿遷等江蘇省內各地進行技術示範與推廣。今年年初,盛海君團隊與江蘇沃綠寶有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展合作,已建成生物強化碳調節劑生產線1條,累計實現銷售收入110萬元。目前,江蘇省農業委員會正在對該技術進行總結推廣。

《中國科學報》 (2018-09-26 第6版 科研)

相關焦點

  • 土壤次生鹽漬化難題如何破解?
    土壤次生鹽漬化亦稱「土壤次生鹽鹼化」,是由於不合理的人為措施而引起耕作土壤鹽漬化的過程。主要因灌排系統不配套,過量灌水,排水受阻,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所致。農業技術措施運用不當,也會加速其發展。大棚土地鹽漬化通常是人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比如:種植戶為爭取瓜果蔬菜高產,盲目增施化肥,大棚土壤經過多年的化肥積累,往往導致土壤積鹽發生。
  • 想減少土壤次生鹽漬化的問題,了解一些知識,非常重要!
    想清除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難題,最先我們要搞清楚,土壤怎樣產生次生鹽漬化的難題,隨後採用合理性對策,相匹配來處理此難題。尤其是在溫室大棚種植中,生產製造反周期性蔬菜水果,具有有土壤髙速利用、高資金投入,高回報的特性,種植戶為了更好地得到較高的種植經濟效益,通常存有使用超額的有機肥,超標準的有機化學中藥製劑來預防病害。
  • 「土壤醫生」破解鹽漬化難題
    「多一些像錢教授這樣的『土壤醫生』,我們發展新農業、建設新農村的底氣就會更足。」蘇北大棚種植大戶老魏望著滿車的絲瓜、茄子、辣椒等農產品,笑得合不攏嘴。可誰料想到,在揚州大學教授錢曉晴帶領新技術駐村前,這裡的大棚生產差點顆粒無收。
  • 有機肥使用不當會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古訓「用糞猶用藥」啊
    傳統的觀念認為有機肥對土壤質量均是正向作用,有機肥可減緩土壤板結、阻止土壤次生鹽漬化,但有機肥的不合理施用(尤其是不合格的有機肥)也會造成土壤質量退化!規模化養殖場的畜禽糞,尤其是雞糞含有較高的鹽分和Na離子,如果過量施用,則會有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風險,使土壤板結。
  • 西部地區次生鹽漬化問題仍普遍存在——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現狀專題...
    從國家環保總局獲悉,我國西部局部地區土壤鹽漬化經過多年治理,發展趨勢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大水漫灌、新開墾荒地引起的次生鹽漬化問題仍普遍存在
  • 棚室土壤鹽漬化治理辦法
    棚室土壤鹽漬化主要是次生鹽鹼化,因蔬菜生產需水、肥量大,尤其是黃瓜、西紅柿、茄子、西葫蘆等茄果類蔬菜,往往是採摘1~2次就要澆一次水,常常澆水就要補肥。由於水質不佳或氮肥施用過量等,會出現氮素過剩,土壤中可溶性鹽類過高,從而加重鹽漬化程度。
  • 克服灌區鹽漬化的一條新路
    漫灌會引起次生鹽漬化 「只要是從別的地方引水(非抽取地下水)灌溉,都會發生次生鹽漬化的問題。」劉貫群說,「只不過,不同的灌溉量、不同的土壤結構和土質、種植不同的作物等條件不同,會導致灌溉後向地下水的滲漏量不同,發生次生鹽漬化的程度也不一樣。」
  • 我國首次實現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
    本報訊(記者 王自堃)日前,記者從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自主研發的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多參數自動監測設備投入使用,可為海岸帶地區地下水和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管理提供技術支撐,首次實現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一體化監測。
  • 產學研|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
    內蒙古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是制約河套灌區農業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類型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類型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集成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集成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 中國海洋大學劉貫群小組:克服灌區鹽漬化的一條新路
    漫灌會引起次生鹽漬化 「只要是從別的地方引水(非抽取地下水)灌溉,都會發生次生鹽漬化的問題。」劉貫群說,「只不過,不同的灌溉量、不同的土壤結構和土質、種植不同的作物等條件不同,會導致灌溉後向地下水的滲漏量不同,發生次生鹽漬化的程度也不一樣。」
  • 土壤鹽漬化發生的原因,土壤鹽漬化有哪些危害?
    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強大阻力,事實上,在我國不僅在新疆、青海等中西部邊陲土壤鹽漬化嚴重。在廣袤肥沃的東北黑土地上,土壤鹽漬化問題同樣十分突出。保護地生產過程中盲目施肥是造成土壤鹽漬化的重要原因之特別是偏施氮肥。
  • 大棚土壤鹽漬化危害大,農民朋友如何判斷?又該如何改善?
    大棚土壤由於連年種植, 肥料投入量大,再加上沒有天然降水的淋溶作用, 導致鹽分無法及時下滲散失,隨種植年限的增加,極容易發生次生鹽漬化。土壤是否發生鹽漬化,通過看地面顏色、看蚯蚓活動、看植株就可以判斷。
  • 鹽漬土土壤成因及其改良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當前,土壤鹽漬化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據估計,全球的鹽漬土每年以100萬~150萬hm2的速度增長。世界上的鹽漬土廣泛分布於100多個國家,其面積約為9.55億hm2,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0%,主要分布在各大洲乾旱地區,集中於歐亞大陸、非洲和美洲西部。
  • 土壤鹽漬化危害嚴重,農民朋友如何改良,施肥時又應該注意什麼?
    土壤鹽化是指土壤中可溶性鹽含量增加到1g/kg以上的過程,土壤中的鹽分離子主要為氯離子、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碳酸氫根離子、鈉離子、鉀離子、鈣離子、鎂離子等;鹼化是以交換性鈉離子所佔的陽離子交換量(CEC)的百分比(即鹼化度)為標準衡量,通常把pH 大於8.5,鹼化度大於15%的土壤稱為鹼土
  • 中科華深農業種植|土壤綠色「彩妝」:土壤鹽漬化了怎麼辦?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講一下在海南的一個準備使用幸福農法客戶的菜大棚,不是唯一卻很典型的土壤鹽漬化的案例。以下是實地拍的部分圖片:可以看到,土壤布滿了青苔,部分地塊也開始光的很「禿然」,已然失去了原有的活力。
  •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
    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是指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鹼化。這種土壤不利於大姜的生長。那麼大姜種植土壤鹽漬化該如何解決?③在對農田進行大水漫灌的地區一般是乾旱地區(新疆綠洲、河西走廊)或者春季氣溫回升區(華北平原),這些地方蒸發旺盛,最終使得土壤中上升的水分被蒸發掉,而隨著水分由底層土壤到達表層土壤中的鹽分因為不能被蒸發掉,就留在了土壤表層,導致土壤中鹽分明顯增多。④這種由於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導致土壤中鹽分增多的現象就是土壤鹽漬化。
  • 土壤鹽漬化原因在哪,很多苗農都搞錯了
    土壤鹽漬化是土質變差的一個重要表現,簡單點來說,土壤鹽漬化出現是因為土壤底層的地下水,含有一部分的鹽分,當這部分水從地下上升到地表後,水分被蒸發掉了,而鹽分則繼續留在土壤中,隨著鹽分越積累越多,土壤就出現了鹽漬化的情況。
  •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中國科協:氣候變化加劇土壤鹽漬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0年11月11日17:12
  • 造成土壤酸化、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幾十年以來,因為自然、人為、機械耕作方式不當及不科學的施肥造成了土壤質量的退化,耕層變淺,土壤板結。南方的土壤酸化,北方的鹽漬化,土壤汙染等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土壤退化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40%以上,給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的持續性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對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設置了障礙。
  • 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漬化……這些你都分清了嗎?
    荒漠化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廣義的荒漠化是指由於乾旱少雨、植被破壞、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現象。而狹義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見,廣義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紅漠化、鹽漬化等土壤喪失生產力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