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西部遭遇颮線侵襲 最大風速超過歷史極值

2021-01-12 中國天氣

中國天氣網吉林站訊 受高空槽影響,8日夜間吉林省洮南市遭遇颮線突襲,局部出現冰雹;期間最大風速達26.5m/s,突破本地最大風速的歷史極值。預計未來三天,吉林省仍有分散性降水天氣出現,局地或將出現雷暴、大風或冰雹。請公眾及時關注最新天氣預報預警信息,山區、河道及水庫周邊地區請注意洪水、內澇、山洪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8日晚22時36分,洮南市上空出現雷電現象 拍攝者蔡麗麗

受高空槽影響8日白天至夜間,吉林省出現明顯降水天氣,白城、長春、通化三地降水稍多,局地出現雷電、大風或冰雹。8日晚間,洮南市氣象局根據雷達回波形勢做出判斷,預計今天夜間洮南地區將遇颮線過境,受其影響洮南地區將出現雷雨大風天氣,局地將有冰雹。

8日22時36分,颮線進入洮南市境內,22時48分,離開。原本的還是明月當空霎時間被疾風驟雨所取代,駭人的閃電配合著震耳的雷聲讓人不寒而慄。狂風攜雨席捲著飛沙走石橫掃整個洮南市區,短短的12分鐘內,極大風速達到26.5m/s,突破本地極大風速的歷史極值;期間市區降水量為7.3毫米,分鐘雨強最大達1.6毫米。風雨導致洮南周邊田間作物大片倒伏,有的甚至連根拔起;個別學校樓頂被掀,校園裡滿是磚瓦碎屑;街邊儘是折斷的樹枝,無數門窗被擊碎,留下滿地破碎的玻璃……

8日夜間的大風掀翻了洮南市某學校的房頂 拍攝者 蔡麗麗

記者從吉林省氣象臺了解到,颮線同雷電、大風一樣,是強對流天氣中的一種,它是由許多雷暴單體排列成帶狀的狹窄雲帶,一般寬度有半公裡到幾十公裡,長度為幾十至幾百公裡。沿著颮線可出現雷暴、暴雨、大風、冰雹和龍捲風等劇烈天氣;它出現的範圍更小、更集中,因此破壞性也更大。

據吉林省氣象臺預報:預計未來三天吉林將繼續出現降水天氣。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白山、延邊、長白山保護區多雲有時陰,有陣雨或雷陣雨,其它地區多雲有時晴。 明天夜間到後天白天,長春地區南部、四平、遼源、吉林地區南部、通化地區北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有暴雨,長春地區北部、吉林地區北部、通化地區南部、白山、延邊、長白山保護區有陣雨或雷陣雨。12日夜間到13日白天,松原、長春、吉林地區北部有中雨,其它地區有陣雨或雷陣雨。

氣象專家提醒,由於近期降水天氣稍多,各地相關部門注意防禦由短時強降水引發的局地洪澇及城市內澇等災害,山區還應注意預防泥石流、崩塌等地質災害。同時公眾在出行應及時關注臨近預報,遇到大風雷電時要遠離易折斷的樹木、廣告牌以及危房等。

(文 張欣彤 蔡麗麗 龍國軍 張夢遠)

相關焦點

  • 洮南:颮線突襲 最大風速超本地歷史極值
    8日晚間,洮南市氣象局經過雷達回波形勢判斷,預計全市受颮線過境影響將有一次雷雨大風過程,部分鄉鎮有冰雹。22時36分颮線進入洮南市境內,22時48分離境,過程時間共計12分鐘。期間極大風速為26.5m/s,突破本地極大風速的歷史極值;22時36分至48分間,洮南市區降水量7.3毫米,分鐘雨強最大達1.6毫米!
  • 河南三市遭遇颮線天氣 最大風力達11級(組圖)
    第1頁:颮線天氣肆虐 第2頁:什麼是颮線   颮線天氣肆虐河南3市 永城風力11級  6月3日晚上,發生在商丘的強對流天氣究竟是什麼天氣?昨天,省氣象臺發布消息稱,那是一次颮(biāo)線天氣,其中商丘永城市最大風力達11級,為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 關於「颮線」的知識你又知多少
    颮線的主要特徵 颮線移動迅速,發生時導致天氣要素的急速變化,風向突然轉變、風速突然上升,能達到十幾米/秒,瞬時風速甚至可達40米/秒,堪比颱風的破壞力。
  • 肆虐商丘的元兇是「颮線天氣」
    昨天,省氣象臺發布消息稱,那是一次颮(biāo)線天氣,其中商丘永城市最大風力達11級,為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商報記者 王海科 通訊員 王建忠  颮線天氣肆虐我省3市  最大風力11級  6月3日下午,我省安陽、鶴壁、濮陽、新鄉、焦作、濟源、鄭州、開封、商丘等地先後出現了雷電、短時大風、局地冰雹和短時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 18-19日吉林省罕見雨雪冰凍天氣降水量突破多項同期歷史極值
    累計降水量超過50毫米的有17站,25~49.9毫米的26站,10.0~24.9毫米的6站,降水量前十位:通化縣66.7毫米,集安66.6毫米,北大壺65.2毫米,通化市區63.6毫米,永吉61毫米,江源60毫米,煙筒山59.3毫米,吉林市區58.4毫米,雙陽56.6毫米,梅河口55.3毫米;累計降水量最大的為長嶺,達到37.7毫米。
  • 強對流天氣「颮線」昨夜突襲北京 最大風速達11級
    強對流天氣「颮線」昨夜突襲北京 最大風速達11級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記者 倪元錦)記者8日從北京市氣象局獲悉,7日傍晚到8日凌晨,北京市出現的強對流天氣為「颮線」,颮線自西北向東南移動,並橫掃北京。
  • 中國氣象局:北方多地氣溫突破5月歷史極值,4日起高溫減弱
    據中國氣象局氣象監測顯示,5月2日,山西、河北西部、河南中西部、陝西關中、湖北北部、四川東南部及內蒙古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出現35~38℃高溫天氣,河南洛陽局地達39℃;上述地區及吉林中部、內蒙古中部、河北西北部等地共14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歷史極值(其中有87個測站氣溫超過35℃),內蒙古多倫縣(33.4℃)、河北懷安(
  • 此次颮線事件範圍廣災害重 令人難忘
    本次強颮線天氣具有風力強、移速快、範圍廣、災害重的特點,是一次罕見的強颮線天氣過程,河南商丘的永城出現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風速。這次災害天氣過程損失嚴重,造成河南22人死亡(商丘18人、開封2人、濟源2人),僅商丘市受災人口就達到241.92萬人。
  • 來去匆匆的「壞小子」—颮線
    颮線,對一般市民來說,是個比較陌生的名字。簡單地說,颮線是一種範圍較小、生命史較短的氣壓和風的不連續線,常由若干個雷雨雲單體排列而形成一條狹長的雷暴雨帶。通過大量個例分析表明,颮線的水平範圍,長度由幾十公裡到幾百公裡,寬度約1公裡到幾公裡,持續時間約1小時到十幾小時,屬強對流天氣範疇。
  • 颮線:強對流天氣的航空母艦
    在《現代漢語詞典》上,颮解釋為「氣象學上指風向突然改變、風速急劇增大的天氣現象。」而在《康熙字典》上則解釋為「同飆。暴風也」。從古至今,這個字都用來形容這種猛烈的天氣。  理解了颮的含義,颮線的定義也就不難明白了——它便是串成一條線的颮。
  • 南方多省遭遇極端天氣 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1998年極值
    南方多省遭遇極端天氣 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1998年極值 2020-07-13 15: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氣象科普:颮線
    此次颮線在雷達監測圖中呈現典型的弓狀特徵,行徑路線沿西南-東北向,從杭錦後旗東北部一直延伸到烏拉特中旗機場附近,長度超過100公裡,並且整體雲系不斷向東南方向移動,橫掃杭錦後旗、臨河區、五原縣等多個旗縣。當天,巴彥淖爾市多個旗縣出現了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其中臨河區新華鎮聯合村出現了黃豆大小夾雜大豆大小的冰雹,多個鄉鎮出現了七級大風。什麼是颮線?
  • 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1998年歷史極值!521萬人受災,恐發生...
    每經編輯:何小桃連日來南方地區出現持續強降雨天氣,多地遭受洪澇災害侵襲。據新華社消息,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受持續強降雨和上遊來水疊加影響,江西境內河流水位暴漲。
  • 我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 對交通出行造成影響
    央廣網北京3月2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近日,受冷空氣影響,我國多地遭遇極端天氣,對交通出行造成影響。2019-3-2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黑龍江省氣象臺21日升級發布暴雪橙色預警信號。吉林降雪範圍廣、雪量較大。
  • 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 題:我國多地高溫破極值 熱浪席捲北半球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7月10日以來,高溫天氣一直盤踞我國中東部地區,多地高溫天氣突破極值。與此同時,北半球三大洲高溫事件頻發。今年夏天高溫為何如此之強?熱浪為何席捲北半球?
  • 專家解讀:臨河區教科書式的強對流天氣——颮線
    7月4日下午,臨河區出現了教科書式的強對流天氣——颮線。颮線雲系從烏拉特中、後旗境內形成,翻越陰山,到臨河境內,因地勢變低,氣溫升高,急劇發展。此次颮線呈現典型的弓狀特徵,沿西南-東北向從杭錦後旗東北部一直延伸到烏拉特中旗機場附近,長度超過100公裡,不斷向東南方向移動,橫掃杭錦後旗、臨河區、五原縣等多個旗縣,當天多個旗縣出現了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臨河區新華鎮聯合村出現黃豆大小夾雜大豆大小的冰雹,多個鄉鎮出現七級大風。    什麼是颮線?颮線(英語:Squall line),有時亦稱線颮。
  • 北京最低氣溫跌破歷史極值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7日電 記者從1月7日下午召開的北京市政府疫情防控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入冬以來(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月6日),北京全市20個國家級氣象站最低氣溫均在-18℃以下,有10個站最低氣溫跌破1月上旬歷史同期極值,其中石景山、通州、順義、昌平、霞雲嶺、上甸子共6
  • 「彪悍」颮線 10餘天三次「奇襲」
    - 後記 -·什麼是颮線?2009年6月份我國中東部地區出現的幾次強對流天氣,給當地人們日常生活及財產造成了相當程度的不便和損失,尤其是豫皖等地6月3日的罕見颮線,還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到底什麼是颮線呢?
  • 氣象局:颱風「利奇馬」登陸強度歷史上排名全國第五
    其登陸強度在歷史上排名全國第五、浙江第三;在山東造成的過程降雨強度位列歷史第一、在浙江的降雨強度歷史第二。「利奇馬」於8月4日生成,7日晚上加強為超強颱風,10日1時45分前後在浙江省溫嶺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52米/秒,超強颱風級),在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五(第一為2014年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最大風速72米/秒),在登陸浙江的颱風中強度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