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上,發生在商丘的強對流天氣究竟是什麼天氣?昨天,省氣象臺發布消息稱,那是一次颮(biāo)線天氣,其中商丘永城市最大風力達11級,為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商報記者 王海科 通訊員 王建忠
颮線天氣肆虐我省3市
最大風力11級
6月3日下午,我省安陽、鶴壁、濮陽、新鄉、焦作、濟源、鄭州、開封、商丘等地先後出現了雷電、短時大風、局地冰雹和短時降水等強對流天氣。
當天15時46分到23時,鄭州、開封、商丘等地出現了強颮線天氣。颮線長約140公裡,並以每小時50~60公裡的速度快速向東南方向移動。隨後,颮線波及安徽北部以及山東菏澤地區。
據統計,河南省有40多縣市出現雷暴,19縣、市出現了風速達17米/秒(7級)以上的短時偏北大風,其中商丘的永城市當天22時42分最大風速達29米/秒(11級),為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高空冷渦和地面高溫碰出颮線
省氣象臺專家介紹,颮線過程有如下特點:
風力強。這次颮線過程於6月3日21時左右在商丘境內發展到最強。永城風速出現1957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值,達29米/秒。
移速快。強颮線系統移速在50~60公裡/小時,在災情最重的商丘市持續時間達2小時19分鐘。
範圍廣。此次颮線過程影響山西東南部、河南中北部、山東西南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部,受災面積達7萬平方公裡。
專家分析,本次天氣過程是由於東北地區存在高空冷渦,高空冷渦西南部的冷空氣與近地面太陽晴空輻射增溫的共同作用,在河南省北部、東部激發出颮線。
我省多市曾提前發布雷電預警
對此次天氣過程,河南省氣象臺於6月3日下午曾發布雷電預警信號,提示安陽、鶴壁、濮陽、新鄉、焦作、鄭州、商丘等地有雷電活動,局地伴有短時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可能會造成災害事故,提醒相關部門及公眾積極做好防範工作。同時,商丘、開封、濟源等氣象部門也及時發布了雷電、大風預警信息。
6月3日夜,災害天氣發生後,各市地氣象局、縣氣象局及時和民政部門及基層鄉鎮政府聯繫,進行災情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時把收集到的災情上報。省氣象局立即召開緊急會議並組成工作組,由副局長趙國強帶領科技減災處、監測網絡處處長和省氣象臺臺長立刻趕赴商丘,進行現場災害調查,分析成災原因,指導開展氣象服務和救災工作。
什麼是颮線
颮線是由許多雷暴單體排列成帶狀的狹窄雲帶,寬度約20~50公裡,長度為幾十至幾百公裡,維持時間為4~18小時。颮線過境處風向急轉,風速劇增,氣壓陡升,氣溫驟降,常伴有雷暴、暴雨、大風、冰雹和龍捲等劇烈天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