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徒步七年,翻越70座冰山,記錄冰川消融景象的「冰川哥」——王相軍,在戶外探險不幸失足,不幸遇難。他的事跡,小編內心由衷的敬佩,作為一個網紅,他不是博取眼球,也不是利益驅使,完全憑藉愛好之心,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但是,一個小疑問又來了,冰川有什麼好研究的,讓其如此的執著!冰川是怎麼形成,消融不消融,又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我們看看,冰川是怎麼形成的!
冰川從本質上來說,還是水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是雪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轉變而來的。
想要形成冰川,首要條件,就必須有一定數量的固態降水,比如雪,冰雹等,如果沒有固態水,想形成冰川是不可能。
冰川一般存在於嚴寒地區,南極和北極終年嚴寒,比較容易形成冰川。其他地區,在一些海拔較高的山上,才有機會形成冰川,溫度低於0攝氏度之後,降落的固態水,才能常年的存在,這一個海拔高度,我們稱之為「雪線」。
在高山上,冰川能夠形成,除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外,還要求高山不能過於陡峭,雪花落地之後,隨著外界條件和事件的變化,雪花形態會發生改變,逐漸變成圓球形,稱之為「粒雪」,也是冰川形成的最基本元素。
隨著時間的推移,粒雪的硬度和各個粒雪之間的緊密度不斷的增加,大大小小的粒雪相互擠壓,僅僅的鑲嵌在一起,之間的空隙不斷的變小,雪層的亮度和透明度也逐漸的降低,與此同時,還會將一些空氣封閉在其中,於是就形成了「冰川冰」。
在隨著時間的推移嗎,冰川變得更加緻密堅硬,裡面的氣泡也逐漸減少,慢慢的變得晶瑩透徹,帶有藍色水晶一樣的老冰川冰,冰川冰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山坡慢慢地向下滑動,就形成了冰川。
冰川的消融,到底有什麼研究價值呢!
首先大家不要小看,全球冰川的數量,隨著全球變暖,冰川逐漸的消融,根據當前的速度推測,到2100年,海平面將會升高2-6英尺,一英尺等於30釐米,大家可以算一算,如果繼續任其消融,很多偏遠的小島,很可能會被淹沒,全球大約會有20%的人,會因為海平面上升,無家可歸。
另外,在世界一些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冰川融水,是人類飲用和農業灌溉的主要水源,如果溫度升高,冰川不在形成,消融完畢之後,就會破壞生態的水循環。大家試想一下,黃河,長江直接斷流,會有多大的影響!
冰川的消融,會導致一些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冰湖潰決,可以引發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年的凍土層融化,會造成高寒地區,地質結構整體的破壞。
這些大家都很好理解,還有一種坊間的傳說,冰川是經過千百萬年的變化形成的,在其中封存著一些,當今地球環境不存在的一些病菌,病毒,冰川消融之後,跟隨流水,這些病毒會很快地遍布各地,對人了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記錄冰川消融前的景象,是研究冰川消融的第一步,冰川哥所做的可以稱之為一個事業,為事業獻身,也許也是一種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