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冰川,一個理想主義的底層青年

2021-01-11 騰訊網

從冰川流浪漢走向聯合國

王相軍不止是「冒險王」

他的生活還包含了無數人關於遠方的夢想

2020年最後幾天,沒想到還是在不停地送別,很多人都是名人,但還有這個蓬頭垢面的30歲小夥。

沒讀過大學,打過30多份零工。但是他走遍雲南、西藏等地,拍下300多座雪山冰川美景,並永遠地留在了冰川裡。

弟弟發布訃告「他痴迷於冰川,最終也獻身於冰川」。碎片化的短資訊裡,很難拼得出來王相軍完整的形象。

相比較「中國冰川探險第一人」、「西藏探險王」等稱號,在擁有300萬粉絲的快手和抖音上,大家會更親切地喊他「冰川哥」。

鏡頭前的冰川哥一頭亂髮、嘴唇乾裂,看著倒像一個流浪漢。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卻寄託了普通人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遠的夢想。

他在薩普神山山頂拍到孤鶩與落霞齊飛的雪山。

又跑到雅魯藏布大峽谷拍下巨龍盤延的山脈。

以及他鏡頭下藍冰洞裡50米高的冰牆,罕見的自然奇觀。

這位來自農村的90後,去年迎來了人生高光時刻,登上了西班牙馬德裡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舞臺。

在西裝革履的大會現場,他依舊一身皮夾克、T恤,向全球氣候學者、專家分享記錄下的冰川的珍貴資料。

他遇難的新聞一出來,有人惋惜,也有人不理解,評論中不乏「活該」等字眼。弟弟發文懇求大眾,尊重逝者,嘴下留德。

隨著斯人離去,種種不理解卻成了王相軍用生命守護的生活方式。

01

「他不是網紅,他是探險者」

雖然靠著短視頻火了,但王相軍不喜歡別人叫他「網紅」,他說:「我跟那些用流量掙錢的人不一樣,我做的是有意義的事兒。」

確實我也從來沒見過哪位「網紅」能收到如此多的感謝。

在他發布的400多條視頻評論下面,每條都有網友一邊提醒注意安全,一邊讚嘆雪山冰川的美景,「謝謝你能帶大家看到一輩子也沒辦法抵達的地方。」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有冰川。光是「冰川之鄉」的西藏林芝地區波密縣,就擁有十幾座海拔超過6000米的雪山,大多都是處女峰。

只有像王相軍這樣的攝影師、探險者前去攀山越嶺,我們才有機會看到那些冰川湖海。雲霧交織間,美得攝人心魄。

據同伴回憶,王相軍是為了追求「完美」效果,才在冰川瀑布旁的巖石上進行了第二次視頻視頻,結果不慎滑倒,掉入零下20多度的冰河中。

我們也許會感嘆王相軍的執拗,卻不知道追尋冰川的旅途中會有多少生死瞬間。

海拔5000以上的喜馬拉雅冰川上,天氣嚴寒,冰川從海拔7000多米的山頭緩慢流下,途中不斷落雪蓋上去形成厚厚的雪殼。任何一丁點聲音,都會遭遇塌方。

但想要拍到萬年老藍冰奇觀,他就必須透過冰縫或者鑽進冰洞,腳淌著0℃以下的冰河一直走到頭。

有時候他累了躺在草坪上,也會聽見遠方轟隆隆的響聲,一看是雪山崩塌了。那座雪山他原本計劃要從下面穿過去。

說實話,王相軍拍的視頻並不高級。他總頂著一頭亂亂糟糟的頭髮出鏡,一口塑料普通話,有股天然的野味。

更多人是被他的真誠和那種樂於分享的熱情打動。隔著屏幕,你都感覺他對冰川、對大自然的熱愛。

見到了萬年藍冰峰縫他會樂瘋。

他會用手小心翼翼地觸摸藍冰冰面。

甚至在雪山腳下遇到溫泉,王相軍會直接泡進去。

曾有網友評論:「他不是網紅,他是真正的探險者」。

這也可能是為什麼他每一次親眼見到冰川,都會激動地哇哇大叫。因為未知的前方不止有危險,還著無窮的希望。

02

不當農民,離家10年

媒體各種報導中,不理解的聲音一直伴隨著王相軍的前半生。

大多數來自於父母和親朋好友。在四川老家村子裡,沒人能接受一個快30歲、頭腦正常的男人,不打工不取妻生子,跑去荒郊野外做一個「探險家」。

起初拍冰川沒有收入來源,王相軍就邊拍邊打零工,先後去了廣西、雲南、西藏打工。工廠、餐館的活全部幹過。

「那兩年裡,換了30多份工作,最長只幹了3個多月,最短的只做了9天,是在富士康的工廠裡拖地。」

面對冰山的危險,視頻裡的王相軍坦言會害怕、恐懼,但沒見到他哭過。能讓這樣一個漢子哭泣的是最珍視的東西。

在西藏,王相軍跟著一個工程隊,辛苦了3個月,攢下七八千元買了臺相機。

結果相機留在宿舍被偷了,存儲的冰川照片全部丟失。他偷偷哭了好幾天。

王相軍冒險撈掉進洞裡的手機相機

離家10年裡,王相軍也會給父母打電話,但大多數時刻,是對方催促他掙了錢趕緊回家蓋房、娶媳婦。

面對家裡和鄉親的質疑聲,這位「冒險王」表現得不在乎,「他們理解不了為什麼我要不斷拍,在我看來,每個冰川都是不一樣的。普通人覺得看一個就夠了,但我每去一個冰川就能發現不一樣的東西,我已經看過了好幾百個冰川,親自踏過、走過的有七八十條,每一次都會有新的體驗。」

還有很多話他沒有向別人提起。他不想像村裡人一樣,過上一輩子打工、取妻生子,父母希望的平凡日子。

雖然出身農村,沒有上過大學,但因為拍冰川的經歷將王相軍完全帶去了另一個世界,練就一身的見識。

和探險家相比,他又像一個愛給大家做科普的地理老師。

一路上碰到眼花繚亂的雪蓮,他會告訴大家哪些是可以食用的,哪些千萬不要碰。同時也不乏慈悲心地勸告,「雪蓮生長艱難,那是生命的奇蹟」。

他會耐心地介紹卡欽石川入口的紅石灘。

跑去大眾從沒去過的生命禁區鹽湖。

他對大大小小山峰如數家珍,同時也感嘆,為什麼大家只知道瑞士阿爾卑斯山,而自己國家毫不遜色的雪山美景竟然沒人知道?

美景不遜色於阿爾卑斯山的念青唐古拉山

在西藏墨脫,王相軍甚至收留了一隻流浪狗,瘦巴巴地,喚作「土豆」。

就這樣,「土豆」也成了「探險狗」,一人一狗的組合下,他帶著相機,徒步走過了70餘座冰川。旅途中帶給許多人歡笑和樂趣。

03

從大山走向聯合國

起初是愛好,接著是熱愛。在這些視頻中,王相軍親眼目睹的絕本冰川,正在成為歷史的孤本。

西藏的冰川,他走過多遍,每一次路上都會發現眼前、腳下的冰川好像又變薄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近幾十年間,我國冰川整體萎縮了12442.4平方公裡,佔冰川總面積的20.6%,其中,約有8310條冰川完全消失。冰川萎縮幅度最大的是西藏自治區,幅度達到27.7%。

在個人籤名中王相軍曾寫道:「我只是熱愛大自然,深入其中,只想要去感受他的美麗和能量,拍照記錄,不搞破壞,當我離開那裡的時候,什麼都不會留在那裡。」

從2017年到2020年,他在視頻中,會越來越頻繁地告訴大家,溫度越來越熱,冰川正在消融,它們是大江大河的源頭,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宏大的人類命題被他分解成一個個視頻,簡單、直觀。沒有說教,大家很容易接受。有人在留言中自問,我們還可以為大自然做些什麼?

去年,王相軍登上了西班牙馬德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並發表演講,講述他走遍中國冰川的故事。

他是中國唯一一名民間環保觀察者,和來自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代表一起交流討論,分享多年來記錄冰川的珍貴資料。

王相軍和教授楊富強交流

王相軍的生活應該是一步步變好起來。這兩年,他拍視頻獲得打賞、出售冰川照片賺錢。

他有識貨能力,會通過短視頻平臺「帶貨」,跟鏡頭前的 「老鐵」們介紹來自西藏的藏紅花、野靈芝等等土特產。

王相軍很孝順。據弟弟說,他花了將近40萬元為家裡修建房屋,改善父母生活。

漂泊了10年,近期他甚至有了立業的想法。想和朋友合作,在拉薩開個民宿。而這一切關於未來的計劃隨著王相軍的遇險變得不再可能。

這位「冒險王」的生活究竟值不值得?

有人惋惜說如果不是這次冒險,他本可以成為更專業的學者,過上更好的生活。

很多人或許不理解,但希望大家能尊重王相軍的生活方式。對於他而言,冒險的旅途遠沒有終點和目標,人生價值也不能用長短衡量。

借用電影《心靈奇旅》的一句話,「每一次擦起火花不是人生目標,當我們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經被點燃」

攀登無數雪山,拍下一座座冰川,那些深刻在記憶裡的美景,當下一次又一次觸動深處靈魂的探險經歷,就是生而為人最迷人的地方。

對於像王相軍這樣的底層且懷有夢想的年輕人,真正令人感動的是敢於打破生命禁錮,找到自我,心中堅守,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也真心希望更多人能夠兼顧夢想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燃燒更多生命獨特的體驗,讓夢可以一直做下去。

文、編輯/昌圈圈

資料來源:快手視頻、澎湃新聞、華西都市報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已授權律師對文章版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軍師聯盟》 權謀之上,是青年人的理想主義
    從那四位身份不同、立場不同的魏國青年身上,甚至接下來的鐘會、鄧艾,都能看到相似的入世關懷和理想主義面孔。也正是貫注在這些青年身上的理想主義氣質,支撐起了劇中他們的行動邏輯。而新時代的誕生,正是他們「從殘章斷簡之中重塑文明」的結果,也正是他們身上的理想主義種子所結出的碩果。
  • 《天龍八部》:理想主義的消亡
    其他人的理想主義,阿朱用盡全部為戀人著想是她的愛情理想,慕容復犧牲了部分人性只為復國是他的事業理想,包不同不惜得罪眾人只求所說即所想是他的生活理想……後來呢?我湊熱鬧來說,大家的理想主義終究都是暴斃或漸逝。一、理想主義的暴斃段譽在磨房裡第一次殺了人,哭得不能自已;段譽抱得美人歸然後又失去,原來自己痴迷的是雕像。
  • 有光青年為貓安家正式啟動,讓流浪星球更溫暖
    導語:主發起方正榮悅瓏府聯合發起方正榮地產蘇滬區域、佩蒂寵物、正榮公益基金會於11月15日溫暖啟動「有光青年為貓安家」活動。此次活動共分為流浪醫療箱、社貓安家記、安心加倍包、示範區開幕捐贈典禮、公益紀錄片首映禮五個階段。
  • 超級計算、《流浪地球》特效、雨果獎得主轉型……這場論壇上他們...
    11月24日上午,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青年和數字未來論壇」上,來自計算機、新媒體、數字文創等領域的優秀青年和代表,共同探討青年人在不同行業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新時代對青年成長發展的期盼。
  •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流浪地球》票房預測多少?《流浪地球》值得看嗎?劇情介紹  國產科幻電影在今年終於啟航。《流浪地球》這部讓原著作者劉慈欣看完落淚的科幻片,7日零時至晚八點單日票房已達3.08億元,毫無疑問拿下單日票房冠軍,「超速」完成票房逆襲。照此看來,該片拿下春節檔票房冠軍,亦只是時間問題。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該片最終有望斬獲45億元以上票房。
  • 寶樹|為什麼《流浪地球》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可能考慮到需要的物理知識比較高深,這些在電影中一律從簡,觀眾缺乏直觀的感受,對流浪地球的理解不免打了折扣。其實只需要在恰當地方安插十幾秒的動畫講解,便可以彌補缺憾。若有地球近距離掠過太陽、火星和小行星帶的場景,便更加動人——可能是要求太高了,不過在宇宙的尺度上,的確還有更多潛力可以發掘。
  • 王東傑:當我們說理想主義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王東傑:當我們說理想主義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王東傑 2020-09-20 10:52 來源:澎湃新聞
  • 地球開啟「瘋狂模式」,南方凍成「狗」將進入下一個冰川時代?
    冰封 在電視劇《慶餘年》中,人類會進入下一個冰川時期,在《流浪地球》電影中,地球2075年成了一個「雪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但事實真會這樣嗎?地球開啟瘋狂模式,先從全球來看一下局勢,在過去的一年裡,世界各地出現不斷地極端天氣,南北半球兩座城市溫差就超過90℃。
  • 流浪地球計劃成功後,人類竟建立了這樣的聚居地?
    太陽內核極速老化,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為了生存,人類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弘計劃,驅使整個地球逃離至 4.2 光年外的新家園……五百年的今天,地球終於順利泊入目標恆星,抵達了新家園:半人馬座 α 星系軌道,人類重新獲得了陽光和希望,流浪地球計劃宣告成功
  • 尚遊首張專輯上線,聆聽一個人的流浪生活
    近日,樂人音樂旗下全能音樂創作人尚遊,正式推出了第一張數字專輯《Always Wandering life流浪中生活》。這張專輯的創作過程歷經十餘年,由尚遊作詞、作曲並演唱,表達的是尚遊在幾個城市生活時的一些真實經歷,適合一個人獨自在路上細細品味。
  • 尚遊首張專輯上線 聆聽一個人的流浪生活
    近日,樂人音樂旗下全能音樂創作人尚遊,正式推出了第一張數字專輯《Always Wandering life流浪中生活》。這張專輯的創作過程歷經十餘年,由尚遊作詞、作曲並演唱,表達的是尚遊在幾個城市生活時的一些真實經歷,適合一個人獨自在路上細細品味。
  • 看完流浪地球 我發現一個關於手機的大BUG
    圖源:豆瓣    我在看完本片後也被片中呈現的科幻世界所震撼,但是在細節上,我卻發現了《流浪地球》有一個極大的BUG    回到《流浪地球》,如果片中的AR技術足夠發達,那麼在結局劉培強大義凜然赴死的時候,就可以和兒子見最後一面,而不是單單通過語音告別。
  • 《流浪地球》不是民族主義的勝利,而是好電影的勝利!
    在上映之前,其實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最低,當時決定要看《飛馳人生》、《新喜劇之王》,以及寧浩的《瘋狂的外星人》,但是至於要不要看《流浪地球》,一直猶豫不決。   網絡上的影評人們也很不看好《流浪地球》。印象中,有一個「權威「的影評帳號還預言,從放出的幾組預告片看,《流浪地球》大概率是部爛片!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硬科幻小說,在今年春節檔被拍成電影上映可謂是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但在電影的背後,不知道有多少注意到了這些細節: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隨著冰川融化速度加快 南極發現神秘病毒(圖)
    中新網4月2日電 據青年參考報導,繼俄羅斯、法國、比利時科學家在南極大陸發現了具有生命形態的細菌、病毒、真菌類微生物後,美國科學家立即就「神秘病毒」的發現發出警告:隨著南極冰川融化速度的加快,當全球氣候變暖到一定程度時,這種未知病毒會立刻復甦並四處散播,地球上成千上萬的物種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 地球不會流浪,有可能流浪的是我們
    89位科學家指出,南極冰川融化加快6倍,地球4億人將陷入災難。人類如此,那和我們共享一個地球村的動物們呢。 冰雪融化導致生活在南極的海象棲息地範圍縮小,它們龐大的身軀不得不被迫爬到高處的懸崖上,因為擁擠和敵人的追逐,大批的海象從懸崖上跌落而死。如果可以,它們應該待在冰川上。
  • 一個社會底層人的尊嚴
    文/於凡諾一我見過了太多次,當一個社會不那麼高大上的人,那些底層職業,那些社會底層的人,被人提起的時候。這一天一大早,朋友圈看到兩則視頻,點開一個,看到一個年幼的孩子在視頻裡哭喊著說,我不能治了!我不治了!再治費用都沒了!
  • 「科技理想主義」榮耀Magic 2,用YOYO重構智慧型手機未來
    蘋果註定要衰落,而理想主義必定有未來。」如果把華為和谷歌類比,華為的2012實驗室和谷歌X實驗室都有著神秘屬性,谷歌經常「搗鼓」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黑科技,在華為體系裡扮演這個角色的大抵就是榮耀手機,榮耀Magic 2就是 「科技理想主義」的新作品,而YOYO的出現,則為消費者帶來了更前沿、更立體的極致體驗,讓消費者一步進入人工智慧的大時代,也將改變了當下手機廠商單純比拼硬體的習慣,讓智慧型手機行業進入下一個競爭維度。
  • 當北極熊開始流浪,企鵝無家可歸,這些藝術品呼喚你「看見」環境
    對於現代人而言,生態和環境保護往往是一個離自己很遙遠的議題,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後,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高速消耗造成無數不可逆轉的環節破壞。最近一個視頻在社交網絡上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國家地理雜誌的攝影師Paul在加拿大巴芬島探險時,偶遇了一隻闖入人類生活區的北極熊。
  • 被「理想主義」耽誤的蝦米音樂的一生
    不管過去還是現在,這都是頗為理想主義的一個定位。 王皓本身就是樂隊吉他手出身,身在這個圈子裡,能夠特別真切地體會音樂人的心酸:不僅收入微薄、演出場地受限,聽眾流失也特別快、生活很難得到保障……為此,大學畢業最開始的十年,王皓曾一邊通過賣樂器來賺到一些錢,一邊用這些錢幫助樂隊去聯繫酒吧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