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計劃成功後,人類竟建立了這樣的聚居地?

2021-01-11 睿締

太陽內核極速老化,持續膨脹,地球將被吞沒……

為了生存,人類制定了前所未有的恢弘計劃,

驅使整個地球逃離至 4.2 光年外的新家園……

五百年的今天,地球終於順利泊入目標恆星,

抵達了新家園:半人馬座 α 星系軌道,

人類重新獲得了陽光和希望,

流浪地球計劃宣告成功,人類活了下來!

然而,故事到此並未結束,

當地球開始自轉,陽光再度普照,

冰川逐漸融化,大地重煥生機,

人類即將返回地表,重建家園,

在聯合政府的指令下,「重建地球計劃」被確立。

人類銘記災難,銘記歷史,

懷著珍惜地球,珍愛生命的信念,

開始建造新的聚居地……

一座又一座雄偉建築拔地而起,

它們不隔離於國籍、人種和膚色,

也不隔離於生物、環境和自然,

人類稱它為重生之地。

多倫多樹塔

模型來源:槃達建築(加拿大)

長期生活在充斥著鋼筋、混凝土和玻璃的地下城中,

人類渴望綠色,渴望植物,渴望陽光……

為此,傳承木材建築天分的加拿大建築師為重生之地,

建造了多倫多樹塔。

每座樹塔高 62米,共18層,住宅面積4500平,

公共區域550平,使用複合木材工藝,

大塊木板作為主要結構構件,木板包覆外立面。

每一戶設有植栽陽臺,可種植花草蔬菜,

不僅有效降低了能耗,減少了溫室氣體,

也使人類久違地再次與植物生活在一起,

生活煥發出勃勃生機,盈盈綠意,

成為聚集地的地標建築之一。

白色巨樹

模型來源:Manal Rachdi-OXO ArchitectsNL*A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所

由於木材較為稀缺,為補充樹塔的不足,

人工材料建造的仿樹建築群-白色巨樹被建造,

塔樓高17層,面積10000平方米,是綜合性建築。

巨樹底層為餐廳、賣場、辦公區等公共場所,

上層則為居住區,每一戶配有私人陽臺,

區別於樹塔,白色巨樹的陽臺更寬大,

幾乎佔住宅一半的使用面積,

不僅可以種植植物,還可布置成為半戶外運動平臺,

是被溫暖陽光充分滋養的獨特空間。

巨樹內置的公寓主要有朝西的三居室和朝東南的兩居室,

為滿足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

居室的布局可根據住戶自定義,進行修改,

為重生之地的居民提供更民主的居所之地。

水城

模型來源:建築事務所S+PBA(泰國)

隨著「新太陽」的東升西落,全球氣溫上升,

冰川解凍,海平面也隨之上升,

海陸比從七比三,上升至九比一,全球汪洋一片。

與此同時,人口卻逐年增加,重生之地越發擁擠,

為拓展居住空間,聯合政府下令建造水城,

使部分重生之地居住區漂浮在海面上,

水城具有城市典型功能,

學校、社區、醫院等設施一應俱全,

人造陸路、飛行航線、海底隧道構成水城交通網絡,

每個區域由內致外緊密相連,

水城外與陸路相接,增強防洪力,

也增強了抵禦極端氣候的能力。

水城採取汙水過濾系統,培育水生植株,

最大化減少對水的依賴,有力於海洋生態保護。

水城居民從事水產養殖業或水生植物種植業,

為水城外其他區域居民豐富食物種類。

千院:植物博物館

模型來源:槃達建築(加拿大)2019北京園藝世博會場館設計

地球環境穩定後,

封存百年的植物基因被激活,多種植物被「復活」,

地球再次綠意盎然,百花齊放。

千院作為植物培育中心,

也作為重生之地生物教育的博物館被創建,

承擔著植物研究培育與人類教育兩大功能。

千院根據植物生長屬性被劃分為五個單元,

創造適於不同植物的生長環境,保護了植物的安全。

同時,千院區別於其他居住地緊密的建築,

更鬆散,更有「地氣」,

採用鼓勵參觀者進行探索的村莊式結構,

通過模塊化的構件組合而成,

每一建築模塊在角部與相鄰模塊連接,

形成了內部的連續空間,宛如一座植物迷宮。

北京三號地下城(博物館)

模型來源:電影《流浪地球》(中國)

雖然人類已移居地表,但地下城仍被保留。

一部分老人故土難離,不願搬離地下城,

因此地下城保留了部分居住區,

而大部分的空間變成了地下博物館,

每天都有憶苦思甜的前輩前來弔唁,

也有懷著好奇的新人類前來探索。

這裡記載著超過800年人類生命的歷史,

記錄著他們在可怖的宇宙中,頑強掙扎的堅毅身影,

這裡有英雄的墓碑,也有背叛者的告誡,

有著無數故事和傳說等待被挖掘……

From.居所之地.

以上是居所之地的小編根據一些(尚未建成)設計模型,結合《流浪地球》的設定,發出的關於未來人類聚居地的暢想,僅作娛樂。

言歸正傳,《流浪地球》是一部「硬科幻」大片式電影,其最大的亮點在於以高超的科技手段實現龐大的世界設定,在感官上達到震撼觀眾的影音效果。在這一層面,《流浪地球》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它讓我們看到了對地球命運的另一種預測和解讀,也理應讓我們有所警覺,這便是大片式電影的魅力。

最後,為了我們現有的居所之地,我們要再次老生常談:道路千萬條,環保第一條,不珍愛環境,地球兩行淚!

To.You

(聲明: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我們將予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結局是什麼意思?地球被成功拯救了嗎?
    劉慈欣的科幻作品,核心特質是將極致空靈的想像力與厚重的現實結合,對人類發展和未來命運始終飽含著深沉的關切。而《流浪地球》是一部關於死亡與希望的電影。 對每個人說,死亡是最終極的哲學命題。生命的可朽性與有限性為人生追求提供了意義和限度。無論通過繁衍後代,還是著書立說名垂青史,個人總歸有可能讓自己的生命以某種方式得到延續。
  • 電影火爆,「流浪地球」計劃能否成真?
    這部由科幻小說改編的作品講述了,科學家偵測到太陽即將膨脹成為紅巨星吞噬地球,面臨生死存亡的人類放下了成見,國家也成為了聯合政府,全人類傾盡力量打造出了一萬臺行星推進器,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拋開電影中豐富的人文情感不談,人類有沒有可能真的完成這個流浪地球計劃,讓整個地球逃離太陽系,飛向那壯闊的星辰大海呢?
  • 《流浪地球》中地球真的「流浪」得起來嗎?
    那麼《流浪地球》的科幻內核又是什麼呢,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它的硬傷又是什麼。流浪地球不考慮各種飛行因素,就單純以現代人常識來講,它能「流浪」起來嗎?首先講下劉欣慈《流浪地球》的文化內核,劉欣慈在接受一次採訪時說「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讓人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
    文/某凡《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逃走了,月亮不要了?後果會怎樣?說起《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在春節檔播出後,人們就已經被這部中國的科幻電影給刷屏了,認為這是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式的一部作品,因此觀眾們對它的評價也是非常的高。
  • 流浪地球:逃離木星後,人類又經歷了什麼?小說的劇情有些殘酷
    可以說在看完《流浪地球》之後,許多人也在想著,如今剛剛到達木星,就已經出現了這樣等級的災難,日後還要逃離太陽系等一系列長途跋涉的過程,那麼這樣一個將經歷兩千多年的「流浪地球計劃」,看起來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畢竟相比於浩大的宇宙來說,地球確實是太過於渺小了。這項計劃到底能不能成功呢?小說的劇情在之後又經歷了什麼呢?
  • 同樣是拯救人類,《流浪地球》和《星際穿越》哪個更靠譜?
    今年的《流浪地球》開啟了我們國產科幻片的新篇章,長期以來不看好國產科幻片的國人終於拋棄了固有的偏見,誰能夠想到中國的科幻電影可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功。也有兩個計劃:A計劃是由太空人庫珀駕駛飛船尋找新星球,等到他回來教授就能夠解決重力的技術問題,從而能夠帶領地球上的人類到達新的星球;B計劃則是讓飛船帶著5000個人類的受精卵到新星球建立殖民地。這種計劃和《流浪地球》中的領航者號的「火種」計劃很像。
  • 「流浪地球」的劇情並不遠?現實中已存在人類撤離計劃,令人震撼
    「流浪地球」的劇情並不遠?現實中已存在人類撤離計劃,令人震撼近期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的強勢席捲,讓國人第一次走進硬科幻,走近星際旅行和遷徙,在電影中,太陽以不可逆的態勢極速膨脹,為了躲避滅頂之災,人類為地球安裝上了燃料推進器,進行了一次漫長浩蕩的星際遷徙。
  • 《流浪地球》:執行計劃對環境破壞和人類影響巨大
    因為行星發動機除了為「流浪地球計劃」提供運動的動力,更主要的是提供地下城市的能量,畢竟對於高度發達的人類文明來講,有了能量幾乎就有了一切。華北局部地區行星發動機佔地及分布示意圖   但如此高的密集度並不是困擾我們的最大問題,難以消耗的熱量才是。
  • 《流浪地球》當中,人類的地球逃亡計劃,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式
    在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流浪地球》當中,由於太陽的逐漸老化,之前為地球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太陽被未來的人類視為了恐怖和死亡的象徵,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為之後的生存做準備。流浪地球在這部小說當中,人類開啟了龐大的地球逃脫計劃,利用在地球上建設的上萬臺巨大的發動機,將地球推離太陽系,並持續加速,最終的目的地是到達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成為比鄰星的一顆行星。
  • 《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去哪了?
    很多人看完電影《流浪地球》,心中會有一個小疑惑——人類帶著地球去流浪,那麼月球呢?月球去哪了?在電影中確實沒有提及月球的去向,但是在小說原著中,月球的命運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被人類扔了。實際上,電影《流浪地球》是基於原著中流浪地球計劃大背景的深度改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故事。而這個故事也只是流浪地球計劃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 「流浪地球計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流浪星球》並沒有刻意凸顯一個國家,而是把人類家園當作命運的整體;也沒有刻意表現哪個人的英雄色彩,而更多是團隊成員的格局意識和無私奉獻。此時,私售裝備的大哥(雷佳音飾)對他們悲觀喊道,「地球都要完了,搶這些東西還有什麼用」。這一情節似乎在諷刺什麼,卻又帶著最無奈的無力感。找出韓子昂與裝備大哥的這兩段話,無非是想告訴大家一個很簡單卻又非常實在的道理。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聯合國在瑞典召開人類環境會議並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向全人類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 關於《流浪地球》的喧譁聲:讓人類保持理智真的很難
    一篇《流浪地球,不及格。》的文章在微信公眾號發布後,迅速成為10萬+,成為批評《流浪地球》的主流聲音。《流浪地球,不及格。》文章截圖。作者從科學設定、劇本創作等四個方面闡述了為何認為這部電影不及格,部分措辭比較激動。
  • 《流浪地球》:地球毀滅之日,人類何去何從
    故事發生在不久後的未來,太陽在急速膨脹並且衰老,人類的科學家提出了「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即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萬座發動機和轉向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新家園。如此奇思妙想的做法,或許真有這麼一天,人類也不敢輕易去嘗試吧。
  • 流浪地球電影講述什麼故事?2019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的簡介
    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從目前傳出的口碑來看,無論是在科幻類型的突破,還是故事、特效、場面,《流浪地球》幾乎獲得了觀眾幾乎一邊倒的讚賞。作為國內少有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什麼故事呢?接下來,就介紹說一說2019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的簡介。
  • 漫威成功法則的秘密:《流浪地球》續集怎麼拍,才會有奇蹟!
    應該說《流浪地球》大火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流浪地球》製片人龔格爾在接受採訪時稱,對《流浪地球》之前的預設大部分是偏向悲觀的,現在這麼成功,欣喜是按耐不住的,「會不自覺地笑起來」。在被問到《流浪地球》是否有續集時,龔格爾一臉肯定:「會!」。
  • 流浪地球深度解析: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
    流浪地球為什麼要帶著地球去流浪,而不是建造飛船逃跑?我們在看流浪地球時最大的疑惑便是,既然能造出像行星發動機這樣巨大推力的裝置,連地球都能推動,為什麼不把他建造成飛船,這樣不就會像現在帶著地球一樣多災多難了。
  • 萬眾期待~Damtoys開啟流浪地球計劃!
    兩年前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收穫了極高的人氣和評價。Damtoys在電影上映2周年之際隆重推出《流浪地球》系列首款1:6比例珍藏人偶——由演員李光潔飾演的CN171-11救援小隊隊長王磊。由郭帆執導、改編自劉慈欣同名小說的《流浪地球》,講述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 地理老師幫助你看懂《流浪地球》
    春節期間最耀眼的電影當屬《流浪地球》了,歷時4年與觀眾見面,這部電影由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改編,電影講述了,太陽老化,人類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
  • 這部10年前的末世科幻片,簡直就是驚悚版《流浪地球》
    星球、人口、爭奪、資源、戰爭、飛船這些字眼把影片氣氛瞬間拖入了人類末世科幻的沉重話題。《深空失憶》雖說是一部科幻驚悚片,跟《流浪地球》不是同一類型的作品,但是在同樣的末世科幻背景下,在探討人類未來、地球命運、文明延續的議題上,兩者竟有著許多異同與微妙之處,值得拿來探討。末世科幻的背景格局《深空失憶》講述的是地球因人類的資源爭奪戰走向了滅亡。
  • 《流浪地球》彩蛋有哪些?《流浪地球》原著電影50個彩蛋介紹
    《流浪地球》排片率逐步上升,電影太火爆了,星爺的招牌也沒能扛住打擊。成龍大哥的電影更慘,沒幹過一群豬。吳京現在看來是個高人,眼光毒辣,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一個票房神話,一個科幻的開山之作,吳京都成功了。聽說《流浪地球》有好多彩蛋?  網友總結的這份流浪地球彩蛋,真的超級用心了,看完這50條知識點,原本就覺得厲害的電影,發現更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