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計算、《流浪地球》特效、雨果獎得主轉型……這場論壇上他們...

2020-11-26 浙江在線

2020-11-24 12:58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姜曉蓉

11月24日上午,在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青年和數字未來論壇」上,來自計算機、新媒體、數字文創等領域的優秀青年和代表,共同探討青年人在不同行業中發揮的作用,以及新時代對青年成長發展的期盼。

參加對談的嘉賓有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雲曉春;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主任助理、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助理研究員甘霖;MOREVFX創始人兼執行長徐建;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上海福煦影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總製片陳成。

這場談話裡,超級計算、《流浪地球》特效、科幻作家轉型做教育……一個個小話題不斷引起臺下觀眾的好奇。

先說超級計算,它的運行速度有多快?甘霖介紹:「我們有一個特別通俗的介紹,它的一分鐘計算量相當於全世界72億人算32年。物聯網底層的一個重要科技設施就是超算,包括氣候科學、材料科學等等都離不開超算,超算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超算背後是一個年輕的團隊。甘霖說,這個團隊一開始是六七十人,現在團隊規模差不多有200多人,學科交叉性很強,以計算機學科為主,還有交叉學科應用領域的一些專家和我們配合,科研人員平均年齡在27歲左右。

說到MOREVFX公司,不得不提爆款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的後期特效就是這家公司做的。對話中,CEO徐建揭秘了《流浪地球》背後的故事:「《流浪地球》在那個階段看起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整個製作周期是9個月,2000多個鏡頭。在這個項目上,技術專家和藝術專家是220多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解決了一些以前沒有碰觸的算法問題,包括算力的問題,有一個長鏡頭大概有兩分多鐘,就是從北京的地面基地拉到太空空間站的鏡頭,傳統工作站是完全沒有辦法解決運算的,我們也做了很多算法上的嘗試,同時基於網際網路企業夥伴的支持,比如騰訊雲、阿里雲都給了我們很多支持,最後才解決掉這些問題。」

作家郝景芳的科幻作品獲得過雨果獎,現在她正在轉型做科學科普教育。說起自己的轉型,郝景芳說:「我們做的是跨界教育,希望孩子有一個跨學科的整體知識框架,有比較廣的知識視野。我覺得讓孩子小時候打開視野,能夠全景看到知識領域,這件事情還是很重要的。我們在做的事情就是讓孩子從小有科學素養,知道怎麼去探究科學真相,怎麼能夠理解人文作品,理解他人的情感,更好地有豐富的心靈和審美意識,就是帶他們去看更多的美學作品等等。」

郝景芳認為,把這些領域打通,提升的是孩子的思維方式,那將來不管學什麼學科或者進入到哪個工作領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新時代速度對年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要想飛身躍入數位化這條河流需要什麼樣的素養?雲曉春認為,在數位化時代,變化快,給年輕人帶來的機遇也多,成功會比以前更容易。但是正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年輕人來說更要穩下來、沉下來。

雲曉春說,對年輕人來說,首先要有非常紮實的知識基礎,即使變了,也能以不變應萬變。第二,正是因為面臨的機會太多了,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選擇問題,怎麼更好地選擇一個方向。如何選擇一個跟社會發展更加相適應的、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這是年輕人應該具備的素養。

1606193935000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是畫蛇添足還是畫龍點睛?
    眾所周知,《流浪地球》改編自憑藉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成為首位雨果獎得主的中國作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說。儘管這部電影被奉為國產科幻大片,但其實更接近於羅蘭艾默裡奇的那種災難片。在觀看過程中,你會聯想到艾默裡奇的代表作《後天》和《2012》,以及艾默裡奇的編劇搭檔迪安·德夫林近年執導的《全球風暴》。
  •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
    眾所周知,《流浪地球》改編自憑藉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成為首位雨果獎得主的中國作家劉慈欣的同名中篇小說。儘管這部電影被奉為國產科幻大片,但其實更接近於羅蘭艾默裡奇的那種災難片。在觀看過程中,你會聯想到艾默裡奇的代表作《後天》和《2012》,以及艾默裡奇的編劇搭檔迪安·德夫林近年執導的《全球風暴》。
  • 作家劉慈欣:《流浪地球》75%特效是國內團隊做的
    《流浪地球》講述了在未來,太陽即將膨脹為紅巨星會毀滅太陽系內所有行星,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在地表建起無數臺行星發動機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人類進入漫長而黑暗的集體大逃亡的故事。   由郭帆執導的電影在小說基礎上做了大幅改編,加入了一對父子攜手化解地球危機、解開多年心結的故事。同時呈現了大量視覺奇觀,包括末日冰封的上海和空間站救援。
  • 《流浪地球》大賣46億,國內特效公司依然不賺錢
    《流浪地球》算是目前國內科幻電影特效的頂尖水平,也有不少觀眾和影評人從直觀感受上認為,《流浪地球》的特效水準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國際平均的特效水準,當記者向國內特效第一線的專業人士詢問時,如果把它放在好萊塢科幻片坐標系中去比較,處於什麼水準?丁燕來回答「跟美國最少差8-10年」,徐建認為「能到他們15年前的水平」。到底中國本土的科幻特效水平達到了什麼高度?
  • 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劉慈欣最著名的作品為《三體》,曾經得到2015 年的雨果獎;可能是因為《三體》的成功,大眾對《流浪地球》的期望水漲船高。故事發生在公元2070 年代左右的農曆新年。當時候科學家發現太陽正急速膨脹,在五百年內會吞沒地球。人類見此組織了統一政府,傾全球之力建造了一萬個推進器將地球推離太陽軌道,向4.2 光年外的人馬座恆星進發;航程預計耗時2500 年。
  • 流浪地球上,你能看到多少流浪的心
    前幾天看過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場景設定和特效處理都做得不錯,雖然各路網友看完之後都會挑電影裡的bug,但是作者第一時間就出來一一進行解釋,這種實事求是,敢於面對質疑的精神難能可貴,比某些流量小鮮肉學術不端的行為形成鮮明對比。
  • 解碼《流浪地球》中的科技元素:75%特效由中國團隊完成
    春節檔電影《流浪地球》火了,《流浪地球》累計票房已超過37億元,成為今年春節檔票房當之無愧的冠軍,並升至中國電影票房總榜第二名,僅次於《戰狼2》,這部電影究竟是如何把「想像」變成「影像」的?據中國經濟網報導,《流浪地球》75%特效由中國團隊完成,電影視覺特效總監丁燕來稱,要將科幻小說裡的一句話變成畫面,實現起來很難。為此,他們畫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這其中包括行星發動機、地下城、運載車等所有場景的細節構思,而且每一個場景都要制定詳細的特效拍攝方案。上海場景的一個鏡頭前後改了251次,成了修改次數最多的特效鏡頭。
  • 年初三流浪地球單日票房近1億 劉慈欣流浪地球內容簡介
    截止今天上午9點,《流浪地球》單日票房接近1億,是《瘋狂外星人》和《飛馳人生》的總和。劉慈欣流浪地球內容簡介《流浪地球》電影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個太陽即將毀滅之時,人類同心協力拯救地球的故事:地球即將「墜入」木星,宇宙危機四伏,流浪地球時代中的人們只能挺身而出共同戰鬥,既為了拯救地球,也為了人類尋找新的家園。
  • 地球在流浪,心不再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作為春節賀歲檔上映的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當今中國科幻片中的佳作。一、生存環境危在旦夕,地球開啟流浪之旅因太陽老化,人類生存環境遭受破壞,人類急需尋找新的宇宙生存環境,一萬臺「行星發動機」!歷經兩千五百萬年!移居地下城!因為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人類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這也是整個影片核心思想之一:團結。
  • 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上,嘉賓分享的三個故事——數字蝶變 青年有為...
    11月24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舉行青年與數字未來論壇,來自計算機、新媒體、數字文創等領域的國內外優秀青年代表,以「線上+線下」的方式發表演講,分享數字經濟時代的新故事、新感悟、新成長。
  • 雨果獎得主自述成長曆程
    11月30日,第74屆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走進拼多多百億補貼直播間,向平臺網友傾情薦書,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和寫作思維訓練,通過直播與書迷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與互動。 郝景芳是中國首位獲得雨果獎的女作家,其作品中展現了令人驚嘆的空間解構和邏輯堆疊,深受讀者喜愛。
  • 《流浪地球》豆瓣攻防戰
    春節假期過去,但是《流浪地球》的熱潮未減,而且隨著《流浪地球》的熱潮,是非越來越多了。先是傳統的一波吳京黑,來給《流浪地球》打出一分,試圖拉低《流浪地球》的得分,這屬於傳統操作。然後,有水軍來拉低得分,這也是春節國慶檔期,為了壓低對手分數,提高自己票房來壓低《流浪地球》的分數,這也是常規操作。但是,後來的事情就有些出人意料了。
  • 《流浪地球》官方闢謠網傳特效人員文章:非團隊成員
    電影《流浪地球》2月20日,電影《流浪地球》官微就網傳「特效小哥勵志故事」文章做出回應,稱其並非是影片特效團隊成員。官方闢謠近日,一篇名為《比<流浪地球>更燃的,是給它做特效的美國小哥》的文章在網絡上爆紅,迅速引起網友熱議。
  • 電影《流浪地球》特效厲害,畫面精緻,看完讓人熱淚盈眶
    昨天看了《流浪地球》電影,就衝著是劉慈欣的原著,就非常值得看,他的想像力,他的格局真的是太大了。看了電影,感覺非常震撼,畫面,特效,宇宙,地球,木星,空間站,比之前看過的那些國際大片我認為有過之而無不及。小編今天就對這部電影談一些自己的觀點。
  • 《鄉村教師》如何改編成為一部《流浪地球》式的硬科幻電影?
    事實上,在我來看,《鄉村教師》無論是在世界觀的設定上,還是劇情的延展性上,一點也不輸於《流浪地球》,實為拍攝硬科幻電影的佳作。   《流浪地球》大獲成功的啟示   《流浪地球》的大獲成功,核心在於郭帆團隊對於劉慈欣原作的成功改編。
  • 《流浪地球》票房破20億,特效堪稱好萊塢大片,雲渲染功不可沒
    最近上映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僅上映8天票房已達23.92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3》23.91億的中國票房成績,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流浪地球》首次將中國人對故土和家的情感在太空高度上呈現出來,特效畫面也絲毫不輸好萊塢大片,電影能夠「名利雙收」也是理所當然的。
  •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劉慈欣談《流浪地球》:科幻電影不能照葫蘆畫瓢 19-03-12 新華社 「科幻小說把未來的各種可能性排列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更開放的頭腦,能夠面對未知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8日在阿聯杜拜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流浪地球》10個彩蛋:從餃子到白米飯,中國特色無處不在!
    《流浪地球》無疑是中國新年最好的電影。即便是在大片和科幻小說領域,它也為中國在世界電影競賽中贏得了一席之地。這篇文章將從十個角度來分析為什麼只有中國人可以製作這部電影,以及這部電影有什麼中國特色!1 製作團隊我們為《流浪地球》感到驕傲的原因,歸根到底,它是一個中國故事,它是由中國團隊完成的。它在地下生根,生產自己的東西,在同一水平的戰場上戰鬥。《流浪地球》得到了國外同樣優秀的評價,證明這支中國製作團隊真的是一流的。
  • 為何《流浪地球》遲遲沒在香港上映?
    (圖源:IMDb官網截圖)《流浪地球》的火爆也引發香港網友的好奇與關注。在論壇「香港討論區」上,有港人就發帖詢問,「為何香港看不了《流浪地球》?」他們需作出取捨。通常來說,取的是商業電影、好萊塢大片,而舍的多是無流量明星加盟的戲劇。再回頭翻看《流浪地球》上映的春節檔,香港市場是前有星爺的經典電影續作《新喜劇之王2》,後有港人至愛的犯罪動作片《廉政風雲》,更別說還有打著《阿凡達》製作團隊旗號、「空降」的好萊塢大片《阿麗塔:戰鬥天使》(香港譯為《銃夢:戰鬥天使》)......
  • 從流浪地球說起,看看AWS是怎麼做雲渲染的
    2019年春節檔賀歲片,流浪地球以票房口碑雙豐收開啟中國國產科幻片元年,可喜可賀,一個合格的故事,一套極具想像力的設定,一套頗具視覺衝擊力的特效效果,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又一個奇蹟。簡評流浪地球:中國第一部成功的災難科幻商業類型片可喜可賀的是,劉慈欣作為原作者,看到腦海中的奇妙想像,紙上的質樸語言描述,現在第一次成功搬上大銀幕,他可能是創作團隊中,比吳京還高興的那一個。可喜可賀的是,中國觀眾終於從單一的都市喜劇中跳離出來,感受中國元素背景下的一次科幻之旅,恭喜許多跟我一樣喜歡這部電影的中國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