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 36 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 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為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其演講集《發現的樂趣》裡,費曼提到了孩提時代父親是如何帶他認識周圍的世界的,而他的學習方法正是由此而來。本文編譯自Farnam Street Blog,作者Shane Parrish,原文標題「The Feynman Technique: The Best Way to Learn Anything」。
圖片來源:Pexels
如果你正在尋找一種加速學習和變得更聰明的方法,那麼「費曼學習法」可能就是學習任何事物最好的方法。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諾獎得主、物理學家理察·費曼曾用過的、保證自身比其他人學得更好的方法。
「費曼學習法」的四大步驟如下:
選擇一個你想要學習的概念;
假裝自己要把它講給一名六年級學生聽;
找到你講不明白的地方,回到源材料,更好地理解它;
複習並簡化(可選)。
如果你不學習,就是停滯不前。但是我們如何獲得所學之物的反饋呢?我們又該如何著手學習新知,並找到現有知識中的空白呢?
費曼明白「知曉某物」和「知道某物的名稱」是不同的,這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多數人把注意力放在了一種錯誤的知識類型上了。一種知識類型關注知道某物的名稱——它叫什麼,另一種則關注真正地知曉某物——也就是理解某物。
自稱知道所想卻無法將其表達的人通常並不知曉其所想之物。——《如何閱讀一本書》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拿出一張白紙,在紙張最上方寫下你想要學習的知識點。針對這個知識點,寫下你所知道的一切,假裝你要講給一個小孩聽。這不是你聰明的成年朋友,而是一名12歲的孩子,他的詞彙量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只能理解一些基礎的概念和關係。
其實,我們自欺欺人的方法之一就是使用複雜的詞彙和專業術語來掩飾自身的理解不足。當你全程使用孩子們可以理解的簡單語言寫作時,你強迫自己進一步理解這個知識點,並簡化不同思想之間的關係和聯繫。一部分內容會很簡單,因為你在某些地方的理解非常清晰。但你也會在另一些地方「卡」住。這些地方就是你理解存在盲區的地方。
只有當你找到自身知識空白時——即你或忘記了一些重要的東西,或無法解釋清楚,或就是單單想不出變量之間如何相互作用——你的學習才真正開始。
現在你知道你在哪裡「卡」住了,回到源材料,複習,直到你能夠用簡單的話把它講清楚為止。只有當你能不用術語、只用大白話解釋自身的理解時,你才真正展現了你的理解。這一部分也是需要學習的,如果跳過這一步,就會導致「知識幻覺」。
找到自身理解的局限也能幫助減少你可能會犯的錯誤,並將提高你在運用知識時的成功概率。
當你已經有一套手寫筆記了,複習這些筆記,確保你沒有從源材料中抄下任何術語。把它們整理成一份簡單講稿,大聲朗讀。如果解釋不夠簡潔或聽上去有些亂,就意味著在這方面,你的理解還要再下點功夫。
如果你不斷採用這種方法學習,你最後將擁有一夾寫有不同知識點紙張。如果你每年複習兩次,你會發現自己記住了不少東西。
如果你想真正保證自身的理解,去找一個人來講。理想情況是一個不知道這個知識點的人,或者就找一個12歲的小孩。對知識的終極測試就是看你能否讓別人理解。
費曼學習法不僅是一種很棒的學習訣竅,同時也是另一種思維方式的窗口,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們能夠完全地剝離和重構不同的思想。
當你同別人聊天時,如果他們開始講一些你不理解的詞語或關係,讓他們像給一個12歲的小孩講一樣給你解釋一下。
如此,你不僅能加速自己的學習,同時也能加速他們的學習。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去處理問題,能讓你在他人並不「知曉」自身所云時也有所理解。
圖片來源:Pexels
譯者:沈晨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