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的形狀,從最開始的天圓地方到後來的球體,人類進行了很久的探索。
1522年,麥哲倫的船隊成功實現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球是球體的猜想,此後又有人腦洞大開,非常好奇地球到底有多重呢?當時地球已經測出了地球的半徑為6400公裡,於是就學者就提出了這樣的計算方法,知道了地球的體積,如果算出地球的密度,根據公式:質量=密度*體積,就可以就算出地球的質量,這個想法看似非常合理,但是地球的構造非常複雜,地區各部分的密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根本就不可能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在一切陷入僵局的時候,1687年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公式可以算出地球的質量,但前提必須知道萬有引力係數G的數值,科學家前赴後繼採用了很多的實驗方法,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在科學家一籌莫展之時,英國物理學家卡文迪許利用「扭秤」實驗,成功地方大了微小引力,從而求得萬有引力係數。
在1798年已經67歲的卡文迪許向全世界公布,地球的質量約為5.965X10的24次方千克,自此人們將他譽為「第一個稱地球的人」,利用同樣的方法,相繼測出了太陽的質量以及其它星系的質量,人類也發現了更多的宇宙奧秘。
用此方法「稱的」太陽的質量為2X10的30次方千克,太陽質量是地球的30倍,盾牌座UY,一顆位於盾牌座的紅超巨星,是人類已知的最大恆星,相當於45億個太陽的大小。
TON618是一個非常遙遠明亮的類星體,它是宇宙已知的最大黑洞,而它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660億倍,太陽系所在的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包括了1000億至40000億顆恆星,它的總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5萬億倍,目前所能觀測到的可觀測宇宙半徑可達460億光年,而這還不是宇宙的全部,誰也不知道觀測不到的宇宙之外會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