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和質量有什麼區別,如何確定地球質量?

2021-01-18 怪羅


前天收到一個小夥伴給我留言,問地球的重量如何確定的,我問了下我的同事,她想了一下,回答了官方答案5.965*10^24千克,我們好像經常把質量和重量弄混了。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站在體重秤上稱體重,這會得到你一個重量,再假設你拿著體重秤去月球旅行,再站在上面看下你的體重,你會發現這個新數字大約是你在地球上體重的六分之一。

最後,想像一下去太空旅行,你再稱一次體重,你會發現你盡然「瘦到」沒有體重。

圖為:人在地球和月球上的重量(weight)和質量(mass)

所以,你的重量是可變的,因為重量是一種力,它取決於對你的拉力多大。具體來說,是重力,它取決於吸引你的物體的質量。如果你把地球推到太空深處,它也不會有任何重量。

所以,我認為這位小夥伴實際上是在問地球的質量是如何確定的。這有就稍微有點複雜了,不像重量的問題,它有一個直接的答案。

但物理學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一個相當複雜的東西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方程很好地描述。在引力作用下,方程為:

圖為:萬有引力公式

你的重量是F,G是引力常數,它是通過幾十年的仔細實驗確定的。我們也知道一個人站在地表離行星中心有多遠(大約6371千米),所以我們只需要知道你的質量,然後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地球的質量。

找到一個人的質量只需要計算他身體裡所有的原子,這很快就變成了一個複雜的問題。作為另一種選擇,也許我們可以用一塊更容易估計它所含原子數的材料。

比如用一升的水,由於水的密度是1克每立方釐米,很容就知道這一升的水是1kg,公式一帶就出結果了。

如果沒法確定一個物體的質量,那體重秤仍然可以通過使用一個更簡單的方程來解決這個問題(儘管是以一種破壞性的方式)。

原來,物體因重力而加速的速度稱為g,取決於物體的質量。就地球而言,我們有:

圖為:重力加速度公式

所以,你可以打開浴室的窗戶,把磅秤扔出窗外,數一數撞到地上需要多少秒。然後測量從窗戶到地面的距離,通過S=1/2at^2,你就可以計算出體重秤的加速度(9.8m/s^2)。

知道地球表面g的這個值後,加上體重稱到地球中心是6731千米的距離,你就可以計算出地球的質量約是6 x 10^24千克。

不要為體重秤毀壞而懊惱了,因為你決絕了一個牛頓都沒法解決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質量和重量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
    月球表面的引力場強度是地球表面的1/6,所以地球人的重量到了月球會變為1/6。而物體的質量則會保持不變,畢竟無論物質移動到了哪裡,其本身都不增不減。假設我們要分別測一個石塊的質量m和重量F。我們一般用天平測量小物體的質量,意味著你得找到與石塊質量相同的物體來進行稱重,那個物體的質量是多少,蘋果的質量也就是多少。因此會定義一些已知質量的物體作為參考,比如天平的砝碼,桿秤的襯託。用天平或秤桿的方法,無論你在地球上,還是在月球上測量,得到的石塊質量都是相同的。
  • 質量與重量
    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清楚質量和重量的區別,常常混為一談,甚至同一個工具能稱質量也能稱重量。
  • 質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還有「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之分?
    但是重量和質量並不是一回事。我們常常會混淆重量和質量的概念。當你在地球表面時,你的重量和質量是可以進行轉換的。但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當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時,重力是保持不變的。如果你離開地球進入太空,你的體重會不斷變化。
  • 讓人頭痛的「質量」和「重量」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質量」和「重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物理量,是絕不能混淆的,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區分他們呢?1.定義不同。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它是任何物體都固有的一種屬性。重量則反映了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它是受地球的吸引而引起的。2.質量是標量,而重量是矢量。
  • 質量和重量是一回事嗎?
    重量 = 質量 x 引力場強度重量是一份力,符號為F,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則有:F=m·a。其中m為物體質量,a為加速度。在地球,a是地球表面的引力場強度,為了簡便,人們規定地表的引力場強度為g,名為「重力加速度」。
  • 質量和重量有什麼不同?不只是物理單位上的區別
    我們經常交換使用「質量」和「重量」這兩個詞,但它們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無論一個物體在宇宙中的何處,它的質量都是一樣的,但重量會發生改變。質量的計量單位是千克(國際單位制)。儘管我們通常用千克來討論重量,嚴格來說,重量的計量單位是牛頓(N),即力的單位。   質量是對一個物體拒絕改變它運動狀態的傾向,也就是所謂慣性的測量值。一個物體如果順其自然,它要麼靜止不動,要麼沿直線運動,可以想像空氣曲棍球檯上的一個冰球。
  • 質量和重量之間是什麼關係?
    但是它們之間有一些關係。質量是什麼?我們在研究科學問題的時候,尤其是科學家在搞研究發論文的時候,都會想把「定義」講清楚。這個規矩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到了牛頓時期才有的,應該說,這是牛頓的工作方法。他在寫他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時,就在開頭10多頁各種下定義,是那種很明確的定義。
  • 質量和重量一樣嗎?他們怎麼轉換?
    在我們的白話裡,「質量」和「重量」是經常無縫互換的術語,但從技術上講,它們絕不是雙胞胎。在科學術語中,「重量」和「質量」代表著清晰又嚴格的定義。那麼…他們有什麼區別呢?「質量」定義為物體所含質量的多少,但「重量」表示單純在重力影響下一個有質量物理施加在另一個物體上的力,質量不受重量影響,重量是重力本身的體現。
  • 質量是什麼,從何而來?質量、重量、引力,並不是一回事
    我們很容易就會將這裡所說的「質量」誤以為是「重量」,但其實質量和重量並不是一回事。格陵蘭島與印度尼西亞所處的地理位置有什麼顯著特點呢?格陵蘭島位於北極地區,而印度尼西亞則位於赤道,這兩個地點最大的差別在於地球自轉線速度的不同。
  • 網友問:質量和重量是一回事嗎?
    質量是物質的量的度量,單位是「千克(kg)」,一個物體的質量無論放在哪裡都是一樣的;而重量和引力場強度有關,單位是「牛頓(N)」,同樣的物體在地球上和月球上,重量是不一樣的。質量是物體的固有屬性質量越大的物體,加速時就越困難,牛頓第二定律描述了F=ma,這裡的質量叫做慣性質量;除此之外,物體產生引力大小的量叫做引力質量,產生的引力大小由引力場方程描述。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是兩個獨立的物理量,但是科學家發現,這兩個物理量的換算係數精確地等於「1」,才有了廣義相對論中的等效原理(慣性質量=引力質量)。
  • 質量vs重量:兩個不同的物理學名詞
    在我們日常談話中,「質量」和「重量」經常無縫互換,但認真講,它們絕不是雙胞胎。在科學術語中,「重量」和「質量」代表著不同的、精確的定義。那麼…二者究竟有什麼區別?「質量」定義為物理所含的物質的量。而「重量」則表示一個有質量的物體在引力的影響下對另一物體施加的力。質量不受引力影響,而重量則體現了引力本身。
  • 質量並不等於重量,質量是怎麼來的?電子為什麼也會有質量?
    質量並不是重量,那質量是什麼呢? 宇宙間大多數的物質都是具有質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把質量與重量混為一談,我們認為質量和重量是同一種計量方式的兩種不同稱謂,實際上並非如此。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而言,生活中的確可以認為重量就是質量,但同時也必須要明白,在物理意義上,重量和質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 如何測量地球的質量?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一點需要知道的是,物體質量與重量是有區別的,質量是物質本身的屬性,重量是物體所受的重力,二者並不能混為一談。任何有質量的物體之間都存在著引力,也就是牛頓所說的萬有引力,在地球上地球與其它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就是我們常說的重力。
  • 光纖與光纜區別有什麼 光纜質量優劣如何辨別
    可是常常會讓許多朋友感到疑惑,究竟光纖與光纜區別有什麼,光纜質量優劣又該如何辨別呢?下面我們一同前去了解一下。 在綜合布線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光纖光纜了。
  • 質量是什麼?物質為什麼會有質量?
    具體原理是:將移動質量1千克物體所需機械力,換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數表達的電磁力,再通過質能轉換公式算出質量。重新定義的「千克」,精度可達3.4×10^-8,比「大K」穩定至少1百萬倍。      那麼,質量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話題。
  • 地球重量60萬億億噸,宇宙質量只有28克?他的實驗是否有依據?
    宇宙中的環境是10分兇險的,我們可以在地球上平安的生存,是非常的幸運。雖然我們仍在尋找「第二地球」,但都沒有太理想的成果。在整片宇宙中,一顆小小的地球質量就達到了60萬億億噸,太陽的直徑更是抵得上地球的109倍。在整片銀河系中,比太陽還大的星體更是數不勝數。
  • 為什麼把電子秤翻過來,不能測地球的重量?重量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記得上學的時候,老師講卡文迪許利用扭秤實驗測量地球質量的故事。當時有人自信地說:「那麼費勁幹嘛?把電子秤翻過來,不就可以測量地球質量了嗎?」相信不止有一個人曾經這樣想過,但我們也都清楚地知道,這件事是非常荒謬的。那麼,到底為什麼這樣不能測量地球的重量呢?重量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 我們可以通過什麼方式得到地球和月亮的質量?
    問:大家好,我是一個教授地球科學的生物學家,在大學裡只有2門天文學的課程。總有學生問我這個問題 「我們是如何知道月球和地球的質量大小的?」你能給我一個高中生都可以理解的解釋方式麼?
  • No.141 在高考範圍內,如何理解慣性質量&引力質量的區別與聯繫?
    在初中,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更準確是物質的量);高中我們學習牛二定律後,更注重質量的慣性屬性,學習萬有引力定律後,我們開始關注質量的引力屬性;而大學低年級學習了狹義相對論後,我們了解到動質量和靜質量的區別,高年級學完廣義相對論,我們又會驚嘆質量與時空的聯繫。
  • 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
    其實,若不考慮空氣阻力及擺繩與吊杆之間的摩擦力,不同質量的擺的擺動周期也應該是相同的,效果類同於不同重量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伽利略在否定亞里斯多德將物體下落速度與物體重量成正比的錯誤觀點後,首次提出了加速度的概念,指出作用力和物體產生的運動速度的變化成正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