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並不等於重量,質量是怎麼來的?電子為什麼也會有質量?

2020-11-25 騰訊網

質量並不是重量,那質量是什麼呢?

宇宙間大多數的物質都是具有質量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把質量與重量混為一談,我們認為質量和重量是同一種計量方式的兩種不同稱謂,實際上並非如此。對於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而言,生活中的確可以認為重量就是質量,但同時也必須要明白,在物理意義上,重量和質量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生活中我們通常比較喜歡用「重量」來描述物體,那我們就先來說重量,重量並不是一個物體的本質屬性,而是一個依託於重力而存在的概念。在不同的重力環境下,物體的重量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減肥的目的是要減掉重量,那非常簡單,來一次月球之旅,你的重量就會變為原有的六分之一,因為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如果減肥的目的是要減掉質量,那就頗具難度了。

因為質量是物質的內在屬性,並不會因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比如你自身的質量為100kg,那麼無論是在地球上,還是在月球上,又或者是在完全失重的宇宙空間之中,你的質量都是100kg,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

當然了,如果你真的到達月球之上,你仍然會感覺自己變輕了,因為我們對於自身體重的感知是基於我們所受到的引力作用,無論是對於我們自己,還是對於其它物體,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的就是重量,而無法直接感受到質量。有趣的是,我們經常使用的「kg」其實是質量單位,而重量的標準單位應該是「N」,也就是「牛頓」。既然質量是物質的本質屬性,那麼質量是從何而來的呢?

任何物質都是由更小的物質所構成的,但物質的質量並不等於構成該物質的所有物質質量之和。

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拗口,那我們就通過實例來進行說明。如果我們對一個物體進行不斷分割,將會分成一個個原子,因為物體是由原子所組成的。但原子並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原子本身又可以拆分為質子、中子以及電子。

電子屬於基本粒子,也就是物質的最小單位,不可繼續分割,而質子和中子還可以分割為夸克。兩個上夸克和一個下夸克結合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質子。夸克作為基本粒子是有固定的質量的,既然如此,一個質子的質量就應該等於三個夸克質量之和,但實際上並非如此,二者不僅不相等,而且相差甚遠,三個夸克的總質量還不及一個質子質量的百分之一。可是質子中除了三個夸克就在沒有其它物質了,那麼多出來的99%的質量是哪裡來的?

其實質子中除了三個夸克,還有其它的物質,但這種物質沒有質量,它就是膠子。

膠子和光子一樣,是一種不具有靜止質量的物質,它在質子中起著一種粘合劑的作用。三個夸克之所以能夠結合在一起,是源於四種基本力之一的強核力,而這種強互作用力就是通過膠子來傳遞的。膠子本身雖然不具有靜止質量,但是質子的絕大部分質量卻都來源於膠子。原因就在於膠子具有能量。

接下來的問題就簡單多了,通過質能方程可知,質量與能量是等價的,所以一個質子的質量就來源於三個夸克的質量以及膠子所擁有的能量。我們知道了質子的質量是從何而來的,那麼作為基本粒子的夸克或者電子,它們的質量又來自於何方呢?

電子為什麼也會有質量?

無論是夸克,還是電子,作為基本粒子,它們本身都是沒有質量的。而在宇宙中遍布著一種量子場,也就是希格斯場,電子在希格斯場中運動時會與希格斯玻色子發生碰撞,碰撞的結果就是以降低速度的同時獲取了質量。

所以電子也好、夸克也好,它們的運動速度都低於光速。並不是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會與希格斯玻色子發生碰撞,像光子這樣的規範玻色子就不會,所以光子沒有質量,且速度保持光速不變。關於希格斯場以及希格斯機制,物理學家通過大型強子對撞機已經得到了驗證。以上的內容只是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尋找質量在微觀世界的起源,而質量在物理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種不同的定義,比如物體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慣性質量就是一種等價於引力質量的存在。

相關焦點

  • HDMI矩陣的質量不等於重量景陽華泰科技
    大家都知道質量和重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表達的意思卻是天壤之別;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景陽華泰科技生產的HDMI矩陣的質量,順便講究講究我們HDMI矩陣質量和重量的關係。那這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區別呢!質量好會不會等於重量高,重量高會不會等於質量好;你們怎麼看呢!
  • 質量是什麼?物質為什麼會有質量?
    具體原理是:將移動質量1千克物體所需機械力,換算成可用普朗克常數表達的電磁力,再通過質能轉換公式算出質量。重新定義的「千克」,精度可達3.4×10^-8,比「大K」穩定至少1百萬倍。      那麼,質量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質量?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話題。
  • 為什麼物體會產生質量?
    物體的質量是怎麼來的?其產生機制是什麼?為了回答這樣的重大問題,一代又一代的物理學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質量和重量的區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會把質量和重量等價起來。但在物理學上,這是兩種概念。物體的重量來來自於重力,在不同表面重力的星球上,同一個物體的重量是不一樣的,例如,物體在月球上的重量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另外,太空人到了太空中繞著地球做自由落體運動,他們還會處於失重的狀態。在國際單位制度中,重量用「牛頓(N)」來表示。另一方面,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不會因為物體處在不同的引力場中而發生變化。
  • 選購文件櫃,一些廠家永遠不告訴你;質量等於重量
    洛陽文件櫃有名的企業很多,成立的年限長的已經有20餘年,這些廠家中有普通生產廠家,也有注重質量和樣式的廠家,經歷近20年的發展,依靠款式和質量的廠家都已經發展成為優質企業產品供應商。文件櫃和辦公櫃對與辦公室人員來說是不可缺少儲物存在,對與柜子的選擇辦公室除了考慮成本之外,還要看柜子對空間的利用率,協調程度,質量,一般廠的柜子都是集約化設計,使用0.8厚度板材和0.4區別很大,在鋼製辦公櫃市場,對與小白來說簡單理解就是質量等於重量。為什麼質量等於重量?
  • 淺談質量的本質,質量是從哪裡來的?
    質量:量度某單位範圍內含有物質多少的物理量。人類生活的地球表面,感受到重力、感受到物體的重量。因為物質質量大,受地球引力的數值大,所以常常用重量來表達質量。物質越多、重量越大、質量就越大。這種表達人們習以為常,300年來人們認為只要是物質,就天然的有質量。
  • 質量是什麼,從何而來?質量、重量、引力,並不是一回事
    我們很容易就會將這裡所說的「質量」誤以為是「重量」,但其實質量和重量並不是一回事。你可以攜帶體重秤前往格陵蘭島,之後再去往印度尼西亞,你會發現在印度尼西亞所測得的體重數據比在格陵蘭島要少0.5公斤左右。格陵蘭島與印度尼西亞所處的地理位置有什麼顯著特點呢?
  • 讓人頭痛的「質量」和「重量」
    >
  • 關於質量(不是重量)的5個非常有趣的事實
    如果,你爬到珠穆朗瑪峰頂去稱體重,那你肯定會變輕一些,這倒不是因為運動所致。實際上,站在海平面上的人會比站在山頂上的人稍微重一點。這是因為,重量是對物體引力的測量,它會隨著地點的不同而變化。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首選的質量單位是千克(公斤),其中1千公斤等於1噸。千克(公斤)屬於國際單位制,又稱公制。雖然在很多國家它們是日常用單位,但美國人往往更喜歡依賴美國的習慣單位。在西方國家,人們還習慣使用「磅」這個單位,然而,磅在技術上算是重量單位。
  • 物體為什麼會有質量,質量從何而來?
    可是到了個世紀,科學家發現,「力」的概念並不夠用了,用「相互作用」取而代之,並且他們發現宇宙其實還存在著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加上前兩者,就一共有4種,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
  • 物體為什麼會有質量,物體的質量從何而來?
    可是到了個世紀,科學家發現,「力」的概念並不夠用了,用「相互作用」取而代之,並且他們發現宇宙其實還存在著另外兩種相互作用加上前兩者,就一共有4種,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強相互作用到底是什麼?
  • 質量和重量一樣嗎?他們怎麼轉換?
    在我們的白話裡,「質量」和「重量」是經常無縫互換的術語,但從技術上講,它們絕不是雙胞胎。在科學術語中,「重量」和「質量」代表著清晰又嚴格的定義。那麼…他們有什麼區別呢?「質量」定義為物體所含質量的多少,但「重量」表示單純在重力影響下一個有質量物理施加在另一個物體上的力,質量不受重量影響,重量是重力本身的體現。
  • 質量與重量
    生活中,很多人並不清楚質量和重量的區別,常常混為一談,甚至同一個工具能稱質量也能稱重量。
  • 議論|畫冊的重量不等於畫作的質量
    議論 |畫冊的重量不等於畫作的質量 石建邦 2016-07-14 10:55 來源:澎湃新聞
  • 重量和質量有什麼區別,如何確定地球質量?
    10^24千克,我們好像經常把質量和重量弄混了。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你站在體重秤上稱體重,這會得到你一個重量,再假設你拿著體重秤去月球旅行,再站在上面看下你的體重,你會發現這個新數字大約是你在地球上體重的六分之一。最後,想像一下去太空旅行,你再稱一次體重,你會發現你盡然「瘦到」沒有體重。
  • 質量究竟是什麼?為什麼還有「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之分?
    換句話說,物體的質量越大,移動物體所需的力就越大。重量與質量在大多數情況下,質量是通過對物體進行稱重而得出的。換句話說,在現實世界中,質量和重量是一樣的。在羽毛和磚塊的例子中,質量的差異可以用兩個枕套的相對重量來描述。顯然,搬動一袋磚頭要比搬動一袋羽毛要費更多的力。
  • 質量和重量之間是什麼關係?
    所以,既然牛頓給下了定義,他肯定還給了測量質量的方法。這其實就在「質量」的定義下面,他說:通過精確的擺實驗,我發現質量和重量成比例。發現沒有?牛頓確實提供了測量方法,不僅如此,他這個測量方法就是和重量有關係的。他發現重量和質量是成比例的。
  • 質量和重量是一回事嗎?有什麼區別?
    根據GM=gR^2可得,衛星軌道半徑為R,而通過這個式子GMm/r^2=mg可得,而在星球的兩級才能運用,M為中心天體,m為環繞中心天體的星球,r指的是軌道半徑,當遠離地面時,萬有引力等於向心力,就有別的算法了。
  • 木頭燒成灰,減少的質量哪去了?質量為何會憑空消失?
    這似乎違背了我們從小接受的質量守恆定律,實際上加上產生的氣體質量也不夠。這個問題涉及到了宇宙「管理」一切物質的方法,下面通俗聊聊到底怎麼回事。質量哪去了?初中化學中有這麼一個實驗,把燃燒的木炭放入密閉容器中,再倒入澄清石灰水,會發現石灰水變渾濁,因為石灰水吸收了木炭燃燒後生成的二氧化碳。
  • 炸藥爆炸質量會發生變化?化學反應質量守恆!但質量真的減少了!
    因為在俄國科學家羅蒙索諾夫在1756年就發現了,而且拉瓦錫通過大量定量實驗,發現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參與反應的各物質總量等於反應生成後的物質總量!這就是著名的質量守恆定律,當然這個理解在宏觀意義上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儘管化學變化中質子與中子以及核外電子的數量並沒有發生變化,但核外電子的位置發生了變化,從理論上來看這會產生質量變化,當然在中學化學中我們還知道了另一個概念!
  • 質量vs重量:兩個不同的物理學名詞
    在我們日常談話中,「質量」和「重量」經常無縫互換,但認真講,它們絕不是雙胞胎。在科學術語中,「重量」和「質量」代表著不同的、精確的定義。那麼…二者究竟有什麼區別?「質量」定義為物理所含的物質的量。而「重量」則表示一個有質量的物體在引力的影響下對另一物體施加的力。質量不受引力影響,而重量則體現了引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