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校園 | 港科大研發全球最堅固的聚合物納米薄膜

2021-01-19 香港科大商學院內地辦事處

高平教授(左二)、其博士生顧其傲(右二),以及港科大設計與製造服務所的張樹君(左一)和李清(右一)。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極薄的聚合物納米薄膜。這塊薄膜不僅較同一質量(mass)的不鏽鋼堅固二十五倍1  ,同時亦具備透明、透氣及防水特質,更可調教當中的氣孔大小,適用於製造可穿戴式裝置、醫療防護產品、海水淡化濾膜、太陽能電池及應用於其他前沿科技上。



自新型冠狀病毒病疫情出現以來,由港科大化學及生物工程學系教授及港科大(廣州)先進材料學域署理主任高平教授所帶領的團隊,便已積極研究如何利用他們的高性能新物料,製造一個既透明亦透氣的口罩。經過數月的努力,研究團隊終於製成一個原模,並透過進行與NIOSH NaCI (N95呼吸器測試標準) 同等水平的測試,證明口罩對病毒、細菌以及其他粒子的過濾效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2。


高教授說﹕「這種納米材料擁有龐大的潛力,但由於疫情肆虐,我們近月集中研究將納米薄膜應用到製作一款不僅透氣度高、且有高效隔菌功能的透明口罩。據我們了解,現時尚未有一款口罩能同時兼備三個條件。雖然市面流行的不透明口罩能保護配戴者減低感染機會,但對透過讀唇或面部表情溝通的聽障人士,以及依賴面部表情輔助教學的老師、照料小朋友的保育員或演藝人員等,卻造成不便和影響。」


利用這種新聚合物納米物材料製造的口罩,不但透明透氣,亦能隔絕病毒和細菌。


除口罩以外,研究團隊亦已就納米薄膜在其他範疇的應用申請了六項專利,當中包括用於海水化淡的納米濾膜。納米薄膜可調教氣孔大小的特性,令有關產品成為目前全球最強效的膜蒸餾法(membrane distillation)海水淡化聚合物濾膜,化淡效率不僅較市面現存產品高出十倍,亦是世界記錄的三倍。


納米薄膜貼服、防菌、透明而堅韌的特質,令其成為不同生物醫學應用的理想材料。例如用作製造無需每天替換、並可在傷口上直接塗藥的新一代傷口敷料。高教授指﹕「這種敷料對於大範圍燒傷的病人尤其有效,能暫時成為他(她)們皮膚的替代品,醫生可於敷料上直接塗藥,藥物便會滲透至傷口底層。加上敷料具備良好防水性能,病人貼上敷料後即使洗澡亦無須擔心傷口會碰到水。」



納米薄膜也可成為更佳的傳感器(motion sensor),用作感測人體動作或設計機械人動作等。除了生物醫學及環境範疇,納米薄膜亦可用於電子儀器上,例如經納米薄膜傳聲的高音質喇叭器材、超薄電池以及高能高儲量的電容器等。


團隊研發的納米薄膜,厚度只有二十納米(較千分之一根頭髮還要薄),是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所製成。UHMWPE是一種可用於製作避彈衣的輕型材料,但利用傳統的通過將材料沿著相反的方向拉伸,以改變其內部無序和纏結的高分子鏈的固有取向,進而降低膜厚度的方式很容易令材料斷裂。


不過,高教授卻找到了松解糾纏分子鏈的方法。正如使用護髮素令頭髮順滑一樣,研究團隊把UHMWPE放入一種潤滑劑中,將之變成凝膠狀,結果不但提升了物料的可拉性(drawability),亦有效防止其分子鏈「打結」。團隊隨即重新調整分子鏈,將它們排序成一個堅固物料獨有的三角形結構。


高教授的博士生顧其傲及港科大設計與製造服務所的張樹君和李清協助設計及製造了納米透明口罩。

1.  當「強度」(strength)一般被理解為材料在一個單位面積所承受的力度時,比強度(Specific  strength)是會考慮到材料的密度及重量。例如鋼及鈦可以在一個單位面積承受同樣的力度,但因為鈦的重量較輕,所以有較高的比強度。比強度在航天科技領域尤其重要,因為製造飛機尤其需要輕身及堅固的物料。

2. NaCI是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可的一項驗證N95呼吸器的測試,以評估不同過濾物料的粒子穿透力及空氣阻力。這項測試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所認可的外科口罩測試更為嚴謹。


相關焦點

  • 港科大(廣州)首次公布辦學細節,5年全球招聘400名教師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港科大)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首席副校長倪明選教授、副校長(研究及發展)葉玉如教授、KPF執行總監鄭逸雅等介紹廣州校園最新進展。自去年9月獲國家教育部批准籌建以來,港科大(廣州)在學科規劃、組織架構及校園設計方面等均取得積極進展。新校園今年7月已完成平整,部分建設團隊已入駐辦公,而新校園的校長亦正進行全球公開招聘。
  • 香港校園 | 港科大再獲越秀集團慷慨捐款八千萬元 支持大學拓展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繼2019年獲內地大型綜合性企業越秀集團(越秀)捐贈港幣一億元後,2020年再獲慷慨捐贈港幣八千萬元,用於支持大學在「港科大一體
  • 港科大(廣州)預計2022年開學
    記者從會上獲悉,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去年9月獲教育部批准籌建,今年7月新校園已完成平整,即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建設團隊已入駐集中辦公,新校園的校長也正在全球公開招聘,未來5年內還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港科大還在清水灣校園連續3年開展「先導計劃」,試行廣州校園課程,目前共招收約260名研究生。
  • ...廣州)全球招聘|香港科技大學|倪明選|廣州南沙|智慧校園|教授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通訊員 羅瑞嫻圖/廣州南沙發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中國聚合納米薄膜應用打破日本壟斷
    據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1日消息,該所在均三嗪二硫醇矽烷聚合納米薄膜製備及應用領域打破日本壟斷,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該項技術的國家。納米薄膜是指由尺寸為納米數量級(1-100nm)的組元鑲嵌於基體所形成的薄膜材料,它兼具傳統複合材料和現代納米材料的優越性。目前納米薄膜材料在國防、通訊、航空航天以及電子工業、光學工業等方面有著特殊的應用。
  • 香港校園 : 媒體報導 | 港科大300萬獎學金等著你,快來申請!
    香港科技大學(HKUST)向來勇於追求創新,是首個在大學內成立跨學科學術部門的香港大學,今年更將推出嶄新的課程架構「Major+X」,揉合傳統主修和新興熱門主題如人工智慧。香港科技大學在2020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年輕大學排名第一,其畢業生在2019年度的全球大學就業能力調查排名第十,位列大中華院校之首。
  • 港科大(廣州)校園建設有新進展,計劃明年9月投入使用!
    (廣州)校園建設指揮部揭牌;港科大(廣州)校園建設全面完工倒計時正式啟動;大崗先進位造業基地園區管理服務中心揭牌。2020年12月3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指揮部正式揭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進入全面完工倒計時455天,將於2022年3月31日實現全面完工。
  • 港科大(廣州)擬全部跨學科,將設這些前沿研究領域
    10月29日,香港科技大學舉行媒體簡報會,由港科大校長史維教授、及廣州校園首席設計師顧問國際知名建築事務所KPF代表介紹廣州校園最新進展。,即將進入大規模建設階段,建設團隊已入駐集中辦公,新校園的校長也正在全球公開招聘,未來至少需要500個全職的教授。
  • 港科夜聞|香港科大牽頭研究量子晶片低耗電提升運算,獲國家撥2千萬港元開發
    近年多國致力開發量子技術應用,香港科大自去年12月,牽頭展開「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下的一項專項研究,利用現存的二維物料,開發低耗電的量子計算機晶片器件,以提升量子計算機的運算能力等,為本港首項獲國家科技部直接資助的量子研究項目,獲批經費1,758萬元人民幣(約2,100萬港元)。有參與研究的本港學者指這次是少有兩地科學家合作研究的量子研究項目,意義重大。
  • 港科大(廣州)校園現場建設指揮部揭牌,全面完工倒計時455天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以來獲批的首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是粵港澳大灣區文化教育交流工作的進一步深化,是國家教育戰略的重要部署,對打造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提升南沙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具有重要意義。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全球招聘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 通訊員 羅瑞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以下簡稱港科大(廣州))首階段將培養4000名研究生,計劃於2022年9月正式開學。未來5年內將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後、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崗位職員。
  • 「果凍」表面的可控界面聚合與聚醯胺納米薄膜的合成
    通過油相/水相界面聚合合成超薄而緻密的聚醯胺納米薄膜是製備高性能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的關鍵技術。傳統的界面聚合反應速率極快,往往是油相中的醯氯單體一加入,水相中的胺類單體就立馬與之反應,因而整個過程較難調控。另外,直接接觸的液/液界面穩定性也相對較差,加入另一相時液相本體的擾動很容易造成界面的波動,從而影響聚醯胺納米薄膜的均勻性。
  • 靜電紡絲納米纖維:「萬能」的薄膜
    類似於生料帶一樣的東西擺在桌子上時,記者還沒意識到,這些材料可能是很多產業的未來,而面前這個戴著眼鏡嗓音洪亮的北京服裝學院最年輕的教授,也是目前國內唯一可以將其高效低成本批量化生產的人。   「萬能」薄膜功能奇特   這是一卷白色的薄膜,觸感也與生料帶非常相似,像傳統布匹店裡的布一樣卷著。   就是這卷不太起眼的薄膜,讓北京服裝學院這座有著紡織學科傳統的高校,時隔十四年之後,再獲香港桑麻紡織科技獎一等獎。該獎是紡織行業內的權威獎項,終評委員會由包括行業內的8位院士一齊評出。
  • 港科大(廣州)建設有新進展,計劃明年9月投入使用!
    (廣州)校園建設指揮部揭牌;港科大(廣州)校園建設全面完工倒計時正式啟動。指揮部全過程全方位靠前管理,全面完工倒計時正式啟動2020年12月31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指揮部正式揭牌,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建設進入全面完工倒計時455天,將於2022年3月31日實現全面完工。
  • 港科夜聞丨香港科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交互式工具ATMSeer
    1、香港科大研究人員開發出交互式工具ATMSeer。6月1日,香港科大、麻省理工學院以及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名為ATMSeer的交互式工具,首次讓用戶能夠查看以及控制自動化機器學習系統的工作方式。
  • Tan教授:具有高介電強度的納米聚合物電介質研究進展
    聚合物電介質由於其高介電強度、耐高壓、低損耗、低等效串聯電阻和漸進失效機制等優點,是許多電絕緣和儲能應用中不可比擬的首選材料。隨著電力電子、儲能系統對極端環境應用需求的日益增長,電介質和電氣絕緣材料的發展出現了一個極好的機遇。近年來,聚合物電介質材料在電子電氣領域日益凸顯出重要意義,其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
  • 港科大擬2022年正式招生,先招碩士博士生,授雙學位
    南都訊 記者李文 尹來 2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一期工程發布兩條招標公告,對核心建築、配套建築的勘察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分別進行公開招標。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一期項目合計總投資估算約為958542.68萬元,其中建設投資606116.71萬元,建設用地費352425.97萬元。 港科大(廣州)學生同時享受雙學位 項目擬建設地點位於廣州市南沙區慶盛樞紐片區。
  • 聚合物納米粒子取代抗體?Nature Chem. 報導新型蛋白親和試劑
    蛋白親和試劑(protein affinity reagents)廣泛用於基礎研究、診斷和分析、分離純化以及臨床應用,其中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要屬抗體了。對於靶標蛋白的高親和性以及廣泛的應用使得抗體幾乎成了蛋白親和試劑的代名詞。
  • 港科大破解大腸桿菌致癌機制 促大腸癌預防及藥物研發
    中新網9月18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日前,香港科技大學學者透過合成生物學方法,成功大量複製帶毒性化合物「大腸桿菌素-645」,並揭示其損害DNA雙螺旋結構的機制,確定該化合物是致癌元兇之一,為推動大腸癌預防以至相關藥物研發提供新的基礎。
  • 南方科大研發基於納米陶瓷纖維的耐高溫柔性壓力傳感器
    研究人員對該TiO2納米纖維薄膜以及具有相同厚度的PVDF和PVA納米纖維薄膜進行了應變為10%的循環壓縮測試。在100次循環後,TiO2薄膜的殘餘塑性形變量為2.2%,而PVDF和PVA的殘餘應變則分別為7.0%和8.4%。經過100次壓縮循環後,TiO2納米纖維薄膜保持了初始最大應力的85%以上,相比之下,PVDF和PVA薄膜僅為48%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