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納米粒子取代抗體?Nature Chem. 報導新型蛋白親和試劑

2021-01-11 生物谷

蛋白親和試劑(protein affinity reagents)廣泛用於

基礎研究

診斷

和分析、分離純化以及臨床應用,其中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要屬抗體了。對於靶標蛋白的高親和性以及廣泛的應用使得抗體幾乎成了蛋白親和試劑的代名詞。此外,還有一些正在開發的新型親和試劑,比如類似抗體的蛋白分子、核酸適體(aptamer,可以結合蛋白的 RNA 或 DNA)、天然或合成的多肽等。不過,這些基於生物分子的試劑都面臨著一些難以突破的限制,比如研發周期長、成本高,容易失活而難以生產、運輸以及儲存。因而,科學家正努力尋找基於非生物分子的蛋白親和試劑。


抗體結構示意圖。圖片來源:NIH


要想具有和抗體相當的靶蛋白識別和結合能力,一個非生物親和試劑應該具備和抗體相當的與靶蛋白表面多點接觸和相互作用的性質。合成聚合物(synthetic polymer)因而備受關注,它的柔性使其能夠覆蓋蛋白質表面,且成本低可大規模生產。此外,它的尺寸、物理性質和親和力還有可能通過外部刺激(溫度、pH 等)進行調節,這給它提供了額外維度的控制。然而,合成聚合物通過動力學驅動的自由基聚合形成,因而單體的序列難以控制。實際上,合成聚合物並非純的物質,其親和力也只是所有聚合物的平均值。因此,合成一種對蛋白具有足夠親和力,同時保證功能一致的聚合物仍然是一個難題。


日前,來自日本靜岡縣立大學的 Naoto Oku 教授、九州大學的 Yoshiko Miura 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 Kenneth Shea 教授等人合作,在 Nature Chemistry 報導了對關鍵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165)具有極高親和力(達 nM 量級)的聚合物

納米

粒子,它能夠抑制該信號蛋白與其受體 VEGFR- 2 的結合以及受體的磷酸化,並阻止下遊 VEGF165 依賴性內皮細胞的遷移和對細胞外基質的侵入。體內實驗證明這些聚合物

納米

粒子可以抑制 VEGF 介導的新血管形成。更重要的是,作者沒有發現這種無毒的聚合物

納米

粒子具有任何的脫靶效應,這意味著它識別靶蛋白的特異性也很好。


Naoto Oku 教授(左)、Yoshiko Miura 教授(中)、Kenneth Shea 教授(右)。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Shizuoka / Kyushu Universit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研究人員所採用的策略是先識別 VEGF165 的幾個蛋白結構域,比如分別結合受體 VEGFR- 2 和肝素的區域,然後選擇可能與這些結構域結合的功能單體,隨後合成一系列聚合物,並從中篩選出與 VEGF165 結合能力最強的聚合物納米粒子。


合成聚合物納米粒子的單體。圖片來源:Nature Chem.


聚合物納米粒子及其 TEM 圖像。圖片來源:Nature Chem.


進一步研究表明,聚合物納米粒子 NP11 具有最高的 VEGF165 親和力(約 380 nM),它含有的三硫酸化 N - 乙醯葡糖胺(3,4,6S-GlcNAc,含量 1.7%)可以與 VEGF165 的肝素結合域相互作用,而 N - 叔丁基丙烯醯胺(TBAm,含量 40%)可以與 VEGF165 的受體結合域的疏水表面相互作用。因而,聚合物納米粒子與 VEGF165 之間強烈的結合力來源於多種相互作用的共同影響。


合成聚合物納米粒子與 VEGF165 的相互作用示意圖。圖片來源:Nature Chem.


接著,研究人員利用聚合物納米粒子 NP11,成功地抑制 VEGF165 與其受體的結合以及受體的磷酸化,同時能阻止下遊 VEGF165 依賴性內皮細胞的遷移和對細胞外基質的侵入。此外,在小鼠體內的 Matrigel 膠塞血管生成實驗證明 NP11 能抑制 VEGF165 介導的新血管形成。在 0 -100 μg/ml 濃度範圍內,作者也沒有發現 NP11 具有細胞毒性。


聚合物納米粒子 NP11 抑制新血管形成。圖片來源:Nature Chem.


另外,由於 NP11 能抑制 VEGF165 與肝素的結合,如果 NP11 特異性不夠高,就很有可能影響其他與肝素有關的生理過程,比如抗凝血。作者因此研究了 NP11 對抗凝血過程中需要結合肝素的關鍵酶——凝血因子 Xa(FXa)的活性影響,發現 100 μg/ml 濃度的 NP11 也不會抑制 FXa 的活性,沒有脫靶效應。


Shea 教授表示,通過調整單體的含量和結構,這些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性能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考慮到 VEGF 在抗癌治療中的火熱程度,這項研究的應用前景相當廣闊。說起來,這也不是 Kenneth Shea 教授等人首次嘗試用聚合物納米粒子代替抗體了,之前他們曾用聚合物納米粒子代替抗蛇毒血清來對付各種蛇毒。(

生物谷

Bioon.com)


原文出處:


Hiroyuki Koide et al.A polymer nanoparticle with engineered affinity for 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165),Nature Chemistry (2017).DOI:10.1038/nchem.2749

相關焦點

  • 各向異性形貌聚合物納米粒子製備的新思路:含液晶基元單體的聚合誘導多級自組裝
    Healthcare Mater. 2015, 4, 2657−2666)但是,受限於加工方法,納米尺度的各向異性聚合物粒子難以被高效製備,導致各向異性形貌納米粒子對生物效應的影響尚未得到系統性的研究。利用剛性液晶基元構造剛-柔嵌段共聚物,在溶液自組裝過程中引入次級有序排列,是製備各向異性聚合物納米粒子的有效途徑之一。
  • Ian manners院士《Nature Reviews Mater.》重磅綜述:π-共軛聚合...
    通過展現π-共軛聚合物納米顆粒在光電,生物醫療,光催化和傳感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具體討論了π-共軛聚合物納米顆粒在其中特殊領域的前景應用。同時作者也對目前這一領域所面臨的困難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為下一代π-共軛高分子納米顆粒提供了設計指南。
  • 美科學家製成聚合物納米纖維反應器
    美國研究人員已開發出一種僅用大約1000個分子即可進行化學反應的新型化學合成方法,該新系統利用的是聚合物納米纖維相互交織後所產生的微弱的化學反應,該方法已被證明可用於新型藥物和工業原料的快速篩選
  • 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抗體檢測試劑
    原標題:一文讀懂新型冠狀病毒的抗原/抗體檢測試劑 2020年1月份以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已批准7家企業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上市。
  • 實驗專欄丨親和層析法純化抗體技術指南來了!
    在生產階段,抗體一般都存在於複雜的細胞中,而且它們的大部分應用都需要純化後使用。在多種不同的技術中,親和層析是純化抗體最具選擇性、快速和容易的純化方法。 (請耐心花2分鐘閱讀完本文,建議推薦給小夥伴一起學)親和層析是液相層析方法中選擇性和通用性最好的技術,依賴於蛋白及其配體的可逆性定點結合,如激素與其受體,酶與其底物,抗體與抗原等。
  • 中國科研工作者對抗體試劑問題的反思
    身為中國科研工作者,我們遇到的抗體試劑問題只怕比國外同行來得更多,當下除了抱怨,我們更應深刻反思:如何才能獲得高質量、合適的抗體試劑。獲得高質量、合適的抗體試劑也並非難事,我們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加以甄別:1.優秀的抗體供應商;2.過硬的冷鏈物流體系;3.正規的銷售(直銷/分銷)渠道。1.
  • 3篇Nature Materials齊報導:聶書明等人評述主動轉胞吞作用和癌症納米醫學的新機遇
    據報導,這些類型的TAT肽塗層的量子點被細胞攝取後,沿微管軌道進行主動的細胞內轉運,然後通過胞吐作用或囊泡脫落釋放。一個主要發現是分子馬達參與細胞內運輸,以及偽足參與動態結構重塑,最終將膜結合的量子點從細胞的一側改組到另一側。類似地,腫瘤穿透肽已被用於增加藥物、抗體和納米治療藥物在體內實驗腫瘤和體外人類腫瘤中的積累。
  • 科學網—新型稀土基親和材料研製成功
    本報訊(見習記者封帆 通訊員于洋)近日,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倪嘉纘院士課題組的張吉林博士等人,設計合成了新型稀土基磁性親和材料,實現了質譜檢測前對複雜生物蛋白樣品酶解液中的磷酸化肽的高選擇性捕獲
  • 10分鐘快速檢測新冠病毒抗體!廈門海滄一公司研發出國內首個稀土納米螢光探針新冠檢測試劑產品
    臺海網10月2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由廈門奧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國內首個稀土納米螢光探針新冠檢測試劑產品,日前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這是記者昨日從海滄區市場監管局獲悉的。
  • 新型納米材料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獲得國家註冊證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7日電(莊穎娜 邵龍飛)筆者從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獲悉,由該院王升啟團隊與地方企業共同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IgM/IgG抗體檢測試劑盒(量子點螢光免疫層析法)已於近期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審批,獲得國家醫療器械註冊證書。
  • Nature子刊: 一種通用抑制抗藥物抗體的免疫耐受性疫苗粒子
    圖片來源:slideshare.net來自於美國Selecta Biosciences公司的Takashi Kei Kishimoto團隊之前報導過包含雷帕黴素(rapamycin)和抗原的納米粒子能夠引發持久的抗原特異性免疫耐受性(Proc. Natl.
  • 聊一聊蛋白親和層析
    當存在免疫特異性相互作用時,親和色譜法(AC)通常是第一有時是唯一的步驟。但是,為了獲得令人滿意的樣品均勻性,可能需要進一步的精純(polish)步驟,通常是尺寸排阻色譜法。親和純化提供了高選擇性,通常對目標蛋白具有高載量。將目標分子濃縮到較小的體積,一步即可獲得高於95%的純度。最常用的蛋白質製備純化方法都涉及到色譜分析。該方法根據待純化蛋白(目標蛋白)的性質與樣品中其他物質性質的差異進行分離。
  • JACS:全可見光範圍調控聚合物納米光子晶體
    本文要點:1)分別合成了具有烷基醚結構、苄基醚結構官能團的聚合物,通過開環複分解聚合反應合成聚合物。
  • Thermo Scientific Pierce BCA蛋白定量分析試劑盒和抗體剝離緩衝液
    此次為中國科研人員特別定製的兩種產品,是國內及全球實驗室最受歡迎、應用最廣的Pierce BCA 蛋白定量分析試劑盒和抗體剝離緩衝液。這些產品具有以下特點:品質如一 ——所有產品均為美國生產、美國包裝,擁有值得信賴的超高品質;使用方便--帶有中文標籤和中文說明書,直觀而又便利;價格超值--按中國國情定價,接近國產試劑價格水平。
  • 高表達抗體蛋白下遊工藝技術進展
    近年來,GE Healthcare公司開發出了新型的親和捕獲介質Mabselect SuRe和混合作用模式的強陰離子交換介質Capto adhere(這兩種介質的主要特點將在下文詳細介紹)。Sartobind在很多蛋白和病毒純化應用中可以取代傳統耗時、繁瑣的層析步驟。膜吸附器的快速純化特點使蛋白分離可以在高流速下獲得高收率,較傳統柱層析流速最高能提高100倍,達到20-40 CV/min。傳統顆粒膠95%以上的結合位點集中在顆粒膠內部。Sartobind膜層析的結合位點是均一地交聯到交叉偶聯的增強纖維素骨架內0.5-1μm厚的薄層上。
  • 分子印跡與蛋白識別
    分子印跡是模擬抗體和酶的專一識別性能的重要仿生識別技術。分子印跡材料在滿足人工抗體選擇性和特異性要求的同時, 還可以彌補天然抗體物理化學穩定性差、製備複雜、價格昂貴、篩選困難等缺陷, 並已經廣泛應用於分離、樣品處理和傳感等領域。然而, 其中的成功案例主要以小分子為主, 蛋白質分子印跡的發展相對滯後。
  • ...Nature子刊評述文章介紹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藥物選擇
    2020年2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最近在中國武漢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鑑定出以來,它迅速在人群中傳播。截至2020年2月10日,在四大洲的25個國家已報導了2019-nCoV病例,已確診病例超過40000例,估計死亡風險約為2%。
  • Nature子刊評述文章介紹針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
    2020年2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最近在中國武漢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鑑定出以來,它迅速在人群中傳播。截至2020年2月10日,在四大洲的25個國家已報導了2019-nCoV病例,已確診病例超過40000例,估計死亡風險約為2%。
  •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Designof Radiolabeled Analogs of Minigastrin by Multiple Amide-to-TriazoleSubstitutions薦讀:最近,將單個1,4-二取代的1,2,3-三唑作為反式-醯胺鍵的代謝穩定物已應用於177Lu標記的minigastrin類似物即[Nle15]MG11。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但是,有許多尚未觸及的基於糖的生物物種,例如細胞表面和細胞血漿中的粘多糖和糖蛋白。已經開發了多种放射性核素和單克隆抗體來開發immunoPET探針,這是由放射化學和綴合策略的發展和優化所驅動的。另外,具有短循環時間或具有增強的結合能力的靶向腫瘤的載體被用於設計新型免疫PET探針。因此,已經成功設計了幾種免疫PET探針以用於臨床。通過非侵入性和動態地揭示異質性腫瘤抗原的表達,immunoPET成像逐漸改變了幾種類型惡性腫瘤的診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