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全可見光範圍調控聚合物納米光子晶體

2021-02-15 奇物論

MIT麻省理工學院Timothy M Swager、韓國科學技術院Bumjoon J Kim等報導了能夠反射不同顏色的光子橢球聚合物納米粒子的合成,通過樹枝化刷狀嵌段共聚物在乳狀液蒸發溶劑過程中的自組裝過程反應。

本文要點:

1)分別合成了具有烷基醚結構、苄基醚結構官能團的聚合物,通過開環複分解聚合反應合成聚合物。將合成的聚合物溶解在溶解有CTAB等模板劑的DCM溶劑中形成乳化物,隨後蒸發除去DCM溶劑,實現聚合物的有序排列。

2)通過聚合物中的樹枝狀結構調控,實現了納米材料由球狀轉化為條紋狀橢球。通過楔型單體之間較強的立體排斥作用,快速的進行自組裝得到153 nm~298 nm的結構。尤其是,通過這種自組裝過程得到了軸向堆疊的薄片狀結構,展現出非常完美的多層光子晶體結構。

3)通過調控聚合物單體的分子量從477 kDa到1144 kDa範圍內變化,能夠得到不同反射顏色的橢球結構光子材料。此外,通過對橢球型光子晶體對磁性納米粒子修飾,實現了實時通過磁場控制材料反射顏色變化。本文為可調控光子晶體材料提供了新方法。

參考文獻:

Qilin He, Kang Hee Ku, Harikrishnan Vijayamohanan, Bumjoon J Kim*, Timothy M Swager*

Switchable Full-Color Reflective Photonic Ellipsoidal Particles, J. Am. Chem. Soc. 2020

DOI:10.1021/jacs.0c02398

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0c02398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Science:石墨烯莫爾(moiré)超晶格納米光子晶體近場光學研究
    光子晶體又稱光子禁帶材料。從結構上看,光子晶體是一類在光學尺度上具有周期性介電結構的人工設計和製造的晶體,其物理思想可類比半導體晶體。通過設計,這類晶體中光場的分布和傳播可以被調控,從而達到控制光子運動的目的,並使得某一頻率範圍的光子不能在其中傳播,形成光子帶隙。
  • 《JACS》綜述:量子光引發劑——邁向新興的光固化技術!
    近年來,納米晶體合成和表面工程技術的發展為下一代量子PI開闢了道路。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Uri Banin等人綜述了納米晶體光催化劑的研究進展,總結了半導體納米晶體作為光引發劑、可逆失活自由基聚合(RDRP)光催化劑的研究現狀,並指出了該領域的前景和挑戰。
  • 3分鐘了解光子晶體光纖
    微結構光纖發展初期,其導光機制主要是全內反射導光和光子帶隙導光。近年來,人們發現空芯微結構光纖中還存在一種不同於光子帶隙的導光機理——反諧振導光機理。如圖2(a)所示的光子晶體光纖,其纖芯為實心芯區,其包層中雖然引入了周期性排布的空氣孔,但並未形成有效的光子禁帶,由於芯區的折射率大於包層的等效折射率,因此,光在纖芯中是以類似傳統階躍光纖的全內反射形式進行傳導。
  • 工學院楊槐課題組在電場響應型液晶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楊槐教授課題組在響應型柔性光子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響應型光子晶體因其可調控的周期性結構和對特定頻率光波的有效控制,被認為是一種新型智能材料並在下一代納米光子技術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精細的微觀結構和複雜的製備工藝要求為其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在眾多有機和無機材料當中,液晶材料既具有晶體的微觀分子排列結構又具有液體的宏觀流動性,因此可自組裝形成周期性結構且對外界刺激保持高敏響應,是製備響應型光子晶體的一種理想材料。
  • 原子級超薄波導,適用範圍首入可見光區
    這將對高密度、高容量光子晶片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相關成果刊登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UCSD納米工程與電氣工程教授、論文作者Ertugrul Cubukcu說:「從根本上講,我們證實了光波導的厚度極限在哪裡。」新型波導的厚度僅約6埃。這一厚度是普通光纖的萬分之一,是集成光子電路使用的光波導厚度的500分之一。
  • FOE|光子晶體與拓撲光子學專刊
    基於光子晶體不僅實現了雷射器、邏輯器件等各種集成光子器件,還實現了負折射、光學隱身等多種物理效應。基於光子帶結構的拓撲光子學已成為當今研究的熱點。拓撲光子學提供了兩種新的調控自由度,即拓撲態自由度和能谷自由度。可以預見,拓撲光子學不僅可以促進對物理效應和現象的基礎研究,而且可以促進高性能光子器件的研究。
  • 雷射全息光刻法製作光子晶體LED
    實驗中採用的雙光束全息裝置是由波長325nm的He-Cd雷射器組成的,在晶片上製作出方形排列的圓空氣孔二維光子晶體,刻蝕深度為100nm,未深入到有源層。由圖3可見,注入電流為1mA,無光子晶體時整個器件表面都有廣場分布,強度較弱,且大部分光從晶片邊緣發射;而相比之下,晶格常數為500nm的光子晶體很好地限制了橫嚮導波,光主要從晶片中心集中發射。
  • 納米光子學:破譯光子與物質間「悄悄話」
    在納米尺度下操縱光「隨著現代微納米加工技術和光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近20年來,納米光子學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迅猛發展,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徐紅星介紹。所謂納米光子學,是以納米尺度下的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機理及應用為核心的交叉學科。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
  • 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因此研究光子晶體中的結構、材料與光子帶隙的相互作用是將其應用於新型納米光子器件、光信息傳輸和光晶片等領域的基礎。  近年來,合肥研究院固體所費廣濤課題組致力於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的研究,之前課題組的王彪等人在完整光子晶體的製備、光子帶隙的特性研究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系列進展。近期,課題組的商國亮等人在多孔氧化鋁光子晶體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及光學性質方面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進展。
  • 理化所等光子晶體驅動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光子晶體超浸潤性賦予具有獨特光學調控性能的光子晶體材料在傳感、檢測、防汙、驅動、油水分離等方面的新應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材料與界面科學重點實驗室江雷團隊在具有超浸潤性光子晶體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Chem. Soc. Rev., 2016, 45, 6833)。
  • 拓撲保護光子晶體中的光傳播
    AMOLF和TU Delft的荷蘭研究人員已經看到光以一種特殊的材料傳播而沒有反射。這種材料是光子晶體,由兩個部分組成,每個部分的穿孔方式略有不同。光可以以特殊的方式沿著這兩個部分之間的邊界傳播:「受拓撲保護」,因此不會在缺陷處反彈。
  • 光子晶體光纖的導光原理和製作
    傳統的光纖是根據全內反射機制傳導光。光子禁帶的概念終於在1987年被提出。光子禁帶是直接類比電子禁帶的結果,它是指通過人工設計作出類比於電子禁帶結構的材料來阻止光子的傳播。這種類比電子禁帶結構的人工合成材料在某一能量範圍內光子不能通過光子禁帶晶體(簡稱光子晶體),或者說在光子晶體內部產生的光不能傳播。
  • 《自然材料》:如何在寬頻率範圍內操縱納米級的光
    由奧維耶多大學(University of Oviedo)和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縮寫:CINN-CSIC)的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團隊,發現了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控制聲子極化子形式的納米級受限光的光耦合到晶體振動頻率
  • 納米晶體可將光轉換為可見光譜
    一種新型的納米晶體,比人類頭髮絲還小500倍,能夠改變光的強度、形狀和顏色。該納米晶體是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來的,構建在玻璃上,使得光線可以順利通過。  它可以用於將光轉換為可見光譜,使物體能夠在非常暗的環境中可見。  Dragomir Neshev教授表示:「該納米晶體非常小,它們可以作為超薄膜用於普通眼鏡中,以實現夜視功能。」
  • 光子晶體
    這時,人們想到了光子。光子不帶電,光子之間沒有相互作用。控制光子比控制電子更簡單。因此,通過控制光子,可以更容易突破量子極限,從而進一步提高晶片的性能。如何才能精確地控制光子呢?人們發現,如果傳導光的材料具有晶體一樣的結構,那麼,這種材料也會具有光子的禁帶、導帶。這不就是傳導光的晶體嗎!光子晶體就這樣產生了。人們還發現,可以把在半導體中很多控制電子的現成的方法和技術用到對光子的控制上來。
  • :分子尺度解析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界面效應
    實驗和理論結構均表明填料-聚合物基體的界面對鐵電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的介電,壓電,熱電和電卡性能的調控具有決定性作用。比如,通過適當的界面設計來調控納米複合材料的電極化,可以使其超過單純陶瓷或聚合物的電極化。文獻中廣泛引用的模型即多核唯象模型,是由Tanaka等於2005年提出的(IEEE Trans. Dielectr. Electr. Insul. 12, 669 (2005))。
  • 日科學家成功研製出三維光子晶體 光埋入能力提高4倍
    日本東京大學量子情報研究機構野村政宏(NOMURA,Masahiro)等人,近日開發出高性能的「三維光子晶體」。該晶體預料將會是實現下一代高速計算時的重要組件材料。由於精密設計的形狀,光埋入性能提高為以往的四倍。除了有利於計算機的高速、省電計算處理外,也期望可應用作為防竊聽的「量子密碼」光源。
  • 3D光子帶隙晶體:我很薄,但我很實用
    光子晶體是具有光子能帶結構,利用能隙來操縱光子的納米結構材料,就像半導體晶片利用電子的能帶結構對電子進行精確的控制一樣。日本和荷蘭的科學家在砷化鎵半導體晶片中透過沉積和刻蝕的技術,沿兩個垂直方向堆積陣列交叉的結構,實現了幾百納米厚的木堆結構光子晶體。
  • 利用光子晶體提高InP基LED出光效率
    但在通常的發光器件中由於內全反射產生的傳輸模而導致出光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來提出了很多改善LED出光效率的方法,如表面粗糙化、諧振腔法等,採用這些方法都觀察到了不同程度的出光效率的提高。  由於光子晶體中存在類似於半導體中的電子禁帶的光子禁帶,因此有望成為新一代的光半導體,成為人們的研究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