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妒英才,39歲中科院女科學家、「青年千人」趙永芳不幸離世

2021-02-21 中國科學院大學學生會

8月15日晚,有朋友在「BioArt全球生命科學交流群」發布了一則訃告截圖消息,頓時引起不少群成員的熱議,大家無不為這位優秀的青年女科學家扼腕嘆息。

趙永芳研究員

據悉,發布訃告的朋友是趙永芳研究員的大學同班同學。目前根據幾方面的消息大致認為趙老師的不幸離世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勞累引起的心臟停止。另據群裡的一位老師透露,趙永芳研究員是她在美國的鄰居,育有兩個小孩,一個十歲,另一個五歲。這位老師還透露,趙老師的丈夫面對愛妻的不幸離世表現的很堅強,並表示一定會好好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根據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官網上趙永芳研究員的簡歷來看,趙老師1999年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2004在生物物理所獲得博士學位,2006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年入選中組部國家「青年千人計劃」並正式成為生物物理所的PI(課題組組長)。2015年趙老師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趙老師課題組主要從事膜蛋白結構與功能的關係的研究,具體研究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利用單分子FRET研究膜蛋白構象與功能的關係;GPCR(如chemokine receptor)細胞水平多聚體對其功能的調控機制。

趙老師在學術上成果豐富,她博後期間曾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兩篇Nature和一篇Nat Chem Bio文章,回國後以通訊作者身份和同為生物物理所的張凱(Xuejun C Zhang)研究員合作在Cell Research發表過一篇文章。


趙永芳研究員發表的代表性研究論文


緬懷




趙永芳老師美國的鄰居,南京醫科大學劉星吟教授:

「再不回去,我就失去回國作貢獻的機會了」

我所知道的:她是哥大的極富才華的女科學家(兩篇Nature 一作,一篇nature 子刊),在生物物理領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她回國前,哥大的教授一直挽留她。在她作出這個決定後,我曾經問她為何選擇回國,兩個孩子都是美國國籍。她說再不回去,我就失去回國作貢獻的機會了。孩子在哪裡都會好好長大。在美國,兩家的小女孩由於同年同月生,經常在一起玩,我難以想像一個五歲的小女孩失去媽媽,她成長過程中該是多麼悲傷的事情。回國後,她的丈夫沒有在北京工作,而是上海。她還有年邁的父母,就我在美國知道的是,她的媽媽身體不太好。她要照顧雙親,還要照顧孩子,還有高強度的工作。可想而知!



趙永芳老師大學同班同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田夢楠博士:


「天妒英才」

上大學的時候和趙永芳同班,對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倔犟和做事認真,什麼事情不做好了不罷休。畢業之後她是我們班同學裡在學術上最出眾的,同學聚會大家都會說起她工作如何努力,又發了什麼文章,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只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再見。聽同學說去年還在北京見過她,又是帶孩子又是忙工作,很忙碌很累,但是精神很不錯。聽到這個噩耗非常震驚,沒想到她為了工作把身體累成這樣。天妒英才啊。

來源:BioArt

責任編輯:芳芳


相關焦點

  • 39歲中科院女科學家趙永芳因病離世
    39歲中科院女科學家趙永芳因病離世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王哿 蔣子文 2016-08-17 14:19 來源:澎湃新聞
  • 女科學家趙永芳 步履匆忙從未慢過
    姓名:趙永芳 性別:女 終年:39歲 去世時間:8月15日 去世原因:意外 生前職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組長 半年前,這位女科學家剛搬到這個距工作單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很近的小區,房間還未裝修完畢。 她帶著兩個孩子先上樓,愛人在樓下停車——這本是個愉快的周末的結尾。 幾分鐘後,趙永芳從樓梯上摔倒,昏迷。送醫搶救兩個多小時後,她的生命於15日0時20分戛然而止。 一個39歲的女科學家,就這樣猝然離世。
  • 代言人故事|趙永芳:我是黨員是醫生 國家召喚使命必達
    掌上春城訊2020年的1月20日,距離春節還有不到4天的時間,當人們都沉浸在忙碌歡喜的節日氣氛中時,不具名的危險正悄然靠近。1月20日,總值班的昆明市官渡區人民醫院人事科主任趙永芳接到急診科電話,一名從武漢來昆的67歲男性老人發熱,需要聯繫感染科隔離收治。
  • 一周代言人|趙永芳 姚培尊:用真心待人,用匠心做事
    姓名:趙永芳職業:昆明市度假區人民依雲骨科護士長城市主題寄語:用自己最真正的心去對待患者,患者也會信任你。趙永芳是官渡區人民醫院骨科護士長,她從事臨床護理19年,護理管理6年,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在工作期間,趙永芳有很多與患者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讓她非常難忘:有一位84歲的男性老患者,腹股溝區長了疹子,因為不好意思去醫院,所以找了個偏方在家裡自行治療,用沒有經過稀釋的農藥塗抹在患病部位,結果出現了全身農藥中毒症狀,被送往官渡區人民醫院診治。經過解毒治療後老人好了,但是局部皮膚出現了潰爛,趙永芳被請去皮膚科會診,老人一看到是趙永芳來幫他治療,非常的不情願。
  • 天妒英才!伽羅瓦20歲就成了數學家,卻在21歲時與人槍戰決鬥去世
    但也許你會問了:「研究數學這麼難,能稱為數學家的人最低也有三十四歲,能年輕到哪兒去呢?」實際上,還真有這麼一個年輕的小夥子,2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聲名赫赫的數學家,只不過天妒英才,他21歲的時候和別人在一場槍戰決鬥中不幸去世了!
  • 趙永芳:一例肺癌患者的營養支持案例分析
    原創 臨床營養網 臨床營養網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講者介紹 趙永芳河南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 營養醫師營養學碩士 中國註冊營養師《中國臨床營養網》籤約營養師甲狀腺外科、核醫學科責任營養師原標題:《【佳營養】趙永芳:一例肺癌患者的營養支持案例分析》閱讀原文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小聖」王獻之雖才華橫溢,書藝不次其父,但惜天妒英才
    可惜天妒英才,太元十一年(386年)四十三歲就過早病卒。現存世墨跡摹本有《中秋帖》《鴨頭丸帖》《鵝群帖》《地黃湯帖》《送梨帖》等。王獻之《送梨帖》 臨寫本王獻之 《鵝群帖》 (選自《淳化閣帖》)王獻之《廿九日帖》唐摹本 遼寧省博物館藏據說王獻之七八歲時便開始學習書法,父親王羲之悄悄地從他背後猛掣他手中的筆,竟設將它打掉,王羲之因此感慨地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 浙江: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舟山舉行
    10月8日到10日,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舟山校區舉行。來自高校、科院院所、企業的8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出席論壇活動,其中40多位青年女科學家以現場報告、展板交流、會議溝通等形式發布各自領域的研究成果。她們與線上的100多位學者一起,參與並促進大氣科學、土壤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水文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理信息學等多學科領域的交流研討和協同合作。
  • 5位青年女科學家獲得2020年「科學探索獎」
    11月14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5位青年女科學家獲獎一起來認識一下她們↓↓最年輕的獲獎者黃芊芊在現場這樣分享了自己科研路上的學思歷程為5位青年女科學家點讚2020年「科學探索獎」的50位獲獎人來自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等九大領域均是經過層層篩選的科學「實力派」平均年齡不到40歲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他們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科學探索獎」還將為青年科學家
  • 這個唐代詩人僅活了27歲,卻留下名垂千古的七律古詩
    他們有的人很長壽,比如白居易享年70多歲,在今日也算高壽;有的詩人卻年少有才學,弱冠之年留下名篇,但是年紀輕輕就已經離世,比如王勃。全唐詩天妒英才耳!王勃是一個早逝的天才。然而在唐代詩人當中,還有一個天妒英才的詩人,他僅活了27歲,卻留下名垂千古的七律古詩,被後世稱為「詩鬼」。他的名字,叫李賀。
  • 第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
  •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吳蓓麗校友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12月28日電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大學校友、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名列其中。今年36歲的吳蓓麗祖籍蘇州吳江,在無錫長大。
  • 建立人才成長「快車道」 中核集團第三批青年英才名單出爐
    青年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也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12月9日,中核集團召開青年科技英才座談會。會議公布了集團公司第三批「青年英才」入圍人選,報告了「青年英才項目」總體情況,並圍繞集團公司青年科技創新開展了討論。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曹述棟出席座談會,並為到會青年英才代表頒發了聘書。  曹述棟指出,「青年英才計劃」是集團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戰略,是集團公司深化改革的一次成功措施。
  • 家喻戶曉的她不幸離世,年僅46歲,一路走好
    家喻戶曉的她不幸離世,年僅46歲,一路走好 在央視這個舞臺上,總是人才濟濟,很多著名主持人帶給觀眾的不僅僅只是新聞資訊,更多的是感動。 像大家熟悉的主持人李詠,在離世之前還總是想著觀眾們,希望自己不要給觀眾帶來不好的影響,寧願自己悄悄的離去,不帶走一片雲彩。
  • 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擬獲獎名單公示,蘭州大學張冬菊榜上...
    1 月 4 日,中國科協公布了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並公示,蘭州大學教授張東菊入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本次為表彰優秀女科學家的貢獻,經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 " 評審委員會評審,共產生 20 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 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 名 2020 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西北大學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剛剛公示了
    從中國科協網得知,經審委員會評審,2020年度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獲獎名單正式發布。西北大學地質系校友,付巧妹入選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
  • 才29歲,年輕博士不幸離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美國田納西大學博士、《北美飛躍手冊》編寫人、年輕有為的學術新星桂涵東博士不幸離世。我們很不幸地向各位朋友通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北美飛躍手冊》編寫人、美國田納西大學博士學位獲得者、電力電子領域知名的年輕學術新星,桂涵東博士,於2020年7月27日在上海因突發心臟停搏去世,年僅29歲。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一)獎勵名額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三、提名工作要求  (一)每位被提名人需明確參評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個人獎、團隊獎或未來女科學家計劃中的一項。  (二)堅持「公開、公正、公平、擇優」原則,保證提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