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數學家,我們大家隨便都能舉出幾個來,比如我國的華羅庚、陳景潤,德國的高斯等等。但如果讓你說出世界上最年輕的數學家,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但也許你會問了:「研究數學這麼難,能稱為數學家的人最低也有三十四歲,能年輕到哪兒去呢?」實際上,還真有這麼一個年輕的小夥子,20歲的時候就成為了聲名赫赫的數學家,只不過天妒英才,他21歲的時候和別人在一場槍戰決鬥中不幸去世了!
你或許已經猜出他的名字了,沒錯,他就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埃瓦裡斯特·伽羅瓦。那麼,他究竟有啥成就,為何年紀輕輕就成為數學家了呢?他又為何會在21歲時跟別人決鬥呢?我們本文一起來看一下!
伽羅瓦
伽羅瓦雖然是數學家,但實際上在他短暫的21年光陰中,真正研究數學的只有最後五年的時間,在此之前他也不過像現在的孩子一樣,需要上學、寫作業、幫父母做家務等。不過,他所處的時代,並不像現在一樣和平安寧。
1811年10月25日,伽羅瓦出生於法國巴黎近郊,而在他出生的前七年,拿破崙稱帝(1804年12月2日);在伽羅瓦五歲的時候,拿破崙下臺,波旁王朝復闢。
在伽羅瓦五歲之前,見證了拿破崙的起起落落,等到拿破崙被徹底打趴下之後,一直到伽羅瓦去世,法國的老百姓就一直在反抗波旁王朝。特別是在他十九歲的時候,法國又爆發了七月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專制統治,改成了君主立憲制。
可以說,伽羅瓦生活的年代極其的動蕩不安,因此想要在這樣一個時代中當一個好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法國大革命
好在他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此在他十一歲之前,都是他的媽媽在家教他讀書寫字。12歲的時候,伽羅瓦被送進了路易皇家中學就讀,而這所學校的好處,就是它是一個軍事化管理的寄宿制學校,除了能教授孩子們知識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保證他們的安全。
由於伽羅瓦之前在家都有他媽媽教他,因此到學校之後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適應,相反,他的成績在學校排名還很靠前。按照當時的規定,他是可以提前一年畢業的,但校長覺得他年紀太小,還沒到畢業的時候,因此並沒有同意。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他有時間去研究數學,並且還遇到了名師——維納。
他之所以能有後來的成就,跟老師維納的悉心指導是分不開的。而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伽羅瓦開始接觸一些研究方程解性質的著作。而這時的伽羅瓦不過才14歲!
伽羅瓦
此時的伽羅瓦雖然已經開始研究數學,但也只是「小打小鬧」,還稱不上是數學家。現在的他還是需要念高中,考大學。不過伽羅瓦的學業似乎並沒有那麼順利,由於嚴重的偏科,導致他在第一次報考巴黎綜合技術學院時落榜了!
此時的伽羅瓦對數學的熱情已經完全被引爆,對於數學以外的其他學科,他根本提不起興趣,所以考不上也是能理解的。
既然考不少,那就只能復讀再考一次。不過與前次不同的是,由於老師的舉薦,學校只對他進行口試,但伽羅瓦覺得考官問的問題太過簡單,因此就直接跳出了很多基礎步驟,搞得考官聽得雲裡霧裡的,於是雙方便產生了誤解,伽羅瓦最後也沒考上(據說當時雙方在爭論時,伽羅瓦還用板擦扔考官)。
按照當時的規定,如果兩次都沒有考上的話,是不能再繼續考的。也就是說,經過兩次失敗的伽羅瓦已經永遠失去了進入學院的機會。
最後,伽羅瓦只能選擇考這個學院的附屬師範學院。當時校方在談到伽羅瓦時,總說他是一個奇特、怪異,且具有原創力又封閉的小夥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備考師範學院時,他做出了一篇關於「方程正整數根」分析的論文,裡面提出了「群」的概念,也就是後來的「伽羅瓦群」。
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
實事求是的說,伽羅瓦的這篇論文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所蘊含的學術思想也是頗為深厚的,但少年成名的他,似乎並沒有那麼好運!
1829年,18歲的伽羅瓦將這篇論文提交給法國科學院之後,本來該是由當時著名的數學家柯西來審稿的,但柯西的事情太多,因此這篇論文從交上去,到後來給伽羅瓦回信,已經過了七個月之久。
儘管柯西在回信中對伽羅瓦說道自己將會在下次科學院的例會上介紹這篇論文中的觀點,但等到開會那天,柯西對此卻隻字未提。
當然,伽羅瓦也不是白等,在這七個月中,他不斷將論文進行優化,最後又將論文提交給了科學院,而這次審稿的人就更厲害了,他是法國當時著名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傅立葉」。
柯西
然而結果也充滿了悲劇性,這篇論文被拿走之後就杳無音信,後來伽羅瓦才知道傅立葉去世了。
而原本以為在傅立葉去世後,科學院就會將這篇論文交給其他數學大師來審稿,但伽羅瓦足足等了一年,依舊沒有得到任何回音。
雖然後來人們都知道這篇論文非常重要,但在當時,人們只認為這不過是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寫的一篇普通論文而已,因此誰都沒有重視它的存在。
而也正是這樣的忽視,使得這個原本可以走上學術道路的天才少年,失去了最後僅有的機會!
傅立葉
伽羅瓦除了研究數學之外,其餘的時間都用在鬧革命上面了,他曾帶隊參加慶祝攻佔巴士底獄40周年的武裝遊行活動,而這次遊行的口號,就是要將當時在位的皇帝「路易·飛利浦」送上斷頭臺。當然了,在這樣的局勢之下,政府肯定會出面將其鎮壓。所以很快,伽羅瓦就被抓了,這一次被監禁的時間為半年。
但實際上,伽羅瓦只在監獄裡待了不到兩個月就被放出來了,倒不是說當時的政府大發慈心,也不是伽羅瓦有後臺,而是因為當時的法國霍亂猖獗,此舉不過是想將犯人進行疏散,從而避免霍亂擴散而已。
伽羅瓦在被釋放之後,也並沒有獲得自由,而是被送到了幾十公裡之外的「康復之家」,說白了就是舊監獄之外的「新監獄」而已!
然而讓伽羅瓦沒想到的是,康復之家竟然成了他人生的終點站!
伽羅瓦的手稿
在這裡,伽羅瓦遇到了他的初戀「史蒂芬妮」,她是康復之家主人的千金。
史蒂芬妮對於伽羅瓦的態度總是忽冷忽熱,時而將他弄得熱情似火,時而又將他弄得心灰意冷,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吊著他玩」。但對於伽羅瓦來說,他非常喜歡這個女孩兒,他已經被她深深迷住了。
不過,對於史蒂芬妮的真實身份,在歷史上存在著一定的爭議,有人說她其實是一名特務,她跟伽羅瓦所支持的政黨有衝突或恩怨,總而言之,兩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雖然伽羅瓦後來也想極力擺脫這種狀態,但為情所困的他卻始終難以從史蒂芬妮的陰影中走出來。直到1832年5月28日,他收到了一份來自「情敵」的挑戰書,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伽羅瓦理論基本定理
按照挑戰書中的內容,伽羅瓦必須跟他進行槍戰,而這種極度危險的比拼本就是九死一生,再說他的對手還是位職業軍人,因此意識到命不久矣的伽羅瓦從接到挑戰書當日起,一直到30日,三天的時間裡,將關於「群論」的內容給進行了完善。
5月30日的晚上,伽羅瓦寫了三份遺書,兩份是給他的共和黨人,一份是留給他的好朋友奧古斯特的,裡面則是關於「群論」的內容。
對決的結果一目了然,伽羅瓦敗給了他的對手,腹部連中三槍,送到醫院後因搶救無效死亡,年僅21歲。
就這樣,21歲的伽羅瓦就此走完了他的一生!
伽羅瓦去世後,他的朋友奧古斯特用了幾年的時間整理了他生前留下的手稿,然後將它們全部寄給了法國當時著名的數學家「劉維爾」。
劉維爾很重視伽羅瓦留下來的這些手稿資料,並花了大量的時間進行整理和規範。1846年,也就是在伽羅瓦去世14年後,劉維爾替伽羅瓦發表了他的「群論思想」,頓時引起軒然大波。
十年後,群論思想得到進一步發展,法國和德國一些大學的課堂裡已經在開始教授伽羅瓦的群論知識了。
或許偉大的人就是這樣,在生前的時候遭受著各種冷嘲熱諷,在死後他的價值才會被顯現出來。原本這似乎只是那些偉大藝術家才會有的經歷,沒想到在這個數學家身上,也發生了!
伽羅瓦的一生雖然十分短暫,但在他身上卻有著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比如當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交上去時,為何會石沉大海?難道僅僅只是人們對一個十八歲孩子的輕視嗎?
當然不是,它告訴我們,在成熟的學術體系建立之後,一個沒有任何資歷的人是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同的。
此外,伽羅瓦的數學如此優秀為何不能如願考上巴黎綜合技術學院,難道僅僅是因為偏科嗎?縱然第一次是,可第二次校方已經給了他機會,他為何還是進不去呢?
很簡單,那就是跟他暴躁的性格有關,如果他能夠安穩一些,那麼他就一定能順利進入巴黎綜合技術學院,然後順利拿到學位證書,從而走上學術研究的道路。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的人生軌跡將會發生轉變,他今後研究出的學術成果也會得到業界的認可。
但很遺憾,他沒有,也許是時代的原因導致的他這種性格,從而使得他沒有順利進入學術圈,最後還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真乃可悲,可嘆也!
參考文獻:《數學家傳略辭典》、《世界史》等;
以上配圖均選自網絡,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