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學家趙永芳 步履匆忙從未慢過

2020-11-22 民主與法制網

 

 

 

 

姓名:趙永芳

性別:女

終年:39歲

去世時間:8月15日

去世原因:意外

生前職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組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課題組組長

8月14日晚,趙永芳一家四口回到林翠路10號院。

半年前,這位女科學家剛搬到這個距工作單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很近的小區,房間還未裝修完畢。

她帶著兩個孩子先上樓,愛人在樓下停車——這本是個愉快的周末的結尾。

幾分鐘後,趙永芳從樓梯上摔倒,昏迷。送醫搶救兩個多小時後,她的生命於15日0時20分戛然而止。

一個39歲的女科學家,就這樣猝然離世。

天生做科研的料

1995年,曹書德還在湖北省枝江一中教語文。他記得,趙永芳是3班最拔尖的學生。「有許多男生暗自和她較勁,卻常考不過她」。

那屆畢業生中,趙永芳以639分的高分,居全校女生第一名,被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錄取。

大學四年裡,趙永芳各科成績依舊「領跑」。

在室友馮曉君記憶裡,趙永芳最拿手的是數學。「大一期末的高數考試,班上27人,大多是六七十分,她考了九十多。按現在的說法,是真正的學霸」。

當時的武大,學風自由,男生流行看錄像帶,女生讀小說,各類集會也很多。趙永芳卻喜歡安靜,周末都待在圖書館,讀專業書是她的愛好。

大四時,趙永芳被保送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之後,她又申請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博士後,還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自然》上發表了三篇文章。

「購物、看show、旅遊,不屬於她的生活範圍」。趙永芳好友熊盛說,在美國時,自己曾硬拽著她逛過一次第五大道,但她並沒有表現出購買的欲望。「她的服裝風格只固定為兩種:有小碎花的襯衫和運動服,淡雅清新。」

在趙永芳看來,專研學術才是有趣的事。每當遇到新問題,她都會興奮地與同學們討論,並主動學習新知識。

儘管朋友和導師多次挽留,且11個同班女生全留在了國外,但趙永芳最終選擇回國。

在她看來,三十五六歲,正是回國做科研的年紀。

趙永芳入選「青年千人計劃」,並被聘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組長。2013年她回到研究所,研究室也很快成立。

多位同事描述,趙永芳天生就是做科研的料。科研工作繁瑣又枯燥,她卻做得得心應手。「天賦之外,若沒有一顆對科研的赤子之心,出不了這麼出色成果」。

工作佔據了全部

在武大的櫻花大道上,趙永芳步履匆忙,走得很快,風風火火的。二十年過去,這步伐,從沒有減慢過。

「她做事和走路一樣快,目標明確,從不浪費時間」。同學們評價。

同在北京工作的校友張耀紅回憶,去年是武大95屆畢業生20年的周年慶典,以往趙永芳都以工作忙為理由推辭,結果去年聚會,還是沒來。

熊盛的感覺也是如此,趙永芳在哥大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實驗室。「我們在一個城市都不常見面,更多時候是郵件往來。」

楊藝華最後一次見到老鄉,是在趙永芳去世兩個星期前的周末。她說,二人在聊天期間,趙永芳還在給學生解答專業問題。

一年多沒見,楊藝華注意到老鄉鬢角的多根白髮,「回國後操心的事情多了,白髮忽然就多起來。」趙永芳輕描淡寫地解釋。

由於回國後開展的研究項目與國外不同,在接到國家撥付的科研基金後,從組建工作室、購買器材設備、招募人員到做實驗,趙永芳都是親力親為。

她和其他研究員一樣,每天八點多到辦公室。通常情況下,下午五點下班後,會待到七點左右回家。

博士後張磊2014年進項目組,他回憶,常在晚上十點多接到趙永芳談論工作的電話。周末,她也經常會帶著兩個孩子來所裡加班。「她總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把他們帶來,也是為了增加相處的時間」。

對於趙永芳的突然離開,其秘書吳巖很感慨:「科研工作有它的特殊性,有時需要加班,因為要求你一直看護觀察細胞,必須守在實驗室到深夜,所以對科研人員的身體素質也有嚴苛的要求。」

工作和家庭的壓力

出生在枝江市七星臺鎮的趙永芳,排行老二,有個哥哥和妹妹。高中時,一家人還靠父母種田的收益過活。

雖然家境普通,但身邊人從未聽她抱怨過生活。她的微笑一直掛在嘴邊。

在中科院讀書期間,趙永芳遇到了從北大生物系本科畢業的初戀。碩博連讀期間,她成了同學中最早結婚的人。

到美國第一年,大兒子出生。如今,五歲的女兒也與她有幾分相像。

生活中,趙永芳沒有對待學術那般敏銳。在美國時,她和先生一起下廚招待好友熊盛,為做西紅柿湯該不該放醬油「爭執」起來。「她一臉認真與困惑,讓我仿佛覺得她還是個孩子。」

當時的鄰居劉星吟時常遇見趙永芳帶著孩子參加親子活動。「她父母來這邊幫忙帶孩子,總是一大家子一起去公園。」

回國後,她帶著兩個孩子和父母住進了所裡提供的周轉房,其愛人則因研究領域不同,留在了上海。即便如此,周末時,夫妻倆會抽時間帶孩子們看場電影。

半年前,趙永芳住進了林翠路10號院,一個距研究所步行十分鐘路程的小區。

14日晚,他們正要回到新家。趙永芳心臟驟停,猝然離世。

讓趙永芳操心的不止是工作。回國後,丈夫不在身邊;兩個孩子還不會說漢語,11歲的兒子還因此留級;家中患有糖尿病的母親需要照顧;還有一百多萬元的房貸要還……

工作和家庭的壓力,同時作用於一個女科學家身上。她白了頭,卻分身乏術。

科研成果等於生命

一個月前,趙永芳研究課題工作室重新規劃裝修。吳巖說,今年正是收穫科研成果的時候,趙永芳投稿的文章還在審核中,實驗室的同學也在抓緊課題。一切剛步入正軌。

吳巖介紹,趙永芳研究的技術是國際先進的單分子螢光影響檢測技術,在很多領域都有應用前景。「她在所裡研究的蛋白結構與功能這一塊,可以幫助解惑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的病理,從而開發出新藥」。

一切都在她從樓梯上摔倒後,戛然而止。

得知趙永芳去世的消息,恍惚著走到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吳巖,把趙永芳課題研究室的其他3名工作人員都叫了過來。

大家很久說不出一個字。沉默,除了淚水在眼眶中打轉。

多名採訪對象表示,科研領域的生存壓力很大。

研究所的工會副主席欒貴波介紹,許多引進回國的科研人員,身上帶著國家級別的榮譽,自律性很強。在他們看來,科研成果等於科研生命,越是優秀的人才,越會與國外同行較勁,攀比最新研究成果。「尤其趙永芳從事的基礎研究,其特殊性要求科學發現只有第一,沒有第二。這種壓力帶來的緊迫感,都會讓人不自覺地快馬加鞭」。而趙永芳作為一名課題組長,壓力會更大。

16日,BioArt(中科院生命科學領域的公號)發布了趙永芳逝世的消息。

「她還這麼年輕。」有人看著訃告反覆念叨。

有人留言:趙永芳是眾多北漂青年的優秀代表,褪去「科研人員」幾個字的光環,依舊是個柔弱的女子。一個人承受這麼多,太累了。

相關焦點

  • 39歲中科院女科學家趙永芳因病離世
    39歲中科院女科學家趙永芳因病離世 澎湃新聞記者 馬作鵬 王哿 蔣子文 2016-08-17 14:19 來源:澎湃新聞
  • 天妒英才,39歲中科院女科學家、「青年千人」趙永芳不幸離世
    趙永芳研究員據悉,發布訃告的朋友是趙永芳研究員的大學同班同學。目前根據幾方面的消息大致認為趙老師的不幸離世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勞累引起的心臟停止。另據群裡的一位老師透露,趙永芳研究員是她在美國的鄰居,育有兩個小孩,一個十歲,另一個五歲。這位老師還透露,趙老師的丈夫面對愛妻的不幸離世表現的很堅強,並表示一定會好好把兩個孩子撫養成人。
  • 代言人故事|趙永芳:我是黨員是醫生 國家召喚使命必達
    1月20日,總值班的昆明市官渡區人民醫院人事科主任趙永芳接到急診科電話,一名從武漢來昆的67歲男性老人發熱,需要聯繫感染科隔離收治。接過電話,趙永芳腦海裡閃現出近期關於武漢肺炎的報導以及醫院近期組織的培訓,多年的護士工作經驗讓她立馬警覺起來,立即聯繫感染科按照隔離防護流程收住患者,並通知醫務科車主任組織院內專家會診。
  • 一周代言人|趙永芳 姚培尊:用真心待人,用匠心做事
    姓名:趙永芳職業:昆明市度假區人民依雲骨科護士長城市主題寄語:用自己最真正的心去對待患者,患者也會信任你。趙永芳是官渡區人民醫院骨科護士長,她從事臨床護理19年,護理管理6年,是一名經驗豐富的護士。在工作期間,趙永芳有很多與患者的故事,其中有一個讓她非常難忘:有一位84歲的男性老患者,腹股溝區長了疹子,因為不好意思去醫院,所以找了個偏方在家裡自行治療,用沒有經過稀釋的農藥塗抹在患病部位,結果出現了全身農藥中毒症狀,被送往官渡區人民醫院診治。經過解毒治療後老人好了,但是局部皮膚出現了潰爛,趙永芳被請去皮膚科會診,老人一看到是趙永芳來幫他治療,非常的不情願。
  • 趙永芳:一例肺癌患者的營養支持案例分析
    原創 臨床營養網 臨床營養網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講者介紹 趙永芳河南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 營養醫師營養學碩士 中國註冊營養師《中國臨床營養網》籤約營養師甲狀腺外科、核醫學科責任營養師原標題:《【佳營養】趙永芳:一例肺癌患者的營養支持案例分析》閱讀原文
  • 師愛的偉大——記我的恩師趙永芳
    一天傍晚,我們準備在固安縣駐地吃過晚飯住下。餐廳裡一張紅色大字報格外耀眼:毛主席後天就要接見紅衛兵。領隊的張志賢同學與我們一合計,必須放棄宿營,日夜兼程才有希望趕上後天的接見,否則只剩遺憾。於是匆匆飽餐後,在漆黑的夜幕下又踏上進京的徵途。  不好,我肚子疼。肚子咕咕作響,頭有點暈,肚子裡一股熱流直衝喉嚨,一股帶酸臭味的飯食衝入口腔,從鼻子、口裡噴出。接著就是竄稀。
  • 中國科學家趙九章的成名歷程
    她撕了燈罩,罰趙九章一個月不吃晚飯。 為了繼續學習,趙九章把公式和規律按順序切下來,放在口袋裡。 一次取出一隻眼睛。 在這種情況下,趙九章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完成了一本中學物理教材。 在1922年9月,趙九章以第一名的成績被河南劉梅預備學校錄取,趙九章接觸了許多新的文化,開闊了視野。
  • 從《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那隻飛舞的蝴蝶代表著什麼?
    這首詩的解讀有很多,其中之一是李商隱借用這兩個典故,抒發對亡妻的思念,以及對過去年華的懷念和惋惜。可見蝴蝶這一意向在中國文學上並不少見,它的出現往往讓人覺得即浪漫又神秘,忍不住想去探尋。但是時間不等人,是枝裕和非常懊悔沒有陪伴她走過生命的最後一段旅程,於是他拍攝了《步履不停》和《比海更深》,他的這兩部作品其實是獻給母親的告白以及告別。
  •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
    【溫州女人·范】 聚焦女科學家論壇丨韓喜球:走向深藍,探尋海底的奧秘 2020-10-21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先賢|趙九章與萬衛星,兩代九三人的空間物理夢
    與父親的這段對話,趙九章的女兒趙理曾一直深深記在心裡。多年後她才知道,父親的名字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是那樣的密不可分。趙九章,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總設計師,「兩彈一星」元勳。他是「中國人造衛星之父」,是氣象學家、大氣物理學家、空間物理學家。
  •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未來女科學家計劃開始提名
    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一)獎勵名額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獎勵個人名額不超過20名,其中至少2名在西部地區工作;「團隊獎」名額不超過5個。  (七)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須按幹部管理權限徵求幹部管理、紀檢監察部門意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候選人或團隊負責人為企業負責人的,還需按照《企業負責人徵求意見表》徵求有關部門意見。相關工作應由提名渠道統一組織,如專家提名的由候選人所在單位組織,不得由擬提名對象個人或團隊辦理。  (八)提名材料不得涉及國家秘密,並由候選人所在單位出具保密審查證明。
  • 女科學家可能越來越少
    [摘要]中國並不缺乏女科學家,缺乏的是女權的平等,有多少女性科研人員在世俗的壓力下選擇了家庭放棄了科研,能堅守科研崗位的女性,必定有堅強的意志和一個支持包容她的家庭環境。9位女科技工作者在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典禮上。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9位青年女科學家獲得該獎項。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一提到顏寧,許多光環天然地向她「靠攏」:《自然》「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國際最出色的女科學家之一、塞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  也有人會想起在2012年度科技盛典上,當顏寧身穿紫黑色小禮裙、挽起髮髻,亭亭玉立站在臺前,將研究成果娓娓道來,人們記住了這位入行未滿12年的新生代女科學家,以及她是如何以智慧定義
  • 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名單公示,南京這兩個女科學家上榜
    3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發布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公示,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趙九章:人造衛星之父,卻沒能親眼見證衛星的發射
    年,對中國來說是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對於趙九章來說更是轉折性的一年。在決定要跟上美蘇腳步、加緊研發人造衛星後,我國很快就開始了大刀闊斧地籌備行動,首先便是需要設立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研發團隊,趙九章就在其列。事實上,趙九章一直是主攻氣象方面的研究,而人造衛星又是中國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沒有人有足夠的經驗或者相應的知識儲備去獨攬這件事,尤其是在美蘇牢牢封鎖重點技術的情況下,該領域的研究更是舉步維艱。
  • 為了心靈的守望,慢一點再慢一點
    慢一點,再慢一點,心靈你慢慢的盛開,慢慢的綻放,人間太匆忙了,忙得快樂都無法分享,拼搏、奮鬥、忙碌、追逐 ,人這一輩子,就這麼追逐一輩子 ,得到了多少?不管你得到多少,即使你擁有了整個世界,又能咋樣?苦的是自己,委屈的是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