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長達50年的酶之謎

2020-07-12 醫旅健MTH

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長達50年的酶之謎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解開了ー個長達50年之久的謎題後,可能會有先進的除草劑和治療感染的方法。

研究人員解開了一個長達50年的酶之謎

來源:昆士蘭大學

由昆士蘭大學教授 Luke Guddat領導的研究小組揭示了一種酶的完整三維結構,為三種必需胺基酸的生物合成邁出了第一步——sleucine,valine和異亮氨酸。

Guddat教授說:「這是一項重大的科學進步,半個世紀以來,全世界的化學家都在追求這一進步。」

這一信息為50多種商用除草劑的重要靶酶甲基羥基酸合成酶提供了新的見解。

這也是治療結核病和侵襲性念珠菌感染等感染的新藥的潛在靶點。

利用先進的技術,如低溫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晶體學,研究小組破譯了植物和真菌酶的結構。

Guddat教授說:「我們確定了這個高度複雜的結構是如何組裝起來的,這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馬爾他十字形狀。」

「巧合的是,馬爾他十字架也是UQ的標誌的一部分。」

Guddat教授表示,這一發現可能對全球農業產生重大影響

他說:「Sulfometuron是一種針對這種酶的除草劑,在20世紀90年代被廣泛用於澳大利亞各地的小麥作物保護。」

「但如今由於耐藥性的發展,它完全無效。」

「有了這一新的見解,我們將能夠對現有的除草劑進行改變,恢復未來除草劑應用的選擇。」

Guddat教授說,這種酶只存在於植物和微生物中,不存在於人體中

他說:「因此,它針對的除草劑和藥物可能對所有哺乳動物都是安全無毒的。」

研究中另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是ATP分子在酶的調節中所起的作用。

「通常ATP扮演著為所有活細胞提供能量的角色,」 Guddat教授說。

「然而,在這裡,它就像一塊膠水,把結構粘在起。」

「對我們來說,這是非常有趣的發現,我們對下一代除草劑和抗菌劑的定向設計的充滿希望。」

以上由中國醫旅健產業聯盟(公眾號:china-mth)整理髮布,如涉版權,請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
    圖片來源:NASA本報訊長達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如今解開了。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他們關於恆星TYC 2597-735-1的新發現:籠罩在這顆恆星周圍的紫外線環,很可能源自兩顆恆星發生的碰撞。
  • 最新研究有助解開蛋白質摺疊之謎—新聞—科學網
    1951年,美國化學家鮑林根據氫鍵的概念,從理論上預測了a-螺旋和b-摺疊這兩種結構單元的存在,並在6年後被X-衍射實驗證實。不過,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千姿百態的loop結構?該問題並未從理論上得到合理的解釋。 杜奇石發現,在loop結構中存在的極性氫-p鍵,可能是廻路結構的支撐力。
  • 那些已經被解開的世界未解之謎
    雖然現在世界上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不過有一些被人們已經解開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這些被我們解開的眾多謎團。看起來表面沒有任何切割的痕跡,所以被成為了一個謎團。現在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通過非常多的先進技術終於將這個謎團解開了其實在這個水晶頭骨眼睛鼻孔等周圍有旋轉刮痕。但是因為他們太過於輕微,用肉眼是發現不了的,這種痕跡類似於現在珠寶商的旋轉輪製作出來的。所以研究人員推斷這個是現代歐洲加工製造的,材料是用的巴西無色水晶。
  • 「縈繞」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自然》雜誌網絡版當地時間11月18日發文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或許已經解開了BRN的謎團。他們將天體數據導入尖端理論模型,從而得出結論——星雲很可能是由兩顆恆星碰撞合併成一顆恆星時形成的。
  • 16年後,藍環星雲之謎終於解開
    《自然》雜誌網絡版當地時間11月18日發文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或許已經解開了BRN的謎團。他們將天體數據導入尖端理論模型,從而得出結論——星雲很可能是由兩顆恆星碰撞合併成一顆恆星時形成的。
  • 安徽有一個千古之謎無法解開,可以與金字塔之謎相提並論
    沒有解開的謎題是胡夫金字塔,它的奇異程度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千百年來依然是困擾人們的難題。其實,我國安徽也有一處地下石窟群,其神秘程度可與金字塔相媲美。這個地方就是花山謎窟。他的謎團在歷史上找不到任何文獻記載,而關於他確切的一些記載,大多是用一些目擊者來講述的,而有些資料並沒有科學依據,至今都沒有解開,這裡規模非常大,都是人工挖掘的,它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即使在國家史料中,也沒有關於他的文字,他的一些故事都是來源於民間傳說。
  • 最詳細的宇宙地圖解開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宇宙之謎,證明愛因斯坦又對了?
    來自英國樸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研究人員,藉由創造出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物質分布圖,解開了一個有趣的宇宙之謎。首席作者Nadathur在一份聲明中說:「當這個效應在2008年被夏威夷大學的天文學家研究,使用一個舊的真空地區與超星系團目錄,這個效應似乎比預期的大5倍。」「這個效應長期以來一直困惑著科學家。
  • 科學家解開巴林傑隕石坑之謎 澄清四大疑點(圖)
    科學家解開巴林傑隕石坑之謎 澄清四大疑點(圖)>  昨天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的封面文章,介紹了美英科學家對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巴林傑隕石坑的研究結果,解開了這個地球上第一個被確認的隕石坑形成之謎。
  • 《跑跑卡丁車》手遊解開黑騎士之謎攻略 解開黑騎士之謎怎麼玩
    導 讀 黑騎士賽車也已上線,隨之而來的相關活動大家也積極參與著,此次解開黑騎士之謎的活動應該難倒了不少玩家,想要破解這個活動任務還是需要一定的了解才行,那麼小編就通過詳細的介紹來讓大家尋找此次活動的具體玩法
  • 地球五大未解之謎,全部解開的話人類文明或許會上升一個等級
    人們針對外星球的探尋是十分瘋狂的,從1969年阿波羅登陸月球剛開始,人們就從沒停住探尋外太空的步伐。卻不知道,便是大家不可或缺的地球卻擁有過多的未解之謎,下邊的這五個疑團倘若所有解開的話,人們的文明等級也許會升高一個層級。
  •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逆轉錄病毒解開人類進化之謎
    高三生物教學教案:逆轉錄病毒解開人類進化之謎 2013-01-11 13:50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新東方網整理
  • 基因測序解開黃魚之謎
    這些大黃魚的「身世之謎」引發各方關注——它們是養殖箱裡的「逃網之魚」還是實實在在的野生黃魚?水產業界和專家們對此充滿了好奇。  11月30日,記者陪同浙江海洋大學陶震博士來到奉化桐照漁村,購買了4條在165漁區捕獲的大黃魚。科研人員將對其進行部分基因測序,其結果將有助於揭開這些大黃魚的「身世之謎」。  事實上早在10年前,浙江海洋大學就開展了這方面的專題研究。
  • 瑞典美國科學家共同揭開酶複製基因之謎
    瑞典于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美國國家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合作揭開了酶複製基因之謎。  科學家已繪製出人類及其他生物體的基因組,但對於基因是如何被精確有效地複製和修復的卻知之甚少。這些過程總涉及一種執行新基因實際生長任務的所謂的DNA聚合酶。基因由兩條DNA鏈組成,但科學家不知道是什麼聚合酶複製這兩條DNA鏈。
  • 關於人類的五個未解之謎,至今無人破解,解開一個顛覆世界觀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世界上的未解之謎,在這個世界,有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這些未解之謎和很多方面的事情有關,比如說有的未解之謎和人類有關,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人類的五個未解之謎,如果能夠解開一個,肯定會顛覆人類的世界觀。
  • 科學家在地球上製造超新星爆炸的衝擊波,解開了一個宇宙之謎
    最近,科學家們在地球上的一個實驗室裡創造了超新星衝擊波的微型版本,以解開這個由來已久的宇宙之謎。領導這項新研究的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高級職員科學家弗雷德裡科菲烏扎(Frederico Fiuza)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超新星爆炸的衝擊波很迷人,但因為它們離我們太遠,所以很難對它們進行研究。」
  • 「魔 鬼三 角區」之謎是怎樣解開的
    儘管人們煞費苦心地研究、推測,但毫無結果。為了解開「魔鬼三角區」之謎,許多科學家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試驗。不久前,美國有一位研究漩渦的學者在「澡盆實驗」中發現,澡盆在放水時總是朝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經過不斷的探索,又發現漩渦旋轉的方向與地球自轉有關,從而得出北半球的漩渦方向是逆時針的方向;南半球則是順時針方向;赤道附近的水面略旱漏鬥形,但出現不了漩渦。
  • 百慕達三角之謎將解開?科學家在海底發現這些...
    視頻:揭開百慕達之謎?
  •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
    《蒙娜麗莎》微笑之謎?放大30倍,終於解開微笑之謎在歷史上出現過很多名畫,但是其中《蒙娜麗莎》這幅畫是一幅很神奇的話,因為你在哪個角度看她,她都微笑著,這正是這幅畫的一個神奇之處。最近《蒙娜麗莎》被科學家們放大了30倍,然而也終於揭開了微笑之謎!《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創作的油畫,現在收藏在法國羅浮宮博物館。
  • 靠牙齒和四個下頜骨化石 我們能否解開「金剛」之謎
    上世紀30年代,美國科幻電影《金剛》塑造了一個非常經典的巨猿形象,也就是電影的主角——金剛。在影片中,金剛橫穿紐約街道,大鬧紐約城,最終爬上當時剛建成的帝國大廈樓頂,跟雙翼飛機展開搏鬥。 在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探索和研究中,古人類學家基本確認了巨猿是人類演化系統中的一個旁支,但有關巨猿起源和演化的問題,仍困擾著學術界。
  • 新陳代謝的起源之謎
    最近,英國劍橋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的一名工作人員為了走捷徑而把未使用的培養基放入了一種檢測儀器當中,結果竟然發現了丙酮酸鹽的跡象。 後來研究人員重複了上述過程,結果接連獲得了同樣的發現。通過對這一新奇現象的深入分析,研究人員認為,很可能是金屬離子催生了培養基裡的物質,發生了新陳代謝反應,而正常的細胞全都是靠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來進行新陳代謝反應的,這表明一些金屬離子可以發揮類似生物酶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