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有助解開蛋白質摺疊之謎—新聞—科學網

2020-12-06 科學網

 

本報訊 (記者賀根生)廣西科學院研究員杜奇石發現,一種認識尚不充分的作用力——極性氫-p鍵,在蛋白質無規則廻路結構(loop)中起重要作用。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生物分子結構和動力學》雜誌。

據介紹,在蛋白質三維結構中,廻路結構是與a-螺旋、b-摺疊並列的二級結構片段,平均有47%的胺基酸殘基在loop結構中。1951年,美國化學家鮑林根據氫鍵的概念,從理論上預測了a-螺旋和b-摺疊這兩種結構單元的存在,並在6年後被X-衍射實驗證實。不過,是什麼力量支撐著千姿百態的loop結構?該問題並未從理論上得到合理的解釋。

杜奇石發現,在loop結構中存在的極性氫-p鍵,可能是廻路結構的支撐力。在蛋白質肽鏈骨架中,當兩個肽鍵單元的p-平面處於同一平面時可形成氫鍵;而當兩個肽鍵單元的p-平面相互垂直時則可能形成極性氫-p鍵。高級量子力學掃描計算發現了二肽的四種基本loop構型和其中的四種極性氫-p鍵類型。由此出發,有可能推導出更複雜的loop結構。

自然界各種生命體的生物功能由蛋白質在執行。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是由幾十至數百個胺基酸組成的肽鏈。肽鏈經巧妙摺疊,構成各種蛋白質獨特的三維結構,執行著千差萬別的生物功能。肽鏈的摺疊雖複雜卻有規律。是什麼力量引導肽鏈的摺疊?該問題被稱為「蛋白質摺疊之謎」。最新研究有助於解開蛋白質摺疊之謎,可在蛋白質工程、酶分子理性改造和生命科學其他領域發揮作用。

《中國科學報》 (2015-03-03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解開蘭花進化之謎—新聞—科學網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武欣中)由國家蘭科中心劉仲健教授領銜比利時根特大學、臺灣成功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日本埼玉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組成的國際科研團隊以深圳擬蘭為突破口,通過對深圳擬蘭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以及小蘭嶼蝴蝶蘭、鐵皮石斛進行全基因組重測序,並結合其它蘭科和非蘭科植物的轉錄組及其基因功能分析,揭示了蘭花的起源及其花部器官發育和生長習性以及多樣性形成的分子機制和演化路徑,成功解開了困擾人類一百多年的蘭花進化之謎
  • 新基因工具有望揭開海洋微生物之謎—新聞—科學網
    然而,這些微小的海洋生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科學界的一個謎。4月6日發表在《自然—方法學》的研究稱,在全球100多名研究人員的努力下,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通過細胞和基因技術解開部分海洋生物細胞基因組的方法。 未參與該研究的法國索邦大學國家研究機構CNRS海洋生物學家Angela Falciatore表示,這項研究「將推動浮遊生物生物學的進步」。
  • 細胞內蛋白質摺疊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發揮功能的「原位」環境是細胞,因此在細胞內開展蛋白質的結構和動力學研究對蛋白質功能的解析至關重要。細胞內大分子的濃度可以達到300-450g/L,擁擠的細胞環境可能會影響蛋白質的摺疊,進而影響其功能。但是細胞環境如何影響蛋白質摺疊過程目前並不很清晰。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姚禮山帶領的蛋白質設計研究組在細胞內蛋白質摺疊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
  • 科學網—繪一張身體蛋白質摺疊的圖譜
  • 科學網—新方法可辨別蛋白質摺疊關鍵因素
    本報訊 蛋白質摺疊模式幫助其執行特定任務。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基於該團隊已有研究基礎,近日其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影響肉品質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綜述了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亞硝基化和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的影響,重點討論了蛋白質磷酸化對肉品嫩度、色澤、持水性的影響以及影響蛋白質磷酸化功能的機制和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
  • 科學家破解朊病毒錯誤摺疊之謎
  • 藍環星雲謎題破解—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NASA) 長達16年之久的藍環星雲謎題如今解開了。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他們關於恆星TYC 2597-735-1的最新發現:籠罩在這顆恆星周圍的紫外線環,很可能源自兩顆恆星發生的碰撞。
  • 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 科學網—布基球解開宇宙光百年之謎
    隨著越來越多地發現此類特徵,天文學家將其歸因於星際氣體中的分子在光線前往地球的路途上吸收了它們的波長。科學家進而將這些區域稱為星際彌散帶(DIB)。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在銀河系及周邊星系中發現了約400個DIB。 塵埃顆粒、碳鏈,甚至漂浮的細菌都成為了解釋這種特徵的候選因素,但它們都缺乏站得住腳的證據。
  • 「知冷知熱」的蛋白質摺疊
    一幅插圖展示了蛋白質在溶液中摺疊的動力學水會影響蛋白質摺疊方式,這一假設長期存在然而,一項新研究對該假設的細節提出了挑戰。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的一篇論文表明:蛋白質可能會通過某種特殊的摺疊方式避開水。這一發現或將改變科學家們對溶液中疏水、親水相互作用的看法。
  • 大難題告破,蛋白質3D結構可用AI解析—新聞—科學網
    圖中藍色為計算機預測的蛋白質結構,綠色為實驗驗證結果,二者相似度非常高。(圖片來源:DeepMind) 生物學界最大的挑戰之一——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藉由深度學習程序AlphaFold,谷歌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能夠精確預測其三維形狀。 如果把生物體比作工地,那麼蛋白質就是工地上的磚頭。
  • 科學家解開藍環星雲之謎
    圖片來源:NASA本報訊長達16年的藍環星雲之謎如今解開了。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他們關於恆星TYC 2597-735-1的新發現:籠罩在這顆恆星周圍的紫外線環,很可能源自兩顆恆星發生的碰撞。
  • 【大師講堂】揭開蛋白質摺疊的奧秘
    在上個世紀80年代,Arthur Horwich教授發現,雖然線性胺基酸能在試管中摺疊成需要的三維結構,但是在細胞中,胺基酸卻不能自身完成這個過程。通過研究,他提出伴侶蛋白的一種籠形分子結構包圍著新生的蛋白質,並利用ATP來幫助胺基酸序列進行正確摺疊。
  • 生物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蛋白質摺疊問題被 AI 破解了.
    破解了出現五十年之久的蛋白質分子摺疊問題。最新一代算法 Alphafold 2,現在已經擁有了預測蛋白質 3D 摺疊形狀的能力,這一複雜的過程對於人們理解生命形成的機制至關重要。DeepMind 重大科研突破的消息一出即被《Nature》、《Science》等科學雜誌爭相報導,新成果也立刻獲得了桑達爾 · 皮查伊、伊隆 · 馬斯克等人的祝賀。
  • 這個擁有長形頭骨的「外星人」身份之謎解開了!
    在2003年於智利阿塔卡瑪沙漠(Atacama)發現的「外星人」阿塔(Ata),最新研究顯示之後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接手研究,在經過5年的深度基因研究後,近日終於證實,阿塔的身上有多處基因突變,並與侏儒症、脊柱側凸以及骨骼肌肉發育不全有關,而且阿塔應是剛出生不久的小女生。
  • EMBO:致病性蛋白質錯誤摺疊背後的關鍵控制元件
    這些生物分子納米機制,如胺基酸肽鏈打造出的大分子,能夠摺疊成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形狀和形式,這使它們能夠執行同樣令人眼花繚亂的多種基本生活功能。因為蛋白質摺疊實際上與所有生物系統實際上一樣重要,這一過程背後的機制仍然是一個謎。
  • 谷歌人工智慧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
    摘要 【谷歌人工智慧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當地時間11月30日,字母表公司(谷歌母公司)旗下的DeepMind公司表示,其開發的人工智慧軟體AlphaFold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在幾天內會摺疊成什麼結構,這解決了近50年來困擾人類的「蛋白質摺疊問題」。
  • 破解CAR-T細胞治療引發炎症風暴之謎—新聞—科學網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黃波團隊:
  • AI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這意味著什麼?
    分子摺疊方式變幻無窮,其重要性很難估計。大多數生物過程都圍繞蛋白質,而蛋白質的形狀決定了其功能。只有當知道蛋白質如何摺疊時,我們才能知曉蛋白質的作用。例如,胰島素如何控制血液中的糖水平以及抗體如何對抗冠狀病毒,都由蛋白質的結構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