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重大!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揭牌 為今年秋冬新冠防控提供科學保障

2020-12-05 前瞻網

意義重大!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揭牌 為今年秋冬新冠防控提供科學保障

 Emma Chou • 2020-07-27 16:58:43 來源:前瞻網 E1721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7月26日,國家呼吸醫學中心成立大會在中日友好醫院召開。

為進一步完善全國和區域優質醫療資源配置,促進醫療水平同質化,助力建設符合我國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國家衛生健康委自2017年開始啟動國家醫學中心規劃設置工作。根據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設置標準,經過嚴格遴選,國家衛生健康委決定分別以中日友好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東),共同構成國家呼吸醫學中心。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周長強在發言中指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的設置意義重大,一方面有助於統籌國家呼吸病防治,尤其能為今年秋冬季節新冠肺炎防控提供強大的呼吸學科保障。另一方面,還有利於提升慢阻肺、哮喘、肺炎、肺癌、肺栓塞等常見、多發性的呼吸疾病的防診治能力,極大地促進國家呼吸學科的發展。希望中日友好醫院按照國家中心的布局,團結全國呼吸界專家,一起努力,共同推進呼吸學科的發展,提升學科防診治能力,造福更多百姓。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湘雅二院:擬打造國家精神醫學中心
    為指導相關醫務人員做好防控,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的睡眠醫學專家及呼吸病專家共同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睡眠監測及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專家共識》,由北京協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肖毅教授等共同執筆,於日前在線發表於《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平臺——巨災科學中心揭牌!
    共建了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安徽研究院、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在城市安全、交通安全、生產安全、防災減災等公共安全領域突破了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安徽省公共安全產業的規模已經佔全國13%左右,形成了優勢明顯的產業和區域特色。籤約儀式。
  •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河南推進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邁入新徵程
    >上午,戴柏華、倪鑫、趙學東、闞全程、郭瑋、孫曉紅、谷振清、付桂榮、李福科、周崇臣一起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揭牌。2019年底,在三年共建的良好基礎上,醫院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8個試點省份10家單位之一,今年10月,省政府同北京兒童醫院籤署新一輪合作協議,開啟共建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新徵程。開展合作共建以來,醫院診療服務水平和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河南患兒到北京兒童醫院就診量顯著下降,真正讓區域兒童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國家優質醫療資源服務。
  •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園區開工儀式在沈舉行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園區開工儀式在渾南創新路園區隆重舉行10月30日,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園區開工儀式在渾南創新路園區隆重舉行。遼寧省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一軍,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樹深,遼寧省副省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盧柯,瀋陽市市長姜有為出席儀式。唐一軍省長和李樹深副院長,共同為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揭牌暨開工儀式由瀋陽市副市長閻秉哲主持。
  • 重慶市首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 聚焦應用數學科學領域研究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儀式暨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研討會舉行。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單位共建。今年2月26日,該中心為首批獲科技部批准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
  • 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這些行業和領域有福了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揭牌。這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也是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等16家單位共同建設。科技部為何啟動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數學與生活有怎樣的聯繫?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
  • 防控新冠的「意外收穫」?南半球國家流感人數同比銳減
    對於擔心今年秋冬可能出現第二波新冠疫情的歐美衛生官員來說,這可能是個好消息。到了流感季節,公共衛生系統可能會受到流感和新冠的雙重打擊,兩種疾病的患者都有可能涉及重症監護治療。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曾警告說,秋季和冬季,新冠病毒和季節性流感可能疊加,令醫院不堪重負。
  • 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揭牌!簡稱「醫工學院」!進軍!
    她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新時代醫學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以北航的工科優勢來助力醫學科學發展,滿足人民健康的新需求,是北航責無旁貸的新使命。「優勢醫工」是北航學科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成立是推進這一戰略布局的重要舉措。北航堅定不移地推動醫工交叉、拓展醫學學科,是北航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為己任的本能,也是充分理解醫學發展新趨勢上的科學決策。
  • 合肥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巨災科學中心揭牌成立
    新華社合肥11月29日電(記者周暢)記者28日從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獲悉,合肥市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巨災科學中心日前揭牌成立。該科學中心是清華合肥院組織建設的、國際領先的巨災耦合模擬重大基礎設施,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交叉前沿研究及產業創新轉化平臺。
  • 世界頂尖醫學期刊發文介紹青島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經驗
    該文章以「快速應對中國青島暴發的新冠疫情」(RapidresponsetoanoutbreakinQingdao,China)為題,刊登在NEJM新冠專刊(COVID-19note),總結了中國青島10月份突發疫情的應急處置經驗,為世界其他地區制定新冠防控策略提供了中國智慧和實踐方案,充分證明了我國疫情防控策略的科學有效,這是繼前期中國官方發布和新聞媒體報導之後,學術界以更加嚴謹和科學的評判標準對青島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和效果高度認可的重要標誌
  • 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新聞—科學網
    10月30日,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揭牌暨新園區開工儀式在瀋陽渾南創新路園區舉行。
  • 關注丨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這些行業和領域有福了
    12月11日,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揭牌。這是科技部首批支持建設的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之一,也是重慶市數學領域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中心由重慶師範大學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等16家單位共同建設。科技部為何啟動建設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數學與生活有怎樣的聯繫?重慶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將在哪些領域進行研究?
  • 鍾南山:注意新冠病毒「環境傳人」,國內防控面臨兩大風險
    12月19日,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2020金域醫學學術委員會專題研討會時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出現新課題——環境傳播,需要科學家尋找規律並研究預防措施。馬文峰表示,今年以來,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諸位院士、各位專家不辭辛苦,攻堅克難,圍繞新冠肺炎的臨床救治、病毒溯源、疫苗研發、檢測診斷等多個領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抗擊新冠疫情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 吳凡掛帥的研究院 張文宏領銜的重點實驗室 在復旦揭牌!
    為加快提升戰略科技力量,面向未來不確定因素主動做好技術和人才儲備,11月30日,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上海市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在復旦大學揭牌成立。 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籤署協議,共建上海市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 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上線 鍾南山參與開發
    (抗擊新冠肺炎)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上線 鍾南山參與開發中新網廣州11月27日電 (蔡敏婕)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27日晚發布消息稱,全球新冠疫情科學預測系統(公測版)上線。該系統由中國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等開發,歡迎海內外科學工作者進行測試及合作。
  • 上海市實驗醫學研究院成立
    11月18日,上海市實驗醫學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上海市衛健委 供圖11月18日,上海市實驗醫學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作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斷標準之一,對檢測結果準確性、檢測能力和檢測速度均提出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國在檢測技術和產品的創新、研發與上遊原材料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在此情況下,為了更好匯集多方資源、集中力量重點攻關,加強實驗醫學的研究、開發與轉化,上海市實驗醫學研究院應運而生。
  • 合肥,逐夢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家科學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在國家創新體系金字塔的塔尖,被稱作「科研皇冠上的明珠」。解碼合肥的創新之路,2017年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建設,註定有著裡程碑的意義。
  • 今年冬天,新冠疫情還會再次發生嗎?
    近日,上海新冠肺炎抗疫小組組長、著名醫學教授張文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11月份,將會再來一波,因為天氣寒冷之後,新冠肺炎病毒傳播能力變強,同時人們開始減少外出在家聚集,這會導致疫情反覆!所以,我們現在對待新冠疫情絕不可掉以輕心。」
  • 懷柔: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全面加速
    10月3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懷柔園區正式建成啟用,將為我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研究平臺,催生更多的原始創新。中科院物理所所長方忠介紹,「一裝置兩平臺」作為國家發改委和北京市圍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布局、第一批啟動建設的國家大科學裝置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承載著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物質科學研究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使命。
  • 鍾南山樊錦詩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今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授予52名傑出科技工作者,其中最高獎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了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何梁何利基金信託委員會主席、評選委員會主任朱麗蘭介紹,鍾南山院士是我國呼吸疾病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敢醫敢言、勇於擔當,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無數生命,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出了巨大貢獻;樊錦詩研究員是我國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紮根大漠50餘年,潛心石窟研究,提出「數字敦煌」構想,為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