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秒為單位

2021-01-20 圖形公式不煩惱

寫科技論文,經常會使用「某某某物理量的測量以YYY為單位」,比如「時間測量以秒為單位」。


「以秒為單位」翻譯成「in the unit of second」,還是「in a unit of second」呢?在https://www.google.com.hk搜索一下,你會大吃一驚!用"Time is measured in the unit of second"和"Time is measured in a unit of second"搜索,結果(results)分別為2次和0(搜索內容用"  "括住以保證精確匹配; 搜索時間:2018/5/16)。


咦!難不成英語不說「以秒為單位」!?


KFC在https://www.google.com.hk裡系統地搜索了"Time is measured YYY",其中YYY有12種情形,如表1中的第二列。

表1「以秒為單位」的搜索結果數

序號

YYY

結果數

KFC的初步感覺

1

in unit of second

2

「以秒為單位」的「按字楞譯」,但unit前感覺要有冠詞

2

in a unit of second

0

a unit of second有點「一單位秒」感覺

3

in the unit of second

2

從漢語+定冠詞的角度看最順眼

4

in units of second

0

感覺units的"s"多餘

5

in the units of second

0

units的"s"肯定多餘

6

in unit of seconds

0

seconds的"s"有點多餘

7

in a unit of seconds

0

a unit of seconds感覺怪怪的

8

in the unit of seconds

1


9

in units of seconds

29 300


10

in the units of seconds

2

units已複數,特指the不再必要

 

從表1可以看出,in units of seconds幾乎是碾壓一切的。鑑於這種現象,KFC也只好「牽強附會」地解釋一下了。


「unit」是「整整(不可分)的一個」,比如1秒,1米,是可數的,測量時就去數多少個「整整一個」的unit。中文說「測量」,英文說"measure",後者更精細的意思,不僅要有動作「測量」,還要「表達出來」,即 「測出(度量)」,那麼這個「出」的表現形式肯定是選定單位的倍數,所以用units而不用unit。而且這個units是泛泛的,並無特指,所以不用冠詞the。


"in units of seconds"中的of是"specified as", 絕不是所有格!(因為是「以秒為單位」,不是「秒的單位」)。按照這個理解, of後面接帶冠詞的 a second、the second和the seconds都不合適。而second作為可數名詞,不可能為specified as second,  剩下的只能是specified as seconds。


於是「in units of seconds」便幾乎是「以秒為單位」的不二翻譯了。當然如果把這裡的"seconds"與具體測量值對應,那麼其複數形式也可勉強理解。

       

「時間測量以秒為單位」還可以更簡潔地說成為"時間用秒測量",那麼此句若翻譯為"Time is measured YYY",則其中的"YYY"可能有表2的第二列的5種情形。

 

表2「以秒」的搜索結果數

序號

YYY

結果數

KFC的初步感覺

1

in second

93 200

抽象的second?

2

in a second

0

不定冠詞無必要

3

in the second

0

定冠詞無必要

4

in seconds

211 000


5

in the seconds

3

定冠詞無必要

 

正如前面所述,"以秒"的second前,不論用哪一種冠詞,感覺都不好,搜索結果確實也是這樣。剩下的就有"in seconds"和"in second"兩個。用"in seconds"所傳達的語義是「測量出」結果為多少多少秒,所以用複數,這種用法最流行。「in second」也有人使用,也許這裡單數second突出一種抽象意味?KFC請教各位。


以上的second和unit都傾向於複數,其單數形式也是有的,如

       例句1:  The second is a unit of time. (秒是時間單位。)

       例句2:  A unit of wheat is a bushel. (小麥的一個單位是蒲式耳。)

       例句3:  The basic unit for measuring length in the metric system is meter. 公制系統中長度測量的基本單位是米。


        但是對兩種不同物理量的測量,要使用單位的複數。
        例句4 The fundamental units of measure for length and mass in the metric system are meter and gram. 公制中,長度和質量的基本測量單位是米和克。

相關連接

物理量單位縮寫不要加s!!

0英裡、0.2英裡、1.0英裡用複數還是單數?

起修飾作用的名詞是否一定是單數呢?

千與千們

No Apple

「領導,冒號!」與「親愛的同學們,」

鵠本就應該讀hao4-從語言作為工具的視角

e.g., etc., et al., i.e. viz.這些縮寫嘛意思?

e.g., etc., et al., i.e. viz.這些縮寫嘛意思?

力學專業數學課名稱的翻譯

漢語的「面」與英語的「sole」

Friendship是friend的ship?

Relation與Relationship的辨析

Like與Such as的細微差異

Such as前面要不要逗號?

BC是Before Christ,但AD卻不是After Death

同根相煎?Respect, Respective和Respectively

是average, 還是mean?

清明諸節氣的英文韻味

二十四節氣的翻譯(一)

我思故我在?

刻意讓語義模糊形同流氓

並列名詞前的冠詞怎麼用?

歐姆定律R=U/I的各字母是啥呢?

憲法與本構關係

an 和a的糾葛

團支書怎麼翻譯?

proof不是prove

前沿與Cutting Edge

奇葩的「norm」, 楷模的「範」

眼花繚亂的「刊物」叫法


相關焦點

  • 以秒為單位的生命旅行
    以秒為單位的生命旅行作者:毛靜「鐘錶是世界上最無聊的發明,日常生活,1小時以下的時間,何必那麼精確。」「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一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一秒鐘對人有什麼意義?」我們以秒脈動生命,我們和別人的差別,可以小到用秒來計算,如果心跳的聲音可以聽見,那麼就會聽到,全人類的生命頻率,幾乎同步。這對我來說,是個極大的發現,因為之前,我是非常藐視細小時間單位的,認為一天應該粗粗劃分為白天、黑夜,白天劃分為上午、中午和下午,如果不知道小時以下的單位,人類生活會非常輕鬆簡單。
  • 時間單位——秒的演進
    2018年世界計量日活動的主題是「國際單位制(SI)量子化演進」,為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今年的主題,我們將陸續請相關專家撰文,對國際單位制七個基本單位(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質量單位「千克」、熱力學溫度「開爾文」、電流單位「安培」、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和物質的量單位「摩爾」)的演進進行解讀。
  • 天文學長度單位中最古老,最標準的距離單位——秒差距
    提到星體與星體的距離,我們通常都用「光年」這個單位來描述,可宇宙那麼浩瀚,只用光年來描述距離簡直太抽象了,其實宇宙中常用的距離單位並不是只有光年。光年只是讓人們更好的理解「遙遠」的含義,因為光都要走一年的路程,這在人的腦海裡是可以想像的非常遠,可實際數據上通常使用「天文單位」和「秒差距」兩個單位來描述詳細距離。
  • 關於時間單位——秒,你知道多少?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輕鬆獲取最新、最in的計量資訊…… 時間單位——秒,最初是根據地球自轉一周,即太陽日的1/
  •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 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5月20日起正式使用 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奉永成) 5月20日是第20
  • 以秒為單位看時間,亦是媒體人的職業習慣
    以秒為單位看待時間,亦是超哥作為媒體人以來形成的職業習慣。剛入行第二年,超哥錄製一檔音樂節目。廣告結束,即將進節目,結果超哥因操作不當,不小心把節目的整個模板全部刪光了。沒有稿子,直播卡頓,將會造成一場直播事故。
  • 米、千克、秒……這些基本單位是怎麼來的?
    1999年,第二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世界計量日」。在國際單位制中,有7個嚴格定義的基本單位:長度(米)、質量(千克)、時間(秒)、電流(安培)、熱力學溫度(開爾文)、物質的量(摩爾)和發光強度(坎德拉)。那麼這些基本單位是怎麼定義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 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原標題: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最近科學家已經測量出了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單位:一個光粒子穿過一個氫分子所需要的時間。
  •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科學家測量出史上最短時間單位:247仄秒,1秒對它來說像是億萬年  olivia chan • 2020-10-19 12:02:52 來源:前瞻網 E2718G0
  • 一角秒很小,天文學家卻用它發明了最大的長度單位,比光年大幾倍
    那麼光年就是最大的天文長度單位了嗎,不是的,在天文學中還有一個長度單位比光年還大,它就是秒差距了。一看到這個「秒」字,可能有的朋友會認為是一種微小的時間單位,但其實這個「秒」字和時間單位中的秒是沒有關係的,而是和角度中的「秒」(角秒)有關係,利用秒差距測量恆星的方法原理是建立在三角視差的基礎上的,可能很多朋友都注意到過這樣的現象,當我們在空曠的地方行走的時候,會發現與自己遠近不同的物體會出現移位,距離越近移位越大,越遠移得越少,那麼這樣來看的話就出現了位差
  • 在比「秒」還小的單位裡,光可以走多遠?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微信公眾號 10-18秒裡,光可以走多遠? 阿秒是一個非常小的時間單位,1阿秒等於10-18秒。為了理解起來更直觀一些,我們引入光的概念。光的傳播速度約為每秒鐘30萬千米,它穿越地球至月球36萬千米的距離需要1.2秒,從北京到上海的1000千米它僅需3.3毫秒,穿越我們頭髮絲60微米直徑需要200飛秒,如果距離再小一些,光穿越水分子直徑0.3納米的時間即為10-18秒,也即1阿秒。
  • 三年級數學上冊:《時、秒、分》的單位換算+習題,可下載!
    2.我們學過的時間單位有(  )、(  )、(  )。計量很短的時間時,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  )。3.秒針走一小格是(  )秒,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分針走一小格是(  )分,走一圈是(  )分,也就是(  )時。4.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經過的時間是(  )。5.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 天文單位,光年,秒差距,我們最遠只航行了30個天文單位
    窗口寬度有寬有窄,寬的以小時計,甚至以天計算;窄的只有幾十秒鐘,甚至為零。  其實,對運載火箭本身來說,沒有太嚴格的發射窗口限制,什麼時間發射都可以。不過,在進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時,一般都選在傍晚或黎明前來發射。
  • 一秒鐘裡包含的這種時間單位數量,要比宇宙誕生以來的秒數還多
    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般認為秒就是最小的時間單位了,我們在一呼一吸之間所用的時間通常都有好幾秒。而在體育比賽中,比如百米賽跑所用的時間精確到1%秒,另外還有毫秒、微秒、飛秒、納秒等,一般在微觀物理學上才會用到,毫秒是千分之一秒,微秒是百萬分之一秒、納秒是十億分之一秒,飛秒則是一千萬億秒。
  • 「秒」「米」「千克」……將被重新定義 7個國際計量單位20日起...
    記者獲悉,從今年5月20日第20個世界計量日起,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將全部由基於量子現象的自然常數定義,這7個基本單位將比過去更加精確,它們將對高新技術產業帶來重大變化,也將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漸進、長遠、深刻的影響。
  • 小學數學「單位換算」知識點速記!果斷為孩子收藏
    1千克=1公斤 1公斤=2斤 公斤,或稱千克,(符號kg或㎏)為國際單位制中量度質量的基本單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單位之一。 1日=24小時 1時=60分 日: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的時間單位,等於86400秒。 分:時間的輔助單位。
  • 小學長度單位換算,為孩子收藏!
    1、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
  • 長度單位、時間單位、人民幣單位、重量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如何區分和換算?
    時間單位1世紀=100年       1年=12個月世紀:計算年代的單位,一百年為一個世紀。大月(31天)有:18 月大月:指陽曆(公曆)有三十一天的月份,公曆每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這七個月為大月,均三十一天。
  • 大學生簡歷多注水 專家:20秒內要打動用人單位
    昨日,記者隨機調查了50多名大學生,並採訪了多家用人單位,發現了大學生簡歷中存在三個顯著問題:簡歷太過個性、花哨,複雜的讓用人單位「HOLD不住」;無論哪家單位,均用同一份簡歷;更嚴重的是,80%的人都承認自己「注水」。什麼樣簡歷最能奪人眼球,福州許多公司人事專員的共識是,20秒內要打動用人單位。
  • 地理未解之謎:宇宙起源、天文單位光年與秒差距、衛星
    星雲說是為解決太陽系誕生問題而提出的學說。由於該學說提出最早,所以在當代天文學上也最受重視。由於星雲體積縮小,因而自轉加快,離心力增大,逐漸在赤道面附近形成一個星雲盤,最後演化為行星和其他小天體。總之,在人們已能用星雲說較詳細地描述太陽系的起源過程,但有很多具體問題仍未能很好地解決,還有待完善和充實。1929年,天文學家哈勃的發現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即宇宙在高速地膨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