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
宇宙精細結構常數精度提升3倍
圖片來源:Pierre Cladé, Sada Guellati-Khélifa et Tatsumi Aoyama
物理理論的驗證和應用需要測量精確的基本物理常量,精細結構常數用於表徵光和帶電基本粒子(如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強度。近日,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通過改進實驗裝置,並利用超冷銣原子(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吸收光子時以一定速度反衝的性質,對精細結構常數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測量。結果顯示,該數值精度可達11位有效數字,較之先前測量的精度提高了3倍。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為檢驗標準模型的理論預測開闢了新前景,有助於探索宇宙中暗物質的起源等問題。
·醫學·
首次逆轉衰老造成的視覺損傷
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之一山中伸彌,發現導入四種轉錄因子可以將終末分化的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性幹細胞。新發表於《自然》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腺相關病毒作為載體,將其中三種轉錄因子(Oct4、Sox2 和Klf4)導入小鼠的視網膜中,促進了視神經損傷小鼠的視神經再生,逆轉了青光眼(glaucoma)帶來的眼部損傷及老年小鼠由衰老導致的視力衰退。該研究是人類首次成功地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逆轉動物的衰老時鐘,並有望將其應用於其他器官。
·航天·
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完成月面採樣和打包
圖片來源:中國探月工程
據國家航天局消息,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自動採樣是嫦娥五號任務的核心環節之一,探測器需經受住超過100℃的月面高溫,克服了測控、光照、電源等方面的條件約束,依託全新研製的地外天體樣品採集機構,通過機械臂表取和鑽具鑽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月球樣品。著陸器配置的月壤結構探測儀對採樣區地下月壤結構進行了分析判斷,為採樣提供了數據參考。為確保月球樣品在返回地球過程中,保持真空密閉以及不受外界環境影響,探測器在月面對樣品進行了密封封裝。此外,在採樣和封裝過程中,科技人員在地面實驗室根據探測器傳回數據,仿真採樣區地理模型並全程模擬採樣,為採樣決策和各環節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據。(人民日報)
·氣候·
《柳葉刀》:任何國家都不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
最新公布的《柳葉刀健康與氣候變化倒計時》2020年報告指出, 任何國家無論貧富,都不能倖免於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報告新證據顯示,過去20年裡,與高溫相關的老年人死亡人數上升了54%。去年,全球的生產力持續下降,全球因高溫損失了3020億工時,其中印度一個國家的損失就佔了全球的 40%。炎熱和乾旱也導致山火爆發風險急劇增加,造成燒傷、煙塵對心肺部的傷害等健康影響,同時導致社區的流離失所。自21世紀初以來,在128個國家中,面臨山火風險的人口在增加,其中美國的增幅最大。
報告指出,通過將升溫限制在2℃以內,並使氣候行動與疫情後的復甦相一致,將為各國提供近期和長期的健康效益,而健康效益又可以帶來數十億的經濟效益,這可能會超過用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本,也為採取綠色刺激措施提供了支持。疫情後,全球會投入數萬億用於經濟刺激,這是同時應對流行病和氣候變化的方式並實現三贏的絕佳機會。
·食品科學·
人造雞肉全球首次獲批
總部位於加州的美國食品技術初創公司Eat Just當天宣布,其「人造雞肉」已獲得新加坡政府批准。新加坡食品局當天表示,Eat Just培育的雞肉已符合該局所定的製作雞塊所需的安全標準。這可能將成為全球範圍內「實驗室培植的人造肉」製品首次實現商業化銷售。Eat Just公司表示其培育的雞肉符合家禽肉的標準,微生物含量遠低於常規雞肉,而且清潔度更高。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據悉,這種肉將以「雞塊」的形式出售,每塊肉售價50美元。
·行星科學·
火星上最適合生存的地方在其表層數千米下
火星在41億年至37億年前或存在大量的液態水,但在這一時期,太陽的熱量並不足以加熱其冰層並使之融化。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對此提出了新的見解。研究人員認為火星內部的鈾、釷和鉀等放射性元素能衰變通過產生地熱,能融化冰層產生液態水。他們通過對火星數據進行分析,支持火星在41億年前擁有地熱融冰的條件。但隨著磁場的喪失,它逐漸失去了表層的液態水,而只有在地下幾千米處或穩定存在著的液態水,這也是火星上最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
·環境·
漂流瓶追蹤塑料汙染,94天傳播2845公裡
圖片來源:埃克塞特大學
塑料汙染是當今環境汙染的重要成分之一。埃克塞特大學和倫敦動物園協會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將帶有GPS標籤的塑料瓶放入恆河和孟加拉灣中,發現漂流瓶擴散非常快,94天內最遠距離達到2845公裡。海上的漂流瓶起初沿著洋流運動,但不久之後就擴散到更大範圍。研究使用了25個500毫升的瓶子,其大小、形狀和浮力都和一般飲料瓶相近。研究人員表示,塑料瓶中的硬體是完全開源的,確保其他研究人員可以複製,修改或增強其方案。同時,他們還希望這些漂流瓶可以成為教育,增強環保意識和鼓勵環保行為的有效工具。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PLoS ONE上。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12月3日9時,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 64367697例,死亡病例1489897例。較前日,新增確診病例615766例,新增死亡病例11921例。
12月2日,德國最大肉類加工企業通尼斯集團下的肉聯廠又被曝出發生了新冠聚集性感染。涉事肉聯廠日前展開的大規模新冠病毒檢測顯示,有172名員工檢測結果呈陽性。眼下,通尼斯集團計劃將這些員工安置在單獨的隔離區域,並且在本周進行新一輪的病毒檢測。
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從下周開始進行大規模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普京表示,整個生產行業和醫療網絡已經做好了準備,現在要邁出第一步。
12月2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6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上海8例,廣東4例,山東2例,湖北1例,陝西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均在上海)。新增無症狀感染者6例(境外輸入5例);當日轉為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當日解除醫學觀察9例(均為境外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254例(境外輸入2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