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定律或被改寫?Webb團隊發現宇宙中精細結構常數的非對稱性

2020-08-28 沛錦看太陽

通過天文觀測對於遙遠類星體的分析,Webb團隊發現:理論物理學家最信任的常數「精細結構常數」,竟然不是各向同性。

這一結果發表在權威雜誌Science Advance上,原文詳見【Four direct measurements of the fine-structure constant 13 billion years ago】

這一結果如果被後續更加精確的觀測驗證的話,整個理論物理體系就有的忙了,因為我們現在標準模型,廣義相對論,都是假設精細結構闡述是個各向不同性的標準模型,如果精細結構被發現不是常數,即使是有微小不對稱性或者隨時間變化,理論物理體系都將需要被改寫。

精細結構常數

在理論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常數:精細結構常數

這個精細結構常數是由三個最經常使用的常數決定的:光速,電子元電荷,和布朗克常數。光速來自麥克斯韋方程,是相對論時空觀裡的參考,任何參考系中都不會有變化。電子元電荷,是電荷的最小單位。普朗克常數,描述能級躍遷過程的量子化。

現有理論體系中,認為這些常數都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常數,在任何背景條件下往任何方向做任何觀測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數值。比如光速,現在技術可以測量到非常精確的地步,但是還沒發現光速的大小隨時間空間有變化。

觀測結果

Webb團隊使用坐落於智利荒原深處的VLT望遠鏡

對於遙遠星系的能級分裂進行了觀測,觀測結果表明,精細結構常數有可能是並不是我們想像的一樣放之四海皆準,而是具有一定的不均勻性。

(這裡的遙遠指的是130億光年之外)

下圖中黑色的點就是Webb團隊的觀測結果:

結果是:在紅移量比較大的地方,也就是遙遠的類星體附近,精細結構常數有微小偏差,和均勻精細結構的偏差是十萬分之一。但是這十萬分之一的偏差,如果真的被後期更多觀測確認的話,那麼理論物理學家就要建立新的理論模型來描述這十萬分之一的偏差。


討論

就像當年理論物理大廈飄來的兩朵烏雲一樣,當時也是沒有任何理論模型可以描述光速不變以及黑體輻射的「紫外災難」,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深入挖掘這兩個當時無法解釋的現象給我們帶來了相對論和量子理論。

而這一次的新觀測結果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我們來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精細結構常數」實為變數
    在宇宙學理論裡,一項最有爭議的問題是:為何自然界基本常數就像是為我們特別設計好的一樣?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6日(北京時間)報導,這些基本常數之一的「精細結構常數」,現在被科學家以確鑿的證據表明其實為變數。假如結果得到公認,那麼物理學家必然要重新思考許多他們所珍視的物理定律,甚至包括曾備受推崇的愛因斯坦的核心理論。
  • 該星系物理常數被「修改」,人類或發現可操控物理定律的神級文明
    這一發現引發了科學界的廣泛討論。因為宇宙精細結構常數α並非一個普通的數字,它關係到物質能否組成、星球能否凝聚、你我能否出現。宇宙精細結構常數在自然科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用來度量電磁力的強度,即它可以用來度量帶電粒子(如電子)與電磁場的作用強度。
  • 精細結構常數或隨空間變化
    常數,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穩定不變的數值。發現任何物理常數的變化,都可能對基本物理理論帶來巨大的影響。一份新研究發現,宇宙精細結構常數或隨空間變化,但不隨時間變化。基本常數是構成現代物理理論的重要基石。因此這些常數哪怕只是發生任何一點點變化,都可能對物理認知形成很大的挑戰,正如人們所說的失之毫釐,差之千裡。精細結構常數是科學家們驗證的熱點。因為,精細結構常數與光速、電子所帶的電荷、普朗克常數和電容率四個常數相關。只要其中任何一個常數出現偏差,都會影響到精細結構常數的結果。除非,這些基礎常數出現的偏差出現互補的情況,可是這樣的可能性太小了。
  • 新發現:宇宙深處「自然常數」異變,同一宇宙中或存在高維時空
    130億光年外的自然常數發生異變我們知道,在宇宙中,電磁力與引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並稱四大基本力。在物理學中,精細結構常數(fine structure constant)是用於度量自然界中電磁力大小的一個常數。
  • 宇宙精細結構常數是什麼?為什麼它很重要?
    旋轉,接近光速的移動以及滲透宇宙的量子場的固有波動性質的影響都是物質展現的精細結構的原因。為什麼我們的宇宙是這樣的,而不是其他方式?只有三件事情如此:自然規律本身,現實的基本常數,以及宇宙誕生的初始條件。如果基本常數具有顯著不同的值,則不可能形成甚至簡單的結構,如原子,分子,行星或恆星。
  • 【物理探索】精細結構常數,一個讓無數物理學家為之痴迷的數。
    原標題:【物理探索】精細結構常數,一個讓無數物理學家為之痴迷的數。 精細結構常數,可能是物理學中最讓人感興趣的常數。這就是所謂的「精細結構」(fine structure),在太陽和恆星光譜中都存在。能級劈裂的寬度正比於α,這就是「精細結構常數」之名的來源。 α也引起了一些深奧的理論問題。物理學中引人注目的無單位常量,除了精細結構常數以外,還有電磁力與引力強度的比值:1040(沒錯,引力就是這麼弱)。
  • 科學網—透過石墨烯一瞥精細結構常數
    本報訊 英國科學家最近利用可見光線射過單層的石墨烯,瞥見一個重要但神秘的宇宙基本常數——精細結構常數。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上。 宇宙萬物和地球生命實際上受到一些精確數字的控制,這些常數包括光速、一個電子電荷等。
  • 《科學》:透過石墨烯一瞥精細結構常數
    英國科學家最近利用可見光線射過單層的石墨烯(graphene),瞥到一個重要但神秘的宇宙基本常數——精細結構常數(fine structure constant)。相關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雜誌上。
  • 物理常數會改變嗎?最新研究表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人類了解宇宙演化規律的工具是物理學定律,很多物理學基本定律中都存在相應的物理學常數,比如光速、萬有引力常數、基本電荷數、普朗克常數等等,有時候我們會好奇,這些常數在我們宇宙的不同地方,或者不同時間線上是相同的嗎?
  • 物理學家發現自然常數在變化,宇宙或不具有「各向同性」
    在物理學中,精細結構常數(fine structure constant)是用於度量自然界中電磁力大小的一個常量,電磁力與引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並稱四大基本力。但領導這項研究的南威爾斯大學物理學教授約翰·韋伯(John Webb)團隊,通過 20 年的觀測和研究卻表明,該常數在宇宙中的某些區域內的取值或許並不相等,而這種「不等」卻不僅體現在時間上,還體現在了空間中的某一特定方向上,這就很奇怪了。
  • 物理定理全宇宙通用嗎?120億光年外的古老天體似乎電磁常數更大
    電磁力強度跟一個物理常數有關——精細結構常數(α),它是一個無量綱常數,約等於1/137,它與圓周率、光速、電子電荷這些常數一樣,是個數字不變的常量。這些地球上的物理常識都經過了無數次檢驗,但是,宇宙這麼大,這麼古老,有無數形形色色的天體,地球上總結出來的物理定律全宇宙通用嗎?
  • 在宇宙的不同方向上,這個基本常數會有所不同?
    科學家發現在宇宙的某些區域,精細結構常數存在差異,它不僅是時間上的函數,而且也是方向上的函數。正如前面所說的,精細結構常數表徵了電磁相互作用的強度,假如這個值再大一點,那麼電磁力就會更強,原子會更小;但反過來假如這個值再小一點,那麼原子就會變得更大。就在一篇最新發表於《科學進展》雜誌上的論文中,Webb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了4個最新的精細結構常數的測量值。
  • 天文觀測最新的革命性突破:物理規律在宇宙各處是不同的!
    物理定律中的常數,作為物理理論的基本假定,一般來說是無法證明的,但原則上卻可以被實驗觀測所證偽。一旦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宇宙中其它地方的一個「常數」與地球上的有所不同,那這一「常數」就失去了常數的意義,只能作為一種參數場而存在於宇宙中,為不同的宇宙區域帶來不同的物理規律。
  • 超大規模望遠鏡下的自然常數
    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來自UCLA的安德裡亞·蓋茲和其他研究人員,已經測量了強大引力是如何改變精細結構常數的。精細結構常數,是定義物理宇宙(以及宇宙中生命)的自然常數之一。這項研究也延伸了其他正在進行中的工作,從而去理解這些常數,以及去弄清楚它們是否會隨時間和空間而改變。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些研究,找到基本粒子標準模型和當前宇宙學中種種問題的解決線索。
  • 在宇宙的不同方向上,這個基本常數會有所不同?
    電磁力被認為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不會發生變化的力,但在過去的20年裡,天體物理學家John Webb教授注意到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似乎存在異常,他發現在宇宙某個特定方向上所測得的電磁力似乎略有不同。
  • 宇宙中隱藏的對稱性圖案——幫助物理學家揭示了時間起源的秘密
    古生物學家推斷恐龍的存在是為了對奇怪的骨骼結構做出合理的解釋,我們今天研究太空中的模式,並推斷宇宙的歷史來解釋它們。宇宙學家幾十年來所知道的一個奇怪的模式是,宇宙中充滿了相互關聯的成對物體:在早期宇宙地圖上看到的成對熱點。今天宇宙中的星系對或星系團或超星系團;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對。你可以通過在天空的地圖上移動標尺來看到這些「兩點相關性」。
  • 新發現:物理定律無法覆蓋全宇宙,「二向箔」有希望了嗎?
    我們可能聽說過在科幻小說《三體》中最厲害的武器是由頂級文明開發的,以控制物理定律進行打擊的,比如最著名的「二向箔」,將愚蠢人類的太陽系拍成了一幅畫。這些科幻的概念有可能成真嗎?就最近的一項發現來看,還真的有可能: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成功對一個距地球約130 億光年的類星體進行了四次觀測,認為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已較此前發生了變化。什麼是精細結構常數?
  • 新發現:物理定律無法覆蓋全宇宙,「二向箔」有希望了嗎?
    我們可能聽說過在科幻小說《三體》中最厲害的武器是由頂級文明開發的,以控制物理定律進行打擊的,比如最著名的「二向箔」,將愚蠢人類的太陽系拍成了一幅畫。就最近的一項發現來看,還真的有可能:澳大利亞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已成功對一個距地球約130 億光年的類星體進行了四次觀測,認為精細結構常數的數值已較此前發生了變化。什麼是精細結構常數?
  • 科學家發現新型基本粒子 或改寫物理定律
    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自信認為他們理解亞原子物理,50年代,先後共發現數十種新基本粒子,迫使科學家重新改寫物理理論模型。目前,2007年發現的一種新粒子現證實具有亞原子結構,將挑戰當前物理理論模型。
  • 對稱破缺——凝聚態中的物理美
    例如,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又由更深一層的基本粒子組成,依次遞推,構成了物質結構中越來越小的層次。還原論的方法便是逐層級地回答問題,期待深一層的結構能解釋上一個層次所表現的性質。如此下去,科學演化的路線似乎歸結為一條還原的路線,最後追溯到一個「終極問題」。然而,安德森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多則異」,還原並不能重構宇宙,部分行為不能完全解釋整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