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觀測最新的革命性突破:物理規律在宇宙各處是不同的!

2020-12-05 物理科普

物理學研究中一個慣用的方法是,當我們在地面或小範圍空間區域內測得一個物理量的值時,如果它應該作為一個輸入型參數出現在物理方程中,並且表示著自然界在某一方面的性質,那麼通常假定這個參數是個常數,它在宇宙不同區域是相同的,進一步相對性原理還會保證此參數在任意參考系上都具有相同的值。

例如,在牛頓力學中,萬有引力常數G被假定為是整個宇宙空間內的一個不變量,因此牛頓的引力定律將下落的蘋果與環繞太陽以橢圓軌道運行的行星所受到的引力納入到了一個方程之中。廣義相對論則是以光速不變性原理作為基本的邏輯支撐,量子力學描述的微觀世界中,能量的離散程度則以恆定的普朗克常數為標誌。

物理定律中的常數,作為物理理論的基本假定,一般來說是無法證明的,但原則上卻可以被實驗觀測所證偽。一旦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宇宙中其它地方的一個「常數」與地球上的有所不同,那這一「常數」就失去了常數的意義,只能作為一種參數場而存在於宇宙中,為不同的宇宙區域帶來不同的物理規律。

5月初,這樣的事件真的發生了,澳大利亞南威爾遜大學的研究團隊通過對138億光年外的類星體J1120+0641的紅移光環進行直接觀測,發現該類星體中的精細結構常數α與地球上的數值相比是有明顯差別的,也就是說我們原先假定的精緻結構常數α竟然是一個隨著空間位置而發生變化的量,或者說是一種變化的場量!

由於精細結構常數α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再加上論文顯示該觀測結論的可信度達到了9個西格瑪,物理學界最近一周一直處於該論文所帶來的震撼衝擊之下,不出意外,等過了評審消化期,這篇論文的研究團隊會以最快的速度捧得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將是最近三分之一個世紀中,最具革命性的物理發現。

那麼什麼是精細結構常數?精細結構常數α是一個變量,會帶來哪些物理學上的革命?

精細結構常數α是聯繫量子力學和電磁學的基本常數(無量綱數),表達式為α=e^2/2εhc^2,它在標準模型中的數值約為1/137,也就是電磁力與強力的強度比值。其中e為元電荷1.6×10^-19庫倫,ε為真空中的介電常數8.85×10^-12法拉/米,h為普朗克常數6.626×10^-34焦.秒,c為真空中的光速2.99×10^8米/秒。

我們可以看出,由於精細結構常數α是完全由元電荷、真空介電常數、普朗克常數、光速這4個常數組成的,那麼澳大利亞該團隊的研究工作證實了精細結構常數這種複合常數是一個隨空間而發生變化的量,就意味著元電荷、真空介電常數、普朗克常數、光速這四個常數中至少有一個也是隨空間而發生變化的量。

接下來就可怕了!由於廣義相對論限制了光速是一個常量,並且宇宙空間中確實需要一個速度上限,那么元電荷、真空介電常數、普朗克常數中至少會有一個量是個變量。

假定普朗克數h就是這個變量,由於普朗克數h是表徵宇宙量子力學性質的量,設想在某個類星體上普朗克數h增加10倍,那麼該類星體上的量子力學性質將增強10倍,量子離散化的程度會增強10倍,用能量的觀點來看就是,由於能量等於普朗克數乘以頻率,該類星體的總質量將會增強10倍。

假定元電荷e就是這個變量,設想在某個類星體上元電荷減小至接近於0,那麼該類星體上的電子、質子、夸克等帶電粒子將近乎完全失去電荷屬性!

假定真空介電數ε就是這個變量,設想在某個類星體上真空介電常數發散至無窮大,那馬該類星體上的空間中就相當於放進了一塊無質無形的三維理想導體!

可以預計,一個處處物理規律不一樣的宇宙將會具有多麼不可思議的局部差異性,這種物理規律的區域差異性甚至會導致宇宙中高等智慧生物的分布!我們現實的宇宙就是這麼奇妙,總存在讓我們熱血沸騰的新發現在刺激著我們理性的神經,讓我們拭目以待這篇革命性論文為物理學注入的新動力吧!

相關焦點

  • 天文觀測的最新發現與現有物理理論革命性突破的可能?
    物理學研究中一個慣用的方法是,當我們在地面或小範圍空間區域內測得一個物理量的值時,如果它應該作為一個輸入型參數出現在物理方程中,並且表示著自然界在某一方面的性質,那麼通常假定這個參數是個常數,它在宇宙不同區域是相同的,進一步相對性原理還會保證此參數在任意參考系上都具有相同的值。
  • 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再獲重要突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俊賢教授發起組織的由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 (英文縮寫LAGER)研究項目在宇宙黑暗時代星系觀測研究領域再獲突破性進展。 在之前的工作中,他們觀測獲得了一個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8億年,約為宇宙當前年齡6%時)的星系候選者樣本,並發現在該宇宙年齡處,宇宙星系際彌散介質中氫的電離比例為約50%。
  • 地球上的物理規律適用於全宇宙嗎?
    所謂的地心說模型,就是指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萬物都繞著地球轉。前文說到的畢達哥拉斯,他信仰:完美。他認為天體繞著地球都是勻速的圓周運動,這樣才夠完美。這個思想逐漸演變成了天界完美不變的信仰,亞里斯多德也繼承了這個觀念。但在地球表面並非如此,因此,亞里斯多德認為,地球表面和宇宙是遵守不同的規則。因此,構成地球表面的元素就應該和構成宇宙的元素是不同的。
  • 【天文物理】宇宙比你想像的要大的多
    我們也可以遇到整個觀測宇宙,再看看巨大的拉尼凱亞超星系團在可觀測宇宙中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小的可憐。這只是可觀測宇宙,我們所有已知的天文知識和不知道的知識都包含其中,內含超過2兆個獨立的銀河系。當中的恆星比整個地球上的沙子還要多,地球相距可觀測宇宙的各個角落為465億光年,代表整個寬度為930億光年,也許,更有趣的是在可觀測宇宙以外的宇宙,請記住,可觀測宇宙是指目前可以看到的宇宙全部範圍,可觀測宇宙外的宇宙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大
  • 100年了,為什麼物理學還在「啃老本」,沒有革命性突破?
    關於這一點看看物理學史就知道了,物理學真正的發展興起有兩次,第一次是大約在17世紀到18世紀,這個是近代科學的啟蒙時間,第二次大家肯定都知道,就是愛因斯坦時期了,這兩次物理學基本上已經為後來的物理奠定了基礎,我們現在所學的很多知識都是基於兩個時期的理論,總體來說兩次物理學發展起來的時間都是間隔了
  • 在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上有沒有不同於地球上的物理規律?
    之後人類更進一步認識到,科學規律具有普適性。在地球上發現的物理規律,到了月球上、火星上同樣是成立的。上個世紀初物理學建立起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座大廈,建立這兩座大廈的科學家大多來自資本主義國度。蘇聯方面曾要建立一套自己的科學理論,結果碰得頭破血流。李森科主義使得蘇聯的生命科學出現了嚴重滯後。
  • 突破修正引力的屏障
    另一方面,宇宙加速膨脹的謎題尚未解決,而這對我們理解基本物理規律至關重要,特別是宇宙學尺度上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因此,很多研究致力於拓展引力理論以更好描述宇宙膨脹等現象。在最近的《自然·天文學》期刊中,Christian Arnold及其合作者發表了一篇論文,通過超級計算機模擬,研究各種修正引力理論對星系形成的影響。他們成功將獨立提出的星系形成模型和獨立提出的引力理論結合,建立起二者之間的聯繫。
  • 近代天文觀測的「眼睛」——天文望遠鏡發明史,由伽利略衍生發明
    他立即想到循此線索可以發明一種延長肉眼的儀器,並把它用於觀測天體。正是從這裡,「生長」出了一雙洞察宇宙的「眼睛」,同時天文學也開始進入了一個新紀元。其實,科學技術史上任何一個帶有偶然性的大事件,都有其必然性的規定。伽利略的發明,也是這種必然性的產物。人們憑藉天體發光,來發現、探索、測量和研究它們。
  • 「悟空」號發布最新成果!「追蹤」2000萬個高能質子,精準繪製宇宙...
    中國發射的首顆空間天文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尋找暗物質之外,其三大科學目標中第二個便是宇宙線相關物理問題研究。  「多年以來,高能段宇宙線粒子的精確觀測,一直被學界視作難以抵達的『珠峰』,然而,弄清宇宙線的起源,一定繞不過這座科學大山。」與世界同類探測設備相比,「悟空」具有觀測能段範圍最寬、粒子鑑別能力最優這兩項核心技術優勢,為此次研究提供了大量高品質數據。
  • 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古人曾這樣認為,衛星觀測剛證明古人是對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願身在此山中,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個星球,太陽系又是銀河系中的一個行星系統,銀河系又是宇宙中無數星系中的一個,我們人類在宇宙中真是小的又小,雖然科學家們通過天文儀器可以觀測到直徑達930億光年的宇宙空間,然而這很可能還只是宇宙的極小的一隅,其他的部分都是不可見的。那麼我們根據已有的物理理論推測,能知道宇宙是什麼樣的嗎?
  • 天文觀測中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
    1966年3月邢臺發生大地震後,周恩來總理在視察慰問災區指導救災時對地震科學研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對地震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中國一定要有自己的地震預報系統。在周總理重要指示的鼓舞下, 不僅我國地震學者加強了地震活動規律及預測的研究,也吸引了一批相關學科的學者參與這些研究工作。唐山大地震的發生更使人們迫切感到需進一步推動地震研究。
  • 12個革命性的物理公式,掌握它們就像掌握了宇宙
    來源:新原理研究所(ID:newprincipia) 物理公式 就好比是魔法一般 它們不僅能夠解釋過去 也能夠預測未來 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
  • 發現脈衝星的天文物理學家喬瑟琳-貝爾榮獲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
    在諸多後續影響中,對脈衝星的研究導致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進行了一些測試,人們也因此對宇宙中重元素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 突破獎創始人之一尤裡-米爾納(Yuri Milner)表示:「貝爾教授獲獎完全是實至名歸。她富有好奇心,勤於觀察且能夠嚴格地分析事物,因此解密了宇宙中的一些最令人感興趣的神秘天體。」 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旨在表彰卓越的科學成就。
  • 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天文觀測支持前者
    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是什麼形狀?目前還沒有準確的答案。先來說說宇宙的起源。主流觀點認為,宇宙誕生於一次大爆炸,包括時間、空間和一切物質都源於那次大爆炸。經科學家的測定,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目前可觀測宇宙的半徑大約為460億光年。
  • 【FM95.1推薦】暑假天文觀測營,帶孩子與科學家一起仰望星空!
    這種記者思維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認識一件事、一個行業、一種現象、一種知識,並探詢到背後的規律和邏輯。探訪國家天文臺懷柔觀測站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懷柔觀測站,主要研究以太陽耀斑為主的活動區物理和太陽活動。多通道太陽望遠鏡,是我國獨創的,世界唯一的,能同時測量太陽上不同層次、不同尺度的視頻矢量磁場、速度場,以及通過光譜掃描獲得光譜線輪廓和Stokes參數輪廓的,高時間、高空間解析度
  • 宇宙中有多少個星系?最新天文觀測表明,以往數據被低估了!
    在可觀測宇宙中,存在數以萬億的星系,每個星系平均都有上千億顆恆星。哈勃望遠鏡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升空以來,大大擴展了人類的視野,天文學中有一個基本原理,認為我們宇宙是各向同性的,也就是說宇宙中的星系,整體上是均勻分布的,也非常符合天文觀測。
  • 【物理公式】12個革命性的物理公式
    自標準模型之後基礎物理學還未經歷革命性的突破Ads/CFT和ER=EPR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想法但它們仍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相比於19世紀末的兩朵烏云為什麼宇宙中充滿了物質,而不是反物質?本文轉載自「新原理研究所」(ID:newprincipia),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點開連結即可查看:《環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針對中高考、物理競賽、滿分物理,短期提分40-60分。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
  • 科學家公布最新宇宙照片,哈勃拍下怎樣的宇宙秘密?
    在太空中服役近30年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最近又為人類觀察宇宙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近日,科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宇宙照片——「哈勃遺產場」,這是迄今最完整、最全面的宇宙圖譜。宇宙圖譜由哈勃在16年間拍攝的7500張星空照片拼接而成。哈勃太空望遠鏡已服役近30年。
  • 人工智慧將無法突破物理規律的限制
    人工智慧將無法突破物理規律的限制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1-23 09:28:40   超級人工智慧與我們今天所知的軟體不同,我們傾向於認為軟體是我們在計算機上編程以遵循我們所制定的一些規律的東西
  • 俄用天文望遠鏡繪製宇宙圖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聯邦核中心全俄實驗物理科研院日前宣布,俄德「光譜-RG」天體物理太空天文臺ART-XC天文望遠鏡完成俄航天史上在硬X射線電磁輻射頻譜區的首次全天空觀測。雷射物理研究所科學設計處負責人加林(Mikhail Garin)說:「與eROSITA不同,ART-XC上裝有反應更快的探測器,便於研究脈衝星,即快速自轉中子星,它們不斷向太空發射持續時間幾毫秒的周期性X射線短脈衝。」他說,對天空進行觀測前,太空飛行器飛往拉格朗日計算點的幾個月內,對此類來源進行了跟蹤並獲得了信號。加林說:「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嘗試,我想它將在未來項目中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