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將無法突破物理規律的限制

2020-12-05 電子發燒友

人工智慧將無法突破物理規律的限制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1-23 09:28:40

  超級人工智慧與我們今天所知的軟體不同,我們傾向於認為軟體是我們在計算機上編程以遵循我們所制定的一些規律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讓它們遇到什麼情況的時候,該怎麼運行,那它就必須怎麼運行。

  可是實際上,藉助先進的AI跟機器學習方法,它們終將教會自己該如何「生活」跟如何去改善「生活」。

  當它們有了這些基礎的能力,也就相當於說它們擁有了半個意識,這其實也就意味著它們已經擁有了可以背叛人類的能力。

  因為無論我們怎麼去給它們設定程序,怎麼去制約它們,怎麼想方設法的阻止它們聯通網際網路,把它們關起來避免它們變得更加的智能,但最終的結果必然還是會失敗的。

  這就跟蜜罐策略一樣,你不想讓它走出它被你限制的區域,但卻又因為各種無可避免的問題而不斷地「引誘」它走出來,使它們自然而然地朝著一種想要獲得更多動力的方向去做出一些行動,最終的可能就是它們會突破,並完成它們在人工智慧上的那種裡程碑式的「進化」。

  而對於這種「進化」的結果可能就是它們在智力上得到飛躍式的提升,可在智慧上卻遠比不上人類。

  因為智慧的本質,更多的是在犯錯的之後獲得的一種認知,然後將這種認知放在事物未來更長的演化時間線上,確保問題不會因為只考慮一些臨時的解決方案而忽略後期可能遺留下什麼災難性的問題。

  比如假說我們讓人工智慧去處理一些饑荒的問題,站在它們的角度去思考,可能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將人類全部殺光,這樣也就不存在飢餓了吧。

  可是這種結果完全不是我們想要的,因為我們還有一些它們僅通過學習訓練智力也無法擁有的一種叫價值觀的東西。

  對於這種情況,其實我們未來要發展人工智慧,那必不可少的就是如何先給它們創造出一套類似於人類的價值觀,然後讓它們遵循道德的準則,並以我們所認為的智慧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在任何行動之前,僅考慮把問題解決了就完事了。

  那麼,對於人類價值觀的問題,這要怎麼在未來的人工智慧上體現呢?也許我們的未來會無可避免的去形成一種趨勢,人工智慧未必全部都是從無到有的誕生出來的。

  如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其實我們大多數人已經成為了半個機器人。我們越來越缺乏生物該有的特徵,而我們的本身卻越來越被迫的智能化。

  我們已經把注意力放在了非生物的東西上,比如說你正在通過看的這個視頻,而手機就是我們拼接在身體上的拓展,跟我們的手腳一樣,它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幫我們解決很多的問題,沒有它的話,生活處處是麻煩。

  想像一下,假如我們能夠在自己的大腦跟網際網路之間建立一個高速的寬帶連結,那麼我們是不是幾乎就可以跟人工智慧一樣,能夠隨時隨地的獲取地球文明所積累下來的全部知識,然後運用它們使得我們的智商也驟然的提升好多個數量級呢?

  我們的大腦由兩個系統組成,一個是負責我們的基本情緒跟生存本能,而另一個則是負責以理性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識。

  如今我們即將可能會多出來的第三個系統就是人工智慧,這種人工智慧可以籠統的理解為「神經花邊」,意思就是外掛於大腦之外一切智能硬體跟智能軟體。

  它們的存在使我們可以用大腦來訪問世界上所有可用的信息,並且以光速傳遞來做到立即訪問到的那種。

  也許正因為這樣,人類最終有可能會拋棄自己終究會老死的身體,並轉向於活在這個自己所創造出來的人工智慧的世界中。

  當然,這條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並不意味著我們現在完全不需要考慮到它發生的可能性。

  想像一下,萬一哪天這種人工智慧的技術真的實現了,它們運行幾個月的時間所得到的就相當於單靠人類自己需要幾十萬年才突破的技術,那世界將會是種什麼樣的景象?

  不過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這些推理上可能會發生的未來,實際上也不一定就是真的會發生,因為未來再聰明的人工智慧,可能也無法突破宇宙中的一些基本的物理規律的限制。
責任編輯:YY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小米11官方再爆新料,人工智慧突破攝影的光學物理限制
    舉報   伴隨著小米11發布會時間的推進,關於小米11的信息也愈發多了起來,今天上午小米官方再度為小米11宣傳,稱小米11將加入計算攝影
  • 天文觀測最新的革命性突破:物理規律在宇宙各處是不同的!
    物理定律中的常數,作為物理理論的基本假定,一般來說是無法證明的,但原則上卻可以被實驗觀測所證偽。一旦通過天文觀測,證實宇宙中其它地方的一個「常數」與地球上的有所不同,那這一「常數」就失去了常數的意義,只能作為一種參數場而存在於宇宙中,為不同的宇宙區域帶來不同的物理規律。
  • 人工智慧的突破需要顛覆圖靈機嗎?
    大規模協作將神經系統科學家與計算機科學家召集在了一起——比如歐盟的人類腦計劃(HBP),DARPA資助的SYNAPSE項目(譯者註:DARPA和IBM合作的類腦晶片研發項目),還有美國腦計劃——這些都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並激發著我們的想像力。
  • 人工智慧系統:將使無限制核聚變反應成為現實
    北京時間10月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人工智慧正在努力研究如何使地球應用無限能源供給。它最終將解開核聚變能量的奧秘,使研究人員捕獲並控制驅動太陽和恆星的運行過程。美國能源部普林斯頓等離子物理實驗室(PPPL)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利用一臺巨大的新型超級計算機,研究如何使用這種甜甜圈外形的設備——「託卡馬克裝置(tokamaks)」。
  • 精確人工智慧――核物理與粒子物理領域的新生力量
    物理學助理教授Piala Shanahan表示,「最終,我們在使用晶格場理論的質子與核結構研究中遭遇到計算能力的限制。對於很多有趣的問題,我們只知道如何在原則上加以解決,但即使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超級計算機也不足以提供必要的算力容量。」為了突破這些限制,Shanahan領導了一支將理論物理學與機器學習模型相結合的小組。
  • 必須破除「唯諾獎論」,否則理論物理無法突破
    必須破除「唯諾獎論」,否則理論物理無法突破:諾貝爾物理學獎對理論物理頒獎已百年時間,但理論物理不進反退,從牛頓經典力學倒退到荒謬的相對論量子力學玄學巫術中,比如,對誰也看不見摸不著的粒子頒獎,對天方夜譚千萬光年外的引力波赫洞頒獎。
  • 人工智慧在天體物理中的應用
    今天,天文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具有多波段、多信使的海量觀測數據的黃金時期,人工智慧技術將對天文領域產生深遠影響。近日,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天體物理學博士、清華大學天文系蔡崢教授受邀來到微軟亞洲研究院,與我們分享了天體物理研究與人工智慧方法相結合的前沿探索。
  • 人工智慧與超材料結合:突破衍射極限,實現聲波高解析度成像!
    通過將特製材料和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相結合,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並實現聲波可以用於高解析度成像。成像技術能讓我們通過對物體發射或輻射的光波和聲波進行遠場分析來描繪物體。波形越短,圖像的解析度就越高。然而,到目前為止,細節水平受到所討論波長大小的限制。
  • 人工智慧與超材料結合:突破衍射極限,實現聲波高解析度成像
    通過將特製材料和人工智慧神經網絡相結合,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現在已經證明並實現聲波可以用於高解析度成像。成像技術能讓我們通過對物體發射或輻射的光波和聲波進行遠場分析來描繪物體。波形越短,圖像的解析度就越高。然而,到目前為止,細節水平受到所討論波長大小的限制。
  • 精確人工智慧——核物理與粒子物理領域的新生力量
    為了突破這些限制,Shanahan領導了一支將理論物理學與機器學習模型相結合的小組。在近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基於等變流的晶格場論採樣》(Equivariant flow-based sampling for lattice gage theory)當中,他們展示了如何將物理理論的對稱性納入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架構當中,藉此為理論物理帶來更快的算法。
  • 人工智慧的崛起,人類將何去何從?
    隨著機器的學習能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限制被機器所突破。人類最終再也無法管理機器,一場大戰就此展開。我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類似情節的科幻片。美劇《矽谷》的結局也以主人公因為機器破解了「特斯拉」的密碼聯想到未來機器將會變得無法控制而自己毀滅了自己一手創造的「AI"。
  • 人類距離物理規律大統一隻差一個超引力?
    實習記者 胡定坤近日,美國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遴選委員會宣布,將2019年「基礎物理學特別突破獎」授予超引力理論的3位提出者塞爾吉奧·費拉拉、丹尼爾·弗裡德曼,以及皮特·范尼烏文赫伊曾,3人將分享300萬美元獎金。眾所周知,相對論揭示了宇宙運動的規律,量子力學則闡述著微觀世界的原理。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還需突破哪些瓶頸
    人臉識別、自動駕駛、語音識別、語義理解,人工智慧已經在醫療、教育、交通等領域有了很好的應用落地。看上去,如今的人工智慧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回到技術本身,在姚期智看來,人工智慧仍有自己的發展限制和需要突破的地方。在上海舉辦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前沿與顛覆性技術」論壇上,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就講到上述話題。人工智慧需要突破的第一個瓶頸是如何保證算法的穩健性。
  • 「強人工智慧」離我們還有多遠?
    二十一世紀初,由於信息產業和網際網路的普及,機器學習作為一種學習大數據背後的規律的方法成為了人工智慧研究的主流。尤其後來深度學習的發展,讓我們重新看到了人工智慧的希望。相對「弱人工智慧」的是「強人工智慧」。儘管科學家們所希望的就是創造一個具有和人類一樣能夠獨立思考具有自己的人格的人工智慧,但這個方面的研究一直沒有突破的進展,強人工智慧還只能存在於科幻與文學作品中。
  • 是誰限制了光速?一旦突破光速,人類將成宇宙的主宰者
    雖然如此,這些國家研發出來的飛行器也始終無法突破光速的限制,這是為什麼呢?而人類作為地球上目前最具有統治力的物種,已經將文明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未來人類文明還會繼續向前發展,對於人類來說或許未來都無法將整個宇宙探索清楚,但是只要每在宇宙中發現了新的事物,人類就對宇宙的了解更近了一步。
  • 為什麼萬物無法超過光速?大自然為何限制這麼一條奇怪的定律?
    宇宙極限速度等於真空中的光速,至於為什麼宇宙存在極限速度,這是當前科學無法解釋的難題。愛因斯坦以「光速不變原理」為前提假設,推導出宇宙的極限速度為光速,在實踐中,科學家也發現光速是一道不可突破的屏障;比如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把質子加速到99.9999992%,但就是無法達到光速。
  • 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人工智慧算法還需突破兩個瓶頸
    人工智慧在最近幾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重要的幾個領域是:人臉識別、自動駕駛、語音識別,以及語義理解。在應用方面,安防、交通、醫療、教育、智能製造等都有了實際的應用落地。人工智慧從提出到現在發展了大半個世紀,看起來,現在已經欣欣向榮,但是,作為一項可能與人類大腦PK的技術,還遠遠談不上成熟,甚至還存在一些仍需努力突破的地方。
  • 當晶片工藝製程突破物理極限後,該怎樣尋求新的晶片製造技術?
    第一、什麼是物理極限我們經常聽人說,某某東西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就不能再改進了,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嚴謹。物理作為一門科學,它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是通過對客觀事實的觀察和測量,利用數學工具對物質的運動規律進行定量描述,是人類對於物質世界的一種認識手段。
  • 高中生物:遺傳選擇題計算規律總結,掌握規律快速突破難點!
    高中生想要在計算題上有所突破,就是要多做題、從題中總結規律。基於此,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份「高中生物遺傳選擇題計算規律」,幫助同學們總結規律,快速突破難點!由於篇幅限制,以下僅為部分截取。
  • 是誰限制了光速?科學家:一旦突破光速,人類將成宇宙的主宰者
    雖然如此,這些國家研發出來的飛行器也始終無法突破光速的限制,這是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地球在太陽面前非常小,在銀河系面前當然也非常渺小,在整個宇宙中可以忽略不計。而人類作為地球上目前最具有統治力的物種,已經將文明發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