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學理論裡,一項最有爭議的問題是:為何自然界基本常數就像是為我們特別設計好的一樣?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月6日(北京時間)報導,這些基本常數之一的「精細結構常數」,現在被科學家以確鑿的證據表明其實為變數。假如結果得到公認,那麼物理學家必然要重新思考許多他們所珍視的物理定律,甚至包括曾備受推崇的愛因斯坦的核心理論。
電子和質子之間的結合力,又被稱為「精細結構常數」。有科學家們早就懷疑該常數可能從古至今不斷在變化,為生命而調整。因為100億年以前的這種結合力要比如今的要弱20萬倍。
然而,用時空的幾何性質來描述引力現象的廣義相對論卻不允許「精細結構常數」隨時間改變——包括廣義相對論在內的一切幾何化引力理論,其基礎是等效原理,它要求任何在引力場中做自由落體的局域參照系中所做的非引力實驗都有完全相同的結果,而與實驗進行的時間、地點無關。這是科學家們對「精細結構常數」發生明顯變化仍持不同看法的原因。
日前,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物理學家約翰·韋布和同事在一篇論文中指出,「精細結構常數」確實在變。他們運用位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面向北方的凱克望遠鏡,以及位於智利、面向南方的甚大望遠鏡,共觀測了超過100個類星體,選擇類星體的共同特點是:極其遙遠,極其明亮,且內部中心都有一個大質量黑洞提供能量。
在類星體的光到達地球途中,會穿過氣體雲中的原子並被原子有所吸收,如果「精細結構常數」有任何改動,那麼不同距離上氣體雲中的原子會吸收波長略有差異的光。而綜合了這兩臺望遠鏡對相反方向觀測而得的光譜數據後,科學家們發現了「精細結構常數」的空間依賴性:其在一個方向上(北方),會隨時間而略微變弱;而同時在了另一個方向上(南方)則略微變強。
這一研究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違反了物理定律在宇宙中「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常規認識,廣義相對論也必然要進行修正,因為它的核心——等效原理被打翻了。而愛因斯坦曾以此建立出有限的宇宙模型,它的打破意味著,宇宙可能遠比目前所想要大得多,甚至無極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宇宙學家馬科思·泰格馬克評論說,如果結果得到公認,那必將是轟動性的。但他個人表示懷疑,因為對這種觸及到物理學最根本的發現,往往需要更多證據加以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