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引力常數G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2020-12-03 火星科普

在萬有引力定律中,對於相隔一定距離的兩個物體,它們之間的引力大小正比於它們質量的乘積,比例係數被稱為萬有引力常數(G)。根據目前最為精確的測量,萬有引力常數為6.67408×10^-11 m^3/kg/s^2,相對標準不確定度為46 ppm(百萬分之四十六)。鑑於萬有引力常數是一個小數,那麼,它究竟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呢?

事實上,萬有引力常數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常數,它可以是一個有理數,也可以是一個無理數。原因在於萬有引力常數是有量綱的,它的大小會隨著單位制的變化而改變,可以變成任意數值。

在國際單位制下,萬有引力常數與米、千克和秒有關,而這些單位都是人為定義的。1米有多長與光速有關,而光速是物理學家根據此前的光速測量值而定義的。1千克有多重與普朗克常數有關,而普朗克常數也根據測量值被定義成一個確切數值。1秒的長度定義基於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時所輻射電磁波的周期。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如何測量萬有引力常數,都無法知曉它究竟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另一方面,在普朗克單位制下,萬有引力常數的量綱變為1。此時,萬有引力常數是一個有理數。無量綱化的好處是讓物理學公式變得簡單,便於運算。

雖然我們一直把萬有引力常數視作一個物理學常數,但有理論表明,萬有引力常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根據狄拉克的大數假說,萬有引力常數與宇宙的年齡成反比,這意味著隨著宇宙的演化,萬有引力常數會變得越來越小。不過,目前對遙遠宇宙(也就是早期宇宙)的測量表明,萬有引力常數似乎沒有發生變化。

在物理學常數中,也只有無量綱的常數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常數,談論它們的有理性才是有意義的。例如,精細結構常數α:

通過日全食證實廣義相對論的愛丁頓認為,精細結構常數是一個有理數,它等於137的倒數。但通過實驗表明,精細結構常數等於比137大一點的數的倒數。

在數學中,數學家可以通過嚴格的邏輯來證明圓周率(π)、自然常數(e)都是無理數。但迄今為止,物理學家無法通過類似的方法來證明一個物理常數是不是無理數。物理學家知道它們數值的唯一方法是通過實驗進行測量,而測量是有誤差的。

總之,我們不知道萬有引力常數以及其他物理常數到底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任何具有非零誤差邊界的數都可以用有理數近似,而且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從第一原理中推導出物理常數。

相關焦點

  • 經典證明:幾乎所有有理數都是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
    無理數與有理數內在聯繫一個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是否有可能是一個有理數?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老問題了。答案是肯定的,證明方法非常巧妙:考慮根號 2 的根號 2 次方。如果這個數是有理數,問題就已經解決了。我們同樣會得到一個無理數的無理數次方是有理數的例子。
  • 追尋萬有引力常數G
    萬有引力定律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物理學定律了。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兩個物體間的吸引力F與二者的質量M1和M2的乘積成正比,而與它們之間的距離R的平方成反比。這個定律之所以被稱之為「萬有」,是因為牛頓認為宇宙中所有物體,大到太陽系中的星體,小到我們身邊的兩顆塵埃,都符合萬有引力定律。
  • 無理數的出現導致了數學危機?或許無理數比我們想像的重要!
    數學作為自然科學最為基礎的部分,無論是在理論中還是在現實中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曾經有這麼一句話: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雖然聽起來有些片面,但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數學的重要性。也就是說,數學發展到現在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真可謂是源遠流長!
  • 無理數與數學危機
    有網友似乎不認同「微積分的哲學基礎」一文中提出的一個數學哲學的觀點:無窮小量是一個無理數。可以嘗試以科學哲學等效原理的思維方式回答網友的質疑,即:無窮小量等效於無理數。分數1/2是一個有理數,它的餘數為0.5,分數1/3是一個無理數,它的餘數為0.333...整數和「除的盡」的分數為有理數,而「除不盡」的分數為無理教。
  • 根號2是有理數嗎?
    根號2是有理數嗎?一.學習目標1.通過拼圖活動,讓學生感受無理數產生的實際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2.能判斷給出的數是否為有理數;並能說出理由.3、通過回顧有理數的有關知識,能正確地進行推理和判斷,識別某些數是否為有理數,訓練他們的思維判斷能力.
  • π的萊布尼茲公式,無窮多個有理數相加還是有理數嗎?
    關注默契小甜瓜,每天分享不一樣的小知識在我們的直覺中,有理數和有理數相加結果還是有理數,事實上,有限個有理數相加結果就是有理數。但是,無窮多個有理數相加結果還是有理數嗎?很多問題在有窮的範圍內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如果涉及到無窮的時候,結果往往跟我們的直覺是相悖的。
  • 你們要的證明來了——證明歐拉數e是無理數
    常數e也可以通過無窮級數得到:方程2:常數e表示為無窮級數的和。無理數是不能由整數的比構造的實數。無理數的集合中,兩個著名的常數是e和π。有些無理數是先驗的(比如e和π),但有些不是。後者稱為代數數,可以是有理數多項式的根。圖2所示為:實數R(包括本論文中所述的實超越數和實代數數)、無理數、有理數Q、整數Z和自然數N(源)。
  • 怎麼會有常數這種東西,談談那些神秘的數學常數
    如果你對這位牛人有點兒陌生,那畢達哥拉斯定理應該知道吧,那就是:直角三角形中,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他創辦了一個數學學派,叫做畢達哥拉斯學派,該學派認為:整數就像原子一樣,構成了宇宙中的一切,並可以描述宇宙中的一切。
  • 隱秘的萬有引力常數
    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經典物理的核心觀點也是最具變革性的觀點。萬有引力告訴人們天上的星星與地面的石頭遵守著相同的規律。萬有引力的一個預言就是:已知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半徑,如果在直到萬有引力常數的話就可以求出地球的質量。想像就是一個偉大的結論,當我們談到地球是只能用大,很大,重,非常重這些詞來形容,有了萬有引力定律人們居然可以憑藉智慧獲得人類家園的一些基本的參數,終於對地球有個基本認識。
  • NSR綜述: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的成果之一
  • NSR綜述: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在萬有引力定律(F=GmM/R2)中,描述引力作用強度的萬有引力常數G是一個普適常數,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組成成分等因素的影響,是一個與天體物理、地球物理和理論物理等密切相關的物理學基本常數。
  • 萬有引力常數G新成果編入高中物理教材
    高中物理教材中萬有引力常數G的相關內容有望得到進一步完善。  《答覆》指出,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精確測量,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等具有重要意義,一直受到科技界的高度關注。我國科學家在G值測量方面經過長期努力,於2018年在Nature雜誌發表了最新結果,體現了我國的科研實力。
  • 圓周率乘以一個數能變成有理數麼?
    圓周率變成有理數這個問題的腦洞確實不小,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從圓周率的π的根本說起,π是圓中周長與直徑的比值。若要用計算公式來表示它,恐怕隨便一找成百上千個是不成問題的。首先π不是有理數,這個證明比較早,π不可以用任何一個分數來表示。
  • π是一個無理數,那麼圓的周長或直徑也應該是無理數,是這樣嗎?
    關於π(其他無理數也是一樣),很多人經常有一個誤解,因為π是無理數(無限不循環小說),很多人會認為π是一個不固定的數或不準確的數!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π與自然數一樣,都是固定的準確的數,有些人可能會說,既然π是一個固定的數,為何寫不出來呢?
  • 重力加速度g是什麼?竟然和圓周率π有關!
    牛頓躺在蘋果樹下,通過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通過萬有引力公式,人們計算出了地球的重力加速度g。那麼重力加速度g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表示地球對地球表面的每一個物體的吸引力,但它並不是一個常數。在高山上由於我們離地球比較遠,所以我們的g值會相對小一些。不同的緯度,g值也不一樣,由於地球是橢圓形的,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g是最小的。
  • 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高中生也能理解
    可以先設 是有理數,於是有 即 兩邊同取n次冪 得到 這個等式顯然不成立,因為其左邊是一個偶數而右邊是一個奇數,得到了矛盾的結果,因此 是有理數的假設不成立。附一中有幾個練習,請試試。
  • 圓周率乘以一個數能變成有理數麼?聽內行人說完,瞬間明白了!
    如果π是有理數,那就證明了圓的周長與直徑是可通約的,也就證明了曲線與直線在有理數的基礎上是等價的;如果證明了π是無理數,那就證明了圓的周長與直徑在無理數的基礎上等價,也就是當π能夠表達為幾何數或代數數時,就能得到圓周與直徑等價的近似點
  •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理論並未得出G的數值,那引力常數值是怎樣來的
    萬有引力公式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個公式了,我認為只要是上過學的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把它寫出來,但是關於公式裡的G的數值是怎麼來的,很多小夥伴可能還說不上來。其實牛頓在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後,關於萬有引力常數是多少,連他自己也不清楚,所以我們不知道也不足為奇。
  • 世界上第一個證明π是無理數的方法——高中生也能理解
    可以先設 lg3 是有理數,於是有即兩邊同取n次冪得到這個等式顯然不成立,因為其左邊是一個偶數而右邊是一個奇數,得到了矛盾的結果,因此lg3是有理數的假設不成立。附一中有幾個練習,請試試。所以tan(1/2)、tan(3/4)等都是無理數。第三步,因為tan(π/4)=1,1不是無理數,所以π/4不能寫為分數形式,即不是有理數,從而證明π是無理數。
  • 【教師網上論壇】第3期:《無理數》
    公元前500年,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弟子希伯索斯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一個正方形的對角線與其一邊的長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的邊長為1,則對角線的長不是一個有理數),這一不可公度性與畢氏學派的「萬物皆數」(指有理數)的哲理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