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冠四強出爐,西亞兩強是誰?
亞冠四強名額已悉數出爐。除了中國球迷熟知的上海上港和浦和紅鑽(日本)之外,還有西亞的兩支球隊——阿爾希拉爾和波斯波利斯……呃,這個希拉爾是哪個希拉爾,波斯波利斯又是誰?只聽音譯,真的很難知道這到底是什麼隊。其實,我們應該稱之為:利雅得新月和波斯都城。
■新快報記者 王敵 實習生 譽建業
希拉爾很多,阿赫利更多
在1/4決賽中,除了中超兩隊和J聯賽的兩隊外,還有兩隊來自沙特聯賽,分別是阿爾阿赫利和阿爾希拉爾。在1/4決賽中,希拉爾如願過關,淘汰了阿聯球隊艾因;阿赫利則沒那麼好運氣,被伊朗球隊淘汰。
在國內的大部分媒體中,這兩支沙特球隊就被直接音譯作「阿爾希拉爾」和「阿爾阿赫利」。老實說,這樣翻譯並沒什麼不對。問題是,希拉爾與阿赫利似乎出現得太頻繁了,仿佛西亞足壇就一直被這幾支球隊寡頭壟斷。
答案當然不是寡頭壟斷,而是西亞、北非國家的俱樂部隊名太像了。「希拉爾」不只沙特聯賽有,巴勒斯坦聯賽也有,而「阿赫利」更是不勝枚舉。以廣州恆大為例,2013年曾在世俱杯上與埃及的阿赫利交過手,2015年又在亞冠決賽中與阿聯的阿赫利交過手。顯然,這不是同一支阿赫利。
事實上,「阿赫利」這個詞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就是「民族」或者「國民」,球隊真正的名字是「主場所在地+國民」。比如剛剛被淘汰的Al Ahli主場位於沙烏地阿拉伯城市吉達,其譯名就應該為「吉達國民」;埃及的阿赫利隊主場位於開羅,即「開羅國民」;阿聯的阿赫利隊主場位於杜拜,即「杜拜國民」。類似的「國民」隊,在西亞和北非不少於10支,如果都粗暴地翻譯為「阿赫利」,球迷必然會一頭霧水。
「希拉爾」的意思為「新月」。因為主場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所以這支打進了今年亞冠四強的球隊譯名應該是「利雅得新月」。
除了「阿赫利」與「希拉爾」,叫「伊蒂哈德」的球隊也很多,在阿拉伯半島,至少也有10支伊蒂哈德。「伊蒂哈德」的意思為「團結」「統一」或者「聯合」。比如阿聯的伊蒂哈德,主場在卡爾巴,那麼名字就應該是「卡爾巴團結」或者「卡爾巴統一」;沙烏地阿拉伯的伊蒂哈德,主場在吉達,名字應該是「吉達團結」或者「吉達統一」。不過按照歐洲足壇「××聯」的譯名習慣,或許他們被翻譯為「卡爾巴聯」和「吉達聯」更到位。
採用意譯譯名可擺脫尷尬
採用音譯名字,其實本身無可厚非,問題在於有些名字實在太長,且都是一些無意義的疊加字,名字又拗口又難記,更不容易被分辨出身份。在可以的情況下,採用意譯不僅好理解、易分辨,也便於被記住。
比如意甲豪門國際米蘭,早期也曾被音譯為「因特米蘭」,這個不倫不類的名字很快被修正。相比起「因特米蘭」,顯然是「國際米蘭」更容易被理解。日本球隊「仙臺七夕」一度被譯作「仙臺維加泰」,但「維加泰」來源是牛郎織女星的混合語,很容易對球迷造成識別上的混亂。意譯成「仙臺七夕」便可以避免這樣的尷尬發生。
廣州恆大主帥斯科拉裡曾執教過烏茲別克斯坦勁旅本尤德科隊,這支主場位於首都塔什幹的球隊是本國聯賽的老大,而「本尤德科」的意思是「創造者」,所以與其音譯為「本尤德科」,還莫如翻譯為「塔什幹創造者」。
伊朗球隊「波斯波利斯」也打入了亞冠4強,他們在1/4決賽中淘汰了吉達國民。「波斯波利斯」是音譯,實際上「波利斯」的意思就是「京城」或者「首都」,所以把這支隊譯作「波斯都城」更好。
什麼情況下不必意譯翻譯?當球隊就是以地名為名。英超球隊斯旺西有個寫意的名字「天鵝海」,但斯旺西本身是個地名,球隊也就沒必要譯作「天鵝海」。今年5月,球王馬拉度納出任主帥的阿聯球隊阿爾富查伊拉,富查伊拉是個著名的港口,所以這個隊名雖然不好讀,但只能這樣寫。相同道理的還有剛剛被利雅得新月淘汰出亞冠的阿爾艾因(阿聯),艾因也是個地名。
對球迷來說,再碰到「阿赫利」或者「伊蒂哈德」的字樣,一定要先搞清楚球隊來自哪個國家,而不是先入為主、自行其是。對媒體來說,最好還是改變原有的音譯方式,選擇使用讀者更好理解的名字。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