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行自我認知的第一步
就是對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認識
正確認識身體部位
不僅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
更能讓他們學會保護和愛惜自己的身體
那麼認識身體有哪些簡單易操作的辦法呢
一起來看看吧
NO.1 通過特定場景認知
洗澡可以說是幫助孩子認識身體最好的時機了,在陪孩子洗澡的時候,家長不妨將清潔的動作進行細分,比如洗臉的時候,反覆指認和強調這裡是耳朵、這裡是額頭、這裡是眼睛、鼻子、嘴巴等等,洗身體的時候,反覆指認和強調左手臂、右手臂、肩膀、胸口等等,每次清洗都告訴孩子這個部位是什麼,為什麼要叫耳朵,它具有什麼功能,這些都可以在洗澡的時候教授給孩子。
NO.2通過遊戲互動認知
孩子都喜歡玩,在玩中學也更有利於學習和理解,所以,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來幫助孩子認識身體部位,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比如爸爸和女兒互動:
爸爸:我有一個鼻子
孩子:我也有一個鼻子
爸爸:我有兩隻耳朵
孩子:我也有兩隻耳朵
爸爸:我有鬍鬚
孩子:??
當孩子發現不同並表示疑問和不解的時候,家長就可以藉此機會進一步幫助孩子認識和理解不同的性別。
NO.3 通過音樂和旋律認知
對於孩子來說,單純的語言指令可能太過於枯燥,家長也可以試試通過音樂來幫助孩子認識身體,不管是唱出來還是蹦一蹦、跳一跳,都可以幫助孩子將歌曲和身體部位的名稱結合起來,加強認知,比如「頭髮肩膀膝蓋腳」這樣簡單好記的兒歌,就非常適合。
NO.4 通過孩子的興趣認知
如果孩子有一個特別喜歡的娃娃,那麼就可以通過這樣的興趣點對孩子進行科普講解,比如讓孩子幫助娃娃洗澡或者換衣服,引導他回憶認出娃娃的各個器官,又或者孩子如果對圖片感興趣,那麼就可以通過一些人體部位的圖片,讓孩子更直觀的了解身體部位,了解自己。
NO.5 通過孩子的觸覺認知
在幫助孩子辨認身體各個部位的時候,家長還可以配合引導孩子用觸覺真實感受一下,比如學習「頭髮」一詞時,讓孩子摸摸自己的頭髮,感受頭髮的質感;認識五官,就可以一邊說鼻子,一邊摸著鼻子,讓孩子跟著模仿。
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具有不同的意義
準確認識身體
有助於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操作肢體
此外
如果孩子哪裡不舒服
正確認識身體的各個部位
還會幫助他們精準的表達需求,
比如「肚子餓」、「牙疼」、「眼睛不舒服」等有助於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問題
當然
對於小朋友來說
每一個微小進步的背後
都需要很多的時間與身心付出
不要急 慢慢來
任何點滴陪護都有可能匯成河流
滋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