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基礎化工行業好不熱鬧,除此前提及農化板塊的尿素價格大漲外,氟化工中製冷劑價格暴漲已經是行業的焦點,純淨氟矽化工業務的行業龍頭——東嶽集團(00189),更是擺脫低迷大盤的影響,繼續保持上衝節奏。
製冷劑價格飆漲成行業焦點
在經歷過價格連續數日大漲之後的製冷劑,於近日再度暴漲。智通財經APP了解到,製冷劑系列中的R32,其價格於9月28日暴漲35%,報價23000元/噸,此外,其他種類的製冷劑大部分均是上漲態勢,R410a大漲15.38%,報價30000元/噸,R125漲5.56%,報價38000元/噸,R134a漲4.35%,報價24000元/噸。
作為製冷劑上遊螢石和氫氟酸漲價現象也同樣明顯,從下圖數據可以得知,氫氟酸9月28日均價達到11300元/噸,近七日的漲幅高達30.7%,高居基礎化工類榜首,螢石價格同樣上漲4.7%,日均價2127.27元/噸。
如此大面積及大幅度的上漲,將催生出製冷劑行業的投資機會,在此之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製冷劑。
製冷劑價格具備繼續上行基礎
製冷劑是有機氟產業鏈中主要的產品,也是整個氟化工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作為商品直接使用:目前我國的氟製冷劑主要有四大品種,分別是R22、R134a、R125和R32,R134a主要應用於汽車空調,其它品種主要應用於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冰箱、冷庫及工商製冷領域,另外,製冷劑還是下遊氟聚合物的原料。
製冷劑價格歷史高點是在2011年,在那之後開始一路下跌,而下滑的主要原因是:
一、需求增速下降,在經歷了2009年「家電下鄉」、2010年「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後,部分未來的需求被透支,再疊加2010年起經濟增速的下滑,製冷劑整體需求較明顯下滑;
二、產能集中釋放導致過剩,在行業景氣度極高的2010年,凡是有螢石資源的地區幾乎都上馬氟化工項目,因此2010-2012年產能集中的大量釋放,導致產能嚴重過剩。
在經過整整6年低迷期的調整後,2017年開始,基於下遊空調需求旺季的拉動、原材料供應緊張、副產鹽酸難以外銷的原因,製冷劑價格開始了大幅上漲。雖然製冷劑價格在6月份之後經歷了一波回調,但綜合考慮到行業現產能很能在短期回升,且製冷劑價格仍處於相對的高位,企業盈利提升效應實質上是還在的。
而近期隨著環保治理等因素刺激,製冷劑上遊原材料螢石粉和氫氟酸率先漲價,帶動製冷劑價格再次集體上漲。鑑於環保督查不斷趨嚴,氫氟酸貨源持續緊張,部分廠家甚至無庫存,生產企業更是開工不足,下遊則有持續亮眼的空調銷量數據,以及空調等家電企業補庫存的提前等需求支撐,製冷劑產品價格或將會繼續上行。
作為製冷劑龍頭的東嶽集團,無論從產能規模還是業務佔比來看,無疑將會在製冷劑價格再次上行中獲得豐厚的業績增長。
製冷劑龍頭擁有全業務驅動模式
東嶽集團作為製冷劑龍頭企業,2017年製冷劑業務營收實現12.1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6.2%,佔據公司總業務比重的25%,並且公司公司無論是傳統製冷劑(主要為 R22),還是新型綠色環保製冷劑(主要為 R32、R125、R134a 及 R410a等)的產能規模,都是首屈一指的,這意味著公司將在製冷劑價格再次上行中,或再次迎來業績騰飛。
公司的業績增長點遠不只製冷劑這一塊。除製冷劑外,東嶽集團還有含氟高分子材料、有機矽及二氯甲烷等業務板塊,佔比分別為30%、23%及17%,從東嶽集團產品生產鏈圖可得知,公司現已擁有一條涉及產業鏈完整的氟化工產品生產鏈。
四大業務板塊集體亮眼,支撐公司業績誇張式增長。智通財經了解到,除製冷劑業務擁有46.2%同比增長外,高分子材料、有機矽以及二氯等業務板塊分別同比增長29.4%、35.7%、51.2%。
致使公司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7.90億元,同比增長25.1%;毛利同比增長90.3%至15.05億元,毛利率同比增加10.7個百分點至31.4%;淨利潤共計7.5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5.1%。
截至到2017年9月29日收盤,公司股價為4.86港元/股,總市值為103億港元,樂觀估計下,公司全年業績或可達到15億港元以上,2017年對應的PE值在7倍以下,這樣看來,公司的現價並不貴。
行情來源:富途證券
綜合考慮到嚴峻的環保政策影響,導致的部分基礎化工產品停產,產品原材料短缺,以及行業生產受阻等情況,產品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或將延續;同時,低於環保標準和落後的產能逐步淘汰,保證了供給端短時期內仍較難充足,而穩定的需求端則相對比較樂觀。
如此看來,全業務板塊業績增長驅動模式,或將帶動東嶽集團繼續騰飛。(文/江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