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丫丫港股圈
作者:初善君
我們都知道巨化股份是我國製冷劑的冷頭企業,第三代製冷劑R32、R125和R134a的產能分別為6.2、4和7萬噸/年,合計國內市場份額約為26%,其中R134a規模為全球第一。當然初善君想深入了解這家企業時,卻發現了問題。
問題一,根據2019年年報,公司製冷劑營業收入位40億,毛利率為21%,佔營業收入119億的比例只有34%左右。此外,還有基礎化工產品、含氟聚合物、氟化工原料、石化材料等業務。那麼各項業務之間是否有聯繫,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是什麼呢?
數據來源:WIND
問題二,從歷史數據來看,公司營業收入波動並不大,整體是不斷增長,但是看扣非歸母淨利潤,波動非常大。2016年至2019年,分別為0.54億、8.88億、19.83億和5.74億元,2020年上半年居然是虧損的0.66億元。那麼這個行業的周期性究竟如何,未來會如何演繹呢?
數據來源:WIND
今天我們帶著問題一起看看製冷劑的隱形冠軍:巨化股份能抑制周期嗎?
看著賊累的產業鏈
我們還是直接看產業鏈圖吧,巨化股份主要是布局氟化工全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的核心就是氟元素。
氟元素的來源是螢石,螢石經過處理得到氫氟酸,氫氟酸是製冷劑的主要原料之一。公司現有氫氟酸產能約10萬噸,每年還需要大量外購(2018年外購23萬噸),未來氫氟酸有擴產計劃。
製冷劑的另一項重要原材料是甲烷氯化物,原料是液氯和甲醇。公司目前甲烷氯化物產能約70萬噸,30萬噸自給,約40萬噸對外銷售。
甲醇主要是外購,氯氣的來源是鹽化工產業鏈,產品除了氯氣之外,還有燒鹼和氫氣,為了消化氫氣,還有產品已內醯胺。整體來看,公司燒鹼產能46萬噸,已內醯胺產能15萬噸,市佔率不高,但是在浙江地區有一定的議價權。
氫氟酸和氯化物通過反映生產出製冷劑R22、R32等等。公司R22產能約16萬噸,製冷劑配額約7萬噸,佔國內第二大,其餘用於生產含氟聚合物。公司R32產能7萬噸,新增產能3萬噸。公司R125產能3.5萬噸,新增產能1.5萬噸。公司R134a產能6.8萬噸。
含氟聚合物方面,原材料主要是公司產品R22,然後產品和產能包括:TFE產能5萬噸,PTFE產能1.2萬噸,HFP產能1.5萬噸,FEP產能3000噸,FKM產能3000噸。
此外,公司還有含氟聚合物(PVDF)產能2500噸,擁有PVDC(食品包裝)產能3.3萬噸,國內市佔率第一。
數據來源:WIND
總之,公司產業鏈較多,主要圍繞氟氯元素,外購原材料主要是螢石和氫氟酸(提供氟元素)、食鹽(提供氯元素),此外還有電石、四氯乙烷、甲醇、笨、硫精礦、無煙煤、VCM等。
產品則主要包括他們分類的那些類別,具體來看,氯化工原料產品包括甲烷氯化物、AHF、PCE、TCE、HCFC、甲醇,其中主要是甲烷氯化物,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毛利率只有6.66%;製冷劑業務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40億元,毛利率21%;含氟聚合物業務包括TFE、PTFE、ETFE、HFP、PVDF、PFA等,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毛利率18%;含氟精細化工業務包括四氟丙酸鈉、氫氟醚等,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0.99億元,毛利率46%;食品包裝材料主要包括PVDC,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7.44億元,毛利率11%;石化材料主要包括已內醯胺,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13億元,毛利率12%;基本化工產品包括燒鹼等,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6億元,毛利率25%。
這就是前面提到公司業務駁雜的原因,圍繞氟氯元素做了全面的產業規劃。
大家看著可能比較頭疼,初善君也頭疼,這都是根據研報整理的,非常不容易。換個思路,巨化股份的核心產業鏈是氟、氯元素,在整個氟產業鏈裡,隨產品加工深度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利潤率成幾何級數增長。
數據來源:WIND
巨化股份的發展方向就是聚焦氟氯產業鏈,儘可能的提供高附加值產品。
製冷劑龍頭
公司最重要的產品就是製冷劑。公司的產品主要是二代和三代,四代量產規模不大。
R22是第二代製冷劑,也是未來要淘汰的製冷劑,目前主要是生產配額制。截止2020年初,國內R22產能81萬噸,公司產能18萬噸,佔比22%,排名行業第二,2020的生產配額是5.87萬噸,僅次於東嶽集團的6.62萬噸,行業市佔率26%。
數據來源:WIND
所以二代製冷劑R22作為非原料的產量和消費量於2013年被凍結,2015年開始削減,2020年發達國家將完全淘汰使用,發展中國家2020年將達成削減基準線35%的目標,我國二代產品生產按照配額每年發放,供給總量受嚴格控制。
數據來源:WIND
那麼被禁用之後,公司R22的產能怎麼辦呢?R22除了當做製冷劑外,還是製作R125和R32三代製冷劑的原料,也是製作含氟新材料的原料之一。就巨化股份來說,R22自用率超過50%,所以這一點大家無需擔心。
數據來源:WIND
整體來看,公司各項製冷劑排名行業前列,而且競爭優勢還不錯,只是領先不多。R32、R125和R134a的市佔率分別為14%、15%和30%。
數據來源:WIND
製冷劑的下遊主要是空調,包括冰箱、空調等,最下遊自然跟地產有點關聯,不過整體看下遊需求相對穩定,波動並不劇烈。
盈利能力一般,但質量較高
回過頭在看看財務數據,營業收入大概等於產能*產能利用率*產品均價,在產能不斷增長的情形下,營業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就是產品均價了。很顯然,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產品綜合單價下降了,才會導致營業收入小幅下滑,扣非歸母淨利潤暴跌的情形。
數據來源:WIND
盈利能力指標也反應了類似的問題。2018年毛利率接近25%,多年新高。2019年毛利率下滑至15%,2020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只有8%左右,這基本上是公司盈利的盈虧平衡點。
數據來源:WIND
盈利質量方面,經營現金流非常不錯,2018年高達32億,2019年為19億,2020年上半年只有2.43億元。
數據來源:WIND
資產負債表方面,近五年理財產品都是10億以上,有息負債較低,只有5億左右的短期借款。因此即使今年盈利不佳,公司仍有錢投資。
固定資產餘額55億,在建工程餘額16億元,無形資產7億元,合計78億元,佔總資產的比例為49%,典型的製造業企業。
未來看點
公司未來看點除了繼續擴展上遊原材料環節外,主要是下遊新材料的研發。
一是第四代製冷劑。公司是國內用自有技術實現第四代氟致冷劑產業化生產的企業,公司肯定要保證製冷劑業務的優勢地位。
二是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是有機氟行業中發展最快、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處於產業鏈的中後端,產品附加值高,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支撐材料,廣泛應用於國防、航天原子能等尖端工業部門和電子信息、電氣、環保、新能源、化工、機械、儀器儀表、交通運輸、建築、紡織、金屬表面處理、製藥、醫療、紡織、食品、冶金冶煉等各工業部門。
在含氟聚合物方面,公司HFP產品產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FEP、PTFE產品以產能計算在國內均位居前列。隨著氟聚合物技術改造提升項目、23.5kt/a含氟新材料(二期)、PVDF、氟橡膠、ETFE、PFA等在建項目的量產,公司含氟聚合物將競爭地位和核心競爭力將明顯增強,並進一步向規模化、新品種、新用途、高端化拓展,儘早成為國際領先的氟聚合物材料供應商。
2015年至2018年,公司含氟聚合物業務營業收入和毛利率快速提升,近兩年由於產品價格下降毛利率下滑,未來還需要持續觀察。
數據來源:WIND
三是氯化工新材料。從行業趨勢看,由於本公司 PVDC 產品在國內佔絕對主導地位,本公司 PVDC 發展趨勢為,規模與品種發展並舉,國內市場、國際市場開拓並舉,鞏固腸衣膜 PVDC 樹脂,發展保鮮膜 PVDC 樹脂、多層共擠 PVDC 樹脂、 PVDC 乳液,並拓展藥用、發泡等應用領域產品,配套發展 VDC 單體。同時,積極與下遊合作,尤其是跨國公司和國內龍頭企業合作,拓展 PVDC 乳液工業塗層應用、保鮮膜、生鮮食品包裝、藥包等應用市場。
財務數據上,有兩點支撐。
一是構建固定資產支付的現金維持高位,且持續增長。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8億、11億、18億和6億元,這為公司的長期穩定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產能。
數據來源:WIND
二是研發支出還不錯,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4.96億元和4.98億元,而且會計處理方式非常保守,全部費用化。
數據來源:WIND
估值
巨化股份優缺點明顯。優點是行業龍頭加上不斷擴展的產品邊界,缺點是並沒有完全掌握上遊資源,盈利不穩定。初善君覺得公司可以考慮往最上遊螢石產業鏈發展,收購螢石礦,這樣才可以避免氫氟酸波動帶來的盈利波動。畢竟氫氟酸不是大宗商品,相對來說是稀缺品,公司的盈利波動較大,市場還是會以周期股來看待公司,無法提升估值。
周期股的估值方法上,市淨率是比價合理的方法。歷史上巨化股份的最低估值到過1PB,近十年最低的時候是2014年的1.12倍,目前估值1.48倍,市值184億元。
數據來源:WIND
股東方面,陸港通持續增持,截止9月初,持倉量達到了5800萬股,佔總股本約2.1%左右。其他基金、券商持倉量有限。
數據來源:WIND
初善君覺得目前的估值不高不低,股價在過去五年也沒有大的行情(即使2018年盈利20億,股價也只是在2019年初上漲過50%)。另外,公司主要競爭對手東嶽集團為港股上市公司,該公司2018年利潤也高達21億,2020年上半年只有3.28億元,比巨化股份還高一些,而東嶽集團的市值只有65億,市淨率只有0.72倍,這太容易壓制巨化股份的估值了。
初善君建議,要是市值能砸到130億左右(1倍PB),較股價下跌30%左右,將出現黃金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