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我國四大一線城市綜合實力

2020-11-28 騰訊網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的稱謂由來已久,目前可以說是家喻戶曉。提起一線城市,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這四座城市。

的確,這四座城市在經濟、科技、文化、城市建設等方面在國內都是最頂尖的存在。但是對於這四座一線城市之間的實力比較,我們還是有必要來一個大盤點。

一、城市面積

在城市面積方面,北京在四大一線城市遙遙領先。北京的總面積為16410.54平方千米,廣州面積為7434平方千米,上海為6340.5平方千米,深圳面積最小,為1997.47平方千米。

北京的面積真的很恐怖,相當於廣州加上海加深圳的面積總和,還要多出729平方千米。大北京,真是名副其實。

二、城市人口

雖然北京的面積是在一線城市中最大的,但是人口卻不是最多的。上海在一線城市人口總量最大,截止2019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量為2428.14萬人,較上一年增加4.14萬人。

北京的常住人口在四大一線城市當中排名第二,為2153.6萬人。不過北京2019年常住人口較上一年減少了0.6萬人。北京也是四大一線城市當中唯一一個人口增量為負的城市,這主要是由於北京為解決大城市病,持續推進城市疏解帶來的結果,並不代表北京的人才吸引力下降了。

廣州和深圳的人口總量都處在千萬規模範圍。其中廣州常住人口數量為1530.59萬人,深圳常住人口數量為1343.88萬人。兩座城市較上一年的人口增量分別為40.15萬人和41.22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和廣州近年來人口持續快速增長,兩座城市五年來的人口增量都超過了200萬人。這顯示了廣深兩座城市目前依然處於人口快速擴張時期,而人口的持續流入對經濟的增長是有較大的推動作用的。

三、城市GDP

四座一線城市當中,上海和北京的GDP都已經突破了三萬億元,而深圳和廣州也已經到達了兩萬億元級別。

具體數值為上海38155.32億元,增長率為6.0%;北京35371.3億元,增長率為6.1%;深圳為26927.09億元,增長率為6.7%;廣州為23628.60億元,增長率為6.8%。

四、城市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市的GDP總量反映的是一個城市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總量,而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則更多反映城市的發達程度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後面的兩個指標對於普通市民而言,要比GDP總量來得更實在一些。

四大一線城市當中深圳的人均GDP最高,為20.35萬元。北京人均GDP排名第二,為16.4萬元。上海排名第三,為15.73萬元。廣州的人均GDP在一線城市當中最低,為15.64萬元。

至於在城市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上,上海拔得頭籌,為69442元,增長8.2%。北京屈居第二,為67756元,增長8.7%。第三名為廣州,65052元,增長8.5%。深圳位列第四,為62522.40元,增長8.7%。

看來北上廣作為老牌一線城市、國家三大門戶城市,他們積累的財富還是比較多的。而深圳作為後起的新秀,雖然發展迅猛,但畢竟歷史底蘊欠缺一些,所以人均可支配收入暫時落後。但是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深圳的快速發展,深圳的人均收入方面也將會有更大的提升。

五、三次產業比值

經濟由三大產業構成,分別為第一產業(農業)、第二產業(工業、製造業、信息產業等)和第三產業(服務業)。一般來說,第二產業比重較大的城市其未來的發展潛力更大一些。而第三產業佔比越大的城市,說明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越高。

四大一線城市三次產業比是這樣的。(按三產比重從高到低排列)

北京 0.3:16.2:83.5

上海 0.3:27:72.7

廣州 1.06:27.32:71.62

深圳 0.1:39:60.9

北京的三產比例最高,深圳最低,上海和廣州差不多。這樣的產業結構和北京產業調整有關,現在的北京第二產業比重已經很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可以預計深圳未來的三產比重將會進一步提升,而二產比重則會相應下降。這也就是說,未來有很多非尖端的製造業將會搬離深圳。而深圳呢,將會成為科技研發中心,進而形成研發在深圳、生產在東莞惠州佛山等城市的局面。

六、財政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這裡列出的都是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而不是總的財政收入。因為一個地方的財政總收入涉及到分稅制和中央下撥等因素,比較複雜。我們就拿本市市一級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來做比較,相對而言,比較客觀。

四大一線城市動作深圳的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最高,為3773.21億元。北京排第二,為3397億元。上海排名第三,為2752.8億元。廣州最少,為1697.2億元。

深圳的本市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最高,反映出深圳企業的十足活力和強大實力,深圳的城市競爭力可見一斑。

七、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消費越來越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那麼四大一線城市當中,哪座城市的消費能力最強呢?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上海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高,為13497.21億元。北京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排第二,為12270.1億元。廣州排第三,為9975.59億元。深圳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最低,為6582.85億元。

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以看出上海和北京的確屬於國內城市第一陣營,廣州和深圳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是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有上海的一半,未來的發展之路還很長。

八、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貸款餘額

實體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一線城市的資金總量情況。

在四大一線城市當中,北京的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最高,為171062.3億元。其次為上海,13280.27億元。深圳排名第三,為83942.45億元。廣州排名最靠後,為59131.20億元。北京有錢人還是真多啊,不愧為首都,就是這樣低調而富有。

在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貸款餘額上,上海則排在第一位,為79843.01億元。北京排第二,為76875.6億元。深圳為59461.39億元。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上,廣州依然排最後,為47103.31億元。

九、進出口總額

在對外經濟方面,四大一線城市表現如何呢?

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其外貿水平一直處於我國城市前列。在四大一線城市當中,上海2019年進出口總額最高,為34046.82億元,增長0.1%。其中出口總額為13720.91億元,增長0.4%,進口總額為20325.91億元,下降0.1%。

而以科技創新著稱的深圳在外貿領域也大展拳腳,2019年的進出口總額位列四大一線城市第二名,為29773.86億元,下降0.6%。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出口總額為16708.95億元,增長2.7%。這也是深圳出口總額連續第二十七年位居內地城市大中城市首位,從深圳的強勁的外貿出口也可以看出深圳的企業創新實力。

北京2019年全年的進出口總額位列四大一線城市第三名,為28663.5億元,增長5.4%。其中出口總額為5167.8億元,增長6.1%,進口總額為23495.7億元,增長5.3%。北京的進口總額相當大,顯示了北京巨大的消費能力和極高的消費水平。

廣州的進出口總額相對其他三座一線城市就少了很多。

2019年廣州全年進出口總額為9995.81億元,增長1.9%。其中出口總額為5257.98億元,下降6.2%,進口總額為4737.83億元,增長12.7%。

十、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專利申請授權量

科技創新是當今城市競爭的決定因素。那麼在高新技術領域和專利方面,四大一線城市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

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北京最多,為2.5萬家。深圳緊隨其後,為1.7萬家。上海和廣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相差不大,分別為12848家和12174家。

北京作為首都,高等教育水平全國遙遙領先,又有中科院工程院等眾多頂級科研院所,其科技創新能力毋庸置疑。

而深圳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方面發展也非常迅猛,與北京不同,深圳的創新主體在企業。深圳的科研實力是極強的,華為、大疆、華大基因等高科技企業在全球都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在專利的申請和授權量上,深圳走在了最前列。深圳2019年全年專利申請為26.15萬件,增長14.4%,專利授權量為16.66萬件,增長18.8%。

排在第二的是北京。北京2019年全年專利申請量為22613件,增長7.05%。全年專利授權量為131716件,增長6.66%。

廣州排在一線城市第三名。2019年全年廣州的專利申請量為17.72萬件,增長2.4%,專利授權量為10.48萬件,同比增長16.7%。

上海2019年的專利申請和授權量排名一線城市最後。其中專利授權量為173586件,增長15.5%,專利授權量為10.06萬件,增長8.8%。

值得注意的是,在PTC國際專利申請量上,深圳遙遙領先,為1.75萬件。北京和上海分別為0.72萬件和0.32萬件。廣州最少,為0.16萬件。

寫在最後

以上只是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部分指標的對比情況,並不能完全反應出四大一線城市的全貌。

但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北京與上海最為國內top2城市,其實力在一線城市當中是十分強大的存在。而深圳作為後起之秀,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非常突出。廣州的發展在一線城市當中則稍顯緩慢一些。

相關焦點

  • 遼寧這座城市,其綜合實力遠超於瀋陽,但為何還是「二線城市」
    有意思的是,三省在很多方面也仍然是一致的,在產業結構上,大多數都是重工業,在生育率上,都是國內偏低的省份,就是經濟發展,因為輕工業和新興工業的興起,遼寧是我國東北地區經濟最發達的省份。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也一直保持在平穩的水平。
  • 我國「最可憐」的城市:入圍新一線僅一年,屁股還沒坐熱就被擠出
    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又好又快,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可以說成就舉世矚目。 雖然總體上我們的經濟發展非常好,但是個各地區發展不平衡也是一個基本事實。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一個我國「最可憐」的城市,為什麼說最可憐呢?因為這個城市入圍新一線城市才一年,結果屁股還沒坐熱,第二年就被擠出去了,因此很多網友紛紛表示:終究還是實力不夠啊!這個城市就是我國的雲南省省會昆明。
  • 綜合實力大比拼!25個中心城市,南京竟排……
    城市,不只有GDP。 衡量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既要看經濟總量,也離不開科技、貿易、教育、交通、醫療等各領域軟硬實力的加持。 雖然深圳經濟實力突出,但醫療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也需要一流科研的支撐,城市歷史相對悠久、各項綜合實力突出、資源集聚相對充分的直轄市、強省會能夠脫穎而出,不是沒有理由的。
  • 世界一線城市有幾個?中國的世界一線城市有幾個
    根據最新世界城市評級機構公布的信息得知,世界一線城市共有55個。其中,來自美國的城市佔比最多,其共有7座城市上榜,而中國上榜城市數量僅次於美國,快來看看你所在的城市是否上榜吧。
  • 全球權威機構GaWC發布2018世界城市排名 我國11座城市進入前100位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的表現比較出色,在此次排名中成功晉升為二線強市,且排在杭州前面,位列我國二線城市之首,而在上一次排名的時候,成都還是二線弱,杭州的表現也不俗,緊隨成都之後,成為我國僅有的兩個二線強城市之一,而且在2016年的時候,杭州還是三線強城市,相當於一下子垮了3個等級,這種進步堪稱神速。預計下一年,杭州和成都將會躋身世界一線城市之列。
  • 華東唯一沒有機場的新一線,綜合實力稱冠江蘇,與杭州齊名
    身處當今時代,飛機場的規模以及數量已經成為了衡量一座城市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更是將機場按照城市地標建築的目標來打造,儘可能多的應用現代化的智能設備,結合現代化的建造理念,使得整個機場的設計別具一格。
  • 東北四大國際機場
    就目前四座城市的綜合實力而言,瀋陽和大連要領先於長春和哈爾濱,這在2018年的新一線城市排行榜中是可以看到的。圖:首都國際機場但是城市的綜合實力排名並不代表它在每一個方面都是同一個名次,比如城市民用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它是體現一座城市航空業是否發達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四大城市的機場旅客吞吐量排名。
  • 貝殼研究院: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 深圳置業動力指數...
    研究發現,一線城市整體購房規模潛力優勢突顯,深圳置業動力指數排名居於榜首,新一線城市成都進入前五行列;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成渝四大城市群置業動力整體較高,TOP30城佔據17個;榜單前50城呈現四種特質,「績優型」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兼具人口潛在置業需求與城市發展潛力雙重優勢;高性價比城市如成都、武漢等,是年輕人定居的優選。
  • 世界10大一線城市排名,中國有三座城市上榜,俄羅斯和印度無上榜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我國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是世界知名一線大城市。2019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常住人口2153.6萬人。北京是歷史名城,各類歷史古建築保留頗多,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在中國境內,北京是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僅次於上海。
  • 世界一線城市排名:印度入選2座,日本入選1座,中國不止北上廣深
    我國現在一共有4個一線城市,那就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4座城市是目前我國最發達的城市,很多國人都想在這裡打拼。除了4個一線,我國也還有15個新一線城市,這15個城市的發展潛力也是非常大的,其中很多城市GDP都超過了1萬億元。
  • 我國四大古都,唯獨它混得最慘,十三朝底蘊卻只是個三線城市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就有西安,北京,南京,洛陽這四大古都。它們是中國封建王朝定都最多的四個城市,除了雄厚的歷史底蘊外,還有著眾多的文化遺址和自然風光景點。它們作為所屬片區的代表城市,不僅經濟實力強勁,而且還能起到領頭羊的作用,引領其他城市發展。
  • 北方四大實力城市角逐,青島、鄭州、西安、濟南,誰能脫穎而出?
    如果從目前城市的發展來看,南方跟北方城市對比起來綜合實力明顯要強一點,就像北方城市在2019年GDP排名前十之中,北方就只有兩座城市,即便排名前二十,也就只有五個,排名前三十才只有九個,這個成績並不是很理想。
  • 2020年世界一線城市數量:美國5座,印度3座,那中國呢?
    世界一線城市毫無疑問是世界上綜合實力非常強的大都市,在本國乃至世界上都佔有重要地位。每兩年一次,GaWC都會對世界城市進行一個排名,這個排名是比較具有權威性的。2020年的世界一線城市排名也已出爐,其中美國上榜了5座城市,印度上榜了3座城市,那麼中國上榜了幾座城市呢?
  • 世界一線城市最新「排名」,印度比日本多,中國和美國有差距嗎?
    現在國內不少城市取得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就是國家的定位還是很準確的,其次就是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很不錯的。其實有一個規律:不管是城市還是國家,只要是靠海洋的地區,那麼經濟發展就不會很差。從相關的數據中就可以看出端倪。現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是我國的四大一線城市,自然經濟的發展是很好的。
  • 我國改名「上癮」的城市,是四大古都之一,曾用名多達44個
    我國改名「上癮」的城市,是四大古都之一,曾用名多達44個我國省級一共有34個,地級一共有333個,縣級一共有2844個,我國的這些省級、地級、縣級,無一不見證了中國從古至今的改變。經過時代的變遷,有一些城市從古至今都沒有改過名字的,比如徐州、蘇州等地。也有一些城市改過名字,比如西安、南昌等地都曾改過名字。但是正常來說,一個城市的名字即便是有所改動,也不會太過頻繁。不過在我國,還真的有那麼一個城市,通過改名走上了「人生巔峰」,曾經改過44次名字,被網友吐槽說「改上癮」了?可能你知道這是哪座城市,可能不知道,沒關係,下面來看看吧。
  • 這幾所地理位置又好,綜合實力又強的大學
    如何去評判一所大學的好壞,其實一般大致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大學所在的地理位置,第二方面是大學的綜合實力,就當這兩個條件都滿足時,才能說這一所大學是好大學,其實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擁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當然是非常不錯的,但是今天我要給您介紹的並不是北京上海的大學,而是位於武漢的兩所名校
  • 我國最特別的省會城市:GDP不足萬億,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全國各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許多城市的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去年舉行的世界城市評選中,我國的很多城市表現突出。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城市超越了廣州這個現代化大都市,成為世界一線城市,但是,從gdp來看,這座城市的gdp還不到1萬億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獨特的城市吧。這個城市是臺北,是臺灣省的省會,/臺北的面積和人口都很小,臺北gdp只有5000多億元,但是,由於人口不多,臺北的人均gdp非常靠前,人均gdp達到19萬多,在中國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 國內爭議最大的世界一線城市,GDP沒有廣州高,面積也很小
    眾所周知,如果成為世界第一的城市,一定有很大的綜合實力, 一線城市的評價標準非常嚴格,不僅在城市發展水平、綜合經濟及人才能力方面,在交通設施方面也有非常嚴格的標準, 今年中國有一個新城市,加入了世界一線城市, 我國從曾經的五個世界一線城市變成了六個,你知道新的一線城市是哪一個嗎?
  • 2020世界各國一線城市數量排行:日本1個,中國上榜最多
    城市實力的發展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的整體水平,一般來說,經濟強國一般都有很多的強市,比如中國的上海、北京等城市,美國的紐約、華盛頓以及日本的東京和大阪。在所有城市中,一線城市無疑是發展最好的。那麼你知道目前世界各國的一線城市數量分別是多少嗎?
  • 遼寧唯一的「二線城市」,經濟實力不輸瀋陽,有望再度回歸新一線
    不過也並非所有的城市都是如此,在東北地區也常常有一座城市頻頻入選新一線城市,它就是瀋陽,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不是瀋陽這座城市,而是一直被拿來比較的這座遼寧「二線城市」,它就是大連。大連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以港口和工業以及旅遊並重,在2019年的發展中,大連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7001.7億元,成功突破了七千億的大關,相比於東北唯一的新一線城市瀋陽6470.3億元的生產總值,甚至大連的經濟發展相對還更加高一些,但大連卻沒有入選新一線城市,而是成為了遼寧裡頭唯一的二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