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太空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

2020-12-03 上海觀察

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現在怎麼樣了?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冷原子鐘在天宮二號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10的負16次方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是基於冷原子的空間量子傳感器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為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的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該成果於2018年7月25日作為亮點文章在線發表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

 

冷原子鐘是把原子某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信號作為參考頻率輸出信號的高精度時鐘,同時利用雷射使原子溫度降至絕對零度附近,使原子能級躍遷頻率受到更小的外界幹擾,從而實現更高精度。在微重力環境下運行高精度原子鐘則具有更重要意義,不僅可以對基本物理原理開展驗證實驗,也可發展更高精度的導航定位系統。

 

但在地球輻射帶幹擾以及複雜的空間環境下,穩定運行一臺精密的空間冷原子鐘具有極大挑戰。在載人航天工程總體領導下,在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經過十餘年的攻關,突破了微重力環境下運行的冷原子鐘物理系統、長期自主運行的冷原子製備與操控雷射光學系統、銣原子鐘超低噪聲微波頻率源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利用雷射把銣原子溫度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利用雷射和高精度微波場對製備的冷原子進行操縱和探測,提取出銣原子高穩定的能級躍遷頻率作為高精度原子鐘信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冷原子鐘的在軌穩定運行。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功能結構與工作原理

 

這種能在空間環境下可靠運行的高精度原子鐘應用於導航定位系統將會提升系統自主運行能力、提高導航定位精度。在基礎物理研究方面,對推進基本物理常數測量、廣義相對論驗證等精密測物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空間冷原子鐘相關技術還將應用於空間量子傳感器等多個領域。

 

國際同行高度評價了這一成果,指出「在過去二十年有很多人努力要把冷原子鐘送到空間,但是由中國第一次展示了空間的冷原子鐘實驗」「在太空中進行冷原子實驗是當前最有吸引力的前沿方向,利用該項技術使原子鐘等相關應用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隨著實驗的成功,中國在天基冷原子傳感器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相關焦點

  •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將太空時間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中國科學院7月25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牽頭負責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上開展了十四項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10-16的超高精度(3000萬年誤差小於一秒
  • 冷原子鐘把太空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已在軌近兩年時間。記者從中科院獲悉,這臺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冷原子鐘運行正常,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1—2個數量級。相關成果作為亮點文章於7月24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天宮二號冷原子鐘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新華社電(記者 董瑞豐 張家偉)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這一成果24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通訊》。
  • 【新華網】中國冷原子鐘將太空計時精度提高1個數量級以上
    【新華網】中國冷原子鐘將太空計時精度提高1個數量級以上 2018-07-26 新華網 張家偉 中國科研人員7月24日報告說,空間實驗室搭載的高性能冷原子鐘實現了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有助推動導航和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的發展。  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上開展了14項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包括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
  •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3千萬年誤差小於1秒
    圖為空間冷原子鐘太空運行  中國科學院供圖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乘以10的負16次方的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 中國冷原子鐘將太空計時精度提高1個數量級以上
    新華社倫敦7月24日電(記者張家偉)中國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16年成功發射入軌後已開展一系列科學任務。中國科研人員24日報告說,空間實驗室搭載的高性能冷原子鐘實現了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有助推動導航和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的發展。
  • 天宮二號進行首個太空實驗,這些黑科技彰顯了我國實力,太自豪了
    隨著轟天巨響,長徵二號F火箭帶著中國航天使命奔往太空。天宮二號圓滿升空,這裡到底有多少黑科技,今天就帶領大家看不看?&34;空間實驗室是在&34;目標飛行器基礎上研製的太空飛行器,兩者外形相同,但卻承擔著不同的任務。&34;作為目標飛行器,主要是和載人飛船配合完成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任務,在這個基礎上研製的&34;空間實驗室,是我國首個具備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天科學實驗空間實驗室。
  • 天宮二號上實驗的冷原子鐘技術明年有望在北鬥上應用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空間冷原子鐘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亮接受專訪時稱,在天宮二號上搭載的「冷原子鐘」在天上運行三年,達到實驗目的,傳回大量數據。冷原子鐘是用雷射把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明年有望把這一技術應用在北鬥上面,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導航系統性能。接下來,在載人空間站上,將裝配一套全新的「冷原子鐘升級版」。原子鐘究竟有哪些特殊作用?
  • 中國空間冷原子鐘定時世界:精度3000萬年誤差1秒
    伴隨著「天宮二號」的發射升空,一臺「長相」與我們日常所用的鐘表完全不同的黑色圓柱體——空間冷原子鐘來到太空開始履行自己的使命。這臺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的「定時神針」會實現約3000萬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那麼,它是怎樣達到這樣的超高精度的呢?它又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 雷射技術助力冷原子鐘的在軌穩定運行
    2016年9月2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運行軌道。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據悉,天宮二號搭載的冷原子鐘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10-16的超高精度,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這一成果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一至兩個數量級,為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的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天宮二號」:奠基中國空間站時代
    」的長徵二號F T2運載火箭 金秋九月,大漠深處的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新的裡程碑:我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如期升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並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
  • 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太空冷原子鐘讓世界更「準時」
    但在科學領域,「一秒」不僅是時間的衡量尺度,更承擔著「失之毫釐謬以千裡」的重要責任。  近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了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1至2個數量級,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
  • 天宮二號計劃執行哪些任務?
    「天宮二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太空實驗室,我們將充分利用平臺支持能力、太空微重力和輻射環境資源、航天員較長時間駐留參與試驗,並可天地往返的優勢條件,開展涉及眾多領域的空間科學實驗和空間應用,開展多項與人有關的航天醫學實驗,還將開展面向空間站建造運營的在軌維修技術驗證。」武平表示,整個任務安排的應用和技術試驗項目共計40多項,較天宮一號大幅增加。
  • 上海多支團隊為「天宮二號」造科研「神器」
    一大波太空實驗來襲!在「天宮二號」此次空間在軌運行期間,將開展十餘項空間科學與應用實驗。來自上海的多支傑出科研團隊,為「天宮二號」精密打造了多件先進的科研「神器」。
  • 天宮二號世界最強原子鐘:3000萬年誤差1秒
    近日,天宮二號的順利發射讓中國的宇宙探索計劃步入了嶄新階段。與此同時,天宮二號所搭載的大量先進科學儀器也成為宇航迷們關注的焦點。其中,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無疑是最大亮點。之前在太空中運行的原子鐘都是熱原子鐘,精度最高對應300萬年誤差1秒。
  • 中國精度:冷原子鐘中國造
    沒有鐘擺,也沒有秒針走動的滴答聲,一隻「長相」完全不符合人們對鐘的預期的黑色圓柱體搭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來到太空,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在軌進行科學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這隻鍾對時間的測量基於原子物理,而又跟大部分的原子鐘不同,這隻鍾應用的是更為先進的冷原子物理技術。
  • 天宮二號戴了塊表: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工業革命離不開它
    但在條件要求嚴苛的科研生產當中,是絕對無法滿足的,所以人類發明了一種被稱之為原子鐘的神奇玩意,還記得二零一六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嗎?它的上面就搭載了一臺冷原子鐘 。根據最近媒體公開報導,兩年過去了,「這塊表」在太空之中的表現可謂相當出色,達到了天穩定度七點二乘以十的負十六次方的超高精度,將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直接提高了一到兩個量級,每三千萬年誤差不到一秒。
  • 「數」說天宮二號
    >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 主要由資源艙和實驗艙2個部分組成 資源艙為天宮二號在軌飛行提供能源和動力 實驗艙為航天員提供適宜的生活空間 全長10.4米 質量
  • 天宮二號今晚升天 天宮一號預計2017年下半年隕落
    央廣網酒泉9月15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吳喆華 王晶 李瑞)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說起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很多人都會想起四年發射的天宮一號。那麼即將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一號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在有了天宮一號之後,還要發射天宮二號?天宮二號又承擔著怎樣的使命?昨天,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這些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 天宮二號今晚發射 這些「秘密」不知道怎麼行!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15日22時04分發射,恰逢中秋佳節,一個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的時間。  太空又將迎來中國航天的使者,「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即將奔赴太空,由此展開的空間應用試驗、太空中期駐留驗證、推進劑補加等,這些對中國人意味著什麼,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又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