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技術助力冷原子鐘的在軌穩定運行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2016年9月2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運行軌道。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

據悉,天宮二號搭載的冷原子鐘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10-16的超高精度,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這一成果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一至兩個數量級,為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的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冷原子鐘是把原子某兩個能級之間的躍遷信號作為參考頻率輸出信號的高精度時鐘,同時利用雷射使原子溫度降至絕對零度附近,使原子能級躍遷頻率受到更小的外界幹擾,從而實現更高精度。

但在存在地球輻射帶幹擾以及複雜的空間環境下,穩定運行一臺精密的空間冷原子鐘具有極大挑戰。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的科研人員在量子頻標和冷原子物理等研究積累的基礎上,經過十餘年的攻關,突破了微重力環境下運行的冷原子鐘物理系統、長期自主運行的冷原子製備與操控雷射光學系統、銣原子鐘超低噪聲微波頻率源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在空間微重力環境下利用雷射把銣原子溫度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利用雷射和高精度微波場對製備的冷原子進行操縱和探測,提取出銣原子高穩定的能級躍遷頻率作為高精度原子鐘信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冷原子鐘的在軌穩定運行。

相關焦點

  • 冷原子鐘技術明年有望在北鬥上應用
    @中國之聲 8月17日消息,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空間冷原子鐘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亮接受央廣專訪時稱,在天宮二號上搭載的「冷原子鐘」在天上運行近三年,達到實驗目的,傳回大量數據,冷原子鐘是用雷射把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相比熱原子鐘準確性大大提高。
  • 把太空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
    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現在怎麼樣了?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冷原子鐘在天宮二號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10的負16次方超高精度。
  •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3千萬年誤差小於1秒
    圖為空間冷原子鐘太空運行  中國科學院供圖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乘以10的負16次方的超高精度,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
  • 中國精度:冷原子鐘中國造
    沒有鐘擺,也沒有秒針走動的滴答聲,一隻「長相」完全不符合人們對鐘的預期的黑色圓柱體搭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來到太空,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在軌進行科學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這隻鍾對時間的測量基於原子物理,而又跟大部分的原子鐘不同,這隻鍾應用的是更為先進的冷原子物理技術。
  • 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太空冷原子鐘讓世界更「準時」
    近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了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1至2個數量級,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
  • 中國空間冷原子鐘定時世界:精度3000萬年誤差1秒
    伴隨著「天宮二號」的發射升空,一臺「長相」與我們日常所用的鐘表完全不同的黑色圓柱體——空間冷原子鐘來到太空開始履行自己的使命。這臺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的「定時神針」會實現約3000萬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那麼,它是怎樣達到這樣的超高精度的呢?它又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兩代科學家傳承夢想把冷原子鐘送上天
    本報訊(記者 黃海華)一臺3000萬年誤差1秒的空間冷原子鐘,此刻正在天宮二號履行它的使命。這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最高精度的原子鐘。利用雷射冷卻技術,原子的溫度在地面已經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273.15℃)。「高冷」的背後,是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兩代科學家的無盡求索和傾力付出。
  • 雷射冷卻原子鐘登上天宮二號
    其中,由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製的「定時神針」——空間冷原子鐘,有望實現約3000萬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作為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這將是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那麼,究竟空間冷原子鐘與地面上的一般的冷原子鐘有什麼不同呢?空間冷原子鐘是在地面噴泉原子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 天宮二號冷原子鐘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新華社電(記者 董瑞豐 張家偉)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這一成果24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通訊》。
  • 天宮二號上實驗的冷原子鐘技術明年有望在北鬥上應用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空間冷原子鐘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亮接受專訪時稱,在天宮二號上搭載的「冷原子鐘」在天上運行三年,達到實驗目的,傳回大量數據。冷原子鐘是用雷射把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明年有望把這一技術應用在北鬥上面,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導航系統性能。接下來,在載人空間站上,將裝配一套全新的「冷原子鐘升級版」。原子鐘究竟有哪些特殊作用?
  • 中國物理學家研製空間冷原子鐘,連美國人都驚訝了
    世界上的每個時鐘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準確的,不管您的手錶採用哪種技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丟失一分一秒。由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已經弄清楚了如何使用目前可用最精確的原子鐘技術在太空中發揮作用。圖為世界最準確的時鐘2018年7月2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宣布,已經將成功運行超過15個月的冷原子鐘安裝在中國空間站「天宮二號」上面,可以說我國是世界第一個將冷原子鐘使用在太空上的國家,這是空間量子傳感器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什麼是冷原子鐘?
  •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超1000天 今天,歡迎回家
    你告訴我們,自己擇機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未燃燒盡的殘骸將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 今天,是你「回家」的日子,也是我們「永別」的日子。天宮二號,你是我們的老朋友了。雖然你的設計在軌壽命只有兩年,但從2016年9月15日,你在我們望著月亮、品著月餅的深情注視下飛向蒼穹起,你已在軌飛行了超過1000天。科學家們說,你已完成全部拓展試驗,光榮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
  • 4200萬年誤差僅1秒,冷原子鐘是世界上最「高冷」的鐘!
    因為原子的振蕩頻率非常穩定,而且非常快,也就是說,原子的周期運動的時間間隔非常非常小,這樣可以讓分辨的時間間隔也非常非常小。同時,由於原子非常穩定的結構,所以我們能利用它來研製既準又穩的時鐘——原子鐘。
  • 中國冷原子鐘,耗時5年造出全球首臺,3千萬年誤差一秒
    該方法十分的穩定,而且十分的高效,總結起來有兩大原因。首先,原子的結構十分穩定,其次原子周期運動的時間間隔十分小。基於以上兩大優點,原子鐘應運而生。自從原子鐘誕生以後,世界各國的科技進步十分明顯,GPS與北鬥系統都用上了該技術。之前原子鐘精度基本每過10年都會提升一個等級,但是在20世紀末的時候瓶頸卻出現了,人類對原子鐘的精度提升方面已經遇到困難。
  • 中國冷原子鐘,耗時5年造出全球首臺,3千萬年誤差一秒
    該方法十分的穩定,而且十分的高效,總結起來有兩大原因。要想雷射冷卻原子,就得全方位對原子進行覆蓋照射,用雷射在原子周邊形成一個照射囚龍,被照射的原子不斷被雷射吸收和消化能量,最終達到原子靜止的目的。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起碼得有6束雷射才行,但是受制於功率和空間大小,只允許使用2道雷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