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中國物理學家研製空間冷原子鐘,連美國人都驚訝了

2021-01-08 漫聊新科技

圖為天宮二號環地繞行

生活中,我們從早上起床到航班飛行以及包括GPS系統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準確的時間,如果做到足夠好的話,甚至都可以使用它來導航外太空。世界上的每個時鐘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準確的,不管您的手錶採用哪種技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丟失一分一秒。由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已經弄清楚了如何使用目前可用最精確的原子鐘技術在太空中發揮作用。

圖為世界最準確的時鐘

2018年7月2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於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宣布,已經將成功運行超過15個月的冷原子鐘安裝在中國空間站「天宮二號」上面,可以說我國是世界第一個將冷原子鐘使用在太空上的國家,這是空間量子傳感器領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什麼是冷原子鐘?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隨著原子物理學和射電微波技術迅速發展,科學家們利用原子超精細結構躍遷能級具有非常穩定的躍遷頻率這一特點,發明了比石英晶體更為精密的原子鐘。有了這個,我們計時精度每一年都會有一定質的飛躍,比如美國的GPS,將原子鐘的信號廣泛運用到人類生活各個領域。

隨後科學進一步的發展催發了雷射冷卻原子技術,利用這項技術,在原子鐘的基礎上製造了更加精密的冷原子鐘,3億年只有1秒的誤差。而2018年中國發明了世界首個空間冷原子鐘,可以滿足我們在火箭發射和空間站軌道運行的各種要求。

圖為空間原子鐘

為什麼要發展空間冷原子鐘?

空間冷原子鐘可以在太空中,對其他衛星上的星載原子鐘進行無幹擾的時間信號傳遞和校準,如果在地面上進行的話,會存在大氣和電離層飄忽不定狀態的影響,因此發展空間原子鐘會使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具有更加精確和穩定的運行能力。

此外它將會為空間高精度時頻系統、冷原子物理、幹涉儀和陀螺儀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並且在深空探測、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證明、引力波觀測、地球重力場測量和其他物理學常數測量等一系列科學研究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縱觀世界,如今許多發達國家都在進行對空間冷原子鐘的戰略布局,比如歐洲航天局的ACES計劃,也準備在國家空間站構建一個基於冷原子銫鐘的高精度時頻系統,還有美國的超導振蕩器、空間冷原子銣鍾,所以說冷原子鐘開展空間科學研究也是目前比較熱的焦點。(清風)

相關焦點

  • 中國空間冷原子鐘定時世界:精度3000萬年誤差1秒
    伴隨著「天宮二號」的發射升空,一臺「長相」與我們日常所用的鐘表完全不同的黑色圓柱體——空間冷原子鐘來到太空開始履行自己的使命。這臺由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製的「定時神針」會實現約3000萬年誤差1秒的超高精度,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那麼,它是怎樣達到這樣的超高精度的呢?它又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 世界首個分子機器人問世,中國製造冷原子鐘,美國研製無需充電微型...
    世界首個分子機器人問世 ,能夠幫助建造其他分子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已經打造出世界上首個分子機器人,具備執行建造其他分子的能力。這種機器人是由150個碳原子、氫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組成,只有百萬分之一毫米,能夠通過指令使用機器手臂建造分子貨物。
  • 4200萬年誤差僅1秒,冷原子鐘是世界上最「高冷」的鐘!
    大家都希望把這樣一臺冷原子鐘送上太空。冷原子鐘研發難從1997年開始,歐洲航天局(ESA)就開始了他們的空間冷原子鐘計劃,他們管這台鐘叫法老鍾,這台鐘已經研製20多年了,還沒有被發射成功。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啟動了類似項目。
  • 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太空冷原子鐘讓世界更「準時」
    近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了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1至2個數量級,是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的最高精度原子鐘。
  • 冷原子鐘技術明年有望在北鬥上應用
    @中國之聲 8月17日消息,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空間冷原子鐘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亮接受央廣專訪時稱,在天宮二號上搭載的「冷原子鐘」在天上運行近三年,達到實驗目的,傳回大量數據,冷原子鐘是用雷射把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相比熱原子鐘準確性大大提高。
  • 中國精度:冷原子鐘中國造
    沒有鐘擺,也沒有秒針走動的滴答聲,一隻「長相」完全不符合人們對鐘的預期的黑色圓柱體搭乘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來到太空,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在軌進行科學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這隻鍾對時間的測量基於原子物理,而又跟大部分的原子鐘不同,這隻鍾應用的是更為先進的冷原子物理技術。
  •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3千萬年誤差小於1秒
    圖為空間冷原子鐘太空運行  中國科學院供圖  新華網北京7月25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運行正常、狀態良好  但在存在地球輻射帶幹擾以及複雜的空間環境下,穩定運行一臺精密的空間冷原子鐘具有極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載荷分系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機所在量子頻標以及冷原子物理等研究積累的基礎上,經過十餘年的攻關,突破了微重力環境下運行的冷原子鐘物理系統、長期自主運行的冷原子製備與操控雷射光學系統、銣原子鐘超低噪聲微波頻率源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 把太空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2個數量級,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
    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現在怎麼樣了?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冷原子鐘在天宮二號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10的負16次方超高精度。
  • 天宮二號上實驗的冷原子鐘技術明年有望在北鬥上應用
    央廣網北京8月17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韓民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隨著日前天宮二號任務圓滿完成、順利隕落,伴隨它一起上天的多個試驗項目也頻傳捷報。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空間冷原子鐘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劉亮接受專訪時稱,在天宮二號上搭載的「冷原子鐘」在天上運行三年,達到實驗目的,傳回大量數據。冷原子鐘是用雷射把原子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明年有望把這一技術應用在北鬥上面,進一步提高我們的導航系統性能。接下來,在載人空間站上,將裝配一套全新的「冷原子鐘升級版」。原子鐘究竟有哪些特殊作用?
  • 上海製造:天宮二號裡的原子鐘3千萬年誤差1秒精度世界第一
    3000萬年誤差1秒的空間冷原子鐘中國第一臺銣原子鐘,誕生在一家小工廠人生中總有那麼幾幕場景會定格。對於84歲的中科院院士王育竹來說,1957年11月17日的那個冬日總是歷歷在目。那一天,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學大禮堂接見中國留學生,王育竹就身處其中。
  • 中國冷原子鐘,耗時5年造出全球首臺,3千萬年誤差一秒
    自從原子鐘誕生以後,世界各國的科技進步十分明顯,GPS與北鬥系統都用上了該技術。之前原子鐘精度基本每過10年都會提升一個等級,但是在20世紀末的時候瓶頸卻出現了,人類對原子鐘的精度提升方面已經遇到困難。造成該困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子本身的熱運動沒有辦法消除,所以相對的誤差還是會出現。
  • 中國冷原子鐘,耗時5年造出全球首臺,3千萬年誤差一秒
    自從原子鐘誕生以後,世界各國的科技進步十分明顯,GPS與北鬥系統都用上了該技術。之前原子鐘精度基本每過10年都會提升一個等級,但是在20世紀末的時候瓶頸卻出現了,人類對原子鐘的精度提升方面已經遇到困難。造成該困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原子本身的熱運動沒有辦法消除,所以相對的誤差還是會出現。
  • 一起來見識一下世界上最「高冷」的鐘
    大家都希望把這樣一臺冷原子鐘送上太空。冷原子鐘研發難從1997年開始,歐洲航天局(ESA)就開始了他們的空間冷原子鐘計劃,他們管這台鐘叫法老鍾,這台鐘已經研製20多年了,還沒有被發射成功。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啟動了類似項目。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兩代科學家傳承夢想把冷原子鐘送上天
    本報訊(記者 黃海華)一臺3000萬年誤差1秒的空間冷原子鐘,此刻正在天宮二號履行它的使命。這是國際上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也是目前在空間運行最高精度的原子鐘。利用雷射冷卻技術,原子的溫度在地面已經降低到接近絕對零度(﹣273.15℃)。「高冷」的背後,是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兩代科學家的無盡求索和傾力付出。
  • 雷射技術助力冷原子鐘的在軌穩定運行
    2016年9月2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並順利進入運行軌道。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據悉,天宮二號搭載的冷原子鐘完成了全部既定在軌測試任務,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與特性,同時實現了天穩7.2×10-16的超高精度,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這一成果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了一至兩個數量級,為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的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中國有一臺全球最準的鍾:放置在太空軌道 3000萬年只差一秒
    近日,有媒體從中科院獲得消息,由我國發射的世界首臺在太空中運行的冷原子鐘已經在太空軌道運行近兩年時間。中國這臺原子鐘的精度非常高,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是人類目前在太空運行的時間計量儀器的最高標準。美國的銫鐘精度大約為2000萬年誤差一秒,可見我國的這臺冷原子鐘精度之高。
  • 天宮二號冷原子鐘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
    新華社電(記者 董瑞豐 張家偉)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搭載的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裡完成了全部既定測試任務,實現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的預定目標,將目前人類在太空的時間計量精度提高1至2個數量級。這一成果24日發表於英國《自然·通訊》。
  • 雷射武器、空間冷原子鐘雙突破,美軍卻還在測試,大國工匠贏讚譽
    資料圖:空間冷原子鐘是「天宮二號」上重要設備而前不久我國已將空間冷原子鐘的成品,裝載在了我國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上面,並發射進入預定軌道,成為世界上首臺在軌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這對中國空間未來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而這些成績的取得也與一個人有著密切的聯繫。
  • 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為何是世界第一的?只因無限的發展空間
    中國的長徵火箭真的非常先進,雖然它距離十全十美還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稱之為"十全九美"真的不為過,而中國並沒有將之納為私用的打算。因此,中國的長徵六號火箭是世界第一的。中國軍工專家的學會超越強者的意志將極大地鼓勵世界其他國家產生研發高科技的熱情,協助全人類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裡程碑,實現全人類的共同繁榮。中國的一箭多星技術的準確度、安全性高,失誤率極低,只有0.02的失誤率。如此低的失誤率,連美國人都非常羨慕這種技術,甚至一度想要獲得這種技術。
  • 宇宙第一原理及空間的本質——頂級物理學家如何解讀?
    李.斯莫林(Lee Smolin)是圈量子引力理論的創始人之一,頂級理論物理學家。他在一本著作的開篇講到了宇宙學第一原理及空間的本質,分享給朋友們,看看頂級物理學家是怎麼解讀這兩個問題的。根據這樣的論證,李.斯莫林將宇宙第一原理定義為:宇宙之外一無所有。基於第一原理,李.斯莫林認為應當將宇宙視為一個封閉系統,進一步的,宇宙中任何實體的定義或描述,僅與宇宙中的其它事物有關。例如,某一物體的位置只能由宇宙中其它物體來確定,其運動也只能通過它的位置相對於宇宙中其它事物的變化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