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防除地下害蟲的工作必不可少。本文介紹了十招防蟲害策略,供大家參考。
01
撒施藥土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30公斤拌細砂或細土25~30公斤,在根旁開淺溝撒入藥土,隨即覆土或結合鋤地把藥土施入,可防地下害蟲。
2
清潔田園頭茬作物收穫後,及時剷除田間雜草,以減少害蟲產卵和隱蔽的場所。
在作物出苗前或地老虎1-2齡的幼蟲盛發期,及時鏟淨田間雜草,減少幼蟲早期食料。將雜草深埋或運出田外漚肥,消除產卵寄主。
3
藥劑拌種用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拌種,堆悶3~4小時,待種子八成幹時播種。有效期25-28天,可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4
毒液灌根在地下害蟲密度高的地塊,可採用毒液灌根的方法防治害蟲。
如甜菜、玉米、花生等作物在苗期受到地老虎為害時,可用40%甲基異柳磷50-75克,加水50-75公斤,在下午4時開始灌苗根部,殺蟲率達90%以上,兼治蠐螬和金針蟲。
5
毒草誘殺將新鮮草或菜切碎,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克,加水2~2.5公斤,噴在100公斤草上。於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間,誘殺地老虎。
用1米左右長的新鮮楊樹枝泡在50倍的40%氧化樂果液中,10小時後取出,於晚間插入春播作物地內,每畝10~15枝,誘殺金龜子效果較好。
6
燈誘殺地老虎、金龜子、蠐螬的成蟲,對黑光燈有強烈趨向性,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可於成蟲盛發期,置一些黑光燈進行誘殺。
7
毒餌誘殺:
用炒香的麥麩、豆餅誘殺螻蛄。一般在傍晚無雨天,在田間挖坑,施放毒餌,次日清晨收拾被誘害蟲集中處理。
放置「糖醋酒合劑」盤(或盆)可誘殺地老虎的成蟲。「糖醋酒合劑」的製作:取糖0.5公斤,醋1公斤,白酒0.1公斤,水7.5公斤,加入15-25克晶體敵百蟲,將上述原料充分攪拌均勻後置於盤中,在傍晚時放在田間約1米高處,次日清晨將藥盤收回,可誘殺大量地老虎成蟲。
將新菜籽餅2.5公斤搓散,放鍋中炒香,把炒好的菜籽餅盛在桶內,然後把用溫水化開的敵百蟲倒入桶內,悶3-5分鐘,於傍晚將毒餌分成若干小份散放於移栽棉田的田中,第二天清早就可見毒死的地老虎蟲體。
8
灌水滅蟲有條件的地區,春播前農田澆灌後,可使土壤的溫度、溼度發生變化,對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生存不利,可使其死亡率在90%以上。
9
地面施藥用敵殺死作常規農藥新法治地老虎。做法是:在傍晚收工後用背負式噴霧器,按畝用2桶清水,每桶清水內加2.5%的敵殺死8毫升,配成2000倍藥液,攪拌均勻,滿地噴灑。
各類地老虎幼蟲出來為害苗棵時,正與藥物相遇,胃毒、重燻、觸殺幾箭齊發,藥效可充分發揮,所有地老虎幼蟲全部中毒,效果極佳。
10
人工捕捉利用金龜子的假死進行扑打,保護樹木不受危害,並減少土中蠐螬發生。在地老虎點片發生時,採用撥土捕捉,有一定效果。對螻蛄也可進行人工捕捉,減輕危害。
《小薊馬大危害 殺薊做好「全方位」》
薊馬體型小,不易察覺,危害重,已成為設施蔬菜生產的一大難題。實際生產中,不少菜農反映薊馬難防難治,多由於無法及時辨別症狀,而盲目噴藥,防治不得法所致。因此,建議菜農防治薊馬時,應結合其生活習性,進行綜合防治,選擇長效+速效,殺蟲+殺卵的藥劑配方,交替用藥,才能實現有效殺滅的目的。
薊馬生活習性
目前,薊馬種類多,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已知約600種。在蔬菜、瓜果上發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春、夏、秋三季主要發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大棚中,為害茄子、黃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發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則是第二個高峰期。
薊馬喜歡溫暖、乾旱的天氣,其適溫為23℃-28℃,適宜空氣溼度為40%-70%;溼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溼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成蟲活躍、善飛,且畏光,白天多在葉背或土壤縫隙中,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薊馬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於葉肉組織內,每次產卵22-35粒。雌成蟲壽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
薊馬為害特點
薊馬以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的汁液,如枝梢、葉片、花、果實等,被害的嫩葉、嫩梢變硬捲曲枯萎,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嫩葉受害後使葉片變薄,葉片中脈兩側出現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現變形、捲曲,生長勢弱。
幼嫩果實被害後會硬化,果實表皮破裂,逐漸失水幹縮,疤痕隨果實膨大而擴展,呈現不同形狀的木栓化銀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嚴重時造成落果,對蔬菜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不僅如此,伴隨著薊馬銼吸植株組織為害,還會傳播以番茄斑萎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
不同蔬菜,薊馬為害症狀也有所區別,如為害茄子時,薊馬若蟲、成蟲潛伏在茄子的萼片底下、植株上部嫩葉及茸毛叢中活動取食,銼吸心葉、嫩芽、幼果的汁液,使被害植株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生長點萎縮。幼果受害後,表皮呈黃褐色斑紋或長滿鏽斑,果皮粗糙,茄果尾端彎曲。
在辣甜椒上,薊馬以成蟲、若蟲銼吸心葉、嫩芽、幼花的汁液,使被害株心葉不能正常展開,生長點萎縮,或新葉展開時出現條狀斑點,茸毛變黑,出現畸形,易脫落。為害幼果,則是群集於果實與萼片附近吸食,造成白色或褐色條斑,嚴重時可導致果實扭曲畸形。或者直接為害花朵,造成落花。
為害絲瓜時,薊馬具有趨花性,卵一般產在花瓣上,卵孵化成若蟲後吸食花瓣汁液而造成花瓣幹邊。
在黃瓜上,薊馬發生輕時,多為害生長點附近葉片,導致葉片皺縮變硬,呈現暗黃色,生長點生長變慢甚至壞死。發生嚴重時,可為害中部功能葉,常沿葉脈取食,即在黃瓜主葉脈兩側呈現均勻連片的小白點。易與黃瓜的褐小斑症混淆。
物理防治
設置防蟲網、防草布。
棚室周圍往往生長大量雜草,這些雜草正薊馬等小蟲的棲息場所,若不及時清除,即使噴藥後將作物上的害蟲殺死,等藥效消失後,薊馬又從殘株、雜草遷移到作物上,會大大降低防治效果,建議菜農及時清除殘株、雜草,或使用防草布除草,清除薊馬的棲息繁殖場所,減少蟲源基數。
同時在棚室通風口、門口等與外界相通的地方設置目數較高的防蟲網,嚴防薊馬的潛入。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嚴密防蟲,防蟲網不是安上就可以了,還需要嚴密。通過在防蟲網四周設置邊褲,穿上鋼絲並加以固定,不會受到風力影響,且防蟲網與棚膜、地面緊貼,避免漏洞產生,達到防蟲的嚴密性。
懸掛粘蟲板。
薊馬體型小,若不注意,易錯過最佳防治時期,等到發現時棚內蟲害已經非常嚴重。粘蟲板以其可以提早發現害蟲發生狀況,並起到一定的殺蟲作用,是棚內蟲害防治的第一步。利於薊馬的趨藍性,可在棚內懸掛藍色粘蟲板誘殺薊馬。粘蟲板要根據棚室的大小選擇合適的數量,每畝一般30-40個,隨著蔬菜的生長隨時調整高度,一般懸掛在植株生長點之上15-25釐米為佳。
高溫高溼,殺滅隱蔽的薊馬。
薊馬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溼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溼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引發若蟲大量死亡。此外,薊馬大量存在於土壤中(多數潛伏在表土下5cm範圍內),根據這兩個特點,在晴天上午澆水時隨水衝施阿維菌素+噻蟲嗪,然後中午前後光照強時關閉風口升溫,茄果類蔬菜棚溫不超過36℃,瓜類蔬菜棚溫不超過40℃,利用棚內高溫高溼的條件,加上藥劑的作用,將薊馬殺滅乾淨。
生物防治
目前在薊馬防治上使用各類生物殺蟲劑、天敵害蟲等生物防治措施越來越多,一般多在薊馬發生初期或發生前使用,常用的生物農藥包括球孢白僵菌、綠僵菌等。生物農藥要起作用,最關鍵的一點是保證其中的有效微生物能夠生存繁殖,用藥時要選擇傍晚、陰天等光照弱時用,並且最好單用,避免拮抗或殺滅有益菌。
化學防治
選對藥,蟲卵兼殺。
由於薊馬的為害特點是銼吸蔬菜嫩稍、嫩葉和幼嫩瓜果中的汁液,使被害嫩葉、嫩稍變硬縮小,茸毛變灰褐色,節間縮短,生長緩慢,因此防治藥劑若無內吸性或者內吸劑量不足,就難以使其胃毒致死,給藥劑防治帶來難度。此外,很多菜農通常只注重成蟲的防治而忽視卵的防治,這也是造成薊馬難防治的一個原因。
因此,防治薊馬,藥劑不但要選具有內吸性,還要具有蟲、卵兼殺的功效,可以是復配藥劑,也可以是幾種藥劑混配成配方。
選用乙基多殺菌素+吡蟲啉+有機矽,或者選用多殺菌素+溴氰菊酯+有機矽。多殺菌素對害蟲具有快速的觸殺和胃毒作用,對葉片有較強的滲透作用,可殺死表皮下的害蟲,殘效期較長,且有一定的殺卵作用;而吡蟲啉則具有觸殺、胃毒和內吸等多重作用;有機矽助劑利於藥液擴展,提高防治效果。這些復配配方既殺蟲又殺卵,防蟲效果大大提高。
用藥部位要全面。
薊馬的卵、若蟲及成蟲隱藏性強,不僅存在於植株葉片、花朵等幼嫩部位,而且也大量存在於土壤裂縫中,不易被發現,若噴藥不全面,只噴葉片,薊馬怎會防住?建議菜農噴藥時要將植株葉片正背面、花器、莖稈、地表等都噴到,而且噴施均勻,噴嚴噴透,以保證防蟲效果。
提前預防,用藥時間要準確。
在保護地蔬菜生產中,薊馬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會有兩個高峰期,即每年的10-12月及來年的3-5月,在高峰期來臨前,提前預防,可避免薊馬的流行。用藥時還要根據薊馬的特性,選擇合適的時間,薊馬怕光,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基本都躲土壤的縫隙內,到了晚上沒有光的時候再出來進行為害,同時也有趨花的習性,這就決定了防治薊馬在花前用藥,也就是選擇在上午開花之前效果才好。晝伏夜出的習性,則決定了防治薊馬在傍晚用藥提高防蟲效果。
注意輪換用藥。
薊馬的抗藥性強,若長期連續使用一種藥劑,容易使薊馬產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菜農一定要注意輪換用藥,除了上述藥劑,也可與甲維鹽、啶蟲脒、阿維菌素等輪換或復配使用,避免抗藥性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