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很早就了解月亮運行規律 每月第一天稱為「朔日」

2020-11-22 鳳凰網江蘇站

導讀:我們的祖先很早就了解了月亮的運行規律,所謂的一個月,就是指月相變化一次所用的時間。在一個月中,頭一天為初一,古人通常稱為「朔日」,這一天,地球上看不見月光。

電影《畫皮》中前一秒掛著圓月,後一秒就說那天是大年初一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這首《月相變化歌》簡單明了地告訴了我們一月之間月亮的變化,如果想記得更簡單點,那就是:十五六會看到圓月,其它時間沒有。

中國人對於月亮的感情,歷來是深厚的。所以,在影視作品中,會有許多月亮的特寫鏡頭。

這不,在電影《畫皮》中,蜥蜴妖怪要吃夏冰,被龐勇發現後,就和蜥蜴妖怪打鬥,這時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亮的圓月,畫面倒是挺唯美。不過當龐勇扶著受傷的夏冰進客棧喊人時,夏冰來了一句:「別叫了,大年初一。哪裡還有人啊。」聽到了吧,這天是大年初一哦,哪裡來的圓月。而且大年初一是沒有月光的,圓圓的大月亮根本看不見。

當然這個錯誤也不偶然,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珅和杜小月說好下月初二去和府,電視劇中初二那晚的月亮可真圓啊。他倆改日子了嗎?

我們的祖先很早就了解了月亮的運行規律,所謂的一個月,就是指月相變化一次所用的時間。在一個月中,頭一天為初一,古人通常稱為「朔日」,這一天,地球上看不見月光。過了一個星期,大約在初八,月球此時已圍繞地球公轉了四分之一圈,在北半球上觀察時,可以看見月亮右側明亮的一面,這通常被稱為「上弦月」。

再過一個星期,大約在農曆十五,此時地球處在太陽和月球之間,整個月亮的光面對著地球,只有這時我們才能看到圓月,古代人稱這一天為「望日」。

又過一個星期,月球此時已圍繞地球公轉四分之三圈,在北半球上觀察時,可見看見月亮左側明亮的一面,這通常被稱為「下弦月」。等到了月底,地球上就又見不到月光了。

如果你有時忘了今個初幾,其實可以看月亮分辨一下。當我們看到的月相外邊緣是接近反C字母形狀時,那麼這時的月相則是農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當我們看到的月相外邊緣是接近C字母形狀時,那麼這時的月相則是農曆十五日以後的月相。

說了這麼多,小編就是想告訴大家,月亮可不是隨便可以拿來當背景的。應該說,所有天文現象在文學作品中都容易出差錯,只不過月亮是寫得最多的,所以也實在是許多作品裡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搞不好就掛錯了。

其實讓月亮出錯,不僅在古裝劇中出現,現代戲也有這種情況。

如電影《人在囧途》裡也有過長達1秒的滿月特寫鏡頭,雖然電影明明講的是過年的事兒;2015年央視春晚小品《小棉襖》,作品劇情時間是「今天過年」,那麼問題來了,小品舞臺背景為啥要弄一輪圓月亮呢?

相關焦點

  • 古人早告訴了我們月亮的運行規律,那麼初一的月亮到底有多圓?
    中國人對月亮的情感,有時候是遠遠大於太陽的,在中國古代的神話中,太陽曾經有十個,烤得大地火辣辣的,人們沒辦法生活,幸好出現了后羿射掉了九個,才天下太平,這就可以看出來,人們對太陽還是心存敬畏,甚至是有些害怕的。
  • 答:為什麼月亮繞地球一圈27天,一個月卻不是27天?
    「月」這個時間單位是根據月亮的規律制定的。月球的公轉周期是27.32天,也就是說,在宇宙中,月球僅僅27天多一點就繞地球一周了,而我們制定的月份天數卻與「27」這個數字完全不掛鈎。 古人可不像我們了解宇宙中天體的運行。眾所周知,從地面上看,月亮有「陰晴圓缺」的變化,我們稱之為「月相」,這是因為月亮的「亮」是反射的太陽光,而巨大的地球本身會對太陽光進行遮擋,光被遮住一塊,反映到月相上就是朔月-上弦月-滿月-下弦月-朔月的周期變化。
  • 古人眼中的月亮不僅可以紀年,還與身體狀態相關
    陰曆以月亮圓缺來定日期,從完全看不到月亮到滿月再到看不到月亮這個過程大約為29.5天,為了協調好這0.5日造成的偏差,陰曆設置了大小月之分,大月為30天,小月只有29天,一般情況下,一年共有6個大月和6個小月。但這種劃分辦法也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陰曆12個月加起來只有354天,跟太陽曆產生了時間差,如果不加幹預的話,月份會越跑越快,再過幾年就會出現剛入冬就進入正月的荒唐情況。
  • 月相變化圖,月相變化規律是怎麼樣的?
    古人有言,「人有悲歡離合,月陰晴圓缺」,充滿了一種傷感的浪漫色彩。但是處於21世紀科技時代的我們,對於月的陰晴圓缺之相必定要考究一番,才能對月亮這個遙遠的星球神秘的面紗有所了解。月相變化圖圖解月球被太陽照亮的半個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鐮刀形的一部分,稱為娥眉月。娥眉月日出後月出,日落後月落,與太陽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當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時和能在西方天空看到娥眉月。上弦月(農曆初八左右);約在農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繞地球繼續向東運行,月地連線與日地連線成90度。地球上的觀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邊亮,呈半圓形叫上弦月。
  • 中秋賞月:月亮究竟是從哪裡升起來的?
    在農曆中,每月初一稱為朔日,意為夜空中看不到月亮。這是因為初一那天,月亮和太陽同時在東邊升起,又同時在西邊落下。耀眼的陽光掩蓋了月亮的身影,所以我們才看不到月亮的存在。而每月十五則稱為望日,當天太陽在西邊落山時,月亮準時從東邊升起,這才是我們印象中東升西落的月亮。
  • 《易經》坤卦:8個字凝練月球運行規律,是地球與月亮運行的符號
    《易經》坤卦:8個字凝練月球運行規律,是地球與月亮運行的符號對於熟讀《周易》的人來說,乾卦是天,坤卦是地,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乾卦如何代表太陽,坤卦如何代表月亮,卻不是眾所周知。事實上,民間認為坤卦代表月亮運行規律的人士,也不在少數,不過大多沒有什麼權威性卻是事實。南懷瑾,作為國學研究的知名大家,明確提出這個觀點,李秀筆記是持支持讚賞態度的,因為我對《周易》的最初理解是在於天象方面。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今年的月亮十七圓
    人們通常認為農曆每月的十五 是月亮最圓的日子 但是大家又常聽到「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這兩個問題 1.月圓是如何產生的 2.農曆是如何規定的 月圓是一種天文現象 據天文學專家解釋 這是因為只有當月亮與太陽的經度相差180度時 從地球上看 月亮與太陽處在正好相對位置的時刻
  • 天體運行與曆法
    我們知道,太陽是有輻射的,有時能量還特別強,所以我國古人通過統計研究,將地球和太陽位置相對合適、有利於萬物生長的日子叫做黃道吉日。黃道一周是360度,每15度劃分一個區間,這個區間就是一個節氣。一周可劃分24個區間,就是有24個節氣,而每個節氣管15天左右。天體運行不僅是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也繞著地球轉。而月亮繞著地球轉一周的時間就是陰曆月份。
  • 月亮為什麼在晚上出來? 月亮升起的時間規律是怎樣的?
    月亮為什麼在晚上出來? 月亮升起的時間規律是怎樣的?時間:2017-07-22 14:28   來源:學習啦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亮為什麼在晚上出來? 月亮升起的時間規律是怎樣的? 為什麼晚上月亮出來,白天太陽出來?是不是地球的自轉周期和月亮公轉周期差引起的。
  • 「日月盈昃」,同時看月亮,古人為何這麼秀?
    這四個字看起來很難理解,但翻譯成白話文就比較簡單了,是太陽每天都東升西落,月亮也會有圓有缺。然而這只是這四個字的表面意思,只是對太陽和月亮自然現象的描述。在這四個字的背後,確實飽含了古人們對太陽和月亮運行規律的探索和思考,並總結了很多的規律,為人類服務。
  • 天象預告|下周三的月亮看不到?為您解讀真實的月
    我國古代的人們給月亮起了很多好聽的名字, 像「玉鉤」、「銀盤」、「嬋娟」、「冰輪」、「玉兔」等等;還有許多關於月亮的神話傳說,「嫦娥奔月」、「吳剛伐樹」、「玉兔搗藥」。有很多古人留下的詩詞中都寫到了月亮,表達了古人的思想感情,比如「月落烏啼霜滿天」 、「露似真珠月似弓」、「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可以列舉出很多優美的詩句。
  • 月有陰晴圓缺,你知道它的變化規律嗎
    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月相的變化規律,總結出其變化周期,並以月相變化規律制出農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陰曆。那月相究竟是怎樣變化的呢,它的變化原因又是什麼呢?,這就要結合月球位置的變化加以說明。接下來,本文將從月球一個公轉周期中位置的變化,解釋月亮升落的時間變化和月相變化。
  • 天象預告|下周三的月亮看不到?為您解讀真實的月
    有很多古人留下的詩詞中都寫到了月亮,表達了古人的思想感情,比如「月落烏啼霜滿天」 、「露似真珠月似弓」、「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可以列舉出很多優美的詩句。很多名勝古蹟也都和月亮有關,像「盧溝曉月」、「二泉映月」、「三潭印月」等等。那麼真實的月亮究竟是怎樣的呢?它又有什麼運行變化的規律呢?
  • 中國古人何以對月亮情有獨鍾
    一、「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月亮與歷史月亮,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宇宙精靈,《史記天官書》雲:「月者,天地之陰,金之神也。」古人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來說明四季,春屬木,夏屬火,夏秋之交屬土,秋屬金,冬屬水。秋天,月亮最明、最清晰,所以是「金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