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a Materialia》:增材製造3D高熵合金能量吸收能力遠超傳統金屬

2020-09-26 特鑄雜誌

導讀:發展了一種藉由油墨書寫與熱燒結相結合的方法來增材製造三維結構鈷鉻高熵合金。合金晶格表現出突出的能量吸收能力,這來源於三維結構以彎曲為主的變形模式,以及等軸晶的完全退火均勻微觀結構,共同導致了顯著的應變硬化。該研究為3D列印高級建築材料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適用於各種結構應用。


建築材料在自然界和工程材料中無處不在,通常適用於熱交換、催化、機械阻尼和能量吸收等各種工程應用。建築材料的性能取決於其拓撲結構和組成材料。傳統的建築材料製造技術通常依賴於液體熔體的連接和發泡,這對拓撲結構造成了限制。隨著增材製造(AM)技術(3D列印技術)的發展,具有3D幾何複雜拓撲結構的材料和部件現在得以直接實現。。

據報導,高熵合金(HEAs)具有特殊的力學性能,包括超高的斷裂韌度和與某些金屬玻璃相似的強度,是潛在的高性能建築材料。為了利用AM和HEAs的綜合優勢,近年來對HEA的AM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的研究方法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如能耗要求高、運行成本高,還會產生與複雜熱歷史相關的極不平衡微觀結構,導致殘餘應力較高,甚至產生微裂紋,從而降低製造部件的性能和逼真度。

基於此,近日美國麻省大學的Wen Chen教授課題組以鈷錳礦為例,提出了一種通過預合金化鈷鉻微粉DIW與直接後燒結相結合的方法來實現三維結構HEAs的AM。研究成果以「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architected CoCrFeNiMn high- entropy alloy with great energy absorption」為題發表於期刊《Scripta Materialia》中。文中發現燒結三維結構的CoCrFeNiMn顯示出一個均勻的微觀結構,具有超常的機械能量吸收,遠遠超過傳統的金屬結構。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0.08.028


SEM、XRD和EBSD-IP圖結果顯示,在燒結狀態下,發現了均勻的單相FCC結構,且燒結後發現元素分布非常均勻。EBSD-IPF圖顯示了具有隨機取向晶粒的等軸粗晶結構的普遍性。這種退火良好的等軸結構與其他高能雷射或基於電子束的AM製備的結構有著本質上區別,其中非平衡的結構通常佔主導地位。這種趨勢表明,憑藉完全間擴散和等溫燒結,DIW技術有可能提供結構均勻且可忽略殘餘應力的樣品。此外,儘管燒結溫度相對較高且時間較長,仍然在晶界和三聯結處觀察到一些殘餘孔隙,可能是初始粉末的較大尺寸引起的固相燒結最後階段的驅動力較小導致的。

能量吸收密度Ashby圖顯示,3D結構的CoCrFeNiMn顯示出現有建築材料(如密度相似的鋼和鈦合金建築)無法達到的突出能量吸收,推測歸因於完全退火的微觀結構,在其三維晶格和組分大塊試樣中觀察到顯著的應變硬化。對其微觀變形機制研究發現,除了組成材料中的固有位錯硬化機制外,晶格的彎曲主導宏觀變形模式很可能是另一種機制,正如許多其他具有相同拓撲結構的延性建築材料所證明的,和3D結構CoCrFeNiMn在壓縮時的顯著應變硬化有關。

該研究為設計和3D列印具有極高的機械能量吸收能力先進的建築材料提供了新的機會,適用於各種高附加值行業領域的應用。未來還將進一步推進該項工作,以充分了解這些三維結構HEAs塑性變形的微觀機制,這對優化微觀結構和結構拓撲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電弧增材製造高熵合金玩出新高度:多股絞絲增材
    高熵合金提出十餘年來,由於理論和性能上的突破,是研究人員的研究重點之一。其中增材製造因其獨特的優勢,收到研究人員和產業領域的關注。增材製造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粉末和絲材兩種,對高熵合金來講,目前主要是粉末為主,用於選區雷射融化(SLM)、雷射熔覆(LMD)、選區電子束熔化(SEBM)和等離子弧增材製造(PPAW)等。
  • 安徽工大&北科:增材製造高耐蝕性CoCrFeMnNi高熵合金
    導讀:本文採用選擇性雷射熔煉(SLM)製備了CoCrFeMnNi高熵合金(HEA)。與鑄態相比,SLMed的CoCrFeMnNi HEA的腐蝕電流密度下降了58%,表明SLMed的HEA具有比鑄態合金更好的耐腐蝕性能。高熵合金(HEA)通常具有優良的性能,例如良好的熱穩定性,強的耐腐蝕性和較高的延展性,這歸因於HEA的高混合熵和緩慢的擴散作用。傳統的製造工藝,例如鑄造,機械合金化,粉末冶金和表面沉積,已被廣泛用於製造HEA 。
  • 雷射/電子束增材製造技術用於金屬材料的多材料增材製造
    同時對採用該技術製造的多金屬材料的增材製造也做了介紹。在這裡,我們為大家呈現一種通過冶金的辦法製造多材料的手段,即採用送粉雷射增材製造和組合式合金成分設計兩種手段結合在一起來製造多材料金屬材料。作為案例,首先為大家展示混合兩種不同類型的工具鋼:Cr-Mo-V熱作模具鋼和含Ni馬氏體時效硬化鋼。然後展示其他的案例。
  • 極限抗拉強度1100 MPa,德國亞琛3D列印高熵合金NADEA
    以往,這些高熵合金是通過鑄造出來的,然而,鑄造時容易出現成分偏差現象。並且硬度很高,難以進行後期的機械加工。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3D列印在高熵合金的製備方面提供了一條曲徑通幽的解決辦法。HiPEACE高熵合金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日立製作所和日本東北大學開發出了在拉伸強度和耐腐蝕性能方面出色的3D列印高熵合金「HiPEACE」。日立和日本東北大學調整了粉末床的電子束能量及掃描速度,並將預熱處理的溫度(預熱溫度)控制到必要的最低限度。通過降低預熱溫度,拉大與熔融溫度之間的溫度差,從而加快凝固速度。
  • 金屬雷射增材製造技術發展研究
    一、前言雷射增材製造(LAM)屬於以雷射為能量源的增材製造技術,能夠徹底改變傳統金屬零件的加工模式,主要分為以粉床鋪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選區熔化(SLM)、以同步送粉為技術特徵的雷射直接沉積(LDMD)[1]。目前 LAM 技術在航空、航天和醫療領域的應用發展最為迅速 [2~4]。
  • 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上
    作為連接增材製造領域國內外業內優質資源的平臺,3D科學谷與AMPOWER合作面向全球市場的增材製造年度全球研發市場報告,本期,3D科學谷選取了填寫了網上問卷的國內部分企業(包括設備、應用、材料領域)的研發情況與行業分享。
  • 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在民用航空領域的應用與挑戰
    與傳統加工技術相比,金屬增材製造技術具有加工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無需刀具、模具,小批量零件生產成本低等優點,可實現多種材料複合製造[3],可以解決型號研製階段快速響應的難題,在民用航空領域取得了快速發展。
  • 粉末冶金高熵合金將獲更多用武之地
    高熵合金可能具有理想的優異性能  在傳統概念中,合金中加入的金屬種類越多則越容易脆化,然而含有多種金屬的高熵合金卻不會脆化。學界認為,高熵合金可能具有很多理想的優異性能。因此,高熵合金作為一種新材料在材料科學及工程領域受到大量關注和高度重視。
  • Part2-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
    作為連接增材製造領域國內外業內優質資源的平臺,3D科學谷與AMPOWER合作面向全球市場的增材製造年度全球研發市場報告,本期,3D科學谷選取了填寫了網上問卷的國內部分企業(包括設備、軟體、材料領域)的研發情況與行業分享第二期的2020中國3D列印-增材製造設備、材料、軟體研發進展情況。
  • 《Scripta》:突破!實現高熵合金超高延伸率和屈服強度
    尤其是在粉末冶金製造的合金中,人們對高抗拉強度和大延伸率的可實現性是充滿信心的。本文開發了一種基於粉末冶金的製造方法,該方法通過使用高壓扭力對CoCrFeMnNi高熵合金粉末進行冷壓成形,然後對其進行退火,從而實現抗拉強度和韌性的高協同作用。
  • Part4: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
  • 鎳基合金增材製造最新綜述:雷射粉床熔化成形Inconel625鎳基合金...
    背景介紹增材製造又稱為3D列印,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先進位造技術。理論上,增材製造技術可以將任何CAD模型轉化為物理實體,這極大地增加了複雜零件的幾何設計自由度和製造能力。圖1 雷射粉床熔化技術示意圖對於金屬來說,雷射粉床熔化(LPBF)主要利用高能量雷射束逐層熔化預置的薄層金屬粉末,在凝固和冷卻後可形成高性能部件,是最有前景的增材製造技術之一。該項技術尤其適合於小批量、高精度、個性化、複雜結構零件的成形加工,在航空航天、生物醫療、汽車、磨具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Part2:深度剖析NASA採用多合金增材製造和複合材料實現輕質可重複使用的推力室組件
    增材製造(AM)為具有複雜內部特徵的精密部件(例如以前不可能通過傳統工藝加工出來的帶複雜冷卻流道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帶來了重大的設計和製造機會。除了減輕重量並實現性能優化外,3D列印技術還可以顯著節省成本並縮短製造周期。
  • 3D列印(增材製造)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2、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與傳統的金屬製造技術相比,增材製造機製造金屬時只產生較少的副產品。隨 著列印材料的進步,「淨成形」製造可能成為更環保的加工方式。3、完成複雜結構的實現以提升產品性能: 傳統減材製造方式在複雜外形和內部腹腔結構的加工上具有局 限性,而增材製造可以通過進行複雜結構的製造來提升產品性能,在航空航天、模具加工等領域具備減材製造 方式無可比擬的優勢。
  • 金屬頂刊Acta Mater:可以增材製造的新型高溫合金
    增材製造(3D列印)被廣泛認為是當代的顛覆性技術,然而對於關鍵的航天航空部件而言,有諸多痛點尚未解決。例如應用於飛機發動機渦輪的高性能高溫合金,由於增材過程中會產生過多微觀缺陷,很難付諸應用。長期以來,高溫合金的設計通常需精準把控十種元素以上的成分才能獲得必要的性能,這導致基於實驗的「暴力破解」法杯水車薪。且高溫性能的持續損傷和壽命評估須大量數據支持。高溫合金的設計與發展一直是行業難題。近期,牛津大學的湯元博博士與Roger C Reed院士等研究者通過合金設計(Alloys-By-Design)的理念成功設計出兩款新型可增材製造的高溫合金。
  • Optomec使用金屬增材製造維修超過1000萬個渦輪葉片
    important}導讀:據3dprintingmedia網站9月1日報導,位於新墨西哥州的金屬增材製造公司Optomec稱旗下客戶已經使用該公司的金屬3D列印技術成功翻新或維修了超過1000這一裡程碑的取得是該公司旗下100多個客戶通過使用金屬增材製造系統對安裝的航空發動機服務實現的。
  • 高效細化劑助力增材製造
    導讀:增材製造(AM)是一種有前途的生產方法,擅長生產複雜的幾何形狀。這些增材製造材料性能取決於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微觀結構,對晶粒結構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本研究探討了納米功能化鋁合金中存在的獨特熱條件和晶粒細化的途徑,重點研究了Al-Ta體系,其中Al3Ta金屬間化合物被證明具有可觀的晶粒細化能力。當Ta以1vol %或更高的濃度加入時,晶粒尺寸比純鋁小1000倍。
  • 高效細化劑助力增材製造
    導讀:增材製造(AM)是一種有前途的生產方法,擅長生產複雜的幾何形狀。這些增材製造材料性能取決於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微觀結構,對晶粒結構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本研究探討了納米功能化鋁合金中存在的獨特熱條件和晶粒細化的途徑,重點研究了Al-Ta體系,其中Al3Ta金屬間化合物被證明具有可觀的晶粒細化能力。
  • 重要綜述:金屬增材製造中微觀結構和力學性能的各向異性和異質性
    金屬增材製造(AM),通常稱為金屬三維(3D)列印,是一種將金屬材料(以粉末,金屬絲,片狀等形式)結合在一起以通常逐層地製作3D模型的對象的過程。大多數研究清楚地表明了金屬增材製造技術的優勢,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微觀結構和機械性能的各向異性和異質性。
  • 一文讀懂高熵合金
    由於高熵合金可能具有許多理想的性質,因此在材料科學及工程上相當受到重視。過往的概念中,若合金中加的金屬種類越多,會使其材質脆化,但高熵合金和以往的合金不同,有多種金屬卻不會脆化。高熵合金其內部微觀結構混亂,原子排布隨機、無序。這種合金是通過對高溫液態金屬快速冷卻(快速淬火)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