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燦燦亮閃閃的花朵,像一群黃蝴蝶,又似一道金色瀑布
綠草地變成了黃金毯
一陣微風吹過,一片片「金子」灑落,不一會兒地面上就鋪了一層黃金毯?!我疑惑地抬頭一看,哦,原來是「阿勃勒」開花了啊!
阿勃勒是豆科蘇木亞科植物,身高10至15米左右的落葉喬木。每年春末夏初,是它繁花盛開的季節。屆時,它的花朵將競相開放,一長串一長串地垂吊著,每串長約20至40釐米,像美麗的黃金色風鈴,又像是金燦燦的小瀑布。
當風兒吹過,金黃色的花瓣就紛紛揚揚地灑落,猶如一場黃金雨從天而降,美麗極了!正因如此,人們還贈與了它「金急雨」「黃金雨」的美稱。
臘腸樹的果實不會裂開,那麼它的種子如何逃出來長成小樹呢?
「臘腸」熟了
每年花落之後,更有趣的一幕出現了:一根根「臘腸」掛滿了枝頭!其實,「臘腸」就是阿勃勒的果實——長棍棒莢果,長約30至60釐米,粗約2釐米左右,果莢不會開裂。不過,隨著時間的流轉,果實會從淺綠色變成深綠色,再變成黑褐色;當全身都呈現黑褐色時,就說明「臘腸」成熟了!難怪它叫「臘腸樹」,真是太形象了!
不過「臘腸」貌似並不美味,剝開後,有一股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裡面的果肉黏黏的,有點像黑色的瀝青,還藏著數十顆像芸豆一樣的種子。
阿勃勒是一個「大名人」,身上榮譽可不少,國花、省花、校樹……
在故鄉南亞,由於花朵富麗堂皇,它深得人們的喜愛。在泰國,人們認為它那黃色的花瓣象徵高貴的皇室,於是把它選為國花,賜予它泰文名字「拉查樸」,也叫「猜雅樸」。2011年,泰國世界圓藝博覽會的標誌也是阿勃勒。而在印度,它還是南部喀拉拉邦的省花,是當地新年典禮的專用花卉。
17世紀中葉,阿勃勒被引入我國臺灣,由於其花朵燦爛美麗,所以作為行道樹與庭園觀賞樹遍植於全島各地,臺灣師範大學甚至將它選為校樹。
阿勃勒除了可以觀賞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用途。它的果肉有輕瀉作用,可以用來製作瀉藥;種子可用於祛痰、驅除蛔蟲等;花朵可醫治胃病,也能製作瀉藥;嫩葉可用來醫治皮膚病、風溼病和中風等。阿勃勒的樹皮裡含有單寧,可從中提取紅色染料和栲膠。
它木質堅硬,耐朽力強,光澤美麗,可以作為建築物的支柱,還可製成農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