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2020-08-08 天文在線

一種新的計算機模型顯示了這顆矮行星上的地下海洋是如何使地震波得以傳播的。冥王星的心形湯博區域——一個巨大的,高度反射的地質特徵,被NASA的新視野號飛船在2015年飛越時以美麗的清晰度捕捉到——可以說是矮行星的美學亮點。它的橢圓形的西葉,1240英裡長的Sputnik Planitia,引起了行星科學家的注意:它似乎是一個巨大的古代衝擊雕刻出來的碗。今天,它充滿了年輕的浮冰攪動氮冰。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翻譯擬:就像星空的浪漫愛情,一次遠古的星球碰撞,在冥王星留下心形痕跡

一個新的計算機模型顯示了這顆矮行星上被掩埋的海洋是如何傳播地震波的。

冥王星的名為「湯博區」的心型區域——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在2015年飛越時捕捉到的一個巨大的、高度反射性的地質特徵,清晰而美麗——可以說是這顆矮行星的「顏值亮點」。它西部橢圓狀那長達1240英裡的斯普特尼克冰原,引起了行星科學家的注意:它看起來像一個因遠古撞擊產生的大碗。並且時致今日這裡仍然遍布年輕的翻騰的氮浮冰。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新地平線號」未能很好地觀測到冥王星的另一邊。但它仍然看到了斯普特尼克冰原背面的地區,那裡看起來像是由裂縫、土丘和坑窪組成的亂七八糟的地質拼圖。科學家在沒有明確的形成機制的情況下推測它的起源。

新的研究懷疑這可能跟形成斯普特尼克冰原的撞擊有關。根據對那次大災難的模擬,它在冥王星表面和內部產生了強大的地震波,地震波到達了星球另一端的區域,撕裂了那裡的土地,形成了「新視野」號所看到的奇怪地貌。至關重要的是,目前科學家們認為,只有在冥王星擁有一個93英裡厚的地下液態水海洋的情況下,這些強有力的地震波才有可能傳播,並且形成具有如此規模的混亂地形。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這項研究成果在德州伍德蘭市舉辦的第51屆月球和行星科學會議上被展示,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而被取消。該模型仍處於早期階段,還有待同行評議。但是,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行星科學家詹姆斯·塔特爾·基恩認為,利用撞擊和其他地方可能相關的地質特徵來推斷冥王星的內部結構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想法」,雖然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地下海洋

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行星地質學家Paul Byrne也沒有參與這項研究,他說,如果這種模擬行星地震學的方法成立,將被隔空破解的可能不只是冥王星的秘密。從太陽系那些冰凍巨行星的衛星到隱藏在柯伊伯帶其他地方的寒冷巨行星,同樣的原理可以擴展到所有的冰雪星球和衛星。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的行星科學家賈尼·拉迪博(Jani Radebaugh)表示,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提醒人們,新視野號與冥王星的接觸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她補充道:「令人著迷的是我們如何一點一點的發現這些價值。」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冥王星存在地下海洋的關鍵證據在2016年被闡明。新視野號與這個矮行星的親密接觸將斯普特尼克冰原帶入人們視野,科學家們意識到這撞擊盆地處在一個奇怪的地方:它坐落在赤道上,在軌道上與冥王星最大的衛星冥衛一保持一致,這個衛星與冥王星的相對位置始終保持不變。模型表明,當盆地形成時,冥王星的赤道在其他地方,但撞擊發生後,地下的液態海洋開始上湧進裂縫,而冰在裂縫上聚集。由於這個潮溼、沉重、充滿冰的隕石坑的突然出現,冥王星傾斜到目前的位置,形成了新的赤道。

但這個理論仍然只是一個假設,需要更多的證據來證實海洋的存在。在地球、月球和火星上,科學家們使用機器探測穿過星體的地震波,這些地震波根據所穿過的物質進行反射、偏轉和扭曲,然後用這些波描繪出星體地下層的圖像。但這種方法在遙遠的冥王星不可能實現,因為那裡還沒有探測器,未來也沒有相關任務的計劃。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事實上,答案就藏在數十億英裡之外的水星上。它的一面是卡洛裡盆地(Caloris Basin),一個950英裡長的隕石坑,而在相對應的另一面,則是由破碎的巖石和令人發狂的起伏地形組成的混亂地貌。Radebaugh說:「在水星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類似的情況。」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這片崎嶇不平的地形是卡洛裡大撞擊的結果,就像斯普特尼克冰原和另一面那片起伏不平的陸地也可能是冥王星自身巨大撞擊的結果一樣。

因此,科學家們想到為什麼不通過重現冥王星地震來找出答案呢?他們轉向iSALE,它可以模擬行星尺度的撞擊,並複製撞擊衝擊的物理過程。阿德琳·丹頓是普渡大學行星地質學的博士生,也是這項新研究的主要專家,她說她已經「將冥王星炸了無數次」。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模擬地震

這個模擬極其成功地再現了斯普特尼克冰原的規模及其對映面嚴重破碎的地形,此外還包括了一枚250英裡長的拋射物,它以每小時4500英裡的速度徑直撞向冥王星。在這個模型中,當斯普特尼克平原被撞出來的時候,巨大的衝擊波穿過冥王星。使這顆矮行星發生物理變形的應力波尾隨著衝擊波。它的運動與傳播介質中的聲速相關。應力波迅速穿過冥王星的巖石內核,然後緩慢地穿過冰殼。而它在夾在兩者之間、厚達93英裡的液態水海洋中傳播的速度還要更慢。

研究表明,冥王星一側的碰撞撕裂了另一側的地形

海洋作為一個屏障,阻礙了應力波從巖石核心傳播到斯普特尼克平原的對面。但這一效應被這個夾層蛋糕一樣的行星的另一個方面抵消了:海洋屏障也意味著穿過冰層的地震能量被困在那裡,增強了這些能量到達對面的能力。

作者: Robin George Andrews

FY: 瓶子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環遊冥王星」:你將看到什麼神奇景象?
    很顯然,我們首先需要創造性地假設冥王星表面有了一定的基礎設施建設,要知道,冥王星表面最溫暖時也僅有零下223攝氏度,堪稱「怪物級」嚴寒;此外,我們還需要面對其他許多對人類探訪者不利的環境條件。另一方面,我們對冥王星的了解,只限於新視野號飛掠的一側表面,因此對另一側半球的冒險旅行也只能靠發揮想像力了。
  • 一側透明,一側反光的單向玻璃是什麼原理
    有一種玻璃,對於站在暗處的人來說,這是一面透明的玻璃,而對站到另一面的人來說,卻是一塊鏡子。這種神奇的玻璃名叫單向透視玻璃。但是這種一側透明,一側能反射光的單向玻璃是什麼原理呢?現在,你理解這種一側透明,一面能反射光的單向透視玻璃是什麼原理了吧,不過這種玻璃一般在監控室、精神病院、大學科研機構研究室等地方使用較多,所以很少在普通房屋中見到。
  • 「環遊冥王星」:數千米高的冰脊,猶如鋒利鋸齒刀
    探險者僅知曉著陸冥王星表面半球的地形結構,因此對另一側半球的冒險旅行僅能想像猜測。萊特冰火山和皮卡爾山脈對於科學家充滿謎團,其圓形結構和較深窪地表明它們是由冰構成的巨大火山,但科學家仍不完全確定冰火山形成原理與地球巖石火山有什麼區別,這些巨大山脈在冥王星表面可能發生冰噴發,儘管該觀點仍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析。
  • 黑洞的另一側是平行世界嗎?
    以霍金為首的科學家認為,落入黑洞未必就意味著徹底消失不見,因為格局物質守恆定律來看,有進的就必定就有出的,所以就算是黑洞,它肯定也存在著一個出口,讓這些物質能夠從另一個通道出去,而這些科學家把這個假想的出口的洞口稱之為
  • 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只長在一側?
    比目魚是鰈形目魚類的俗稱,因其兩隻眼睛位於頭部同一側而為大眾所熟知。在公元前220年前後成書的《爾雅》中就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的記載。牙鮃眼點上升,兩眼位於同側比目魚外形左右明顯不對稱,這是在其變態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其不對稱主要表現為一隻眼睛從頭部一側移到另一側、身體兩側色素分布明顯不對稱
  • 小心另一側耳朵退化!
    這些患者會認為,我只要有一側耳朵戴上助聽器,聽到聲音就行了,另一側聽不見聲音也沒關係,沒必要再浪費錢。但是,我必須提醒,如果你雙耳都有聽力損失,卻只配單耳助聽器,你會失去聲源定位能力,無法判斷聲音的來源,會增加日常生活的危險性。並且,這容易造成一側耳朵負擔加重,從而導致聽力可能進一步下降。
  • 新視野團隊發布冥王星的另一面
    由於新視野號以每小時31,000英裡(50,700公裡)的速度由冥王星加速,因此它的儀器只能捕獲行星的一側,該一側背對著冥王星的大型衛星Charon,並且被稱為相遇或近側,高解析度。這張冥王星的地質圖顯示了其多樣的地形。圖片來源:NASA / New Horizons / SA Stern等,2019在近側看到的陡峭的葉片地形,高達1000英尺(300米),在遠側也很豐富。迄今為止,尚未在太陽系的其他任何地方發現該地形。
  • 美國一科學家揭開比目魚眼睛長在同一側秘密
    北京時間10月2日消息,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150年前,比目魚和的眼睛為什麼不像其他魚類那樣對稱地長在腦袋的兩側,而是長在同一側?這個看似不大可能的進化結果一直困擾著達爾文,他試圖解開這個謎團,但沒有成功。150年後的今天,科學家通過對處於進化中間階段的比目魚化石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比目魚與眾不同的頭骨在數百萬年間的進化證據。
  • 單向鏡子真的只能一側透光嗎?
    仔細想想會覺得好奇:這種一側透明、一側能反射光的單向鏡子是什麼原理呢?實際上,對於光只從一側可以通過,而另一側被全部反射的鏡子是不存在的,所謂單向鏡子的叫法實際上是人類主觀視覺上的錯誤造成的。它的準確稱呼是半透半反鏡,對於兩側的光所起的作用是對稱的。
  • 最新研究發現:冥王星神秘的「心」形地形,可能有一個奇怪的作用
    ,這樣一個巨大而且平坦的地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一直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疑問,根據最近的一個研究報告,科學家對這個神秘的地形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幫助冥王星大氣形成對流,並且影響冥王星全球的大氣流動。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專家、加利福尼亞州天體物理學家和行星科學家唐基貝特朗(Tanguy Bertrand)的研究團隊認為,由於冥王星表面基本上被一層厚厚的氮冰所覆蓋,而在這個神秘的「心」形地帶,白天,這些氮冰會升華,到了晚上,由於溫度下降,這些冰又落到冥王星表面。
  • 在太陽的另一側,會不會有一個地球人永遠觀察不到的行星?
    但還有一個未知區域,人類的望遠鏡永遠都觀測不到,甚至在太空的哈勃望遠鏡也無能為力,就在和地球對稱的太陽另一側,有太陽遮擋,啥都看不見,也許在那裡就藏著另一個地球!
  • 尼亞加拉瀑布兩側「風光各異」 美國一側遊船上擁擠 加拿大一側...
    位於加拿大與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瀑布最近出現「新風景」:美國一側遊船上遊客成群結隊,加拿大一側則略顯空蕩。5月19日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瀑布的彩虹橋旁拍攝的加美邊境地帶。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在尼亞加拉瀑布運營遊船的美國霧中少女遊船公司數據顯示,在瀑布美國一側,遊船可按最大載客量的一半運營。在加拿大一側,一艘最大載客量700人的遊船最多只能搭載6名乘客。加拿大魁北克省居民朱莉·普羅諾沃和家人21日前來遊覽尼亞加拉瀑布,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們實際上拍了一張(美國)遊船的照片……我覺得在那種船上不是非常安全。在這邊更好。」
  • 史上最佳的冥王星照片誕生!前所未有的細節「曝光」在人類眼前!
    但是一項名為「冥王星的遠端」的新研究讓科學家們看到了迄今為止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這項研究的作者來自各種機構,包括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據了解,他們通過新視野號的數據將冥王星遠側的最佳圖像拼湊在一起造就了這張目前最完美的冥王星照片。
  • 這張海灘照火了:疫情期間一側人頭攢動,一側空...
    當地時間3月28日,美國佛羅裡達州某海灘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側人頭攢動,一側空無一人。而記錄下這一幕的是一名用戶名為@Travis Akers的網友。與照片一同發布的還有這樣一段文字。「這張照片是今天下午3時的(情景)......杜瓦爾縣的所有海灘都關閉了,而聖約翰縣只關閉了海灘的停車場。」截至發稿,這條推文已經獲得超過1.3萬次轉發及3.2萬個點讚。
  • 奇特的夏威夷島,一側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另一側卻是荒漠植被
    夏威夷島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特徵,對於夏威夷島的自然帶分布產生的重要的影響。夏威夷島上的火山噴發夏威夷島的面積約為1.04萬平方千米,和我國的直轄市天津的面積相當,但是在這麼小的區域內,我們竟然能夠看到從熱帶雨林自然帶到熱帶荒漠自然帶的神奇變化。
  • 八顆行星都會排列在太陽的同一側嗎?
    是否會有那麼一刻八大行星在太陽的同一側排成一條直線? 我們太陽系的12大行星 是否所有行星會排列在太陽的同一側
  • 我國科學家找到證據:恐龍丟失一側卵巢變成鳥
    但是,前段時間我國中科院的一支科研團隊在發表於《生物通訊》期刊上的論文中指出,他們發現了遠古時期鳥類缺少一側卵巢的化石,這說明恐龍是鳥類的祖先,這是為何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恐龍最早從1.2億年前就開始向鳥類演變,但並非所有恐龍都能演變成鳥類,一種體表長出羽毛的獸腳類恐龍成為了鳥類祖先的可能答案。那麼我國科研團隊是如何發現鳥類的單側卵巢與恐龍之間的關係呢?
  • 冥王星的衛星冥衛一,這裡有30個關於它的小知識,你知道幾個?
    2、 與冥王星的另兩顆衛星海德拉與尼克斯不同,卡戎不是橢圓形的。 圖解:詹姆斯 克裡斯蒂注意到冥王星的一側有一個微小的凸起,隨後發現了卡戎。
  • 為啥每月只有一側卵巢在排卵,促排卵藥物會把卵子提前排光嗎
    為啥每月只有一側卵巢在排卵?女性的卵巢跟人類的眼睛和耳朵差不多,也是成對出現的,在子宮的兩側各有一個,排卵可以由一側卵巢連續排出,也可以由兩側卵巢輪流排出,一側卵巢如果出現下面兩種問題,就可能不排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