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夏威夷島,一側是茂密的熱帶雨林,另一側卻是荒漠植被

2020-12-04 地理沙龍號

夏威夷群島屬於大洋洲,是美國的領土,從而使得美國成為了地跨北美洲和大洋洲兩大洲的國家。夏威夷群島位於赤道以北太平洋中部,北回歸線穿過群島中部,從經緯度位置來看,夏威夷群島介於北緯18°至28°之間,西經154°至178°之間,組成群島的島嶼數量眾多,島嶼總數超過130個以上,其中比較大的島嶼有考愛島、尼豪島、歐胡島、摩洛凱島、拉奈島、茂宜島、卡胡拉威島和 夏威夷島等八個,其中夏威夷島是最大的島嶼。

夏威夷島的植被分布

為什麼在廣闊的太平洋中部會形成一系列的群島呢?夏威夷眾多島嶼都是屬於火山島,是由於海底火山噴發巖漿不斷堆積而形成的,夏威夷群島附近海底是太平洋地殼斷裂帶的所在位置,由於板塊的張裂作用,使得地下的巖漿順著斷裂帶的裂隙上升,最終湧出海底,形成火山噴發,持續不斷的火山噴發和板塊的移動,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夏威夷群島。

夏威夷群島位置圖

夏威夷群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為頻繁的地區,在最大的島嶼夏威夷島上就有兩座著名的活火山,位於島嶼南側的是冒納羅亞 火山,海拔高達4176米;位於島嶼北側的是冒納開亞火山,海拔4205米,從山地的高度劃分來看,這兩座火山都屬於「高山」,所以在山頂上有冰川的存在。夏威夷島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形特徵,對於夏威夷島的自然帶分布產生的重要的影響。

夏威夷島上的火山噴發

夏威夷島的面積約為1.04萬平方千米,和我國的直轄市天津的面積相當,但是在這麼小的區域內,我們竟然能夠看到從熱帶雨林自然帶到熱帶荒漠自然帶的神奇變化。具體來說,就是在夏威夷島的東部地區多分布這植被茂密的熱帶雨林,而在西側地區多是植被荒蕪的熱帶荒漠,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截然不同的植被分布狀況呢?

夏威夷島東側植被

從夏威夷島的緯度位置來看,該島嶼地處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之下,正常情況下,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下沉氣流的影響,多出現晴朗天氣,氣候乾旱,以全島分布荒漠植被為主。但是,恰巧位於夏威夷島東部海域有一股暖流的影響,給沿岸地區增溫增溼,另外在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的過程中,夏威夷島也會受到東北信風一定的影響。

夏威夷島西側荒漠

對於夏威夷島東部地區來說,東北信風會把太平洋溼潤的空氣吹向陸地,同時由於島嶼上高聳的火山阻擋,暖溼空氣沿島嶼東部迎風坡爬升,冷卻凝結,形成豐富的地形雨,使得夏威夷島東部地區氣候呈現高溫多雨的特徵,植被茂密。而島嶼西側位於東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稀少,同時暖流的影響也減弱,該地區依舊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以荒漠植被為主。

冒納羅亞火山

獨特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徵和洋流等因素共同造就了夏威夷島神奇的自然帶分布,在這個島上幾乎能看到所有的自然帶分布,從以熱帶雨林為代表的森林、到熱帶荒漠為代表的荒漠、再到火山頂部的冰川為代表的高寒荒漠等,是自然界賜予的瑰寶。

相關焦點

  • 陸地自然帶中最茂密「熱帶雨林帶」,其中最稀有的東西是什麼?
    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森林自然帶、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對應的區域水分條件從溼潤逐步過渡到乾旱。由於森林生長所需要的水分較多,所以森林自然帶對應的乾濕地區主要是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
  • 熱帶雨林地區植被茂密,擁有最多的生物量,為什麼土壤卻很貧瘠?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能夠生長植被的疏鬆表層,其厚度通常只有幾十釐米,土壤是自然界饋贈給人類的寶貴財富,是人類進行農業生產的基礎,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我們所需要的農產品幾乎都來自於土壤。生物中的枯枝落葉、糞便屍體等都是有機質的來源,那麼是不是全球生物量最多的熱帶雨林地區,所發育的土壤是最為肥沃呢?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其實並不然,熱帶雨林地區雖然擁有最為茂密的森林和動物種群數量,擁有最多的枯枝落葉,但是在熱帶雨林地區發育的地帶性土壤確是一種比較貧瘠的磚紅壤。
  • 一側透明,一側反光的單向玻璃是什麼原理
    有一種玻璃,對於站在暗處的人來說,這是一面透明的玻璃,而對站到另一面的人來說,卻是一塊鏡子。這種神奇的玻璃名叫單向透視玻璃。但是這種一側透明,一側能反射光的單向玻璃是什麼原理呢?現在,你理解這種一側透明,一面能反射光的單向透視玻璃是什麼原理了吧,不過這種玻璃一般在監控室、精神病院、大學科研機構研究室等地方使用較多,所以很少在普通房屋中見到。
  • 澳洲塔斯馬尼亞島的西部,為什麼發育著世界最完整的溫帶雨林?
    如果加上熱量的因素,世界上主要的森林自然帶包括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硬)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世界上主要的草原自然帶包括熱帶草原帶和溫帶草原帶;世界上主要的荒漠自然帶包括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
  • 黑洞的另一側是平行世界嗎?
    以霍金為首的科學家認為,落入黑洞未必就意味著徹底消失不見,因為格局物質守恆定律來看,有進的就必定就有出的,所以就算是黑洞,它肯定也存在著一個出口,讓這些物質能夠從另一個通道出去,而這些科學家把這個假想的出口的洞口稱之為
  • 比目魚的眼睛為什麼只長在一側?
    比目魚是鰈形目魚類的俗稱,因其兩隻眼睛位於頭部同一側而為大眾所熟知。在公元前220年前後成書的《爾雅》中就有「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的記載。牙鮃眼點上升,兩眼位於同側比目魚外形左右明顯不對稱,這是在其變態發育過程中形成的,其不對稱主要表現為一隻眼睛從頭部一側移到另一側、身體兩側色素分布明顯不對稱
  • 美國一科學家揭開比目魚眼睛長在同一側秘密
    北京時間10月2日消息,據英國《泰晤士報》報導,150年前,比目魚和的眼睛為什麼不像其他魚類那樣對稱地長在腦袋的兩側,而是長在同一側?這個看似不大可能的進化結果一直困擾著達爾文,他試圖解開這個謎團,但沒有成功。150年後的今天,科學家通過對處於進化中間階段的比目魚化石進行研究,終於找到了比目魚與眾不同的頭骨在數百萬年間的進化證據。
  • 小心另一側耳朵退化!
    這些患者會認為,我只要有一側耳朵戴上助聽器,聽到聲音就行了,另一側聽不見聲音也沒關係,沒必要再浪費錢。但是,我必須提醒,如果你雙耳都有聽力損失,卻只配單耳助聽器,你會失去聲源定位能力,無法判斷聲音的來源,會增加日常生活的危險性。並且,這容易造成一側耳朵負擔加重,從而導致聽力可能進一步下降。
  • 單向鏡子真的只能一側透光嗎?
    仔細想想會覺得好奇:這種一側透明、一側能反射光的單向鏡子是什麼原理呢?實際上,對於光只從一側可以通過,而另一側被全部反射的鏡子是不存在的,所謂單向鏡子的叫法實際上是人類主觀視覺上的錯誤造成的。它的準確稱呼是半透半反鏡,對於兩側的光所起的作用是對稱的。
  • 在太陽的另一側,會不會有一個地球人永遠觀察不到的行星?
    但還有一個未知區域,人類的望遠鏡永遠都觀測不到,甚至在太空的哈勃望遠鏡也無能為力,就在和地球對稱的太陽另一側,有太陽遮擋,啥都看不見,也許在那裡就藏著另一個地球!
  • 尼亞加拉瀑布兩側「風光各異」 美國一側遊船上擁擠 加拿大一側...
    位於加拿大與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瀑布最近出現「新風景」:美國一側遊船上遊客成群結隊,加拿大一側則略顯空蕩。5月19日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尼亞加拉瀑布的彩虹橋旁拍攝的加美邊境地帶。資料圖 圖源:新華社在尼亞加拉瀑布運營遊船的美國霧中少女遊船公司數據顯示,在瀑布美國一側,遊船可按最大載客量的一半運營。在加拿大一側,一艘最大載客量700人的遊船最多只能搭載6名乘客。加拿大魁北克省居民朱莉·普羅諾沃和家人21日前來遊覽尼亞加拉瀑布,告訴路透社記者:「我們實際上拍了一張(美國)遊船的照片……我覺得在那種船上不是非常安全。在這邊更好。」
  • 雲南瑞麗熱帶雨林,地處中緬交界處,堪稱「植物界的百科全書」
    在瑞麗地區,有一處被譽為「人間仙境」的熱帶雨林,總面積達7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生長著1500多種植物,近500種花卉及香料,國家保護的珍稀物種達十幾種,保有著完美的森林生態資源。這裡就是莫裡熱帶雨林,位於瑞麗市東北25公裡,屬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以原生熱帶溝谷雨林植被與瀑布組合為主要景觀,古木挺拔參天,森林茂密遮天蔽日,是負氧離子很高的一個天然森林氧吧,不光是到瑞麗必遊之地,也適合老少皆宜心靈之旅的絕佳勝地。莫裡,在當地語言中又被稱作「扎朵」,意思是「大佛腳印」。
  • 這張海灘照火了:疫情期間一側人頭攢動,一側空...
    當地時間3月28日,美國佛羅裡達州某海灘出現了這樣的一幕:一側人頭攢動,一側空無一人。而記錄下這一幕的是一名用戶名為@Travis Akers的網友。與照片一同發布的還有這樣一段文字。「這張照片是今天下午3時的(情景)......杜瓦爾縣的所有海灘都關閉了,而聖約翰縣只關閉了海灘的停車場。」截至發稿,這條推文已經獲得超過1.3萬次轉發及3.2萬個點讚。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特殊的僅有一側脈衝的新型恆星
    簡介:數十年前曾被預測的一類新型的僅一側脈衝的恆星,首次被天文學家發現。幾乎所有恆星都會因其內部脈動有節奏震蕩,但HD74423因被一顆紅矮星的引力扭曲故產生不平衡震蕩,TESS仍在收集宇宙中恆星數據,這樣的恆星不會是唯一。
  • 雲南邊陲有片神秘熱帶雨林,樹包著石頭生長,瀑布名叫「佛腳印」
    來到瑞麗,如果你想要去遊覽當地的熱帶雨林,那莫裡熱帶雨林是理想選擇。莫裡熱帶雨林位於瑞麗市東北20公裡瑞麗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瑞畹橋東北約5公裡處,距離瑞麗市東北20公裡處,是滇西旅遊的熱門景點之一。
  • 每秒消失一個足球場的面積——熱帶雨林正在縮小
    ,與世界其它類型的植被相比,它仍然是覆蓋面積最大的植被類型。然而,與幾百年前相比,現今的熱帶雨林已經大為減少,在很多地方變成了小塊片段甚至消失殆盡。熱帶雨林的昨天和今天1492年10月28日,哥倫布第一次對熱帶雨林進行記錄和描述,他將西印度群島的熱帶雨林稱為「茂密的叢林」和「伊甸園」。在歷史上,熱帶雨林有245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主要位於南北回歸線內。
  • 為什麼在乾旱的沙漠地區中,會出現植被茂密的「綠洲」?
    綠洲通常是指在大尺度的荒漠自然帶背景基礎上,出現以小尺度範圍,具有相當規模的生物群落為基礎,構成能夠相對穩定維持的、而且具有明顯小氣候效應的異質生態景觀。以上就是綠洲的科學定義,通俗的來說,就是綠洲通常出現在廣闊的沙漠地區,在荒蕪的沙漠中出現的小範圍綠色植被覆蓋較好的區域,就稱為「綠洲」,這是一種自然地理環境「地方性分異」地體現。
  • 珍稀瀕危物種|果實奇特,花朵美麗,荒漠特有的固沙強兵——沙拐棗
    為了治理荒漠,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科學家都殫精竭智積極探索,尋找各種治理荒漠的辦法。在各種治理荒漠的方法裡面,保護植被、植樹造林、合理放牧是常採用的方法,而其中,栽植適宜荒漠生長的植物,防風固沙最有成效。也能在沙丘頂上傲然屹立,綠枝飄揚;而且種類繁多,果實奇特,花色靚麗,是荒漠的一道靚麗風景線,這就是——沙拐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