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評21世紀最偉大12本小說

2020-12-08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

BBC文化專欄作者Jane Ciabattari向幾十位書評家發出了問卷,請他們列出在他們心目中,新千年以來出版的最棒的英文小說。他們總共列出了156本小說,根據投票BBC選出了12本最優秀的小說。

1. Junot Díaz, 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 (2007)
朱諾·迪亞斯,《奧斯卡·瓦奧短暫而奇妙的一生》(2007年)

The winner in this BBC Culture critics' poll is Junot Diaz's first novel, about New Jersey ghetto-nerd Oscar, who dreams of being the Dominican-American Tolkien and finding love. It also was named as the number-one book by the most critics. "It is a big deal for me to fall in love with a book when its DNA is science fiction, fantasy and testosterone," says Elizabeth Taylor, The Chicago Tribune's literary editor-at-large. "This was only the second book by a Latino author to receive the Pulitzer Prize in fiction," notes critic and author Rigoberto Gonzalez. "Oscar Wao reaffirmed the strong connections Latinos maintain with their ancestral homeland's culture, language and history. It also re-energised these questions: Who is American? What is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Riverhead)
這次BBC文化欄目評選的最佳小說是朱諾·迪亞斯的處女作,該書主人公名叫奧斯卡,他是來自新澤西貧民窟的多米尼加裔美國宅男,他渴望與異性接觸,並夢想著成為美國的託爾金。大多數評論員將其列為書單中的第一名。《芝加哥論壇報》的文學特約編輯伊莉莎白·泰勒評價道:「我從未想過,我會如此鍾愛一本充滿白日夢和男性荷爾蒙的科幻小說。」評論家、作家裡戈伯特·岡薩雷斯表示:「迪亞斯是第二位榮獲普立茲獎的拉丁裔小說作家。」評論家、劇作家格雷格·巴裡奧斯同樣盛讚:「奧斯卡·瓦奧重新確認了拉丁美洲人與家鄉的文化、語言和歷史之間根深蒂固的聯繫。這也讓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樣的人才是美國人?美國印象到底是什麼?」(Riverhead出版社)

2. Edward P Jones, The Known World (2003)
愛德華·P·瓊斯,《已知的世界》(2003年)

Set in 1855 on the plantation of Henry Townsend – born a slave, now a slave-owner – The Known World is a triumph of empathy, immersing readers in a complex moral time without making simple judgments. Facing an early death, Townsend ponders the future of his 50-acre Virginia plantation and the slaves he treats the way his former owner, now his mentor, taught him. "In my reading, The Known World is the best American novel published in the 21st Century – a stunning work about humans experiencing and surviving American slavery," notes critic Walton Muyumba, author of The Shadow and the Act. C Max Magee, founder and editor of The Millions writes, "Jones's novel has an epic, complex sweep and takes an unflinching and engrossing view of America's messy history." (Amistad)
故事發生在1855年的一個種植園,主人公亨利·湯森德生為奴隸,現為奴隸主。此書是激起共情的典範之作,面對複雜的道德情感,讀者感同身受,不會妄下定論。湯森德擁有弗尼吉亞州50英畝種植園和一些奴隸,他對待奴隸的方式與自己曾經的奴隸主如出一轍。面對早逝的命運,對於將來如何處置他的財產,湯森德總是諸多考量。《陰影和藝術》的作者沃爾頓·穆永巴評價說:「在我讀過的書中,《已知的世界》是21世紀出版的最優秀的美國小說——關於人生閱歷和美國奴隸生存的驚人之作。」電子雜誌《百萬》的創始人兼編輯C·馬克斯·麥基寫道:「《已知的世界》以史詩般的宏大視角,直面美國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引人入勝。」(Amistad出版社)

3. Hilary Mantel, Wolf Hall (2009)
希拉蕊·曼特爾,《狼廳》(2009年)

Mantel's boldly reimagined saga of 16th Century Europe, to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omas Cromwell, won the Man Booker and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s, was adapted to the stage and has been filmed as a new BBC miniseries. "The brilliance of retelling an oft-told tale is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in Mantel's flawless examination of power through the rise of Thomas Cromwell," notes critic Karen R Long. Mary Ann Gwinn, Seattle Times book editor and co-host of Well Read TV, writes: "I have never felt so completely catapulted into a character's mind, not to mention a long ago and far away place." Mantel's sequel, Bring in the Bodies, also gathered votes. (Picador)
本書從託馬斯·克倫威爾的視角,大膽暢想,再現了16世紀歐洲傳奇,贏得了布克獎和美國國家圖書評論界獎,後來被改編成舞臺劇,還被BBC改編成了迷你劇。評論家凱倫·R·朗稱讚:「曼特爾用他的才華和智慧形象生動、天衣無縫地講述了這個老生常談的故事——託馬斯·克倫威爾的權臣之路。」《西雅圖時報》圖書編輯和《好好讀書》電視的搭檔主持瑪麗·安·格溫也寫道:「我從未如此深入一個人物的靈魂,更何況這個人物早已作古,離我很遙遠。」(Picador出版社)

4. Marilynne Robinson, Gilead (2004)
瑪麗琳·羅賓遜 ,《吉利德》(2004年)

The Rev John Ames, a small-town Iowa minister, describes his life and anti-slavery heritage to his young son in dazzling lyrical language in this first instalment of Robinson's trilogy (along with Home and Lila)."I can't think of a living novelist who writes more seriously and profoundly about religious faith," writes critic and author Dawn Raffel, who ranked Gilead first on her list. "Robinson is both an 'ideas' writer and an exquisite prose stylist, investigating the big questions within the intimate space of family and community. She is also a supremely good storyteller." Karen R Long, former book editor of the Cleveland Plain Dealer who now manages the Anisfield-Wolf book awards, adds, 「This multi-generational story inculcates a desire for transcendence, and makes a case for spiritual life in the 21st Century – its own kind of miracle. Gilead will be read in 100 years.」 (Picador)
這是羅賓遜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兩部是《回家》和《萊拉》),小說中,約翰·艾姆斯是愛荷華州一個小鎮上的傳教士,他用令人印象深刻的抒情語言給小兒子講述了自己的一生以及他們這個家族為廢奴運動所做的努力。評論家、作家道恩·拉斐爾將《吉利德》列為其書單中的第一名,他這樣評價:「所有在世作家中,羅賓遜在宗教信仰題材的創作上最為嚴謹、立意最為深刻。」《克利夫蘭平原商報》前圖書編輯、安斯菲爾德·沃爾夫圖書獎現任負責人凱倫·R·朗也盛讚:「羅賓遜不僅是一個『有想法』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個優秀的散文家,擅於描寫家庭和社區私密空間中的重大問題。她非常擅長講故事。這個故事涉及好幾代人,反覆灌輸一種卓然超越的信仰,為21世紀的精神生活提供了一個範本——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吉利德》將是百年不朽的著作。」(Picador出版社)

相關焦點

  •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
    BBC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進入動蕩的二十一世紀後,最精彩的英文小說有哪些呢?為了做出全面有效的評估,BBC文化專欄作者向幾十位書評家發出了問卷,根據投票我們選出了最偉大的代表作!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BBC評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排行榜,屠呦呦與圖靈、愛因斯坦並列!
    20世紀初,計算機和飛機仍然是夢想的東西。然而到了2000年,這些「夢想」早已稱為現實,整個世界也通過網際網路連通了起來。太空旅遊、電視機、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早已從科幻小說或者電影中進入了現實生活,然而這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努力。
  • BBC評出「21世紀最偉大百部電影」 五部華語電影入圍
    儘管21世紀剛剛過去了15年半,BBC就迫不及待地邀請到來自世界各地36個國家的177位影評人投票選出了「21世紀最偉大電影」。這份榜單沒有走「高冷」路線,而是兼顧了藝術與商業,榜上作品大多數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
  • 屠呦呦:落選院士的諾獎得主,被BBC評為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然而,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的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中,屠呦呦是與物理學家居裡夫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並列的巨人。她入選的理由是:「如果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麼屠呦呦無疑是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BBC評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100部電影之1-50
    BBC邀請來自全球的62位知名影評人投票選出史上最偉大的100部美國電影,細數了以下,無二君只看過其中的41部。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不出意料拿下第一,科波拉的《教父》與希區柯克的《迷魂記》分列二三。基本上是由卓別林、比利懷德、奧遜·威爾斯、希區柯克、卓別林、約翰福特、庫布裡克、弗朗西斯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史匹柏等撐起來的。
  • 21世紀最偉大演員名單出爐,中國女演員趙濤上榜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別忘了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北京時間25日,《紐約時報》評選出21世紀迄今為止最偉大的25個演員名單出爐,丹澤爾·華盛頓、基努·裡維斯、妮可·基德曼等好萊塢影星名列前茅,中國演員僅趙濤上榜,位列第八。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與愛因斯坦並列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與愛因斯坦並列  本月初,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20世紀最具標誌性人物」票選活動。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
  • 21世紀100項偉大的發明
    21世紀100項偉大的發明:1.量子理論:普朗克的豐碑2.「飛行者」1號:劃時代的飛行8.第一隻電子管誕生:世界進入電子時代9.相對論:科學的新紀元10.真空三極體:「放大」了的電子世界11.洗衣機:解放婦女勞動力12.
  • 《衛報》評出21世紀100 本最好的圖書,你讀過幾本?
    HR COFFEE 社群 國內高端專業的 HR主題社群 當地時間2019年9月21日,《衛報》(The Guardian)評選出了21世紀100佳圖書。
  • 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和愛因斯坦並列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本月初,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成功進入候選人名單。
  • BBC最偉大的小說-教育頻道-北方網
    據英國BBC報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最喜愛的作家和作品。BBC最近通過民意評選選出100部英國人最喜歡的文學作品。此次評選吸引了140000人參加投票,是上次BBC組織的「百大英國偉人」投票人數的4倍。在「百大作品」的名單上,有文學典籍,也有暢銷書目,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大家喜歡的作品一般都有一個好的情節構架。
  • BBC評出本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 《花樣年華》排第二
    原標題:BBC評出本世紀最偉大100部電影 世紀最偉大電影100部」名單。 不過這百部電影中,只有6部是21世紀的影片,分別是:大衛·林奇的懸疑驚悚片《穆赫蘭道》(第21名)、泰倫斯·馬力克的劇情片《生命之樹》(第79名)、米歇爾·岡瑞的愛情片《暖暖內含光》(第87名)、斯派克·李的犯罪劇情片《第25 小時》(第94名)、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超級英雄電影《黑暗騎士》(第96名)以及史蒂夫·麥奎因的劇情片《為奴十二年》(第99名)。
  • 《克蘇魯神話》: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
    ★《克蘇魯神話》——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魔獸世界》《加勒比海盜:聚魂棺》《迪迦奧特曼》《DOTA》《真探》《失落之地》《爐石傳說》《斬魔大聖》等遊戲、影視、動漫的文化根源★史蒂芬•金、尼爾•蓋曼、艾倫•摩爾、伊藤潤二、羅伯特·布洛克、科林·威爾遜、布魯斯•斯特林……無數大師致敬的經典之作!
  • 如何看待屠呦呦入圍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
    2019年1月8日,英國BBC新聞網新版塊「偶像(ICONS)」欄目發起「20世紀最偉大人物」評選,選出對人類當前生活影響最大的傑出人物。在14日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與居裡夫人(Maria Curie)、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以及數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共同進入候選人名單。
  • BBC評出最經久不衰的10部經典英國小說
    英國廣播公司(BBC)進行的最新調查顯示,英國最經久不衰的小說是喬治·艾略特的《米德爾馬契》。BBC稱:「幾個世紀以來,英國小說一直影響著全球各地小說的形式,因此我們認為獲得全球性的看法非常重要。我們調查的這些評論家在全球各地生活和工作,有的來自美國,有的來自歐洲大陸、澳大利亞、非洲、亞洲、印度和中東……每個參與者都給出一份列有10部英國小說的清單,被他們選作最經久不衰的小說可以獲得10分。我們再對這些分數進行累加,得出最終的書單。」
  • 歐巴馬、雷軍紛紛推薦的《三體》憑什麼被譽為最偉大科幻小說?
    這是小說《三體》中,我認為最經典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提到《三體》或者是他的作者劉慈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或許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小說或是這個作者。但是,如果說起上半年上映的中國少數科幻電影之一的《流浪地球》,大家應該都會拍手讚嘆,大喊一聲:好看!那其實也是劉慈欣的作品。
  • 21世紀為什麼還沒出現偉大的科學理論?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人類的第一工業革命是從18世紀開始的,從18世紀到現在的21世紀,雖然只有不到三個世紀的時間,但是人類的科技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能有人會認為,從18世紀到現在,每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而人類的科技之所以能夠發展如此之快,主要是因為出現了一些能夠引領人類科技的偉大科學家,他們提出了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
  • 為什麼21世紀都過去了五分之一,還沒有出現偉大的科學理論?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人類的第一工業革命是從18世紀開始的,從18世紀到現在的21世紀,雖然只有不到三個世紀的時間,但是人類的科技卻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能有人會認為,從18世紀到現在,每一個世紀都會出現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一些偉大的科學理論。
  • 21世紀最棒的100部電影
    21世紀已經過去將近五分之一了,《衛報》最近發布了一個榜單,從2000年到現在,21世紀最棒的100部電影。這是最偉大的成就。 31 失常 Anomalisa (2015)
  • 英媒評20世紀4大最偉大的科學家,屠呦呦成功入選,你喜歡她嗎?
    20世紀初,計算機和飛機仍然是夢想的東西。然而到了2000年,這些「夢想」早已稱為現實,整個世界也通過網際網路連通了起來。曾經小說電影裡面的「幻想」如今都變成了現實,這些都離不開科學家們的努力。英國知名媒體BBC為此評選出了20世紀4個最偉大的科學家,其中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成功入圍,下面一起來看看詳細名單和介紹吧。1、瑪麗-居裡(Marie Curie):瑪麗-居裡出生於華沙,世稱「居裡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