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也許會遲到,但年會總是準時到。
現在的職場人,一到年底,除了怕回家沒錢過年,還怕公司年會太坑。
01
前些日子,微博上就流傳出一段荒唐的視頻:
一群姑娘跪在舞臺上,兩兩對著,相互間狠狠地扇耳光,啪啪聲響徹舞臺上空,後面的屏幕赫然寫著四個大字:狼性團隊。
這樣的場景,真令人為這群小姑娘心疼,但其實這是江西某公司開的年會。
前兩年有一段年會視頻很火,在山東滕州,某公司年會現場,某男高管將臺上的女演員突然抱起,然後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是失手?顯然不是!
其實,年會的衷本來是好的,畢竟公司還是需要儀式感的:辛苦一年,同事之間在年會上交流一下感情,過去一年有啥矛盾,幹一杯就過去了;領導講幾句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激勵團隊士氣;最後抽個獎活躍一下氣氛,讓員工能拿到點實惠;這樣一套流程下來,也還算愉快。
然而,不少公司的年會開始慢慢變味,讓人有一種尊嚴被踐踏的感覺,恨不得開完年會就立馬辭職。
女生趴在椅子上,身後的男生貼著她的腰,用不可描述的動作把夾在兩人中間的氣球擠爆:
好端端的一個年會,本來能成為員工與員工、員工和領導之間交流的機會,卻變成了不少人放飛自我的舞臺,有多少人以「活躍氣氛」為名,肆意釋放自己的荷爾蒙。
最怕的是,連老闆也對這種做法並不反感,覺得這些遊戲很能「活躍氣氛」、「增進感情」。
一個公司的年會,看出了一個公司的格局。一場讓人噁心的年會,背後絕對是一家價值觀不正確、不把員工放在心裡的公司。
02
網上有一段話總結了很多公司的奇葩年會:
年會是一個神奇的日子,你永遠不知道它對老闆來說意味著什麼。但是一旦進入年會季,大小公司中層以上的管理者就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被身體的本能驅使著,進入異常興奮的狀態。
這一天,性別不重要了,取向可以沒有了,節操又算得了什麼。
在中國蔑視一切文化的網際網路氛圍裡,只有表現出徹底的惡俗,才是接地氣,才是最高審美情趣的體現。
不僅女員工,年會上種種低俗的遊戲,連男員工也有怨言,一位程式設計師朋友就這麼說:公司年會,動不動就說搞點刺激遊戲讓我們開心一下,弄得我們好像色情狂一樣,這樣下去,哪裡還有女生敢和程式設計師在一起?
可以說,年會上的那些低俗遊戲,只滿足了一小部分人的私心,傷害的卻是絕大部分員工的感受。
這份傷害,讓員工們的尊嚴受到了踐踏,讓他們開始思考:
我辛辛苦苦為公司做事情,在年會上還要被人像猴一樣耍,公司真的把我們當一回事嗎?
或許有人會辯解:別太較真,這樣做純屬娛樂。
會這麼說的人,我就問一句:「既然是娛樂,你敢讓領導去參與這種遊戲嗎?」
一個公司的格局,一場年會就能體現得淋漓極致,不尊重員工的感受,自然也換不來員工的尊重。這樣的公司,還怎麼能指望員工全心為它賣命?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回答說得很對:
「好公司的年會是領導扮醜娛樂員工,差的公司是員工扮醜娛樂領導。」
中國人喜歡辦晚會,從春節到中秋,再到跨年,我們都有各種聯歡晚會,而最開始的晚會由幾大網際網路公司牽頭,年會畫風充滿了創意,從傑克馬的各類cos裝扮:
到百度李彥宏的帥哥佐羅:
小米雷軍喜慶的送元寶:
一個公司的年會,就是這個公司的名片。讓員工扮醜娛樂自己的老闆,將自己的品質顯露無疑,增加了員工的反感;自己扮醜娛樂員工的老闆,則會獲得員工的好感,獲得員工的尊重。
年會是員工的主場,是讓員工心安的晚會,而不是低俗的娛樂場所。
03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讓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讓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生活需要儀式感來提醒我們:生活除了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同樣,在職場,也需要儀式感,來重燃我們對工作的熱情。
有儀式感的年會,會讓員工感覺到被尊重、被認可,被肯定,更有成就感。會增強每一個員工凝聚力和歸屬感,加深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同,也會讓員工看到領導的人品與格調。
是的,年會,就是老闆人品的放大鏡。
有著低俗趣味的老闆,辛辛苦苦裝了一年,年會,就是他們撕掉偽裝,彰顯本性的最好場合。
而員工在年會上表演什麼樣的節目,也絕不會離開老闆的默許和鼓勵。
甚至,很多老闆都會根據員工在年會上是否「放得開」,是否會活躍氣氛,默默在心裡,給員工打了分。
之前一個網友就不無感嘆地說道:
去年年會上那些巴結諂媚領導、表演低俗節目最起勁的員工,沒想到今年都升了職。去年忍著噁心告訴自己不要辭職,原來是我錯了,這樣的公司,噁心的,不止是年會。
其實,年會,雖然可能奇葩,但的確是檢驗員工與公司價值觀是否匹配的絕好機會,透過年會看清公司和領導的本質,及早離開不值得尊敬的領導和不值得服務的公司,未必不是好事。
歷史上,曾有這樣一段對話:
春秋時期的管仲,曾是輔佐齊桓公的良臣。管仲臨終前,齊桓公問他:
「你死後,誰可以做相國呢?你看易牙這人可以嗎?」
管仲答道:「易牙為了迎合您,連自己的兒子都可以殺死,不能用。」
齊桓公又問:「那開方呢?」
管仲答:「他拋棄了雙親來迎合您,也不能用,而且要遠離。」
齊桓公又問:「豎刁行不行?」
管仲回答:「他為了迎合您,連自己都能閹割,當然不能用。」
然而,管仲的一片肺腑之言,沒能警醒喜歡聽好話的齊桓公,在三人的諂媚奉承中,齊桓公還是重用了他們。
最後,三人專權,齊國大亂,國運衰敗。
一家企業的管理者,正如同一國之君,他的思想,決定了他的行為,以及他對待下屬的親疏好惡。
指望一個趣味低俗,忠奸不分的領導,將一家公司運營得基業長青,無異於痴人說夢。
素材來源:富書、MBA智庫、待客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