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科幻電影,對所展現的各種高科技心嚮往之,面對這6個極具用途的高能產品,大家對未來期待嘛。
一、機甲
機甲可分為多種形態,依次聊聊。
1、簡單的外骨骼形式,可較明顯地增強力量。比如《明日邊緣》《極樂空間》《流浪地球》中的這種。
2、全身包裹的外骨骼,防禦和攻擊力都大大增加,比如眾所周知的《鋼鐵俠》。
3、人和機甲不在一起,通過儀器控制機甲,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算是機器人,好處是遠程控制,人不會受傷,比如《鐵甲鋼拳》。
4、大型機甲,人處在機甲內部控制,個頭大,攻擊力也強,比如《環太平洋》。
以上幾種,除了第一種簡單的外骨骼,其它的當前都未實現,短期內也看不到實現的可能。即使第一種,目前製造出來的性能也一般,主要應用在醫療、工業、軍事領域。
這種可幫助雙腿困難者行走:
這種可幫助工人在裝配線上更方便操作:
這種軍事上提升單兵作戰能力:
當前外骨骼的主要問題據說是成本和動力源,成本上對於普通人想購買用於日常使用非常不值,動力源主靠電池(除非只在某一固定範圍內活動,可以拖根電線),電池多了重量增加影響整體,電池少了續航不足影響使用,人類急需高密度的能量源。
說個題外話,純電動汽車的電池技術如果發展上去,看來也能促進外骨骼這行業呢。
二、太空飛船
按性能劃分為幾種。
1、太陽系內航行,比如《火星救援》《2001太空漫遊》中的飛船。
2、可星際航行,但速度一般,需要船員冬眠來消耗時間,比如《太空旅客》中的飛船。
3、可任意航行,可跳躍時空,宇宙可當成地球村的,比如《星球大戰》《星際迷航》中的飛船。
1977年人類實現登月,可40多年過去了,人類並未去過更遠的地方。
埃隆·馬斯克有過火星移民計劃,曾說2024年將人類送往火星,咱就延長點,10年內出現第1種太陽系內的太空飛船應該是可期待的。
至於星際間的航行,期待基礎物理學界的爆發,發現和能源和速度和時空這些相關的新理論,否則難難難。
三、機器人
這個也多樣化,一種種聊。
1、半人半機器,比如《機械戰警》,未將它歸入「機甲」而是放「機器人」,是覺得這種機械已經替代了人類身體大部分,兩者已經無法分開,不像機甲,人類可以從機甲從脫離出來。
2、只有意識是人類,其它全是機器,比如《攻殼機動隊》。
3、純機器,但擁有人工智慧,比如《終結者》《機械公敵》《機械姬》。
第1種的實現可能主要不是技術問題,已經有機械手臂機械腿這種應用於殘疾人,雖然神經上還未有關聯,只能算機甲類型,但如果人體的大部分都成了機械,且直接受神經控制,那倫理道德上得要一番爭論。
第2種更需要過倫理道德關,如果實現了第2種,是不是意味著人類長生不老了呢,從社會進步來說,這倒不是好事,世界還是需要更新換代。代溝代溝,就是每一代人想法不一樣,更有利於社會變革。
第3種可能意味著危險,未來會是人統治機器呢,還是人和機器和諧共存,抑或是機器統治人類呢?
先三種,下一篇另三種,大家心中有特別期待的黑科技嘛,歡迎評論裡交流,同時歡迎關注作者鬧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