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升空了,將來中國的科技會不會超過美國呢?

2020-07-28 無名的思想空間
天問一號升空了,將來中國的科技會不會超過美國呢?

最近,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升空了,我國的航天事業又一次取得了突破,這不得不說是一個讓很多國人十分激動的時刻。

於是就有人問:「將來中國在航天業上會不會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呢?」

要我說,這其實是沒有什麼難度的,因為科技的方向已經固定了。哪個方向可行,哪個方向不可行,都已經知道了。

剩下的都是工程學上的問題了,只要不斷的投入時間,肯定能追上去的。

天問一號升空了,將來中國的科技會不會超過美國呢?

當年第一個原子彈沒有爆炸的時候,沒有人知道這個科技樹到底有沒有前途。但是當第一個原子彈成功之後,一旦技術的方向確定了,後面的追隨者就簡單多了,中國,蘇聯都相繼製造出了原子彈。

所以問題來了,假如中國的航天也追上世界領先水平之後,該往哪裡走?

科技並不是線性發展的,每條科技樹往前走都有可能是一條死路。縱觀整個人類科技發展的過程,早就換過好多條科技樹了。

玻璃起源於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公元前5世紀傳入中國。當時中國的瓷器製造水平已經相當高了。和瓷器相比,當時的玻璃並不是透明的(綠色的),而且隔熱性很差,還不能在瓷器上面畫精美的釉彩。

因此如果讓3000年前的人做選擇,那麼陶瓷絕對是比玻璃更好的選擇。

但是燒制陶瓷需要高嶺土,高嶺土這種東西在歐洲根本沒有,所以從古羅馬時代,西方人只好生產玻璃。而且他們的主要飲料也就是啤酒和葡萄酒,和玻璃也很般配。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持續在玻璃這個科技樹上點了幾千年,到了12,13世紀之後,玻璃的製作工藝突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即是可以製作出透明玻璃了。

天問一號升空了,將來中國的科技會不會超過美國呢?

透明玻璃有什麼用?望遠鏡,放大鏡,顯像管,牛頓用稜鏡分析光,在實驗室中做實驗最常用的試管等都是用玻璃做的。可以說沒有玻璃,根本就沒有現代科學。人類歷史上影響最重大的20個科學實驗,全都用到了玻璃。

如果我們回到3000年前,我們能不能判斷出玻璃這個科技樹比陶瓷這個科技樹更加高明呢?答案是完全看不出來,在3000年前怎麼看都是陶瓷更加具有應用價值。

上天的每一個饋贈都在背後暗中標好了價格,幾千年來一直享受著陶瓷的便利的中國,結果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科技樹點錯了方向。而因為沒有陶瓷這個便利的西方,不得不去使用一個非常不實用的玻璃,結果居然在玻璃上點出了更高級的科技樹。

這件事如果事後反觀,還是蠻神奇的。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愛迪生的直流電和特斯拉交流電的爭端。最終證明科技大王愛迪生的直流電這條科技樹是根本行不通的,交流電才是正確的科技樹。

前蘇聯的電子管和美國的電晶體。蘇聯發明了電子管的小型化技術,覺得非常好用功,順著這條路往前走,結果很快就遇到了死胡同。而美國人沿著電晶體的路線往前走,卻搞出了集成電路,就是現在的晶片。

幾乎在所有尖端高科技領域,都存在多條技術路線之爭。

因此未來的中國科技的發展的真正難點和問題在於哪裡?不在於你是否達到了和美國過相同的水平,甚至你執著於非要追上的美國的科技樹,本身就是點錯方向的。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至少幻想了三種科技的未來。

第一種,是太空時代。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的系列科幻小說就是當時的作品,當時很流行宇宙航行的幻想。

第二種,是機器人時代。當時同樣也有很多動漫,如《變形金剛》《高達》都是在這條科技樹上的幻想。

第三種,是計算機時代。由計算機形成了手機,網際網路,信息化社會才是我們真正點出來的科技樹。

我們期待和幻想了環遊太空和駕駛機器人,結果最後卻等來了網際網路時代。

同樣站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們是不知道未來的科技會往哪個方向走的。

因此我們今天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不一定非要執著於在現有的科技樹上超過美國。你完全可以開闢出一條新的科技樹來。因為誰也說不準,今天美國的科技樹是不是點錯了方向呢?

近代西方列強通過各種方式強行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很容易將我們引向一個錯誤的道路,那就是我們會不自覺的認為只有今天西方文明的那個文明樣態才叫文明。

甚至這都會讓我們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文明的意義是什麼?

文明的意義並不是一味的追求科技,文明是為人服務的,文明的意義就是發展出自己喜歡的文明,而不是發展別人的文明。

相關焦點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飛行超過一億公裡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消息: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與地球飛行距離累計超過1億公裡。2020年7.23日火星探測器搭載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海南文昌發射中心升空。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飛行約13時17分25秒後器箭分離,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
  • 剛剛,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明年將登上火星
    剛剛,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正式踏上探索火星之旅。就在昨天下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對外發布了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模型。一旦錯過就要再等兩年多,最近阿聯發射的「希望號」火星探測設備就是錯過了上個窗口期,直到近期才發射升空。而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天問一號」還要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近7個月的時間,進入火星軌道範圍。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星即將迎來中國的問候
    剛看到西瓜視頻的直播,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有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經過幾個月的長途奔襲,它將抵達火星,帶來來自中國的問候,留下中國的痕跡。你好火星,中國來了。 當我得知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時候,不禁拍案叫絕,航天系統取名字的功力真是厲害,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飽含中國文化內涵。《天問》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傑作,堪稱奇文,與天文相關的幾句我摘抄出來: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在?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如此宏大的世界觀,如此宏大的世界架構,如此徜徉恣肆的精神觸覺,堪稱奇絕。
  • 中國再一次成全球焦點,天問一號太給國人爭氣,美國心裡是何滋味
    現在太空領域是科技發展的新熱點,中國在這方面也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前不久有&34;的成功組網。近日,中國再一次成為全球焦點,天問一號給國人爭氣,不知美國心理會是何種滋味。這讓中國再次成為全球焦點,天問一號大大地給國人爭了一口氣。美國心裡恐怕不是滋味了。畢竟,以往都是美國的太空進展惹人關注。不過,天問一號離最終實現達到火星的目標還很遙遠,1億千米聽起來很長,但實際上,現在它距離地球不過才1000多萬公裡。要想最終到火星,天問一號需要飛行近5億千米,這意味著,天問一號現在才完成旅途的1/5。
  • 天問一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中國:「久等了,火星!」
    源於屈原的長詩《天問》,&34;是我國中國行星探測系列任務名稱,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被命名為&34;。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34;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的行星裡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為此人類從20世紀60年開始就有了探索火星的計劃。而在2020年對於火星探索這個概念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阿聯、美國、中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
    「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的行星裡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為此人類從20世紀60年開始就有了探索火星的計劃。而在2020年對於火星探索這個概念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阿聯、美國、中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預計明年2月抵達...
    2020-12-16 10:05:19 來源: 新興火山 舉報   根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微信提供的信息
  • 中國「天問一號」升空,中阿美火星探測器同期發射,中國落後了嗎
    了解更多科技資訊盡在「圈聊科技」。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目前在太空爭奪戰中,已經由月球轉向了火星,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發射成功,那同時角逐火星的中國、美國以及阿聯,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都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 航天界大事,「天問一號」今升空,意義重大
    據新華網消息,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被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天問一號」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往火星,執行火星科學探測任務。此次探測任務意義重大,如果成功,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首批登陸火星的國家之一。
  • 2021年,中國「天問一號」上榜科技奇蹟
    」,作為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去年發射開始,就一直備受矚目,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都有哪些科技奇蹟即將變成現實。一、中國即將登陸火星根據最新報導,大約在2月10日左右,「天問一號」就會抵達火星了,那麼中國有希望成為第三個到達火星的國家。同時,也意味著中國航天成功躋身世界前列,擁有著不容小覷的實力。量子計算機領域蓬勃發展之外,更加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研發,也一直都在建造之中。
  • 「天問一號」升空「洛陽創新」助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王雪娜 通訊員 張雲眾 劉攀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美國毅力號比中國天問一號火星車晚發射7天,為什麼會早3個月著陸
    對於中國來說,最近是喜事頻傳,中國火星之行正式啟動、「北鬥三號」正式開通,這對於中國的航天事業來說,的確是振奮人心的。這個在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帶來了足夠的信心!隨著「天問一號」的升空,這是我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之行。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肩負著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載人空間站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航天產業鏈要嗨?
    財聯社(上海,研究員 張鶴儀)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周四午間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的升空標誌著中國加入了火星探測「俱樂部」。「天問一號」此前計劃於26個月一遇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內(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實施發射。美國和阿聯也都計劃在此期間發射各自的火星探測器。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報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先升空,美國還未發射,為何他們能搶先一步登陸?
    那麼,窗口期是什麼意思呢? 簡單來說,由於火星和地球的公轉周期不同,一個以較快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另一個則較慢,公轉的軌道是近圓形的,再加上一快一慢的速度,因此這兩者必定會有相遇的一天,這就相當於我們的時鐘,時針和分鐘總會相遇。
  • 「天問一號」先升空,美國還未發射,為何他們能搶先一步登陸?
    那麼,窗口期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由於火星和地球的公轉周期不同,一個以較快的速度繞著太陽公轉,另一個則較慢,公轉的軌道是近圓形的,再加上一快一慢的速度,因此這兩者必定會有相遇的一天,這就相當於我們的時鐘,時針和分鐘總會相遇。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12時41分!一飛沖天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升空
    央視網消息:關注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今天(23日)中午12時41分左右,「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星:人類走出地月系統的首選目標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發射升空,我們希望它一切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