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升空在即,三大使命鑄就中國火星夢,加速追趕歐美
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的行星裡和地球最相似的星球,為此人類從20世紀60年開始就有了探索火星的計劃。而在2020年對於火星探索這個概念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阿聯、美國、中國將先後向火星發射探測器。
其中,我國的火星探索計劃代號「天問一號」,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七八月份在文昌進行發射飛行器,預計在7個月後到達火星,並開始科研工作。屆時,「天問一號」將對火星進行全面的地質勘測,從而掌握火星的內部結構和有無生命存活的特徵。這也是我國第一次進軍火星,意義重大。
那為何我國會如此重視火星的探索計劃呢?主要是從以下三點需求出發:
一是探索火星是我國成為科技強國的基本標杆。因特殊的原因,我國在探索深空領域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我國科學家幾代人的艱苦復出,不斷地勇於探索,正以驚人的速度追趕歐美強國。特別是在我國順利完成月球的登錄後,探索火星就成為我國國家戰略的下一個重點目標。而這次「天問一號」將進行對火星的環繞、登錄和釋放探測器等行動,這在以往其他國家中是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一旦成功,這將是一次重大的技術突破,無疑將提振我國在世界範圍內太空探索領域的地位,同時我國的深空領域的科學水平必然將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這無形之中將提升我國科技強國的形象。
二是探索火星是我國科技戰略布局的總體需求。火星探測計劃不是一個孤立的科學項目,其背後承載著是國家整個太空戰略的布局。目前我國正在打造一成套的太空基礎設施,此前已經完成了「北鬥」衛星群、登月計劃已經太空空間站的建設,而火星探測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一旦成功,我國不僅能為全世界提供有力的太空設施,也能為以後探索人類新大陸提供一個戰略根據地。
三是探索火星有助於我國搶佔深空知識制高點。按照此次火星探索計劃的內容,我國自己研發的「天問一號」將按步驟收集分析火星表面的物質成分,火星內部磁場環境,火星土壤冰川分布等數據,這意味著我國將掌握火星這個未知領域的多項第一手資料,這樣我國在深空知識領域的不至於被動接受他國的科研數據,這也有利於我國對太空領域的深入研究。
為使「天問一號」順利到達火星並完成使命,科學家們正在做最後的準備測試工作,相信中國的首次火星任定不負使命,讓中國的飛天夢走得更遠也更穩。